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唯一!濟南申遺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項目

2021-01-15 湘湘帶你看社會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4日訊 12月24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十三五」時期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介紹了河湖長制、防洪抗旱體系、泉水保護工作、水務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情況。值得一提的是,泉水保護工作卓有成效,目前,濟南市申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濟南申遺項目也是全省16地市唯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項目。

濟南申遺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項目

此外,在泉水保護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出臺《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濟南市名泉保護總體規劃》,劃定保泉「四條紅線」,封停深層自備井400眼,每年減少地下水開採近1億立方米。實施科學保泉、精準保泉,趵突泉實現17周年持續噴湧。加大泉水申遺工作力度,完成了明府城西城牆遺址、起鳳橋街、王府池子街、馬市街等遺產要素點修復保護工程。連續召開了四屆國際泉水文化景觀城市聯盟會議暨濟南泉水保護國際研討會。今年9月,又成功舉辦了2020年中國古蹟遺址保護暨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學術研討會。經過不懈努力,濟南市泉水申遺工作取得積極成效,2019年3月,國家文物局將「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同年10月16日,遺產要素點—萬竹園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濟南市申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濟南申遺項目也是全省16地市唯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項目。

在全省率先完成河湖劃界工作 清理四亂問題1500餘處

據介紹,河湖長制有名有實。建立健全了市、縣、鎮、村四級河(湖)長制體系,各級河湖長、河管員履職盡責,巡河湖頻次始終保持在全省前列。深入開展劃線定界、清違整治、秀美河湖、精細管護、共管共享「五大行動」,在全省率先完成河湖劃界工作,清理四亂問題1500餘處、面積70萬平方米,市民對河湖管理滿意度達98%以上,2020年市水務局被授予「全國河長制湖長制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運用廣域電磁法開展保泉研究取得初步成果

濟南市在水務科研方面碩果纍纍,完成了國家十三五「水專項」課題,完成30餘項檢測方法類地方標準立項及文本修訂,制定了19項省內標準,9項標準在全國同行業推廣。運用廣域電磁法開展保泉研究,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創新河長制湖長制管理,華山湖水生態修復項目在全省推廣。

