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爾夫秘史 老淡水的前世傳奇

2021-02-07 高爾夫雜誌

1919年,臺灣被日本佔領,高爾夫休閒生活也被日本人帶到了臺北。臺灣高爾夫運動的從無到有要追溯到臺灣高爾夫球場的始末今生,下面一一道來始創老淡水的寶島高球。

「這綠島像一隻船,在月夜裡搖啊搖。」寂靜的仲夏夜美妙宜人,高大椰子樹的身影映在臺北燈紅酒綠的街道兩旁。百年前的一個夏天,臺北市清風拂面,氣候涼爽舒適。時任臺灣新聞社社長、綽號為南陽王的松岡富雄在位於臺灣當時最繁華路段的梅屋敷日式餐廳宴請臺灣總督府的明古二郎、下村宏和好友石井光次郎等人吃飯、喝酒,觀看日本歌妓舞蹈。寶島臺灣曾在1895年至1945年被日寇佔據50年之久,日寇共派出19任總督。而當時第七任臺灣總督府總督由日本陸軍大將明古二郎擔任,他的左膀右臂是副總督下村宏。要知道在日據時期,日寇掌握了臺灣總督府的立法權、軍事權和行政權三項大權。


在最繁華的路段,邀請掌握最高權力的領導,在家鄉菜館把酒話桑麻,松岡富雄的影響力可見一斑,連掌握臺灣金融業命脈的臺銀老總櫻井欽太郎都要給他幾分顏面。說是宴請,不如說是接風洗塵。臺灣新聞社社長松岡富雄因工作性質,經常在亞太地區的國家公出,這次便是從馬尼拉完成公務後返回臺灣。幾杯日本清酒下肚之後,松岡富雄興致大起,從厚重的背包中拿出高爾夫球桿為賓客表演揮桿動作。誰知酒後的松岡下半身不穩,但駐臺的幾位日本官員從前可沒見過這般架勢。下村宏隨即安撫松岡,請其落座,為日本友人講述剛才耍弄的是何般武藝。平常的松岡富雄不喝正好,一喝就多,不過講起高爾夫來,倒是侃侃而談。松岡說道:「我剛才為大家表演的是高爾夫。我剛從馬尼拉回來,這項運動在那兒的富豪圈中已經非常流行,男女老少皆宜。」松岡富雄見長官們聽得津津有味,借著酒勁,將一套高爾夫球桿送給下村宏,將在馬尼拉做的一雙高爾夫球鞋送給了石井光次郎。

松岡蜻蜓點水般的介紹顯然勾起了眾人的興趣。日餐原班人馬約好十日後球敘。1918年5月18日,春夏交際的臺灣,梅雨交加,晴空萬裡。這一日,松岡富雄因公事外出,本次球敘的牽頭重任落在了副總督下村宏的身上。下村宏在當時兼任臺灣總督府民政官。處理完民情案子之後,下村宏當天上午致電石井光次郎、藤野和櫻井欽太郎來家中做客。日本人待人接物確實值得學習,好酒好菜好招待不說,拿著松岡贈送的高爾夫球桿,下村宏在自己家院子裡也耍起了「大鐵棍」。下村宏身為高官,總督府特意為其準備了一座公館。這座公館後來因二戰被盟軍轟炸夷為平地,現在是停車場了。而現在的臺北司機們殊不知,90多年前,日本人還在停車場的位置揮桿打高球呢。


臺灣當時沒有球場,更別提高爾夫球員了。石井、下村宏、櫻井欽太郎幾人純屬自娛自樂,出了一身臭汗之後,心情舒暢。在臺灣,對高爾夫運動先上癮的是日本人。時隔兩日,顯然未盡興的下村宏、石井、藤野和櫻井再約球局,消磨時光。不過,沒有老師的指點,練習終究是無用功。而恰好這段時間,剛剛在日本贏得首屆日本業餘公開賽的井上信從美國來臺灣考察。井上信雖說在日本不是家喻戶曉,但他絕對是日本駐臺軍官心目中的偶像,因為在當時沒有幾個人會打高爾夫。在當時市場營銷不發達的年代,日本人的行銷慧眼確實獨到。井上信獲得日本業餘公開賽冠軍後,三井物產公司也注意到了井上信的商業價值,與其籤約並贊助井上信,並提供各種比賽費用。下村宏等人得知井上信來臺消息後,主動安排接待,當然,學球的正經事自然不能耽誤。井上信到達臺灣後的第一個周末,下村宏等邀請井上信作高爾夫揮桿表演,地點在臺北陸軍第一聯隊的練兵場。


