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炮擊,徹底粉碎美國搞「兩個中國」的圖謀

2020-12-20 心靈上的歷史04

1958年8月,作為炮擊金門總導演的毛澤東親身輔導著炮擊進程中的每個環節。但是,只能在戰場上旗開得勝的軍事家,還不是最高品位的軍事家。「和平是政治的持續」,只要在政治舞臺和和平舞臺都遊忍自若,緊緊把握主動權,才稱得上是最高品位,毛澤東正屬於這一類軍事家。

10月後,炮擊舉動預期的目的都已到達。但美、蔣還沒有摸透毛澤東的實在企圖,以至連參與炮擊的廣闊指戰員,也不清楚最高統帥的全體構想,他們還覺得緊接著炮擊的是渡江作戰,光復金、馬,然後紅旗直插臺灣島。

可此時毛澤東想的已是「如今我們不拿臺灣,或許10年、20年、40年都不去拿臺灣。向金門打炮,也不是為了束縛金門。」

10月5日,毛澤東忽然決議在10月6、7日兩日中止炮擊,「消聲匿跡,察看兩天。」

第二天,他又改變了主見,公布了預備推延幾天發的、由他親身執筆以彭德懷名義發的《告臺灣同胞書》。書中開篇的筆墨是:「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將中止炮擊的時光延伸到一周,並催促蔣介石同大陸就和平統一麻煩進行談判。

停炮一周期滿,毛主席暗示持續停炮兩周。美國見此,遂藉口金、馬地域實際上已「開火」,再次請求蔣介石後撤,同中國離開打仗。美國國務卿預備再赴臺灣,對蔣緊逼。10月21日,杜勒斯飛抵臺灣。

針對美國的舉措,毛澤東決議把炮擊方式牢固上去。10月25日,毛澤東親身草擬以彭德懷名義宣布《再告臺灣同胞書》。

書中請國民黨政府不要屈服美國的批示,讓他們回憶一下張作霖之死的舊事,正告說美帝國主義之善良,不下於昔時置張於死地的日本人,勸蔣介石等「留神一點兒」,「不要過於依人籬下,讓人家把統統權益都拿了去」。

為了持續使蔣介石持有不撤軍的來由,書中宣布規復炮擊金門、馬祖地域,「以利於你們臨時猛攻」。

規復炮擊後,法新社駐臺北記者收回音訊說:臺灣政府人士在炮擊後,「明顯鬆了一口氣」。當杜勒斯要蔣介石地下聲明,「任何時候,任何所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與中共和談,蔣介石緘口不言」。

從10月25日當前,炮戰成了地道政治意義的舉動,兩邊都意味性地把炮打在對方的海灘上沒有涓滴軍事意義。一朝一夕東方人都得出這麼的結論,這炮戰是中共與蔣介石間之間湊合美國的「一種默契」,臺灣海峽形勢又趨於緊張,而美國「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的蓄謀完全失利。

看累了吧,看個笑話,讓你開心放鬆一下

今天和老婆吵架

今天和老婆吵架,被老婆打破了頭住進了醫院。旁邊病床的大爺說:「你算幸運的,上個月我旁邊的一小夥子,也被他老婆打進了醫院,被醫生包紮得像木乃伊一樣。」 我苦笑一下,心想:上次那個也是我...

