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2018版(文化遺產)

2021-02-17 愛世界遺產

更多世界遺產資訊,請關注微博@愛世界遺產

中國的預備世界遺產分布地圖

中國最近一次在WHC(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網站上更新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是在2017年9月5日,更新的項目是江西景德鎮御窯廠遺址。截止目前,中國一共有59預備世遺(包含部分重複的項目),僅次於土耳其,居全球第二。

對每個國家來說,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是該國認為其境內符合申報世界遺產條件的遺產的詳細目錄,締約國應在《預備名單》中列出該國未來數年內要申報的 , 認為具有潛在的突出的普遍價值(OUV)的文化和/或自然遺產的詳細信息。雖然預備遺產由締約國自行上報,且數量不受限制,但如果締約國提交申報的世界遺產未曾列入該國的《預備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將不予考慮。由此可見預備遺產的重要性。

而對於世界遺產粉來說,預備名單的意義還在於了解它,就可以更輕鬆地將世界遺產遺產扼殺在搖籃裡。2017年年初,曾整理中國的世遺預備名單,但是有不少錯誤。另外,由於梵淨山等預備遺產已經成功申遺,因此有必要對中國的世界遺產預備名單重新整理。限於篇幅,本文將只介紹中國的27項預備文化遺產;後期將介紹32項預備自然遺產和複合遺產。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最後一次更新為2017年9月5日)

山陝古民居

山西省襄汾縣丁村古建築群、陝西省韓城市党家村古建築群。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有望填補中國北方漢族村落零世遺空白。

丁村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保存有明、清兩代民居二十餘座,大部分為丁氏家族所有,大致可分為北、中、南三個建築群,總佔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北部為明代建築,年代最早者為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以單體四合院為主。中南部為清雍正至鹹豐年間所建,多為二進四合院。党家村位於陝西省渭南市韓城市西莊鎮,建村距今有670年的歷史,党家村的民居四合院為韓城民居的典型代表,党家村在清代因農商並重經濟發達則又被稱為「小韓城」。民居以明清四合院為主,現存完整四合院100餘座,街道20多條,用條石或卵石鋪就。

 

古蜀文明遺址:古蜀文明遺址:金沙遺址、古蜀船棺合葬墓,三星堆遺址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廣漢市。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排在良渚之後,近期申遺難度增大。

金沙遺址是一處青銅時代遺址,位於摸底河沿岸,面積超5平方公裡。金沙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文物有相似性,但是沒有城牆,約等於三星堆文化的最後一期,代表了古蜀的一次政治中心轉移。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商業街南側,為一處大型多棺合葬的土坑豎穴墓。古蜀船棺合葬墓年代據推算為古蜀開明王朝晚期(約相當於戰國早期),發掘面積約1500平方米,墓葬構造坐東北向西南,面積約600平方米。墓葬中發掘出船棺、獨木棺等17具葬具,均為楨楠木整木刳鑿而成。三星堆遺址位於距四川省廣漢市城西7公裡,距南興鎮4公裡的鴨子河畔,屬青銅時代文化遺址。由於其古域內三個起伏相連的三個黃土堆而得名,遺址年代為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

 

白鶴梁古水文題刻

位於重慶市涪陵區。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單獨申遺較為薄弱,且優先級在重慶應排在釣魚城之後。

白鶴梁位於重慶市涪陵區長江南岸大江中,是一座天然石樑,長約1600米,寬15米。在梁上有100多幅題刻,記錄了1200多年來72個枯水年份的長江水位資料,這些題刻在長江漲水時被江水淹沒,枯水時顯出水面,因此也被看作一座古代水文站。有許多歷代文人(黃庭堅、朱熹、王仕禎等人)在此題刻,留下的3萬多字真跡,因而被譽為「水下碑林」。

 

絲綢之路中國段:從西漢到清代的路上和海上絲綢之路

路上絲路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族自治區。海上絲路浙江省寧波市、福建省泉州市。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絲綢之路中國段(二期),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廣州牽頭)項目,都在積極準備之中。

陸上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北部的商路,西漢時張騫以長安為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裡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又為了解決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受地形影響,前往西域會經過許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又中國東岸夏、冬兩季有季風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尤其於兩宋年間,遊牧民族盤據華北地區,導致絲路斷流,令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更加彭勃。海上絲綢之路目前已經有山東、河北、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連同澳門等多地23個城市參與。

