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九族聽起來很嚇人,在正史中被記載誅九族的,到底有多少

2020-12-19 筆寫趣史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動不動就能聽到「誅九族」這個詞,這便讓很多人都以為,在古代確實有很多人,都被皇帝株九族。「株九族」這個詞聽起來很嚇人,畢竟牽扯的人太多,《三字經》中對於「九族」的解釋是: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不過這個解釋只是傳承方面的,畢竟不可能存在,一個人的高祖與玄孫同時在世的情況,更別說在古代人均壽命很低的情況下了。所以關於「誅九族」又有另一種說法。

這裡包括父族四: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其兒子)、出嫁的女兒(及其兒子)。母族三:外祖父一家、外祖母娘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嶽父一家、嶽母娘家。這些合起來並稱為「九族」。

看起來,誅九族的確牽扯到很多親人,那麼在正史中被記載誅九族的,到底有多少人呢?其實會讓你大跌眼鏡,因為實際上僅有兩例而已。

第一例是隋朝的楊玄感,他起兵叛亂,《隋書》記載他被「誅九族」。第二例是明朝的景清,《明史》記載:

「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裡為墟。」

所謂「瓜蔓抄」,就是形容刑罰過度株連,一人有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統治制度。

很多人都說,明朝還有個被「誅十族」的方孝孺,但是關於這件事,也只有野史記載,並不見於正史中。《明史》記載:

「其門人德慶侯廖永忠之孫鏞與其弟銘,檢遺骸瘞聚寶門外山上。」

可見方孝孺的屍骸是他學生收殮的,要真的誅十族,他的學生也應該牽連在內才對。

其實在歷朝歷代,雖然各種殘忍的刑罰層出不窮,但是都不曾設誅九族的罪名。在戰國時期,當時默認報仇一說,就是說如果有人父母被殺害,那麼他可以進行報仇,這是「君子所為」。

後來秦朝統治者,為了防止有人找他們報仇,便開始斬草除根,並提出「夷三族」的概念。到了漢朝,這一刑罰納入九章之律,而三族則代表父族、母族、妻族。

到了唐朝,刑罰漸漸變得寬鬆,當時就規定,如果有人犯了謀反這類的大罪,就誅殺父親和兒子,也就是只牽連自己這一族。不僅如此,如果家裡老人年滿九十,還可以免除死刑,到時候由國家提供生活費。如果小孩不滿十四歲的,同樣免死,不過改為流放。還有就是,家中嫁出去的女子,是不會受牽連的。

就是到了清朝,也沒有誅九族的說法,按照《大清律例》規定,凡是犯了謀反大罪的人

「正犯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

可見也沒有牽連到九族那麼誇張。

謀反在古代封建王朝,就算是最嚴重的罪了,可是古代那些被冠以謀反罪的名人,比如秦朝的李斯、漢朝的韓信、宋朝的嶽飛、明朝的胡惟庸和于謙等,最終正史明確記載被夷三族的,也只有李斯一人。

所以說,一般皇帝是不會下令,將某個人誅九族的。畢竟皇帝要想長期統治下去,必須要籠絡人心,誅九族這樣殘忍的刑罰,勢必會引起眾人恐懼,甚至會引發動蕩。因此像誅九族這樣的刑罰,在正史上很少記載也實屬正常,影視劇中出現,也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戲劇效果罷了。

(參考文獻《三字經》《明史》等)

