-
金門炮擊,徹底粉碎美國搞「兩個中國」的圖謀
1958年8月,作為炮擊金門總導演的毛澤東親身輔導著炮擊進程中的每個環節。但是,只能在戰場上旗開得勝的軍事家,還不是最高品位的軍事家。「和平是政治的持續」,只要在政治舞臺和和平舞臺都遊忍自若,緊緊把握主動權,才稱得上是最高品位,毛澤東正屬於這一類軍事家。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最早從1953年1月份開始,我軍便有計劃地對金門的炮兵陣地、碼頭、機場和艦艇進行炮擊,但這種射擊只是警戒和試探性質,發射的炮彈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到了1954年9月3日、22日,我軍進行了兩次炮擊。這兩次炮擊的規模較大:9月3日,5個炮兵群共150餘門火炮,炮擊1小時50分鐘;9月22日,4個炮兵群共130餘門火炮,炮擊75分鐘,兩次炮擊的落彈數量都在萬數左右。
-
昔日「炮打炮」 今朝「心連心」——寫在「炮擊金門」戰役60周年之...
新華社福州8月23日電(記者許雪毅)1958年「炮擊金門」戰役(臺灣方面稱「八二三炮戰」)發生時,洪水平還沒出生。這一年,他的父母在炮聲中結緣。一個是23歲的民兵,負責運送炮彈;一個是18歲的護士,幫忙包紮傷員。在福建晉江圍頭村,這對年輕情侶經歷了戰火考驗。
-
昔日「炮打炮」 今朝「心連心」——寫在「炮擊金門」戰役60周年之際
新華社福州8月23日電(記者許雪毅)1958年「炮擊金門」戰役(臺灣方面稱「八二三炮戰」)發生時,洪水平還沒出生。這一年,他的父母在炮聲中結緣。一個是23歲的民兵,負責運送炮彈;一個是18歲的護士,幫忙包紮傷員。在福建晉江圍頭村,這對年輕情侶經歷了戰火考驗。
-
打炮打出「默契」來,解放軍萬炮齊發,原來是為了「整家法」
1958年8月23日,我人民解放軍終於等來了攻打金門的命令,不過,不是搶灘登陸,而是炮擊,純粹的炮擊!老照片 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指揮員一聲令下,福建前線萬炮轟鳴,金門島火光一片,這就是炮擊金門行動,臺灣稱為823炮戰。
-
金門炮戰到底打了多長時間?
為祖國統一開始的金門炮戰,從萬炮齊轟發展到「三打三停」,又發展到兩岸交流的手段。 金門列島位於福建南部廈門以東,距大陸約5.5海裡,分為大金門和小金門兩島,附近還有大擔、二擔兩個小島有蔣軍困守,他們不斷對福建沿岸進行騷擾。 面對美軍的蠻橫行為,7月18日晚,在召集各軍事部門負責人開會時,毛澤東談道:金門炮戰,意在擊美。7月17日晚,國防部長彭德懷向總參謀部傳達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炮擊金門的決定。
-
炮擊金門:精妙運籌改變戰略局勢
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萬炮齊發,猛烈轟擊國民黨軍隊控制下的金門島。60年後的今天,昔日硝煙和炮聲早已遠去,但炮擊金門這一歷史事件的戰略影響永遠鐫刻於史冊。解放軍炮擊金門始終是克制的、精準的。毛澤東在8月18日寫給彭德懷的信中就明確指示:準備打金門,直接對蔣,間接對美。
-
毛澤東談炮擊金門:我們整臺灣就是整家法
9月3日夜,毛澤東突然提出,福建前線自9月4日起停止炮擊3天。9月4日,持續整整10天的炮火驟然熄滅,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宣布中國的領海線為12海裡。一時舉世皆驚,反響強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馬上發表「新港聲明」,對中國施以武力威脅,揚言要使用原子彈。 面對美國的戰爭訛詐和咄咄逼人的態勢,毛澤東基於亞洲和遠東形勢的考慮,決定避其鋒芒。
-
臺胞來稿:「炮擊金門」後的「合」與「和」
當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正在熱播的《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歷史記錄片,詳細講述了1958年8月23日 「炮擊金門」這一歷史事件,並透過海內外一手資料和兩岸親歷者的解讀,客觀呈現了炮擊金門對於兩岸關係乃至整個國際局勢的影響。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方打炮,越南為何無還手之力
福建的炮兵部隊從1949年至1979年就沒有停過打炮仗,1958年的炮擊金門更是熱鬧了一陣,直至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這時炮戰才結束。這樣一來,福建前線的炮兵就打了整整30年的炮仗,這是世界軍史上絕無僅有的炮戰,因而也總結出大量的炮戰經驗。 有趣的是,「國軍」最高統帥蔣先生,就系炮兵出身。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方打炮,越南為何竟無還手之力