下村宏安排工人準備幾塊帆布供井上信作為練習打位使用。而早已熟悉18洞球場的井上信見狀不苟言笑,輕聲對下村宏長官說:「請為我安排一百人,給我三個小時,我讓各位感受一下真正的高爾夫運動。」看來幾塊帆布完全滿足不了眾人對高爾夫的渴求,而當下的空場地又勾起了井上信作秀的欲望。

這塊練兵場現在位於臺北市青年公園一帶,整個場地呈正方形。當時練兵場的南邊就是臺灣北部三大淡水直流之一的新店溪,溪水匯流後匯成淡水河。在清朝末期,中國膠東半島被德國劃為租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戰敗,原本劃為德國租界的膠東半島的主權被移交給日本。當時「二十一條」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一時得勢的日本在臺灣並無戰事,所以放縱部分日本軍官享受安逸祥和的休閒生活。沒有戰鬥準備,練兵場自然沒有用武之地,場地內雜草叢生,一片荒涼。


井上信拿起球桿作指揮棒,在練兵場親自調度100名工人,在長600尺、寬120尺的操場上剎平雜草,這在臺灣已經是非常先進的球道區了。還有果嶺,雖然條件粗陋,無法營造高質量的果嶺,但井上信在一塊假想為果嶺的草坪上畫圈,找來兩個茶杯埋入土中,這就是臺灣高爾夫最早的果嶺和旗杆洞了。工人們用了兩個半小時完成了N字型球道,這在世界高爾夫史上被稱為最快速度建成的球道。後來,這個故事被臺灣的朋友們當作笑話廣為流傳。

井上信帶頭第一個為下村宏等人演示揮桿動作和擊球上果嶺,並表演果嶺推擊入洞。由於場地長寬有限,這樣的範圍內,井上信只能將簡易球道當作三桿洞來為大家講解:上果嶺後,一推入洞,抓鳥。駐臺軍官聽得不亦樂乎,躍躍欲試。下村宏在眾人當中官職最高,當然由他來率先開球。下村宏平常在帆布上練習揮桿,多數擊球屬盲打,小球的飛行線路無法觀測。而這一次他是在真草上揮桿,很少能夠將球打實,即使偶爾命中甜點,聲音鏗鏘有力,但原本可以飛150碼,結果不如預期:小球左右亂飛,鮮有小球上球道。1938年,日本學者記載當時的打球情景:白色的高爾夫球宛如一條白絲帶向天空中飛去。當天觀摩的土木部長角源泉氏、大越技師等人見狀,即騎馬前去長草裡找球。當天的活動最終以喜劇形式結束。

雖說打球之後幾人乘興而歸,但練兵場終究不是練習場。藉此契機,有人提議在臺灣興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爾夫球場,並著手尋找合適的場地。當時,淡水稅關長原鶴次郎推薦,建議使用清朝時期的練兵舊址——滬尾炮臺俗稱淡水舊炮臺。一天,櫻井欽太郎和原鶴次郎乘坐黃包車前往淡水炮臺考察,結果出乎二人意料:淡水地區的景色盡收眼底,海風拂面,能聞到略帶鹹澀的海水味道;夏日的高溫、酷暑盡消。除了舊兵營、彈藥庫和一些海岸掩體外,練兵場一望無際,平地空曠。烏啾、雲雀、紅嘴佳令,鳥鳴聲清脆悅耳。當地的烏啾長得像烏鴉,在農田裡經常驅趕小型禽獸,農民也非常喜愛這些小動物,因為它們間接地保護了農作物。附近的居民把這塊練兵場稱為「烏嗽埔」,滬尾炮臺建成後改稱「炮臺埔」。這一地區作為戰略軍事要地,兵家必爭。


和現在不同,當時臺灣的土地管理部門屬於軍方,所以使用前還是要跟日軍衙門打聲招呼。1918年7月的一天,櫻井欽太郎執筆上書陸軍長官林主計,提出申請把淡水練兵場改造成高球場。後來軍方口頭批准了這一請求。球場籌建工作就此開始,土地手續、場地規劃、方案設計、項目資金等具體工作一一得到落實。當時,由日方的櫻井和藤野提出設計初稿。二人還提出:除了設計球道外,將練兵場背陽區作為練習場,將杉樹皮屋頂的簡易小屋作為會所。櫻井出錢又出力,整個工程費用由櫻井一人擔當。工程監理由臺銀淡水出帳所的姬野安夫和安田義負責。軍方派出數十名人員負責工程施工,歷經10個月,完成6個球道。

