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信開:年產晨洲蠔50萬斤 外購蠔苗育肥利潤高達一半

2020-12-14 水產養殖網

黃信開:年產晨洲蠔50萬斤 外購蠔苗育肥利潤高達一半

2014-02-17 15:1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洋與漁業》雜誌社        瀏覽量: 13587 次 我要評論

  ■&nbsp《海洋與漁業》記者&nbsp劉怡/文圖

  「我從高中畢業之後就開始回來養蠔,到現在已經三四十年了。」&nbsp黃信開在晨洲村土生土長,離開學校後便延續了世代流傳的營生方式。經過多年來的努力,黃信開成立了晨洲村內唯一一家以蠔為主業的水產養殖公司——汕尾開源水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源水產)。

  據悉,晨洲村大約有兩千多村民從事與蠔相關的工作,全村養蠔面積大概3萬多畝,村民主要採用基圍養蠔和海裡浮排串養蠔這兩種方式養蠔。開源水產養殖基地面積約5000多畝,佔全村的1/6左右,年產晨洲蠔50萬餘斤。
    
  外購蠔苗育肥利潤高達50%

  黃信開告訴記者,養蠔基本上是「靠天吃飯」,多年來蠔苗的人工孵化技術始終沒有突破,每一顆蠔苗都還是靠天然的饋贈。隨著環境的變化,天然蠔苗逐年在減少。為了保證公司的生產和充分利用晨洲村的優質自然資源,開源水產近年從廣東省內其他沿海地區購買蠔苗回來育肥。引苗的地區包括汕頭、珠海、陽江和湛江等市。

  購買蠔殼5公分左右的蠔苗,成本約為2元/斤。一般在3、4月份購進5公分規格的蠔苗,蠔苗在基圍內生長到8、9月份就能達到8~10公分的上市規格。「這些蠔苗在當地也長不大,只有拿回來我們晨洲村進行育肥才能長到這麼大的規格。我們村附近沒有工廠,海水沒有受到汙染。」黃信開毫不忌諱地說,「蠔經半年時間育肥後再賣出去,我們大概能賺50%的利潤。」外購的大蠔苗拿回來培肥大概只有半年的時間就可以銷售了,而從小苗開始培育到成品銷售的話則需要兩年的時間,養殖時候的縮短大大提高了利潤的空間。

  在開源水產養殖基地採訪時,記者見到三十多名開蠔工正在緊張而忙碌地開著蠔。「開蠔一斤一塊錢,最多的一天能開到300斤蠔,開蠔工平均一個月能賺六千塊左右。開蠔也是晨洲村一部分人主要的謀生方式,他們都是專職的,哪裡收蠔就去哪裡開。」&nbsp黃信開告訴記者,開蠔工是按量計算工錢的。據黃信開介紹,一個蠔要成為半成品銷售出去要經過:採蠔、開蠔、洗蠔、串蠔、烘曬等幾個步驟,人工、運輸等成本平均到每斤帶殼生蠔為3元左右,帶殼生蠔的出肉率一般在10~15%,也就是說大約7~10斤帶殼生蠔才能產出一斤的鮮蠔。按如今鮮蠔市價50元/斤計算,除掉蠔苗、人工和運輸的成本養蠔的利潤還是非常可觀。但黃信開表示並非每年價格都有50元/斤那麼高,「今年『天兔』讓我們蠔民損失非常大,很多蠔排給颳走了,蠔比往年少所以價格才比較好。」

  據了解,現在不僅開源水產,很多當地的蠔民也是採用這種購他埠蠔苗回來育肥的方式。但黃信開表示,他埠蠔無論外型還是口感都和土生土生的晨洲蠔有著明顯的區別,行家一看就能分辨。經過半年的育肥,他埠蠔始終不夠晨洲蠔酥甜,價格上也有一定的差異。
    
  「為他人做嫁衣」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黃信開已經開始經營明蠔加工廠,三十餘年一直「為他人做嫁衣」,為成品廠家生產半成品蠔。開源水產加工的蠔中有80%左右是半成品,只有20%左右的成品。

  「等到我們有覺悟去申請品牌的時候,發現『晨洲蠔』這一品牌已被深圳的某家企業註冊。單靠企業或合作社的力量,很難去成立一個地標品牌,這事還是得靠政府的大力支持。」黃信開表示,品牌的缺失讓晨洲村的蠔民損失了很大的利潤空間。缺失自己的品牌,晨洲蠔民不得不為別人生產貼牌商品。&nbsp