相關焦點

  • 電視劇中常提到的「誅九族」,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
    電視劇中常提到的「誅九族」,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文|明明讀歷史「上查三代,下查己身。」在古裝影視劇中相信大家對「誅九族」「滅九族」這種字眼不陌生吧,但大家知道歷史上「誅九族」中的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嗎?又為何會有「誅十族」的故事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在隋唐時期時,那時的法律規定只是「滅三族」並無「滅九族」的規定,到了明朝以後法律就修改了這一規定,改成了株連九族。
  • 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說出來別不信,歷史有記載的僅有三例
    不管在古代題材小說還是在古裝影視劇裡,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人因為犯法而被誅九族的情節,這也不由得讓人好奇,莫非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嗎?若真是如此,那要誅殺多少人呢?說出來別不信,事實上,古代並不是隨隨便便就會誅九族的,正史所記載的「誅九族」事件也僅有三例。
  • 歷史上「誅九族」誅的都是哪九族?史上承受誅九族酷刑的都有誰?
    據史籍記載,族誅早在夏商奴隸社會時就已經出現,《左傳哀公十一年》引《尚書盤庚》云:「其有顛越不共,是劓珍無遺育,無俾遺種於茲邑」,意思是對於專幹壞事、不恭於命的叛臣,就要殺得他斷子絕孫,這也是歷史上有關株連子孫最早的記載。商末時期,族誅的對象由子孫發展到「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弟妻子」,此時父母、兄弟和妻子亦也納入到族誅的範圍內。
  • 古代「誅滅九族」中,「九族」包含哪些人?
    古代「誅滅九族」中,「九族」包含哪些人?文/炎炎談歷史古代的刑法非常殘酷,一人犯法,導致家族被株連,遭受滅頂之災,這就是最讓人害怕的「誅滅九族」,這就意味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春秋時期伍子胥與吳伐楚就是滅族不徹底導致的楚國之災,所以,秦始皇統治之時,採納商鞅的「連坐」酷法,先是「夷三族」,後來越來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最為嚴重的就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九族」這個說法來源很早,在《尚書.堯典》裡就有「以罪九族」的說法。「族滅」這樣的刑罰也是很早就出現了。
  • 聽了那麼多年的誅九族,那麼你們都知道這九族到底是哪些親戚?
    經常看中國古代電視都會看到「 誅九族 」這個名詞「抄家」和「滅族」經常是伴隨使用的,目的在斬草除根--完全除去復仇的實力和人脈。那誅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先說說為何要誅九族,要說殘酷,凌遲一類的酷刑不再少數,但是多是針對個人的,頂多賠上子女,所以很多武俠小說裡的主角,都是父母是高官被人陷害死了,然後自己逃出來復仇的。而這誅九族,就是為了從血緣上、社會關係上,把罪人覆滅。說的簡單點,就是要把要殺的那個人的家族、人脈都給滅了,沒有「餘孽」再去復仇。
  • 「誅九族」是古代最殘酷的刑罰,那誅九族會殺多少人
    歷史上為什麼會出現,「誅九族」這樣的慘絕人寰的刑罰?誅滅九族是最殘酷的刑罰,關於「族刑」的最早記錄是在夏朝,夏啟和商湯在出徵之前警告將士,如果有人在戰場上違抗軍令,就會將犯罪者連同其子一起處死,這就是族刑在歷史上最早的記載。
  • 歷史上的「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和「滿門抄斬」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古代,有「伴君如伴虎」的說法。朝廷上高高在上的大人們,別看平日裡趾高氣揚,可在皇上面前,那也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歷史上不少驕橫、僭越的臣子在觸犯天威,惹得龍顏大怒以後,下場可都不太美妙。若是皇上還不解氣,那麼歷史上最為殘酷的刑罰--「誅九族」就會登場。生活在現代的朋友們對「誅九族」比較陌生,咱們今天就來看看「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一般有兩種說法,比較靠譜的是分為父族、母族和妻族。父族包括父母還有父母的兄弟姐妹,以及他們生下的孩子。母族則是外祖父和姨母,以及姨母的孩子。妻族則是嶽父和嶽母。
  •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誅九族,「九族」究竟有哪些人?你知道嗎
    《秦律》中開始有了「夷三族」的說法,到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凌遲處死、滿門抄斬、誅九族等說法,一直到清朝的十大酷刑。而我們在歷史故事中也經常聽到誅九族的說法,那麼這個誅九族到底是什麼呢?九族歷史學家對於「九族」的概念並沒有統一的見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許慎的觀點,他認為九族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加起來剛好是九族。
  • 古代皇帝整天叫著誅九族,真被誅九族的其實只有兩人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場景:當大臣幹下不法之事,或者惹皇帝生氣時,皇帝就會怒吼道:「給朕拉出去誅九族!」然後大臣便會面如死灰,等著被侍衛拖出去。那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僅有兩例而已。是誰這麼倒黴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漲知識,古代誅九族到底要殺多少人?正確答案是3300人