1919年6月1日,星期六,臺灣淡水。球場創始人櫻井欽太郎和藤野邀請臺北40餘位商界名流,參加臺灣第一個高爾夫球場的開業儀式。主辦方在淡水車站接待重要來賓,當時日方派出一輛旋轉式皮革沙發的摻望車來迎接下村宏、櫻井、原鶴次郎等時任總督府的高級長官。上午9點,嘉賓到達車站後再換乘海關汽艇「千鳥丸」前往老淡水球場。球場門庭若市,鞭炮齊鳴,各界名流雲集淡水。寒暄過後,下村宏在發球檯開出第一顆球後,臺灣第一個高爾夫球場——老淡水球場正式成立了。


由於老淡水球場剛成立不久,各個機構部門還不健全,所以,球場各部門工作重任還是落在了幾位創始人的肩上。臺銀淡水出帳所所長姬野主動承擔了球場財務和日常管理的工作。正常經營半年後,老淡水球場參考了日本東京高爾夫俱樂部的運作章程,擬定章程六條,正式創立了臺灣高爾夫俱樂部,俗稱老淡水球場。1919年底,老淡水球場開始徵集會員,每人每月會員費三元,並由會員推選會長、委員。這樣,用了不到兩年,臺灣第一個高爾夫球場——老淡水球場正式投入運營。

1919年,日軍在臺灣總督府增添文官總督一職,田健治郎上任新官。同年10月,田健治郎將日軍制定的同化政策向臺灣民眾公開發表。當時日本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同化政策:文化意識形態、語言和日常生活方式,目的在於使臺灣民眾完全服從日本的管理,因為當時臺灣的治理成就被日本當作帝國主義的宣傳品來看待。1922年至1937年,臺灣當地人接受了很多日本奉行的觀念和制度。田健治郎也在文化領域推行這一政策,為了改善駐臺官兵的休閒生活,6個洞已經不能滿足日本軍官的遊玩耍樂,老淡水球場擴建計劃也被提上了日程。

1920年,老淡水球場首次遭遇群龍無首的低潮期。創始人之一櫻井主動辭去臺銀總經理一職,下村宏已到退休年齡,兩人回到日本安度晚年。孰知櫻井剛休息半年又被日本當局調至歐洲供職。一時間,老淡水球場損失了兩元大將,球場的業務也每況愈下。周末的球客少得可憐,要麼沒有人,要麼四五人,區區幾人的消費根本無法維持老淡水日常的開銷。會長和委員的人數超過會員人數,觀眾還沒有臺上人多,俱樂部日常會議都很難進行。幸好,有一批熱心人士不斷關注老淡水球場的運營,擴建工作才得以在艱難中進行。

老淡水球場從僅有的6個洞球道,在15年間經過四次改造和擴建,一座在當時可以達到國際錦標賽級別的高爾夫球場在全島內外名聲大噪。建造工作繁瑣而複雜,臺灣和日本熱心人士的專業意見讓老淡水球場的品質不斷地走向成熟。一座球場的誕生也預示著有更多的球場落戶寶島。20世紀30年代,臺灣的高爾夫球場已經小有規模。1926年至1937年間,臺中大肚山俱樂部、花蓮港、臺南、高雄壽山公園球場、嘉義、新竹和臺北川端等七座球場相繼建成。寶島高爾夫球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第一個春天。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精彩盡在《高爾夫》雜誌