  本文由《海洋與漁業》雜誌社授權中國水產養殖網轉載。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授權,擅自轉載此文引起的法律糾紛,責任自負。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第二屆「晨洲蠔」文化節開幕
    2019年12月31日,汕尾市城區在紅草鎮晨洲村舉辦為期二天主題為「蠔情奮發 美麗晨洲」的第二屆「晨洲蠔」文化節,展示城區鄉村特色品牌及推動產業興村戰略成果。羅光釗指出,去年以來,城區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推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發展,呈獻上「肥碩珠圓,肚白耳黑,酥甜無粕」的「晨洲蠔」特色產品,展現了「風光秀麗、海產豐富、休閒舒心」的晨洲村,彰顯出「勤勞勇敢、樸實善良、誠實守信」的晨洲「蠔民」風採。「晨洲蠔」文化節已然成為城區的一張特色名片,是宣傳推介、展示形象的盛會,是弘揚文化、繁榮藝術的盛會,是團結奮進、凝聚人心的盛會。
  • 黃信帆:依託蠔資源,過上「蠔」生活
    「美麗蠔鄉我愛你」原創歌曲的填詞人黃韋瑜也在其中,聽到興起時,他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歌。「美麗蠔鄉我愛你」歌曲填詞人 黃韋瑜:蠔肥魚躍浪悠悠,就是因為有這樣好的生態,蠔才養得好,還有這樣子的一種景象,生機勃勃,浪悠悠就是表明我們村民現在有這種好的政策之下,過上了好的日子。
  • 汕尾市城區舉辦第二屆「晨洲蠔」文化節
    2019年12月31日,汕尾市城區在紅草鎮晨洲村舉辦為期二天主題為「蠔情奮發 美麗晨洲」的第二屆「晨洲蠔」文化節,展示城區鄉村特色品牌及推動產業興村戰略成果。市領導李慶新、葉健德、林軍、吳友深、程書航,區領導林鋼捷、羅光釗、張淑娟、黃義丞、鄭良斌等以及城區黨員幹部、全省各地蠔企業代表,觀光遊客近1000人參加。
  • 小個的蠔幹和大個的蠔幹到底差別在哪?識貨的人都知道
    小個的蠔幹和大個的蠔幹到底差別在哪?識貨的人都知道。蠔幹是以肥為美、以鮮為妙,品質好的蠔幹不僅個頭大而且蠔膏十分飽滿,拿在手上聞起來有十足的蠔香真是讓人垂涎欲滴啊,晨洲蠔島的生蠔幹大概也是我吃過最好的生蠔幹了,也貌似沒有之一了。
  • 喜歡吃蠔幹粥,要怎麼挑選健康又營養的蠔幹?
    自從家裡熬了蠔幹粥之後孩子就喜歡上吃蠔幹粥了,而且是每天晚上都要提醒我明天要煮蠔幹粥作為他的早餐,蠔幹是託朋友在晨洲 海門潮聲 買的,知道那裡的水質和加工方式都很健康所以也放心讓孩子吃了,但是對蠔幹並不熟悉的朋友們要怎麼挑健康的蠔幹給孩子吃呢?
  • 廣東深圳:從「插杆養蠔」到「異地養殖」 寶安沙井蠔民開創異地...
    ,沙井蠔民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改造,把沙井蠔養殖得肥美有名,寶安區的水域受汙染後,他們更開創異地養殖的先河,在臺山等地養殖沙井蠔,不僅保證和傳承了沙井蠔肥美好吃的品質,更把沙井蠔的品牌打造得全國有名。冬天是育肥蠔的黃金季節,必須下海作業,蠔民們整天冒著刺骨的海水沒命地幹。」在老一輩沙井蠔民陳福祥的記憶裡,沙井蠔的美味和盛譽是蠔民們用勤勞的汗水換來的。&nbsp&nbsp&nbsp&nbsp「養蠔有四道工序,蠔苗、小蠔、中蠔、肥蠔的養殖蠔場都在不同海區。
  • 金秋到,蠔肥美!陽西程村鎮紅光村大蠔日均上市量達60萬斤