閃電新聞記者 段嘉琪 報導

【來源:閃電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濟南「泉·城」申遺再近一步 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23日,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又傳來好消息。今年,國家文物局新增6個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中,其中就有濟南泉·城文化景觀。2018年第三屆國際泉水文化景觀城市聯盟會議新聞發布上,時任濟南市泉水保護辦公室副主任的楊波曾表示, 2017年11月27日至30日,濟南完成了國家文物局組織的遺產專家現場考察評估和申報材料評估。2018年也在「泉·城」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只待國家文物局最後審批公布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 「泉水文化」濟南泉水申遺已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一則喜訊響徹泉城,濟南泉·城文化景觀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意味著泉水文化受到世界矚目,也彰顯了泉城濟南申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泉水文化以及泉水文化遺產保護自此迎來一個新的起點。水是生命之源,人類誕生文明的地方都與水相關,與河流密不可分,泉水及泉水文化是濟南的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也是濟南的文化標記。
  • 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6月8日,是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暨泉水書房揭牌儀式在百花洲舉行。按照泉城申遺挖掘和延續老城居民老傳統和老習俗,講好老濟南故事的要求,積極開展老濟南口述史,老濟南故事、老物件、老照片、老書籍徵集活動,為泉城申遺和明府城項目推進提供更多資料支撐。遺產保護立法遺產保護立法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和國家文物局規定的必備要件。
  •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
    摘要中國世界遺產遺產名單一年一次更新,相較之下,中國的預備世界遺產名單更新的頻率更頻繁一些。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林草局會不定期更新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含複合遺產)的預備名單。來源:愛世界遺產(worldheritagesites)中國世界遺產遺產名單一年一次更新,相較之下,中國的預備世界遺產名單更新的頻率更頻繁一些。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林草局會不定期更新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含複合遺產)的預備名單。去年,曾經整理過中國的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和自然及複合遺產預備名單。
  •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2018版(文化遺產)
    截止目前,中國一共有59預備世遺(包含部分重複的項目),僅次於土耳其,居全球第二。對每個國家來說,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是該國認為其境內符合申報世界遺產條件的遺產的詳細目錄,締約國應在《預備名單》中列出該國未來數年內要申報的 , 認為具有潛在的突出的普遍價值(OUV)的文化和/或自然遺產的詳細信息。
  • 萬裡茶道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記者從福建省文物局獲悉,國家文物局日前將萬裡茶道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是萬裡茶道保護和申遺工作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環節。福建省武夷山下梅村、武夷古茶園、閩贛古驛道分水關段、武夷天遊九曲茶事題刻等4處列入萬裡茶道申遺項目清單(共49處)。
  • 五峰古茶道漢陽橋段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五峰古茶道漢陽橋段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發布時間:2019年03月23日 17:12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五峰古茶道漢陽橋段作為 「萬裡茶道」的關鍵節點,是湖北省推薦申報的遺產點之一,此次被批准入圍。
  • 國家文物局重設《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經過比對記者發現,舊名單中,開平碉樓及村落、福建土樓、五臺山、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元上都遺址6項文化遺產已申遺成功,先後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北京雲居寺塔、藏經洞及石經、晉商大院、江西省瑞昌市銅嶺銅礦遺址、臨淄齊國故都與齊王陵等4項,以及「蘇州古典園林」、「皖南古村落」、「曲阜孔廟、孔府、孔林」等3個擴展項目無緣新名單。
  • 北京中軸線等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 廖翊)記者從此間舉行的全國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會議上了解,45項不同類型文化遺產,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於17日正式公布。    進入新名單的45項文化遺產是:    1.北京中軸線(含北海)(北京市)    2.大運河(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河南省)    3.中國白酒老作坊: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山西省汾陽市)、成都水井街酒坊(四川省成都市)、瀘州老窖作坊群(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郎酒老作坊(四川省瀘州市)、劍南春酒坊及遺址(四川省綿竹市
  • 廣西世界遺產概況和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項目分布
    作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漢代始發港口城市之一,北海合浦現存的海上絲綢之路相關遺產點主要包括港口城市遺址及貿易交流產物等類型,代表性遺產點4處。其中3處為本次預備名單申報文本的提名列入遺產點:合浦漢墓群、大浪漢城址和草鞋村漢城址。1處為後備申報遺產點。其中,合浦漢墓群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浪漢城址和草鞋村漢城址於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2019版)
    中國世界遺產遺產名單一年一次更新,相較之下,中國的預備世界遺產名單更新的頻率更頻繁一些。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林草局會不定期更新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含複合遺產)的預備名單。來源:愛世界遺產(worldheritagesites)中國世界遺產遺產名單一年一次更新,相較之下,中國的預備世界遺產名單更新的頻率更頻繁一些。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林草局會不定期更新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含複合遺產)的預備名單。去年,曾經整理過中國的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和自然及複合遺產預備名單。
  •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2018版(自然遺產和複合遺產)
    2018版(文化遺產),本文介紹中國的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中的自然遺產和複合遺產,共計32項。2017年進入預備名單申遺靠譜指數★★★★★2019年中國申遺項目,正式的申遺名稱為: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只申報江蘇鹽城兩處遺產點。
  •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 泉城文化入預備名單
    原標題: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泉城文化入預備名單……這些世界級文化遺產值得一看北京時間2019年7月6日,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召開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古城遺址列入
  • 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單2017版
    中國最近一次在WHC(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網站上更新世界遺產預備名單是在2017年2月28日。
  • 中國世界遺產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申遺之路並不容易
    7月5日,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決定,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7月6日,位於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也成功入選。據新華社報導,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
  • 北海這3個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截至2017年7月,中國世界遺產已達52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自然遺產12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 「一帶一路」陝西「絲路」申遺成功5周年 這3處入選「中國世界文化...
    加強保護管理 3處遺址新入選世遺預備名單對全省文化遺產進行認真梳理,編制完成《陝西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規劃》,包括「絲綢之路」拓展項目、統萬城遺址、中國明清城牆(西安城牆)等全省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和計劃列入遺產點共15處,全面提升陝西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水平。
  • 2017年世界遺產大會申遺項目名單
    5月19日和6月2日,專業機構對今年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將要討論的各國申遺項目給出了評估結果
  • 馬黛涼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系巴拉圭首個申遺成功項目
    12月17日,巴拉圭申報的「馬黛涼茶」(Tereré)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也是巴拉圭首個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 鼓浪嶼申遺列入預備名單 將啟動原領事館保護利用
    鼓浪嶼申遺已列入國家預備名單,有望於2016年之前經由國家推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屆時,鼓浪嶼將以「共享文化遺產」為主題進行申報,其中如何對鼓浪嶼原領事館進行保護利用成為了申遺工作的一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