點擊下方封面圖片在線購買此刊

相關焦點

  • 「亞洲百佳」提名球場—臺灣高爾夫俱樂部
    臺灣第一座高爾夫球場——臺灣高爾夫俱樂部(TAIWAN GOLF CLUB)成立於1919年日治時代,如今歷經了寶島各種歷史變遷,不但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且球場保留維護的完好,景色雅致,社施完善,水平依然可以排到臺灣的前列位置。
  • 同演孝莊秘史,斯琴高娃老了,劉德凱老了,而她卻美的攝魂勾魄
    有一部古裝歷史劇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看過,它就是由寧靜和馬景濤主演的《孝莊秘史》。劇中講述了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起兵到後代坐穩皇位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其中劉德凱飾演的是清朝第二任皇帝皇太極,在清朝坐穩江山後和後宮與眾多朝臣之間的故事,皇太極的飾演者叫劉德凱,劉德凱1953年生於臺灣高雄市,演員、導演、編劇、製作人。代表作有:孝莊秘史,一簾幽夢等!如今已有65歲的劉德凱老了!劇中另外一位著名演員斯琴高娃,在劇中飾演的是努爾哈赤的最後一任大福晉,多爾袞、多鐸的親生母親。因身陷汗位爭奪的激烈鬥爭而被逼殉葬。
  • 太平洋聯盟國際會籍|增加臺灣聯盟高爾夫球場-新竹新豐
    太平洋聯盟國際會籍增加1家臺灣聯盟高爾夫球場 - 新竹新豐高爾夫球場 截止目前,太平洋聯盟國際會籍60美元/18洞可暢打全球742家聯盟高爾夫球場新增球場介紹 - 新竹新豐高爾夫球場 地址:中國臺灣省新竹縣新豐鄉上坑村坑子口104號新豐球場是臺灣五大老球場之一,提供了新竹地區的休閒運動,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高球人才。
  • 臺灣高爾夫之旅
    湖州溫泉高爾夫為增加會員擊球樂趣,值此暑期之際您可陪同家人、子女共享臺灣高球之旅,擊球、旅行兩不誤,球場將安排專人隨行,期待與您共度曼妙暑期高爾夫旅程~!>全國高爾夫球場位於苗慄縣苑裡鎮的全國花園高爾夫俱樂部,就坐落在火炎山畔的坡地上,球場視野十分寬廣,可遠眺臺灣海峽。
  • 李冠玉:逝去的「淡水傳奇」
    在惠陽和大亞灣,李冠玉就是一個傳奇———目不識丁,出生貧寒,白手起家,憑藉著過人的膽識和智慧坐擁數億身家,並成為惠州市人大代表、惠陽區政協常委。其擁軍、熱心公益的事跡也頗為外界稱道。    今年7月7日,65歲的李冠玉在與癌症搏鬥一年多,並遭遇喪子之痛後,不幸離世。但是,他的傳奇故事仍然在惠陽、大亞灣本土廣為流傳。
  • 臺灣淡水旅遊好玩嗎?臺灣淡水遊玩攻略
  • 遊走在臺灣:淡水之旅
    淡水紅毛城  老鎮洋風   淡水地處淡水河的出海口,古代的時候曾被稱為「滬尾」,是北臺灣開發史上極為重要的聚落淡水就象是個飽經滄桑的老人,正點指著身上的烙印對我們訴說著他的故事。   紅毛城。最早這座城是由西班牙人所創建的,在19世紀下半葉英國人又將此處設為領事館。如今城早已空,幽寂的庭院、紅磚的洋樓已不復昔日的張揚,只有城外四尊清代舊式古炮依然矗立著供後人憑弔。   淡水教堂。這座教堂初建於光緒11年(1891年),可別小看了這座教堂,這裡可是臺灣教會的肇始之地。
  • 高爾夫管家聯手中華航空 免費臺灣8日高球之旅
    這就是中華航空鼎力贊助給「高爾夫管家杯」海峽兩岸球友爭霸賽的大禮。  臺灣,美麗之島。在中國古代文獻裡,被稱為「蓬萊」、「瀛州」、「夷州」、「琉球」等。  臺灣風情,臺灣文化,臺灣美食,臺灣美景……臺灣是很多旅行愛好者必去的一個地方,從他們的鏡頭下還有他們的文字下能夠看出來臺灣獨特的風情,還有它自己的內涵,很多文化以及民土風情是需要我們體會與探究的。
  • 日本侵佔時期的臺灣淡水
    淡水曾經是臺灣第一大港,位於臺灣省新北市西北沿海,河光山色、風景秀麗,自古為臺灣八景之一,昔日有「東方威尼斯」之稱。1895年的淡水風景日本人剛剛侵佔的臺灣,在這張臺北大稻埕淡水河邊拍攝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清代純樸的臺灣風貌,婦女在河邊洗衣服,男人們坐在船艙裡聊天。
  • 聖豐利唐推出臺灣高爾夫之旅 限時優惠價格最低
    「最」不可錯過臺灣體驗:  1.精緻小團,深入體驗臺灣生活的文化。  2. 站在臺北101之巔,俯瞰臺北璀璨夜景。  3. 臺北文化地標「誠品書店」,旗艦店誠品信義店。  4. 行走淡水探尋歷史古蹟,體驗淡水鎮現代與古典交融的  5. 逛遍臺灣各大商圈,體驗臺灣的商業環境。