相關焦點

  • 毛澤東「炮擊金門」的戰略目標:中國定會統一
    」戰役,數萬發炮彈不但沉重的打擊了國民黨軍隊,也徹底粉碎了美國妄圖分裂中國的陰謀,炮戰一直持續到當年10月6日。從此,金門炮擊戰進入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新階段,一直持續到1979年元旦,歷時20年,過程耐人尋味,這場戰事成為中外軍事史、政治史上的奇觀,也對日後海峽兩岸的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鳳凰大視野》推出《1958,臺海紀事》,為我們詳述「炮擊金門」的始末。
  • 毛澤東談炮擊金門:我們整臺灣就是整家法
    雖然與會專家大都仍拘泥於西方通行的國際法,主張中國也要實行3海裡的領海線,以避免戰爭的危險,但毛澤東最後拍板確定:中國的領海線為12海裡。9月3日夜,毛澤東突然提出,福建前線自9月4日起停止炮擊3天。9月4日,持續整整10天的炮火驟然熄滅,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宣布中國的領海線為12海裡。一時舉世皆驚,反響強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馬上發表「新港聲明」,對中國施以武力威脅,揚言要使用原子彈。
  • 炮擊金門一石二鳥
    美國急忙調動六艘航空母艦、八十幾艘巡洋艦、驅逐艦等船隻急赴臺灣海峽,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在遠東的最大海空力量集結,美國總統艾森豪不知道毛澤東想幹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灣不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實上已經歸還中國。然而,在反人民的內戰中,全面潰退的國民黨撤到臺灣後,由於美國等西方反華勢力的插手,使臺灣再次與祖國大陸分離。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武力介入臺灣海峽。
  • 「炮擊金門」內幕幾何?《國家記憶》首次深度披露
    1958年,金門遭受炮擊後不久,美國媒體大肆渲染,美駐關島戰略空軍已奉命攜帶核炸彈,準備隨時轟炸中國大陸。此前,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已計劃了具體型號的核彈頭,臺灣甚至修建了可供B-52轟炸機起降的機場和存放核彈頭的倉庫。針鋒相對的蘇聯則稱,若遠東發生戰爭,社會主義陣營將集體援助中國。一時間,核戰烏雲密布臺海上空,兩大陣營之間劍拔弩張。
  • 毛澤東,在美國公布協防臺灣以後,決定炮擊金門,狠打美國人臉
    此後,對金門進行中小規模炮擊和零炮射擊。  在金門被全面封鎖,守軍處於嚴重困境的情況下,臺灣當局揚言要轟炸福建、江西,力圖使美國與其共同作戰,進而反攻大陸。  美國政府則害怕越陷越深,於9月下旬提出臺灣當局減少金、馬駐軍或撤出金、馬,換取臺海永久「停火」,企圖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
  • 炮擊金門:毛主席是如何用這巧妙一招,化解美國分裂中國陰謀的?
    兩個多小時的炮擊,擊斃了包括金門防衛副司令趙家驤、吉星文、章傑在內的六百餘名守軍,這次炮擊可以說是震驚了全世界,也讓時任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大吃一驚,甚至有點驚慌失措。但是如果放任蔣介石和美國在臺灣海峽耀武揚威,不給他們點厲害,又會讓他們以為中國人民是好欺負的,所以毛主席以中東危機為契機,作出了炮擊金門的戰略決策。
  • 炮擊金門:精妙運籌改變戰略局勢
    炮擊金門對美蔣集團可謂當頭一棒。金門諸島雖小,卻是美蔣封鎖遏制大陸的橋頭堡,是兩大陣營軍事對抗的最前沿。在炮擊金門發生前,美國不僅與臺灣籤署所謂共同防禦條約,還大肆武裝國民黨軍隊,一心圖謀製造「兩個中國」。毛澤東作出炮擊金門的決策,正是為打破美國人的戰略妄想。
  • 炮擊金門始末(四):毛澤東親自起草《告臺灣同胞書》
    央廣網6月6日消息(姜廷玉)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 解放軍炮擊金門時,美國軍艦是如何「保護」蔣介石軍艦的?
    「臺獨」分裂分子宣稱大陸不可能真的武力統一臺灣的理由基本上是兩條:一,大陸實力很弱;二,美國及其盟友會來保護它們。第一條基本上駁斥的價值都很低,而本鬼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當年是如何「保護」蔣介石的。1958年8月23日,為了粉碎美國與蔣集團分裂大陸與臺灣,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毛主席下令解放軍炮擊金門。
  • 央視首次深度披露一九五八年炮擊金門內幕
    本報北京電(閔喆)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4《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晚8點檔推出10集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該系列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默契的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揭秘丨炮擊金門始末(二):猛烈打擊金門國民黨軍,揭露美軍侵略行徑
    央廣網6月4日消息(姜廷玉)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 央視首次深度披露1958年炮擊金門內幕
    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該系列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揭秘|炮擊金門始末(一):金門炮戰,意在擊美,支援阿拉伯人民反侵略...
    央廣網6月3日消息 (姜廷玉)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 背後原因:從炮擊金門看1958年的中國外交
    例如在1958年7月18日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召開的擴大會議上,毛澤東就曾說過:"  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中東,最近那裡很熱鬧,搞得我們遠東也不太平;人家唱大戲我們不能只做看客,政治局做出了一個決定——炮打金門  !"雖然以上說法都對"炮擊金門"的發生提供了合理性,但我們仍要確定此次行動的重點到底是什麼。
  • 從炮擊金門到「絞索政策」——感悟毛澤東應對臺海危機的戰略智慧
    很顯然,毛澤東不能允許美國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也不能允許蔣介石集團長期盤踞在臺灣。因此,中國共產黨首先在宣傳上突出了臺灣問題,在軍事上也做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二、毛澤東應對1958年臺海危機的戰略智慧1958年炮擊金門,是一場重大而特殊的軍事行動,毛澤東巧妙地運用軍事手段與政治、外交鬥爭相結合的鬥爭策略,先是以突然猛烈的炮擊和封鎖行動摸清了美國不願被蔣介石拖下水的底牌,繼而審時度勢,推出「絞索政策」,粉碎了美國搞「兩個中國」的圖謀,為兩岸的最終統一奠定了政治基礎
  • 從央視熱播紀錄片,回顧驚心動魄的1958炮擊金門始末
    1958年炮擊金門,是國共兩黨之間最後一次大規模兵戎相見,但它又不是中國長期內戰的簡單順延,伴隨著世人矚目的政治博弈和外交鬥爭,這場戰爭不僅打擊了國民黨「反攻大陸」的囂張氣焰之外,也使美國在臺海推行「劃峽而治」、「兩個中國」的政策破產。
  • 《一九五八炮擊金門》央視首播 60年前戰場內幕深度披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10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該系列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1958年炮擊金門全過程揭秘
    1958年發生在中國東南沿海金門海域的獨特戰爭,成了這10年中精彩而又耐人尋味的一戰。為讓讀者了解這場戰爭,本報分兩期詳細介紹「炮擊金門」的全過程。   「今天開炮,時機選擇得當」   1955年萬隆會議後,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逐步確立了爭取和平解放臺灣的方針,但這一努力遭到了美國政府的阻撓。
  • 1958炮擊金門!央視這部紀錄片首次深度披露歷史內幕
    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這是央視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的歷史內幕和重要意義。記錄片展現了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央視首次深度披露炮擊金門內幕: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該系列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