福建的炮兵部隊從1949年至1979年就沒有停過打炮仗,1958年的炮擊金門更是熱鬧了一陣,直至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這時炮戰才結束。這樣一來,福建前線的炮兵就打了整整30年的炮仗,這是世界軍史上絕無僅有的炮戰,因而也總結出大量的炮戰經驗。 有趣的是,「國軍」最高統帥蔣先生,就系炮兵出身。
-
銳參考 | 18名大陸漁民被抓!金門炮戰60周年這天,臺當局「出手」了
這一天,是金門炮戰60周年紀念日。60年後,也同樣是在這一天,臺當局竟再度對大陸漁船出手,抓捕扣押18名大陸漁民。但另一方面,無論是臺媒報導中的激烈措辭,還是上述回復的曖昧和語焉不詳,都似乎傳遞出臺當局此次抓捕行為背後更為複雜的信息。一位資深臺灣問題專家的話,解開了小銳心頭的疑惑。根據該專家了解,過去臺灣與大陸之間「技術上」曾經劃分過海域管理範圍,「雖然沒有明確的界限,但客觀上存在一個捕魚的管轄範圍」。
-
從央視熱播紀錄片,回顧驚心動魄的1958炮擊金門始末
【兩岸快評第817期】60多年前,一場炮戰在海峽兩岸驟然打響,這就是「1958炮擊金門事件」,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方面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
-
炮擊金門一石二鳥
1955年3月,美國和蔣介石籤訂的所謂《共同防禦條約》生效。在美國的支持下,臺灣當局年年發出「反攻大陸」的叫囂,不斷騷擾大陸。1958年7月15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附近登陸,武裝幹涉黎巴嫩和伊拉克內政,中東燃起戰火。臺灣當局伺機擺出反攻大陸的姿態。1958年夏,國際形勢驟然緊張。
-
《一九五八炮擊金門》央視首播 60年前戰場內幕深度披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10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該系列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51年前的今天:解放軍炮擊金門1小時擊斃3中將
21日下午葉飛來到毛澤東的住處,「詳細匯報了炮擊金門的準備情況、炮兵的數量和部署,和實施突然襲擊的打法」。在座的有彭德懷、林彪與作戰部長王尚榮。第二天繼續開會,毛澤東說:「那好,照你們的計劃打。」並要葉飛留在北戴河指揮。「所以,炮擊金門是在北戴河指揮的」。「前線則由張翼翔、劉培善同志代我指揮」。張翼翔兼任前線指揮所參謀長。 但是,葉飛強調說:「炮擊金門也可以說是毛主席在直接指揮。」
-
炮轟金門
炮兵某部在炮擊金門前表決心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萬炮齊發,對盤踞在金門島的國民黨軍隊發起了猛烈轟擊新中國成立後,逃到臺灣的國民黨當局在美國的支持下,不斷派遣陸、海、空軍,以金門、馬祖等島嶼為前哨據點,對大陸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襲擾和破壞活動。1958年7月,臺灣國民黨當局在美國的支持下,企圖反攻大陸,駐守金門的國民黨軍隊不斷炮擊廈門、蓮河附近的村鎮,臺灣海峽的形勢頓時緊張。
-
大陸向金門供水 只待臺灣點頭
金門水源不足了,希望向大陸買水!一直缺乏淡水的金門島,終於撐不住了。而大陸方面表示,已經規劃出兩套方案,只待臺灣當局點頭同意,就可向金門送水。早在今年四月,國臺辦新聞副局長範麗青就曾表示,福建省已經做好隨時為金門送水的準備。所以才會如此迅速地給出「晉江圍頭——金門田埔」與「廈門大嶝——金門營山」兩套送水方案。
-
親歷歷史:1958年「八·二三」炮擊金門親歷
金門,原本是臺灣海峽一個依傍祖國大陸不為很多人知曉的荒涼小島。1958年「八·二三」炮戰,打響了金門的名號,且深受世人矚目,認識了它扼據在臺灣海峽的戰略地位。時下,內地對於這一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已不鮮見,但因海峽長期隔絕,從彼岸這個側面所知甚少。
-
《一九五八炮擊金門》下周繼續播出!
》這是央視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的歷史內幕和重要意義敬請關注下周一至周五 每日20:00CCTV4《國家記憶》《一九五八炮擊金門8月18日,毛澤東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最終決定。一時間,金廈兩地風雲驟起,將帥雲集,金廈海域即將迎來怎樣的一場暴風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