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溯中華民族的根和源
——固本中華民族的歸和依」
宏史記、學國學、 明得失、鑑是非、知興替、辯善惡、揚精神、樹信仰、知古鑑今、溫故知新、兼容並蓄、創新升華、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宣導中華民族人文歷史和風土人情、提高國人人文和德性素養為己任;挖掘整理「山、水、聖賢」國之靈魂;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習主席對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殷切期盼;深刻領會「文化創新型轉換,文化創造性發展」的歷史文化內涵,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說文解字」之中華民族萬年輝煌歷史,以人文詮釋歷史,用聖賢反哺人文,講好中國故事,詮釋民族文化」。
溯源「泰山文化、濟水文化、聖賢文化、東夷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海洋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儒釋道文化、民俗文化、地名文化泉水文化以及濟水文化申遺」等國之重器,深入挖掘整理打造」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聖賢文化「之中華民族山水聖賢黃金綠色走廊,構架起山東、河南兩地千城百族、國家級歷史文化、文脈傳承基地,溯源中華民族」太行泰山、黃河濟水「大河文明產生的歷史根源和人文環境,弘揚宣傳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立足」飲水思源,不忘人本「的母親河(黃河、濟水)靈魂精髓,通過「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感恩和孝道文化」打造線上線下泉水文化產業平臺——以」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為基,共賞多元文化之美、共謀文明交流互鑑之道,用泉水文化詮釋家國情懷、人文本色;用泉水文化產業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國家戰略;用「飲水思源、黨建立基、文化先行、產業報國」理念定位企業發展思路;「彰往察來、見微知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盡綿薄之力。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山水形勝毓天下泉城,海右風華揚名士風流。濟南素有「天下泉城」、「世界泉水之都」的美譽,有著8000多年人類活動史、4600年文明史、3600年的文字史、2700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象徵中華文明重要起源的史前文明——龍山文化發祥地和發現地;濟南之所以在中華文化版圖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一個重要的支撐是其綿延數千年而不絕的文脈。讓我們一同走進「濟水之南」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泉城濟南,去學習、去感知它母親般的胸懷以及綿延不斷上萬年的泉水文化發展史。
心中總有一溪魂牽夢縈的清泉
源自太行泰山、黃河濟水
自「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龍潭」
奮湧而起
流過曲水亭街
淌過護城河畔
匯入大明湖、小清河
匯入我的心田
融進我的夢
水是生命之源
泉水是濟南的靈魂
濟水是齊魯的血脈
養育了齊魯大地和世世代代的濟南人
2019年6月8日,市第十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一則喜訊響徹泉城,濟南泉·城文化景觀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意味著泉水文化受到世界矚目,也彰顯了泉城濟南申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泉水文化以及泉水文化遺產保護自此迎來一個新的起點。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誕生文明的地方都與水相關,與河流密不可分,泉水及泉水文化是濟南的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也是濟南的文化標記。為做好泉水申遺和保護工作,濟南相關部門從硬體設施到軟體建設,從泉水補給區到泉水出漏區,從荒郊野外的重點滲漏帶到遊人如織的核心景區,在規劃設計、工程建設、文化建設、宣傳教育、考古、立法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為助力泉水申遺,濟南將積極開展泉水遺產價值研究,完善申遺文本,組建專家智庫;同時,繼續深化推進遺產要素綜合保護工作。至2021年基本完成主要遺產要素點的修繕工作。進一步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選擇部分遺產點開展國際合作,進一步取得國際廣泛支持。計劃今年確定泉水博物館選址和完成遺產展示系統設計,力爭2021年泉水博物館建成開放、遺產展示系統建設完成。
結合城市總規和歷史文化名城規劃,2019-2021年啟動遺產核心區和緩衝區基礎設施建設及環境綜合整治。並對現有遺產點文物提質升級,重點做好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工作。籌建市申遺綜合辦公區,落實辦公、會議、遺產展示、遺產監測中心、檔案中心等功能,推進遺產保護管理和申報有序開展,努力使泉水文化發揚光大。
為講好濟南泉水故事,圍繞濟南泉水文化,打造濟南文化地標,6月8日,坐落在百花洲畔,佔地300平方,以泉水文化為引領,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體的「泉水書房」正式揭牌,開門納客,自此書香泉城又多了一處「閱讀聖地」。走進泉水書房,牆壁上投射出一棵科技MR互動漢字樹,以泉城景觀為背景,只需輕輕觸摸牆上的楷體漢字,便會按照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行書的演變順序發生變化,在互動中感受漢字的演變和歷史文化,為加深對濟南泉文化的了解,泉水書房特別準備了雕版印刷體驗環節,包括山、泉、湖、河、城、家的元素以及趵突泉、黑虎泉等泉水文化主題的雕版,圖文並茂,引人入勝,體驗後還可以將自己的作品帶回家。
泉生濟南,泉城濟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因泉而得名的城市。濟南不僅是泉城,還是舜城、詩城,更是一座紅色之城。山東省是全國唯一用省域冠名的重點革命老區,「沂蒙精神「享譽全國,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為這片紅色的土地撒下了紅色的種子,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齊魯文化以及泉城濟南,尤其是毛主席先後20多次來到泉城濟南,汩汩泉水見證主席對泉城的不解情緣,紅色文化續寫著這個城市永恆的、躍動的主旋律。泉水是「大地之乳」,哺育著齊魯大地悠久、燦爛、輝煌的歷史,「叮咚泉水「滋養著近萬年的文明。
「弘揚泉水文化,做好泉水產業,講好中國故事「讓古老的泉城煥發生機活力,打造泉水文化產業平臺,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泉水是濟南的第一品牌,也是泉城的靈魂所在,代表了濟南的城市精神。溯源泉水文化的真正內涵,挖掘整理泰山濟水文化在華夏文明的歷史地位;溯源民族「飲水思源」的人本思想和家國情懷;打造「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感恩和孝道文化,不光是一種精神的弘揚,更是習近平主席所倡導的時代需求,結合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等,充分體現泉水文化精神內涵。
《泉水叮咚,唱響一座城》
「飲水思源,不忘人本,汩汩清泉,活力無限「;湧動的泉水代表著齊魯大地開放、創新、發展的決心和勇氣,信心與力量,」新時代、新泉城、新經濟、新金融、新科技、新發展、新格局、新跨越「,解讀泉水文化,做好泉水文章,講好泉城故事,讓全世界都了解濟南泉水背後蘊藏的文化魅力。通過系列融合山水、人文、紅色、體育、文旅、教育、餐飲、非遺、特產品牌等,結合「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等各要素,立足新舊動能轉換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結合,聚焦紅色傳承、做大產業平臺、深耕齊魯文化、打造泉水品牌、做強特色產品、創新服務模式、優化運營管理,形成以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的共贏共創模式,打造泉水產業服務平臺,讓更多的人了解泉水文化、弘揚泉水文化以及關聯泉水特色產品產業平臺,實現更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備註:部分文字來源網絡,公益傳播,如侵權,請聯繫本公眾號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