    金秋九月,又到了程村蠔上市的旺季。記者從程村鎮紅光村了解到,該村的大蠔目前日上市量達60萬斤,今年蠔產量、價格與往年相比均有所下降,每公斤帶殼蠔收購價在5.2元左右。下面一起去看看。近段時間,紅光村的蠔碼頭異常熱鬧,前來收購大殼蠔的車輛停滿了碼頭,一堆堆剛從海裡撈起的大殼蠔被裝進籮筐,銷往各地。蠔農們告訴記者,由於目前市場上蠔相對少,紅光村的大蠔非常受歡迎,各地的收購商都趕過來收購,幾乎供不應求。蠔農:一天賣13噸,還好賣,中秋節開始都是銷售旺季,現在自己賣,供不應求。
  • 蠔味雖可口,所美不易遭 金蠔固然香純但也難得
    薄宦遊海鄉,雅聞歸靖蠔。蠔味雖可口,所美不易遭。歸靖蠔即海門潮聲的晨洲蠔。宋代文學家梅堯臣《食蠔》詩中描述了自己食用汕尾市晨洲蠔島蠔的感受,也是這一深圳名產最早的文獻記載。正宗海門潮聲出的蠔肚子白,耳朵黑而厚且有六片,吃起來沒有一點的腥澀味,用其方言形容就是「酥甜無粕蠔」。海門潮聲的蠔幹蠔因其肥嫩鮮美而受到眾多食客的讚譽。此外,生蠔幹的烹飪方式也多樣,港式生煎、清蒸、油燜,熬粥熬湯等等,怎麼烹飪怎麼好吃的,想品嘗優質生曬的蠔幹建議在淘寶找找海門潮聲。
  • 《海洋與漁業》探訪粵東蠔村—廣東汕尾市城區晨洲村
    ■&nbsp《海洋與漁業》記者&nbsp劉怡/文圖  晨洲村位於南海長沙灣南畔,廣東汕尾市城區紅草鎮西北部。在廣東,能生長出15釐米大蠔的地方已經難覓蹤影,而大自然對晨洲村有著特殊的偏愛,得益於優良的自然環境和充足的天然餌料,在此生長的蠔個個都肥碩壯大。  據悉,正宗的晨洲蠔肚子白,耳朵黑而厚且有六片,吃起來沒有一點的腥澀味,用其方言形容就是「酥甜無粕晨洲蠔」。晨洲蠔因其肥嫩鮮美而受到眾多食客的讚譽,許多食客慕名而來,因此晨洲蠔的價格也自然水漲船高。
  • 「中國蠔鄉」陽江紅光村村民家庭年收入可達三十萬元
    紅光村養蠔歷史已有200多年,目前年產鮮蠔4.5萬噸,全村80%以上村民從事養蠔業,被譽為「中國蠔鄉」。目前,紅光村的生蠔、蠔豉、蠔油等「蠔產品」暢銷全國各地,村民依靠養蠔業,有的家庭年收入可達三十萬元。
  • 陽東壽長又到蠔苗投放季
    陽東區大溝鎮的壽長村是遠近聞名的蠔鄉,時下馬上又要迎來新一輪的蠔苗投放季,壽長河兩岸的蠔農們也在提前做起了準備。今天記者走基層,我們帶大家一起去那裡看一看。當地養蠔大戶雷國昌告訴記者,養蠔一般是在農曆的四月下苗,現在主要是在做一些前期的準備。蠔養殖戶 雷國昌:陽江就我們使用了浮球,浮球吊養可以使蠔長得快、長得肥,因為密度沒有那麼密,比較疏一點,蠔就可以多一點微生物吃。陽東大溝鎮壽長村依山傍海,當地的壽長河與南海相接,鹹淡水交匯造就了極佳的海養環境。
  • 汕尾市城區舉辦首屆晨洲蠔美食文化節
    1月19日,汕尾市城區首屆晨洲蠔美食文化節在城區紅草鎮晨洲村舉辦,近萬名市民在晨洲村參觀晨洲美麗鄉村建設、品嘗晨洲蠔特色美食、觀賞開蠔過程和參觀萬畝蠔町生產基地。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把「晨洲蠔」分享給各位來賓、各位媒體朋友和廣大消費者,並希望能通過大家的穿針引線、廣泛宣傳,讓「晨洲蠔」走出汕尾、走出廣東、走向世界,讓更多的朋友了解城區、垂青城區、投資城區。
  • 首屆晨洲蠔美食文化節揭幕 打造鄉村產業特色品牌
    1月19日,汕尾市城區首屆晨洲蠔美食文化節在紅草鎮晨洲村舉辦,近萬名市民在此感受晨洲美麗鄉村建設、品嘗晨洲蠔特色美食、觀賞開蠔過程及參觀萬畝蠔町生產基地。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把「晨洲蠔」分享給現場來賓、媒體朋友和廣大消費者,並希望能通過大家的穿針引線、廣泛宣傳,讓「晨洲蠔」走出汕尾、走出廣東、走向世界,讓更多的朋友了解城區、垂青城區、投資城區。