  • 旅遊衛視《言明小球大世界-臺灣特輯》周五播出
    搜狐體育訊 旅遊衛視《言明小球大世界-臺灣高爾夫特輯》 周五23:30分播出  臺灣,曾經是亞洲高爾夫的領軍者,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湧現了一大批傑出的高爾夫球手,從亞洲到世界,掀起了強勁的臺灣旋風。
  • 菽莊花園抒寫百年傳奇,板橋別墅訴說「唐山過臺灣」前世今生
    菽莊花園抒寫百年傳奇,也珍藏著一段跨越海峽的沈痛思念。菽莊花園是主人林爾嘉在鼓浪嶼仿建臺北故園「板橋別墅」的私家宅院,也可以說是臺北故居的化身,彼此有因果關係。如果您有心叩訪板橋別墅,除了領略百年風華與造景之美,也可藉由親近古蹟,認識「唐山過臺灣」之歷史和文化。
  • 淡水老街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非常有臺灣味道
    淡水老街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非常有臺灣味道,在這裡,可以見到遺留保存下來的古建築、屋舍。街上店面林立,不論是懷舊或是現代店鋪皆有,還有許多淡水著名的傳統美食,魚丸湯、筒仔米糕、碗粿、魚酥、豬骨湯、鐵蛋、麻薯等小吃。
  • 太平洋聯盟南方區專屬定製行程 | 臺灣5天4晚4場球高爾夫之旅
    臺灣臺北臺北、寶島、休閒、美食2017年11月12日—11月16月新竹老爺關西高爾夫球場長庚高爾夫俱樂部臺灣高爾夫俱樂部桃園高爾夫俱樂部請聯繫您的會服經理或銷售經理。親近高爾夫,身處山丘,漫步過原生態小鎮,感受自然與獨特風情的魅力臺灣。
  • 走進臺灣:尋找歷史的碎片—臺北淡水尋古(多圖)
    淡水,位於臺灣西北隅的淡水河口,是早期大陸移民進入臺北盆地的登陸地點,又是貿易進出口的轉運站。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上淡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自17世紀初西班牙人入據後,荷蘭人相繼而來,隨後淡水歷經明鄭、清廷、日據等時代。  淡水,是臺灣歷史的縮影。  數百年來,淡水接納一波波洶湧澎湃的歷史風潮,演繹一出出撼人心魄的歷史事件。
  • 走天下︱臺灣淡水印象
    2017年9月,送兒子去臺灣讀大學。在淡水住了4天,走遍了淡水的小巷老街,零距離體驗了淡水風情,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 臺北印象-《少年臺灣》與《淡水小鎮》
    臺北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街頭巷尾的生活氣息與文藝的氛圍是我喜歡這裡的理由,總有人跟我說臺灣沒有內地的好山好水,但是臺灣啊,畢竟是個海島,綿長的海岸線讓這座島嶼,充滿魅力與生機。老梅綠石槽的自然風光在其他地方甚是少見南雅奇巖在臺灣東北角,靠近鼻頭的地方,風浪很大,但依舊是美。
  • 臺灣茶,不得不說的秘史
    ,不得不說的秘史上個周,多傑老師去到了寶島臺灣。走訪臺灣各個老茶廠老茶店的同時,還去到了臺灣圖書館、檔案館查閱與茶有關的文獻資料。這周的課程,自然與這次訪茶有關。在人人講視頻直播中帶咱們參觀了臺灣茶廠之後。周二喜馬拉雅課程,接著揭開了與臺茶有關的塵封記憶。
  • 臺灣雙城記-墾丁和淡水(二)
    淡水的名氣應該沒有墾丁那麼響,所以聽說過淡水這個地方的人可能不是特別多。淡水區,位於臺灣省新北市西北沿海,位於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側,北鄰三芝區,南鄰臺北市北投區,西濱臺灣海峽,西南與八裡區以淡水河一水之隔。淡水的河光山水風景秀麗,自古為臺灣八景之一,昔日還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在歷史上曾經是臺灣第一大港,也是西方文明在臺灣北部散播的起點。
  • 臺灣日記丨舊時光裡的淡水老街
    ,嘿,淡水到了。 已是將近日暮,我們慢慢行走在淡水海港邊,海風徐徐,夕陽閃耀著她最後的一抹絢麗,水面光影蕩漾,有人在草坪上唱起了歌謠,有人畫著漫畫。一切是那麼地安詳。 雖與臺北市毗鄰而居,淡水卻少了那份摩登現代之感,這裡的閒適會讓人想起舊時光裡的臨海小鎮:港口是老的,河畔的街道是老的,店鋪是老的,店主人也大都上了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