 

絲綢之路中國段

位於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寧夏、新疆

2016年進入預備名單

是的,就是這麼混亂。中國的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上居然有兩個絲綢之路。只不過2016年加入了廣東和江蘇。

 

中國明清城牆

興城城牆(遼寧省興城市)、南京城牆(江蘇省南京市)、臨海台州府城牆(浙江省臨海市)、壽縣城牆(安徽省壽縣)、鳳陽明中都皇城城牆(安徽省鳳陽縣)、荊州城牆(湖北省荊州市)、襄陽城牆(湖北省襄陽市)、西安城牆(陝西省西安市)。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過多城市參與,成功機會和風險並存。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城市雛形出現後,逐漸演化出多種類型,有都城、府城、縣城,還有軍事防禦性質的城堡,城牆規制也各不相同,至明清仍有上千個城垣圍城。

 

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潞簡王墓

位於河南省新鄉市。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一國一年一個名額,且擴展項目佔用名額的背景下,幾乎沒有可能成功。

潞簡王墓位於新鄉市北鳳凰山,為明潞簡王朱翊鏐及其次妃趙氏的墓。兩墓東西並列,均座北朝南。面積13公頃。

 

鳳凰古城(鳳凰區域性防禦體系)

位於湖南省鳳凰縣。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數★★

以鳳凰古城名義申遺無成功可能,鳳凰區域性防禦體系倒是可以做做文章。

鳳凰古城又稱沱江古鎮,地處湘西丘陵地區,沱江的中下遊位置,全縣多山地。鳳凰古城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歷經300年風雨滄桑,縣城依舊保持了20世紀初的歷史風貌。現東門和北門古城樓尚在。城內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構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築,無不具古城特色。縣境內的古代苗族民居和吊腳樓等都保存較好。古城外還有唐代的「黃絲橋城」和「南方苗疆長城」等遺蹟。

 

坎兒井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地區。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對比中東坎兒井並無突出性,需要深挖OUV。

史載漢代就有挖掘地下窖井的工程,稱之井渠法。吐魯番七克臺鎮的60多道坎兒井多為清代林則徐興建的,人稱林公井。坎兒井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四部分組成。首先在地面由高至底打下井口,將地下水匯聚。然後,在井底修通暗渠,將地下水引到目的地,才把水引到地面。這樣保證了地下水不會因炎熱及狂風而被蒸發或汙染。澇壩將水蓄起以供人使用。

 

苗族村寨(黔東南苗族村寨:苗嶺山區雷公山麓苗族村寨)

位於貴州省臺江縣、劍河縣、榕江縣、叢江縣、雷山縣、錦屏縣。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商業化影響申遺,或可與侗寨聯合申遺

黔東南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苗族聚居區,而西江苗寨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苗寨。西江的整個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吊腳樓層層疊疊,保存了完整的苗族原生態文化,被譽為苗族露天博物館。這裡的房屋全為木製吊腳樓,依山而建,地層用鵝暖卵石砌成,非常堅固。

 

中國白酒作坊(中國白酒釀造古遺址)

位於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山西省汾陽市)、成都水井街酒坊(四川省成都市)、瀘州老窖作坊群(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郎酒老作坊(四川省瀘州市)、劍南春酒坊及遺址(四川省綿竹市)、宜賓五糧液老作坊(四川省宜賓市)、紅樓夢糟房頭老作坊(四川省宜賓市)、射洪縣泰安作坊(四川省射洪縣)。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中國無酒類世界遺產,且有各大酒企推動勝算更大。

中國白酒釀造起於元朝,在明清時期以及近代中國,白酒則被稱為燒酒。其中:劉伶醉燒鍋遺址建於金元、李渡燒酒作坊遺址建於元代、成都水井街酒坊建於明代、瀘州老窖窖池群建於明清時期、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建於清代

 

揚州瘦西湖及歷史城區

位於江蘇省揚州市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瘦西湖已經是世界遺產中國大運河的遺產點,應該沒有單獨申遺的機會了。

瘦西湖位於揚州城西北郊,湖面瘦長,蜿蜒曲折,「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主要景觀有:徐園、四橋煙雨、錦鏡閣、五亭橋、二十四橋、春臺祝壽、鄭燮觀芍亭、長堤春柳、石壁流淙、卷石洞天、白塔晴雲等。

 