  • 鉑金蠔幹要怎麼吃?這樣烹飪的蠔幹讓你口水流不停
    市面上的很多蠔幹都是直接烘烤製成的,不但帶有腥味而且基本也沒什麼營養。但是海門潮聲的生曬蠔幹不一樣,這裡的蠔幹都是選用生長時間三年以上的蠔幹生曬而成的,蠔幹味道十分香醇,口感鮮香而且做法多樣,被榮稱為鉑金蠔幹。
  • 飲茶是一種文化,蠔幹對於廣州香港人也是一種文化
    蠔幹是天然的健康食品,而且營養豐富吃起來也是十分美味,還有不少人認為這是男人補腎的佳品,生蠔富含的鋅元素,確實可以增加男性荷爾蒙的分泌,所以這種說法有一定依據。正宗的生煎港式金蠔是廣東人的最愛,煎蠔的蠔幹蠔鮮香濃鬱,表皮酥脆蠔肚飽滿且微甜,吃了第一口就停不下來了,用廣州人的話說用晨洲 海門潮聲 生煎的港式金蠔就是酥甜無粕,回味無窮。晨洲村的經濟以海水養殖為主,兼以淺海埔撈及農業,素以牡蠣養殖聞名。「晨洲蠔」以其肥、嫩、鮮、美而飲譽四方。曬制「明蠔」(蠔脯)是我村的傳統手工業。
  • 不要去外面燒烤店吃生蠔,特別不乾淨,而且怕是組合蠔
    外面燒烤攤的生蠔要少吃,不新鮮的蠔會引起腸胃炎,特別是組合蠔。但是大家也知道一份蠔殼只有一份蠔肉,那為什麼還會有組合蠔?其實在菜市場有單賣蠔肉的,賣剩之後的蠔肉就不怎麼新鮮了,無良老闆就廉價買回這些不新鮮的蠔肉。
  • 2020年欽州蠔情節開幕,開蠔達人現場挑戰五分鐘開蠔275隻
    ""開蠔達人秀""蠔美欽州"優秀攝影作品展、"蠔友記憶"海絲碼頭、"蠔玩廣場"貨櫃免稅市集、"蠔靚欽 州"房博會等2020年蠔情節系列活動。
  • 一個「大蠔」撬動一座「小城」
    整齊的蠔排漂浮在海面上,如一條條黑緞子般延伸到海的深處。平靜的海面,正孕育著無限的生機。  「看!這就是我們的大蠔,兩串足足有五十斤!」在廣西欽州市欽州港七十二涇大蠔示範區,一位養殖場的蠔工用堅實的臂膀奮力提起兩串大蠔,淳樸的笑容下掩藏不住興奮與自豪。撬開馬蹄狀的外殼,如翡翠般晶瑩剔透的蠔肉讓人垂涎欲滴。這就是素有「海底牛奶」之稱的欽州大蠔,是欽州四大名海產之一。
  • 「蠔」氣沖天!年產值突破30億元!兩斤一個的超級大蠔你吃過沒
    欽州是著名的「中國大蠔之鄉」,是我國大蠔的主產區及苗種供應地,茅尾海是我國南方最大的大蠔天然採苗基地。「從來沒有擔心過欽州大蠔的銷量。」養殖戶說起自己的蠔,那是相當驕傲。7月22日「走向小康生活」採訪團探訪欽州生蠔養殖基地,養殖戶向記者們展示了2年、3年的大蠔,其中的創新品種每個蠔重達2斤。2019年欽州全市大蠔養殖面積15.2萬畝,產量27.4萬噸,年產蠔苗達1.6億支(串),大蠔苗種及養殖產值突破30億元。加工生產的原汁蠔油、蠔豉系列產品暢銷粵、港、澳等地。
  • 讓人垂涎欲滴的臺山蠔是最吸引遊客的招牌
    說起吃生蠔,相信臺山蠔最為江門人所熟知:蠔肉肥滿雪白,肉質嫩滑可口,極富營養價值,是蠔中上品,光是看著已讓人垂涎欲滴。作為以地方命名的著名特產,臺山蠔是繼臺山大米、臺山青蟹、臺山鰻魚之後,成為臺山的第四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生長在深井、汶村、北陡、海宴、川島、廣海、都斛、赤溪等鎮沿岸。一隻蠔如何從海中養殖到市民餐桌?臺山蠔到底有何魅力,可以引得八方遊客聞香而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