    許多文人志士都感嘆古人的道德情操之高尚,今人無法比擬,這就是所謂人心不古,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古代最殘酷的刑罰「誅九族」到底要株連多少人嗎?誅九族古人有云:以子及父,以弟及兄,一人有罪,全鄉驚駭,十家奔亡。而且他的親友、朋黨甚至賓客,都要受到牽連。
  • 中國歷史上真有誅九族嗎?燕王朱棣誅殺明代大文學家方孝孺算不算
    「誅九族」的源頭與內容目前公認「誅九族」這一刑罰最早起源於《秦律》所載的「夷三族」,但實際上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了類似的刑罰,《尚書》中就有「罪及家人」的記載,只不過當時並未以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下來。「誅九族」的本質就是「連坐」,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斬草除根」,以絕後患,並起到威懾世人的作用,那「誅九族」中的「九族」到底指的是哪九族呢?關於「九族」的說法眾說紛紜,目前可信度最高的當屬「父族四、母族三、姥族二」。所謂「父族四」是指:自己一族。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充其量就倆
    九族是什麼概念,給大家舉個例子,就是這個人可能從生下來到死他都沒見過犯人,然後因為犯人被誅九族他就被拖向刑場了。封建統治者為了不留後患手段可見一斑,這其中就包括出嫁的女兒以及女婿,這都算近親了,必然是在誅殺的行列之中。歷史上被處以「誅九族」這種罪的人很少,不像影視劇中演的一樣,說兩句皇上不愛聽就被誅九族。
  • 皇帝常說誅九族,那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其實只有2人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幕,就是大臣犯罪後,皇帝龍顏大怒,讓人推出去將其誅九族。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真正被誅九族的人很少,有歷史記錄的被誅九族的人,只有兩人。誅九族是古代的一項重罪,雖然古代有凌遲、車裂、腰斬等眾多酷刑,但這些刑罰主要針對犯罪者本人的,而誅九族,除了犯罪者本人外,還會牽扯到犯罪者的親屬,它的血腥程度超過了車裂、凌遲等酷刑,這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刑罰。古代皇帝對誅九族的刑罰使用也是慎之又慎,除了謀反、謀逆等重罪外,很少會對大臣施行誅九族的重罪,所以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非常少。
  • 誅滅九族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多少次?
    這些記載中都是最原始的一人犯罪牽連家人的記載,至於真正將誅族形成法律的是在春秋時期的秦國。《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文公二十年,開始實行誅三族之罪,在張岱的《夜航船》中,也有「秦文公始族誅,公孫鞅始連坐」的說法。秦國誅滅的三族,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指的是:父族、母族、妻族,另外一種說法指的是:父母、妻子、兄弟。
  • 古代誅九族,是哪九族?其中嫁出去的女兒和女婿誅不誅?
    在古代往往有誅九族那麼一說。那麼這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其實這件事還真的需要好好的說道說道。 誅九族的由來 一開始的時候沒有誅九族這麼重的刑罰,最嚴重的也就是對其進行夷三族。夷三族的興起還是秦始皇率先使用的。當時的秦過是武力統一了六國之後。原六國的人對秦始皇就沒有真心的臣服過。在這種情況之下秦始皇沒有辦法只得採用重典治理國家。
  • 歷史上的誅九族到底是指的都是哪些人?
    歷史上的誅九族到底是哪九族?他們之間有什麼用的關係古代誅九族可以說是最殘忍的刑罰了,上至老人下至嬰孩,都不能避免。那麼按照古代刑罰來說的話,誅九族是哪九族?而通常會被誅九族的都是大罪,比如造反、賣國等,犯了這些罪的會被誅九族,其目的就是讓犯罪者絕後。誅九族是連帶親戚,這是為了預防漏網之魚,因為能賣國或謀反之人,都會找自己相信的人,這樣的人必須是親戚最好不過。所以,誅九族的目的,一是為震懾,二是預防有漏網之魚逃脫。
  • 誅九族的範圍包括哪些?這人更慘被誅十族,七天七夜才殺完!
    在我國的封建社會期間,為了維護統治都會有相關的法律約束和殘酷的刑罰。看電視劇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聽到誅九族,除了誅九族之外,還有誅三族,誅七族等,不過後面兩種的慘烈程度都遠遠比不上誅九族。那麼到底是犯了什麼樣的大罪,才會被誅九族呢?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別被電視劇誤導了,其實也就兩個
    然而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誅九族的案例呢?可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或許你不會相信,其實也就兩個,這又是什麼原因?不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九族」的概念,對此三字經的解釋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 誅九族會牽連多少人,歷史上真有人被誅九族嗎?
    歷史上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和利益,都會用一些殘忍的刑罰來懲罰被統治者,其中最有一個最沒有人道的刑罰叫做「誅九族」,誅九族其含義是,比如一個人做了有損統治者權威的事情,不單你一個要受處罰,但凡和你有牽連的人都得受到連帶處罰,誅九族古代社會刑罰裡最殘忍的一個,也是最有威懾力的一種刑罰
  • 誅九族的九族包括哪些人
    《儒林外史》中,蕭金鉉等人到雨花臺遊玩,見到「夷十族處」,也就是永樂帝朱棣誅殺方孝孺十族的地方。所謂「十族」,就是除了九族之外,又加上了「門生」這一沒有血緣關係的族群。但是同行的杜慎卿說,「夷十族」之說很不恰當,歷史上漢朝法律最重,也不過是「夷三族」,即父黨、母黨、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