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季看上去好像跟往年沒什麼不同,春夏的景色過去了,秋菊也謝了,冬梅還未見綻放。
簾外有雪初飄,獨坐窗前人慾倦,情斷更殘倍寂寥,縷縷心緒隨著散落的雪花消失在塵土之中。
這個周末,然好獨自郊行,沒有情人,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隨,不管身處何方,它總是那樣不離不棄;忽然覺得,這個天底下最忠誠於自己的莫過自己的影子了。
在路過荷塘的時候,只見枯梗幾枝,殘葉片片,由於已入冬,不見留得枯荷聽雨聲,卻處處翠減紅衰蕭殺人。此情此景,然好不免內心感到有些失落,漸漸陷入了一陣陣迷思,凝神妙想間,仿佛眼前的荷塘裡浮現出朵朵蓮花,一時心花怒放,在寒風中竟然流連忘返。
01
在《妙法蓮華經》裡,將佛法以蓮花作為入世與出世的精神象徵,因為蓮花出於汙泥而不染。認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無盡的蓮花寶藏,若要使它綻放出清香潔白的蓮花,就要像蓮花衝破層層汙泥濁水一樣清除一切習氣雜染,祛除煩惱得究竟解脫。
經中提到「十方三世」,認為我們的生命實際上是在一個巨大的世界裡生生續續和流轉,生命的本身蘊藏著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而我們生存的空間裡也有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方,是一個立體流動的廣闊世間。倘若能與萬物乃至日月天地融為一體,則整個宇宙就化為自己心中的一部分,就能與萬物相應,在春天裡感受花紅柳綠,在夏天裡聆聽燕語鶯啼,在秋天裡享受累累果實,在冬天裡觀賞冰封雪地,在晴時愛晴,在雨時愛雨,一年四季都是人間好時節,天天都是好日子,分分秒秒都是好時光。
02
而在《維摩詰經》裡則告訴我們「高山頂上不長蓮」,蓮花之所以芬芳、潔淨,正是因為它生長在汙泥濁水之中,卻又能出於汙泥而不染。以蓮花象徵我們的生命,那麼就應該腳踏實地不離世間去修行,儘管現實社會裡有許多善惡是非、人情冷暖等等,但畢竟都是我們莊嚴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像蓮花不能離開有汙染的環境一樣,不可逃離。
換句話說,是讓我們在人生中勘破人生,在紅塵中勘破紅塵,在生死中勘破生死,敢於面對生命的真實,就像蓮花能夠面對汙泥濁水,卻又不為之所染一樣,才能把握菩提之道。其中道理也很簡單,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這個婆娑世界裡,想要逃避欲望的糾纏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03
自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以來,蓮花就成為了佛教的主要象徵;傳說悉達多太子出世時,立即就能下地走七步,步步生蓮。佛教徒們普遍相信蓮能反應修行程度,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
誰也不曾想到過,一朵蓮花竟然能夠穿越時空開了2500多年,至今仍然開在許多人的心裡,至於是否真實開在人的心中,也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了,也許有時是空而不空,有時則是不空而空,妙之難言。
然好從深思中回過神來,看上去今年的冬季好像跟往年沒什麼不同,雪花紛飛,路上總有行人留下一些腳印。然好不由得想起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的詩句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抓起一把雪花握於掌心,卻總是沒過多久就融化了。每年這個時節,總有許多紛紛揚揚的雪花落到地面上來,曾經留下過不知多少清晰的印記,卻也始終很快就消融無了痕跡,有時覺得只不過比露電的存在長一點點罷了。
然好忽然明白,許多東西實不可得,有時有些東西不在於真實擁有,在心裡擁有也許更美更長久,若把蓮花開在心裡,也許最潔白最清香。就像自己的影子那樣,永遠都會屬於自己。
編撰:然好
本文純屬作者讀書心得報告,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