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說出來別不信,歷史有記載的僅有三例

2020-12-19 史海心語

不管在古代題材小說還是在古裝影視劇裡,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人因為犯法而被誅九族的情節,這也不由得讓人好奇,莫非在古代動不動就要誅九族嗎?若真是如此,那要誅殺多少人呢?說出來別不信,事實上,古代並不是隨隨便便就會誅九族的,正史所記載的「誅九族」事件也僅有三例。

犯人

關於「誅九族」概念,大概是從秦朝的刑法中衍生出來的,《史記·秦本紀》中記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這三族指的是「父、兄弟及妻子。」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出現了誅六族,乃至誅九族。那么九族具體是指哪九族呢?其實關於九族的說法,最先出現在《堯典》中,「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當時的九族只是泛指同宗之人,並沒有具體指哪些人。

九族五服圖

而到漢朝時,許慎等人為九族賦予了具體內容,他們認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嶽父、嶽母。而在後來的《三字經》中,九族又變成了"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己身、子、孫、曾孫、玄孫"。

可這兩種說法不管哪一種,所涉及的人數都非常多,所以在古代即使是謀反罪,也一般是不會發生「誅九族」之事的。比如西漢韓信以謀反罪被夷三族,唐朝對謀反罪規定:「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明朝時的《大明律》提到:謀大逆者,不管主、從犯,一律淩遲,祖父、子、孫、兄弟及同居的人,只要年滿16歲的都要處斬。由此可見,即使是在漢唐明這三個極其輝煌的朝代中,就算是謀反罪,也極少會「誅九族」,而在正史上有記載的「誅九族」事件也僅有三例。

犯人

第一個是在《隋書》中記載的起兵造反最後被隋煬帝鎮壓並且「罪及九族」的楊玄感,在《唐六典注》中也記載:「末年嚴刻,生殺任情,不復依例。楊玄感反,誅九族,復行轘裂梟首,磔而射之。」這讓楊玄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史書明確記載被誅九族之人。第二個是明朝官員景青,他因為忠於建文帝而去刺殺明成祖朱棣,被抓後處以剝皮刑罰,在《明史》中提到他被「誅九族,轉相攀染,誅其鄉人。」

犯人

第三個是明朝時期的大儒方孝孺,他曾是建文帝的左膀右臂,後來朱棣在攻破南京城後請求方孝孺為其寫登基詔書,方孝孺卻破口大罵,朱棣便以誅九族威脅,卻沒想到方孝孺竟然高喊:「誅我十族又如何!」朱棣終於忍無可忍,將方孝孺的學生算作一族,抓了873人,全部屠殺。這件事記載於《明史紀事本末》、《寧海縣誌·方孝孺傳》,但是《明史》中卻沒有相關記載,而且朱棣上位不久,也不太可能做這種事,所以此事還存在爭議。

方孝孺

總的來說,不管在什麼時候,誅九族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殘酷行徑,因為涉及到的人數太多了。而且古往今來關於誅九族事件的謠傳太多了,即使是正史記載也不能確保此事的真實性。我想,之所以會出現誅九族這一刑罰,更多的是在起震懾作用。《荀子》中有:「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或許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了解到刑罰的殘酷,才是一種更好地預防犯罪的辦法。