南越國遺蹟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單獨申遺難且可能面臨與越南的爭議,綁定在海絲項目裡則機會較大。

南越國,又稱為南越或南粵,在越南又稱為趙朝,是約前204年至前112年間存在於嶺南地區的一個國家,疆域包括今天廣東、廣西的大部分地區,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區,海南,香港,澳門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區。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南越國王宮的遺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四路西段北側,保護面積約5.3萬平方米,包括相連的御花園遺址和宮殿遺址等。御花園遺址是1995年發現的,在遺址中陸續發掘出約4000平方米的宮池的一角,長150米的曲流石渠,放養龜鱉的彎月形石池,供漫步的石板平橋和步石等宮殿園林的遺蹟。

 

江南水鄉古鎮

位於江蘇省、浙江省,包括:周莊、甪直、同裡、千燈、錦溪、沙溪、黎裡、震澤、鳳凰、烏鎮、西塘、新市、南潯、無錫惠山等多個古鎮,由蘇州牽頭。

2008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有錢有基礎有後臺,只差一個名額。

江南水鄉古鎮作為農業文明時期產生和發育形成的特色城鎮,凝聚了江南地域的數千年文明積澱,它們作為古鎮景觀單元的單體建築以及植被景觀,其傳統的外形、材料、位置、功能以及修建工藝等都真實、完整地保存和延續至今。

 

中國古瓷窯遺址

位於浙江省慈谿市、龍泉市。

2013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已經在海絲遺產點內,單獨申遺要和景德鎮御窯遺址PK。

包含慈谿的上林湖越窯遺址和龍泉的大窯龍泉窯遺址,出土文物均為青瓷。上林湖越窯遺址建於東漢,是中國最早製造瓷器的地方之一。大窯龍泉窯遺址建於五代十國。青瓷於北宋興盛,從南宋到明代中葉,這裡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的瓷器生產中心。

 

普洱景邁山古茶園

位於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2013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有望填補中國茶葉類世界遺產空白。

主要位於景邁、芒景兩處村莊。茶園面積面積2.8萬畝,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遠、面積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園。茶園內所種植的茶樹屬喬木大葉種。土壤屬於赤紅壤,古茶園內的植物群落屬於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植物。茶園種植茶樹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696年,距今已有近1400年歷史。

 

藏羌碉樓與村寨

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2013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地震受損嚴重,否則將是申遺競爭力最強的選手之一。

藏羌碉樓與村寨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西部,是藏、羌民族所建的獨特建築與村寨。羌寨與碉樓最早見於漢代有所記載,現存的藏羌村寨以及建築多為明清時期所建造的。藏羌碉樓與村寨留存有至今仍有傳統村落、獨特的建築類型以及較完整和豐富的民族語言,傳統信仰,這為羌族與藏族的文化傳統提供了有力的見證。

 

侗寨

位於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綏寧縣;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縣;貴州省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

2013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三省區聯合申遺難度不小,或可與苗寨聯合申遺

侗族村寨是由湖南、貴州、廣西三地,共25個侗族村寨組成的預備項目。這些侗族村寨保留著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比較完整的古典樸素的民風民俗,吊腳木樓鱗次櫛比,已有兩三百年歷史。這裡的吊腳樓、鼓樓、風雨橋皆不用一釘一鐵,全以榫卯來連接固定

 

良渚遺址(良渚古城遺址)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

2013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2019年中國申遺項目,正式的申遺名稱為:良渚古城遺址

以良渚古城遺址為中心的遺址群,總面積約34平方公裡,遺址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是良渚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遺址。良渚遺址發現於1936年,出土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當時被認為與山東龍山文化類似,揭開了長江下遊考古工作的序幕。隨後,以黑陶、磨光石器和精緻玉器為代表的新時期文化遺存在環太湖流域不斷被發現,與龍山文化的差異也逐漸明顯。

 

靈渠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2013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已經有都江堰和大運河和在前,申遺前景不樂觀。另外靈渠景區的修復也被吐槽。

靈渠,又名湘桂運河、興安運河,俗稱為陡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盤山渠道,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開鑿於秦代,溝通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自古以來是嶺南地區與中原地區之間的水路交通要道。

 

三坊七巷

位於福建省福州市。

2013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申遺成功幾乎沒有可能。

三坊七巷,始建與西晉末年,八姓入閩之際,唐代「安史之亂」後,南遷避難的人們聚居於此,形成了一個以士大夫階層、文化人為主要居住民的街區,至今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貌。

