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充其量就倆

2020-12-19 楊角風發作

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和一些歷史相關書籍上看到株連九族的故事,我相信很小夥伴根本不清楚這裡的「九族」到底是一個什麼的範圍,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誅九族起源於秦朝變法之後的「夷三族」法,夷族目的就是為了斬草除根,歷史上的少康中興、伍子胥伐楚就是死灰復燃的典型代表。因此秦朝才開創了夷族這樣的殘忍刑罰,秦末李斯和趙高均被處以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統統殺頭,後加以延伸發展形成了更加殘忍的誅九族。

這裡的九族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即為:犯人自己這一脈的族人(爺父子孫全清)、出嫁的姑姑以及姑表姐妹和姑表兄弟一家、出嫁的姐妹以及外甥女和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兒以及孫女和孫子一家。

母族三即為:姥爺一家、姥姥娘家一家、母親姐妹和兄弟及其子女一家。

妻族二即為:嶽父一家、嶽母娘家一家。

說這個可能大家感覺不到什麼,參考秦末的夷三族,父母、繼父繼母、嶽父嶽母這算三族之內的親戚。九族是什麼概念,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是這個人可能從生下來到死他都沒見過犯人,然後因為犯人被誅九族他就被拖向刑場了。封建統治者為了不留後患手段可見一斑,這其中就包括出嫁的女兒以及女婿,這都算近親了,必然是在誅殺的行列之中。

歷史上被處以「誅九族」這種罪的人很少,不像影視劇中演的一樣,說兩句皇上不愛聽就被誅九族。這個刑罰不但對受刑者極其殘忍,在行刑者這邊落實起來也頗有難度,因為涉及人數之多難以逐個排查,嚴格來說誅九族在歷史上就被執行了兩次。一次是隋朝楊素長子楊玄感謀反被隋煬帝楊廣下令誅九族,另外一次就是燕王朱棣誅殺明代大文學家方孝孺。

其中楊玄感趁著隋煬帝遠徵高麗的時候大舉反旗,隋煬帝在遼東撤軍平反,最終楊玄感兵敗讓手下砍下了自己的頭顱。隋煬帝怒不可遏,將楊玄感分屍暴曬,又切成一段一段的放火焚燒,楊玄感的諸位義弟以及其父楊素等族人全部殺死,最後還剝奪了楊玄感的楊姓改為梟姓。

不過雖然《隋書》記載楊玄感被處以誅九族,但是隋朝在誅九族上有了很大的調整,除了父子兩代誅殺,其他皆免除死刑處以流放刑或者淪為奴隸。退一步說楊玄感畢竟為弘農楊氏,這一脈貫穿隋唐,為臣為相大權在握,想必隋煬帝也沒有那個膽子連根拔起。

而另一個方孝孺就比較慘了,方孝孺朝堂之上拒絕明成祖的收編,公然展開罵戰,於詔書之上大筆一揮寫上「燕賊篡位」把朱棣罵得狗血淋頭。朱棣一忍再忍最終以株連九族威脅方孝孺,還把方孝孺的嘴撕開到耳朵根。方孝孺依然不從血沫橫飛的對朱棣說:

「要殺就殺,誅我十族又如何?」

盛怒之下的朱棣,將方孝孺的學生朋友全部算在裡面勉強湊齊了十族,與方孝孺有關係的親朋好友共計兩千餘人,其中八百七十多人處以死刑,一千多人處以流放之刑。

那麼在誅九族的刑罰中,包不包括嫁出去的女性呢?