 

紅山文化遺址:牛河梁遺址、紅山後遺址、魏家窩鋪遺址

位於遼寧省朝陽市、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2013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北方新石器時代遺址代表

牛河梁遺址是中國北方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的重要遺址群,位於朝陽市建平縣富山街道、凌源市凌北街道、萬元店鎮交界處的努魯兒虎山谷間,佔地面積約50平方公裡。該遺址發現於1981年文物普查期間,出土了一批紅山文化代表玉器。紅山後遺址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區東北英金河東岸紅山最北山峰的東坡及南坡。遺址出土了一批陶罐、石器、青銅器。魏家窩鋪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文鍾鎮魏家窩鋪村,遺址面積大約為93000平米。該出土了大量房屋遺址,以及陶器、石器、動物骨骼、蚌器等大量遺物。

 

北京中軸線(含北海)

2013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政治風險頗高

北京中軸線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東西對稱布局建築物的對稱軸,北京市諸多其他建築物亦位於此條軸線上。而北海公園位於北京市城區的中偏北部,故宮和景山的西北側,始建於遼代,是世界上現存建園時間最早的皇家宮苑。北海的布局以瓊華島為主體,在島的頂端建有標誌性建築永安寺白塔,與南岸的團城、北岸的宮苑群遙相呼應,相互借景,構成園林的南北中軸線。

 

西夏王陵

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2013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西夏王陵本來就是不錯的項目,何況寧夏至今還沒有世遺呢

西夏王陵是對賀蘭山東麓西夏帝王陵園遺址的統稱,面積約為50平方公裡。遺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地面遺蹟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截至2014年,西夏王陵遺址共確認出西夏帝陵9座,陵邑遺址1座,陪葬墓254座,窯址幾十處,祖廟1座,除7號陵和182號陪葬墓外,其餘墓葬的墓主人尚無法得到最終確認。

 

遼代木構建築:應縣木塔、義縣奉國寺大殿

位於山西省、遼寧省

2013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中國木構建築的標誌性建築,沒理由不申遺。

應縣木塔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建於遼代,並在金、元、明清時曾被多次修葺。該塔通高67.31米,主體結構全部為木質結構,塔身外看為五層,其中第一層至第四層內各建有一層作為上一層基座的暗層,塔頂為鐵製塔剎。每層塔室內的內槽均安置有佛像,其中第一層的內槽安置有一尊高約10米的釋迦造像,內壁還繪有壁畫。由於應縣木塔塔身結構過於複雜,全塔共計出現54種不同的鬥拱類型。

奉國寺位於遼寧省義縣縣城內東街北側,始建於遼開泰九年(1020年),初名鹹熙寺;金改奉國寺;因大殿內供有過去七佛,所以又名「大佛寺」或「七佛寺」。遼金元時期是奉國寺的鼎盛時期,到明清時期僅存大雄寶殿,清代續建六角鍾亭、四角碑亭、無量殿、牌坊、小山門和西宮禪院。大雄寶殿單簷廡殿頂,坐北朝南,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單簷四柱,聳立在高臺上。臺基東西長55.80米,南北寬25.91米,通高24米。大雄寶殿面闊48.20米,進深25.13米,是遼代遺存最大的兩個佛殿之一(小於山西大同華嚴寺大雄寶殿)。殿內七尊佛像為遼塑,連蓮座高8米以上;梁架和鬥拱上有遼代彩畫,四壁有壁畫,畫有十佛、八菩薩、十八羅漢等,似為元代作品。無量殿建於清初,單簷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通面闊16.14米,通進深12.22米。

 

古泉州(刺桐)史跡

位於福建省泉州。

2016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2018年申遺失利,但仍可能在近幾年內重新申遺。

泉州的泉州港宋元時期便以「刺桐」的代稱聞名於世,是宋元時期東方重要港口城市。包含了:萬壽塔、文興碼頭、美山碼頭、石湖碼頭、六勝塔、九日山祈風石刻、磁灶窯系金交椅山窯址、真武廟、天后宮、德濟門遺址、洛陽橋、泉州府文廟、伊斯蘭教聖墓、清淨寺、開元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老君巖造像等遺產點。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

位於江西省景德鎮

2017年進入預備名單

申遺靠譜指數★★★★

這是中國最近一次更新世界遺產預備名單裡唯一的項目,很有可能以火箭速度申遺。

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明洪武二年(1369年)設御器廠,清改稱御窯廠,專門製作皇家用瓷。鹹豐五年(1855年)被太平軍燒毀,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民國初停燒。御窯廠前後延續四百多年,是中國延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品類最多、工藝最精的官窯。

梳理以上中國的預備文化遺產項目,值得說明的有:

2019年中國的文化遺產申遺項目已經確定為良渚古城遺址。

兩個絲綢之路項目:絲綢之路中國段:從西漢到清代的路上和海上絲綢之路(2008)、及絲綢之路中國段(2016),另外預備名單中涉及到絲路的項目還有麥積山、泉州(古刺桐)史跡,以及南越國遺址等。可以想見國家文物局對絲綢之路項目的重視,但是弄兩個名字幾乎一樣的項目卻讓人摸不清。

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項目是否太少?27個絕對數量不少,但是相對於有16個預備自然遺產以及16個預備複合遺產,27個數量確實太少了。

揚州瘦西湖已經是世界遺產大運河的遺產點,是否還有必要留在預備名單裡?

有一些較優秀的遺產項目曾經上過預備名單,後來又下榜了,原因是什麼?如浙閩廊橋、遼上京遺址、黃石冶礦工業遺產等

 

參考資料: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C%8B%E4%B8%96%E7%95%8C%E9%81%BA%E7%94%A2%E5%88%97%E8%A1%A8#%E4%B8%AD%E5%9B%BD%E4%B8%96%E7%95%8C%E9%81%97%E4%BA%A7%E9%A2%84%E5%A4%87%E5%90%8D%E5%8D%95

2. http://whc.unesco.org/en/tentativelists/state=cn

3. 實施《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2017

圖片來自網絡,其中封面圖轉自@遺產君 微博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愛世界遺產」!

  