秦漢時期在連坐之刑法上比較重視,無論是誅三族還是誅五族其中都包括女性。嫁出嫁入的全部算計在內,很多女性稀裡糊塗的就被砍了,漢朝相對於秦朝稍微寬鬆一些,有過皇帝的特赦。

發展到曹魏時期,執政者開始在「誅九族」這個刑法上進行改革,女性不再受父母和夫家的多重連坐。對此專門修改了法令:

「未婚女子只連坐父母之罪,出嫁後只連坐夫家之罪。」

可能大家感覺沒啥大變化,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是統治者對於自己人性反省的開始,這是難能可貴的。

在西晉時期,這項刑法再次改革,規定女性無論是否出嫁連坐之時一律不再處死,而是奪其原有身份淪為奴婢。到了南北朝時期以及隋唐時期「誅九族」只剩一個名字了,隋朝《開皇律》規定:

「大逆謀反叛者,父子兄弟皆斬,家口沒官。」

這也是為什麼隋煬帝沒有往深處摸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到了唐朝《唐律》進一步明確規定「族誅」範圍為:

「父子年十六以上一同處死,其它親屬均免死刑。」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明清時期,誅九族又死灰復燃了,朱元璋的《大明律》規定「謀反」之人其祖、父、子、孫、兄弟以及同居之人,無論姓氏,叔伯、兄弟之子,凡是十六歲以上的全部斬首。朱元璋憑藉此律將開國功臣基本上抹平了,到了朱棣當政更來了個千古第一的誅十族,順藤摸瓜只要你認識那你就入獄聽候發落。

清朝更殘忍將誅九族和閹刑聯繫到了一起,清律規定凡「謀反」、「大逆」之罪,主犯處以凌遲之刑,三代以內的父、子、兄弟、及同居之叔伯兄弟,以及他們的孩子中十六歲以上男子處以斬首。不滿十六歲的未成年男童閹割後罰為官奴,母親、妻子、姐妹、小妾等女眷、不論長幼全部罰為官奴。