相關焦點

  •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摘要中國世界遺產遺產名單一年一次更新,相較之下,中國的預備世界遺產名單更新的頻率更頻繁一些。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林草局會不定期更新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含複合遺產)的預備名單。來源:愛世界遺產(worldheritagesites)中國世界遺產遺產名單一年一次更新,相較之下,中國的預備世界遺產名單更新的頻率更頻繁一些。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林草局會不定期更新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含複合遺產)的預備名單。去年,曾經整理過中國的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和自然及複合遺產預備名單。
  •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2018版(自然遺產和複合遺產)
    更多世界遺產資訊,請關注微博@愛世界遺產8月17日的公眾號推送了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2019版)
    中國世界遺產遺產名單一年一次更新,相較之下,中國的預備世界遺產名單更新的頻率更頻繁一些。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林草局會不定期更新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含複合遺產)的預備名單。來源:愛世界遺產(worldheritagesites)中國世界遺產遺產名單一年一次更新,相較之下,中國的預備世界遺產名單更新的頻率更頻繁一些。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林草局會不定期更新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含複合遺產)的預備名單。去年,曾經整理過中國的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和自然及複合遺產預備名單。
  •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2017版
    中國最近一次在WHC(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網站上更新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是在2017年2月28日。
  • 國家文物局重設《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在17日召開的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會議上,國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後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對於《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重新洗牌的原因,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介紹,主要出於三方面考慮:一是各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熱情持續高漲,多個省市向國家文物局申請將一些價值突出、申遺潛力大的文化遺產項目列入預備名單;同時,世界遺產委員會關於世界遺產的申報要求越來越嚴格,文化景觀、文化線路、工業遺產等新的遺產類型日益受到重視,原有的預備名單中新型遺產數量較少;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原預備名單項目地方政府未予重視
  • 萬裡茶道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記者從福建省文物局獲悉,國家文物局日前將萬裡茶道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是萬裡茶道保護和申遺工作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環節。福建省武夷山下梅村、武夷古茶園、閩贛古驛道分水關段、武夷天遊九曲茶事題刻等4處列入萬裡茶道申遺項目清單(共49處)。
  • 北京中軸線等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 廖翊)記者從此間舉行的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會議上了解,45項不同類型文化遺產,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於17日正式公布。    進入新名單的45項文化遺產是:    1.北京中軸線(含北海)(北京市)    2.大運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河南省)    3.中國白酒老作坊: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山西省汾陽市)、成都水井街酒坊(四川省成都市)、瀘州老窖作坊群(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郎酒老作坊(四川省瀘州市)、劍南春酒坊及遺址(四川省綿竹市
  • 廣西世界遺產概況和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項目分布
    2018年12月07日 17:52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 編輯:阮鈺臻 廣西世界遺產概況一、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
  • 五峰古茶道漢陽橋段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五峰古茶道漢陽橋段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發布時間:2019年03月23日 17:12 來源:中新網湖北 茶馬古道 尹傑 攝  中新網湖北新聞3月23日電 (尹傑 黃天一)國家文物局近日正式同意將「萬裡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 香港志蓮凈苑列入國家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人民網香港11月17日電 國家文物局今天公布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文化遺產45項入選,包括香港的志蓮凈苑與南蓮園池。 中國國家文物局今天在北京召開了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會議,在紀念《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頒行40周年之際,研究部署了「十二五」和今後一段時期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 濟南申遺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泉水保護工作卓有成效,目前,濟南市申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濟南申遺項目也是全省16地市唯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項目。濟南申遺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項目此外,在泉水保護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出臺《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濟南市名泉保護總體規劃》,劃定保泉「四條紅線」,封停深層自備井400眼,每年減少地下水開採近1億立方米。
  • 濟南「泉·城」申遺再近一步 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23日,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又傳來好消息。今年,國家文物局新增6個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中,其中就有濟南泉·城文化景觀。2018年第三屆國際泉水文化景觀城市聯盟會議新聞發布上,時任濟南市泉水保護辦公室副主任的楊波曾表示, 2017年11月27日至30日,濟南完成了國家文物局組織的遺產專家現場考察評估和申報材料評估。2018年也在「泉·城」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只待國家文物局最後審批公布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 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6月8日,是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暨泉水書房揭牌儀式在百花洲舉行。2018年完成了靈官廟保護性修繕,貢院牆根街狀元牆的修復,龍神廟內部完成了清理工作。2018年進行了西城牆遺址考古,目前也完成了保護性修繕工作,在考古過程中發現旗樓遺址一處,為泉城申遺注入新的申遺元素。對芙蓉街不協調建(構)築物進行統一設計、拆除和整治,剪除「空中蜘蛛網」,同時進行了老青石板地面鋪裝。湧泉胡同依據老照片,基本完成恢復北側老舊磚石牆面以及老青石地面鋪裝。
  •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揭曉 雲南雙江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入選
    新華網北京7月10日電(郭香玉)農業農村部日前公布第二批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以下簡稱「預備名單」),雲南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作為普洱茶生態代表登上榜單。預備名單上,36個傳統農業系統入圍。雲南雙江勐庫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是唯一普洱茶生態代表。
  • 「泉水文化」濟南泉水申遺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文化創造性發展」的歷史文化內涵,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說文解字」之中華民族萬年輝煌歷史,以人文詮釋歷史,用聖賢反哺人文,講好中國故事,詮釋民族文化」。、見微知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盡綿薄之力。
  • 中國世界遺產知多少?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目前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世界遺產主要分為三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遺產(複合遺產)。目前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5處,位居全球第一。
  • 這部「無字天書」早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陰山巖刻是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1月,陰山巖刻成功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它是河套文化重要的元素,是反映我國古代北方各民族文化歷史的千裡畫廊,是河套先民留給後人的一部無字天書!從發現、發掘,到保護、傳承人們對這部無字天書充滿太多好奇與關注也曾上演過太多傳奇和驚嘆!
  • ...17年保持噴湧 「泉·城文化景觀」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重點泉群連續17年保持噴湧,「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拆違拆臨1億平方米以上,建成各類公園700餘處,山水泉城特色日益彰顯。閃電新聞記者 王淥 梁金鳳 王樹偉 報導
  • 中國更新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貴州三疊紀化石群、黃果樹瀑布齊上榜
    更多世界遺產資訊,請關注微博@愛世界遺產
  • 湖南這些文化自然遺產驚豔世界!
    作為文化大省,湖南一直注重優秀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截至目前,湖南擁有2處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中國丹霞—崀山,1處世界文化遺產——老司城土司遺址。此外,南嶽衡山、紫鵲界梯田-梅山龍宮、裡耶-烏龍山、炎帝陵-桃源洞等4處景區入選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萬佛山-侗寨景區入選國家自然遺產預備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