要是生活在古代,你不光要管好自己,但凡有一個親戚犯事了就非得給你嚇一跳,哪怕你勤勤懇懇善良了一輩子,最後突然一個連坐就把你給帶走了,到時候你哭都沒地哭啊。

當然,誅九族的話語也不過是嚇嚇人,畢竟整個歷史上來看,有記載可查的僅有兩例,而且還存在爭議。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哪些?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只有2例
    先講講這個「誅九族」和「株連九族」的區別。兩者表達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用法上不一樣。「誅」是個動詞,表示消滅、殺害,故「誅九族」意思是殺掉某人的九族。而「株連」意思是因為一人有罪而牽連了他人,重在「牽連」。所以兩種用法都是對的,但沒有「株九族」,因為株本義是指露出地面的樹根。
  • 古代究竟有多少人被誅九族?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只有2例,名字很耳熟
    但是法律有獎勵,當然也就有懲罰。關於懲罰的內容裡面就有誅九族和誅三族的說法。人們最開始認識誅九族這三個字都是從一些文藝小說或者是電視劇裡面的橋段當中得知。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也就兩個
    然而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呢?可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這又是什麼原因?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九族」的概念,對此三字經的解釋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 中華歷史五千年,被誅九族的有多少?其實僅有兩例而已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場景:當大臣幹下不法之事,或者惹皇帝生氣時,皇帝就會怒吼道:「給朕拉出去誅九族!」然後大臣便會面如死灰,等著被侍衛拖出去。那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僅有兩例而已。是誰這麼倒黴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
    但在中國歷史上,究竟有多少誅九族之案?別被電視劇誤導了,也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有兩個,那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先要弄清楚「九族」的概念,對這三個字的解釋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 古代皇帝整天叫著誅九族,真被誅九族的其實只有兩人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場景:當大臣幹下不法之事,或者惹皇帝生氣時,皇帝就會怒吼道:「給朕拉出去誅九族!」然後大臣便會面如死灰,等著被侍衛拖出去。那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僅有兩例而已。是誰這麼倒黴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動不動就誅九族只存在於小說中,歷史上就兩例
    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和一些歷史相關書籍上看到株連九族的故事,我相信很小夥伴根本不清楚這裡的「九族」到底是一個什麼的範圍,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誅九族起源於秦朝變法之後的「夷三族」法,夷族目的就是為了斬草除根,歷史上的少康中興、伍子胥伐楚就是死灰復燃的典型代表。
  • 皇帝常說誅九族,那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其實只有2人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幕,就是大臣犯罪後,皇帝龍顏大怒,讓人推出去將其誅九族。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真正被誅九族的人很少,有歷史記錄的被誅九族的人,只有兩人。誅九族是古代的一項重罪,雖然古代有凌遲、車裂、腰斬等眾多酷刑,但這些刑罰主要針對犯罪者本人的,而誅九族,除了犯罪者本人外,還會牽扯到犯罪者的親屬,它的血腥程度超過了車裂、凌遲等酷刑,這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刑罰。古代皇帝對誅九族的刑罰使用也是慎之又慎,除了謀反、謀逆等重罪外,很少會對大臣施行誅九族的重罪,所以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非常少。
  • 誅滅九族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秦統一七國之後,下令「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而關於族誅最著名的人就是荊軻,在刺殺秦始皇失敗、燕國被滅之後,荊軻全家被處以誅七族的懲罰,這也是關於誅三族演變為誅七族的第一次記載。既然誅七族有了,那麼誅九族、誅十族也就在民間應運而生了,但事實上,從中國歷史上被皇帝誅九族的只有一人,而誅十族在目前的史料來看,也是一檔荒唐的傳聞。
  • 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說出來別不信,歷史有記載的僅有三例
    不管在古代題材小說還是在古裝影視劇裡,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人因為犯法而被誅九族的情節,這也不由得讓人好奇,莫非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嗎?若真是如此,那要誅殺多少人呢?說出來別不信,事實上,古代並不是隨隨便便就會誅九族的,正史所記載的「誅九族」事件也僅有三例。
  • 歷史上的「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和「滿門抄斬」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古代,有「伴君如伴虎」的說法。朝廷上高高在上的大人們,別看平日裡趾高氣揚,可在皇上面前,那也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歷史上不少驕橫、僭越的臣子在觸犯天威,惹得龍顏大怒以後,下場可都不太美妙。古代君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王權不被挑釁,往往都會下重手,以儆效尤。運氣好點的被流放邊疆苦寒之地,終身難回故土。運氣差點的則押出午門斬首。若是皇上還不解氣,那麼歷史上最為殘酷的刑罰--「誅九族」就會登場。生活在現代的朋友們對「誅九族」比較陌生,咱們今天就來看看「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
  • 誅九族會牽連多少人,歷史上真有人被誅九族嗎?
    歷史上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和利益,都會用一些殘忍的刑罰來懲罰被統治者,其中最有一個最沒有人道的刑罰叫做「誅九族」,誅九族其含義是,比如一個人做了有損統治者權威的事情,不單你一個要受處罰,但凡和你有牽連的人都得受到連帶處罰,誅九族古代社會刑罰裡最殘忍的一個,也是最有威懾力的一種刑罰
  • 歷史上「誅九族」誅的都是哪九族?史上承受誅九族酷刑的都有誰?
    據史籍記載,族誅早在夏商奴隸社會時就已經出現,《左傳哀公十一年》引《尚書盤庚》云:「其有顛越不共,是劓珍無遺育,無俾遺種於茲邑」,意思是對於專幹壞事、不恭於命的叛臣,就要殺得他斷子絕孫,這也是歷史上有關株連子孫最早的記載。商末時期,族誅的對象由子孫發展到「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弟妻子」,此時父母、兄弟和妻子亦也納入到族誅的範圍內。
  • 誅九族聽起來很嚇人,在正史中被記載誅九族的,到底有多少
    乃九族,人之倫。」不過這個解釋只是傳承方面的,畢竟不可能存在,一個人的高祖與玄孫同時在世的情況,更別說在古代人均壽命很低的情況下了。所以關於「誅九族」又有另一種說法。這裡包括父族四: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其兒子)、出嫁的女兒(及其兒子)。
  • 電視劇中的皇帝動不動就誅人九族,但正史上僅有兩人被誅九族而已
    在看到有皇帝、君王的影視劇時,只要有人惹怒到統治者,君王便會向侍衛下達這樣一道命令:「把此人拖出去誅他九族!」被誅九族者聽到這話,往往是面如死灰,仿佛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翻身一般絕望,乖乖的等著被拖出去執行殘酷的刑法。而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被誅九族的到底有多少人呢?
  • 中國歷史上到底發生過幾次「滅九族」?歷史太可怕了!
    中國歷史上到底發生過幾次「滅九族」,歷史可能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中國人重視故土、鄉情、親情,所以針對於中國人的情感關係,從古代開始便有了滅族這麼一種刑罰。這當中尤以滅九族最為慘烈,現在我們看古裝電視劇,如果一個大臣犯了什麼大事,往往皇帝直接就會說:拉出午門斬首,誅其九族!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所謂的九族到底指的是哪些親人?它指的是從犯人所在的大家族中,從哪裡算起呢?從高祖、曾祖、祖父、父親、本人、子、孫、重孫、玄孫,這九輩人全部殺光。注意,不單單指犯人這一支,而是與其相關的叔伯旁支一併牽連。
  •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誅九族,「九族」究竟有哪些人?你知道嗎
    《秦律》中開始有了「夷三族」的說法,到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凌遲處死、滿門抄斬、誅九族等說法,一直到清朝的十大酷刑。而我們在歷史故事中也經常聽到誅九族的說法,那麼這個誅九族到底是什麼呢?這種排法在人際關係中是一種橫向的比較,一般人很難理解究竟有多少人,以至於大家對於皇帝動不動誅九族的看法就是將所有與罪人有關係的親戚全部誅殺,而這種「連坐」的懲罰,也是源自《秦律》。後世有專家為了能夠更加直觀地認識到九族所牽連的人數就繪製了一張表格,這張表給是以犯罪之人自己為中心,然後縱向的懲罰,自他開始向上四代以及向下四代的所有人。
  • 歷史上的誅九族到底是指的都是哪些人?
    歷史上的誅九族到底是哪九族?他們之間有什麼用的關係古代誅九族可以說是最殘忍的刑罰了,上至老人下至嬰孩,都不能避免。那麼按照古代刑罰來說的話,誅九族是哪九族?而通常會被誅九族的都是大罪,比如造反、賣國等,犯了這些罪的會被誅九族,其目的就是讓犯罪者絕後。誅九族是連帶親戚,這是為了預防漏網之魚,因為能賣國或謀反之人,都會找自己相信的人,這樣的人必須是親戚最好不過。所以,誅九族的目的,一是為震懾,二是預防有漏網之魚逃脫。
  • 「誅九族」是古代最殘酷的刑罰,那誅九族會殺多少人
    歷史上為什麼會出現,「誅九族」這樣的慘絕人寰的刑罰?誅滅九族是最殘酷的刑罰,關於「族刑」的最早記錄是在夏朝,夏啟和商湯在出徵之前警告將士,如果有人在戰場上違抗軍令,就會將犯罪者連同其子一起處死,這就是族刑在歷史上最早的記載。
  • 中國歷史上真有誅九族嗎?燕王朱棣誅殺明代大文學家方孝孺算不算
    在熱播劇《大明風華》中有這麼一幕:燕王朱棣經「靖難之變」後攻入南京城,要求建文朝的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方孝孺起草「繼位詔書」,但方孝孺拒不受命並大罵朱棣「反賊」,朱棣大怒以「誅九族」來威脅方孝孺,但方孝孺不為所動,並以「誅我十族又何妨」反唇相譏,最終激的朱棣大開殺戒,誅方孝孺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