史海心語,話古今,了人物,學精髓,曉世事,僅此而已。

相關焦點

  • 古代動不動就誅滅九族,別再被電視劇騙了,真實記載只有一例
    最著名的就有「誅九族」,我們在電視劇《甄嬛傳》中看到,瓜爾佳祺嬪陷害甄嬛未果,惹怒雍正皇帝,皇帝一怒之下將其九族誅滅,鑲黃旗瓜爾佳一族就此衰敗。其實在電視劇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是,歷史上的皇帝真的這樣殘暴,動不動就誅九族嗎?答案是否定的,別再被電視劇騙了,歷史上記載的「誅九族」案例,僅僅只有一例。說道誅九族,我們就得先了解一下,九族是哪九族。
  •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誅九族,「九族」究竟有哪些人?你知道嗎
    《秦律》中開始有了「夷三族」的說法,到了後來逐漸發展成為凌遲處死、滿門抄斬、誅九族等說法,一直到清朝的十大酷刑。而我們在歷史故事中也經常聽到誅九族的說法,那麼這個誅九族到底是什麼呢?九族歷史學家對於「九族」的概念並沒有統一的見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許慎的觀點,他認為九族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加起來剛好是九族。
  • 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哪些?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只有2例
    先講講這個「誅九族」和「株連九族」的區別。兩者表達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用法上不一樣。「誅」是個動詞,表示消滅、殺害,故「誅九族」意思是殺掉某人的九族。而「株連」意思是因為一人有罪而牽連了他人,重在「牽連」。所以兩種用法都是對的,但沒有「株九族」,因為株本義是指露出地面的樹根。
  • 誅九族聽起來很嚇人,在正史中被記載誅九族的,到底有多少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動不動就能聽到「誅九族」這個詞,這便讓很多人都以為,在古代確實有很多人,都被皇帝株九族。「株九族」這個詞聽起來很嚇人,畢竟牽扯的人太多,《三字經》中對於「九族」的解釋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 古代皇帝動不動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別被古裝劇騙了,僅2例
    在古裝劇中,我們常常會看到皇帝青筋暴起,憤怒地下達誅九族的命令,那麼,誅九族到底誅了多少人,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又有幾例呢?誅九族來自於秦漢時期的夷三族法,《史記》中記載「文公二十年,初有夷三族之罪」,到了漢朝時,夷三族法幾度廢立,著名的大將軍彭越、韓信等人都受到了這一罪罰,只不過夷三族的範圍因為時代不同而有所出入,誅九族同樣也是如此。
  • 電視劇中的皇帝動不動就誅人九族,但正史上僅有兩人被誅九族而已
    在看到有皇帝、君王的影視劇時,只要有人惹怒到統治者,君王便會向侍衛下達這樣一道命令:「把此人拖出去誅他九族!」被誅九族者聽到這話,往往是面如死灰,仿佛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不翻身一般絕望,乖乖的等著被拖出去執行殘酷的刑法。而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被誅九族的到底有多少人呢?
  •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被誅九族的案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充其量就倆
    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和一些歷史相關書籍上看到株連九族的故事,我相信很小夥伴根本不清楚這裡的「九族」到底是一個什麼的範圍,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誅九族起源於秦朝變法之後的「夷三族」法,夷族目的就是為了斬草除根,歷史上的少康中興、伍子胥伐楚就是死灰復燃的典型代表。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動不動就誅九族只存在於小說中,歷史上就兩例
    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和一些歷史相關書籍上看到株連九族的故事,我相信很小夥伴根本不清楚這裡的「九族」到底是一個什麼的範圍,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誅九族起源於秦朝變法之後的「夷三族」法,夷族目的就是為了斬草除根,歷史上的少康中興、伍子胥伐楚就是死灰復燃的典型代表。
  • 中華歷史五千年,被誅九族的有多少?其實僅有兩例而已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場景:當大臣幹下不法之事,或者惹皇帝生氣時,皇帝就會怒吼道:「給朕拉出去誅九族!」然後大臣便會面如死灰,等著被侍衛拖出去。那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僅有兩例而已。是誰這麼倒黴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古代皇帝整天叫著誅九族,真被誅九族的其實只有兩人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場景:當大臣幹下不法之事,或者惹皇帝生氣時,皇帝就會怒吼道:「給朕拉出去誅九族!」然後大臣便會面如死灰,等著被侍衛拖出去。那歷史上真正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僅有兩例而已。是誰這麼倒黴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古代「誅滅九族」中,「九族」包含哪些人?
    古代「誅滅九族」中,「九族」包含哪些人?文/炎炎談歷史古代的刑法非常殘酷,一人犯法,導致家族被株連,遭受滅頂之災,這就是最讓人害怕的「誅滅九族」,這就意味著人頭滾滾,血流成河。春秋時期伍子胥與吳伐楚就是滅族不徹底導致的楚國之災,所以,秦始皇統治之時,採納商鞅的「連坐」酷法,先是「夷三族」,後來越來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最為嚴重的就是明成祖殺方孝孺,誅其「十族」。「九族」這個說法來源很早,在《尚書.堯典》裡就有「以罪九族」的說法。「族滅」這樣的刑罰也是很早就出現了。
  • 古代「夷三族」和「誅九族」哪種刑罰更殘酷,為何親屬不逃跑
    縱觀華夏歷史,以法家思想為根本的律法成為封建君主們維繫江山統治的根本方式,在眾多的古代法律處罰名目之中,」夷三誅」和「誅九族」是最讓囚犯及其族親膽戰心驚的判罰。這兩種處罰多對謀反及弒君罪名的重犯叛罰,都是以「斬草除根」的方式徹底消除被處死囚犯後代及親屬復仇的實力和社會關係。
  • 別被方孝孺的「滅十族」蒙蔽了,誅滅九族並不是想像的那樣
    滅族一法是於始皇帝時期形成,起初只有夷三族之說,後來才逐漸形成五族、九族,甚至在明朝永樂時期,方孝孺被滅了十族。但要說滅九族的執行標準如何,或是法律界定如何,並無全面的記載,且在歷史上爭論較大。只是到了明清時期,才從律法中確定九族的指向。滅族的主要目的是斬草除根,使受刑者無法擁有復仇的能力。
  • 歷史上「誅九族」誅的都是哪九族?史上承受誅九族酷刑的都有誰?
    據史籍記載,族誅早在夏商奴隸社會時就已經出現,《左傳哀公十一年》引《尚書盤庚》云:「其有顛越不共,是劓珍無遺育,無俾遺種於茲邑」,意思是對於專幹壞事、不恭於命的叛臣,就要殺得他斷子絕孫,這也是歷史上有關株連子孫最早的記載。商末時期,族誅的對象由子孫發展到「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弟妻子」,此時父母、兄弟和妻子亦也納入到族誅的範圍內。
  • 古代誅九族,是哪九族?其中嫁出去的女兒和女婿誅不誅?
    死亡的歷史會復活,過去的歷史會變成現在,這都是由於生命的發展要求它們的緣故。——克羅齊 古代人對於刑罰這一塊看的是特別的重,這也是帝王的一種統治手段。在古代往往有誅九族那麼一說。那麼這九族到底是哪九族呢?其實這件事還真的需要好好的說道說道。
  • 歷史上的「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和「滿門抄斬」有什麼區別?
    在我國古代,有「伴君如伴虎」的說法。朝廷上高高在上的大人們,別看平日裡趾高氣揚,可在皇上面前,那也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歷史上不少驕橫、僭越的臣子在觸犯天威,惹得龍顏大怒以後,下場可都不太美妙。古代君王為了維護自己的王權不被挑釁,往往都會下重手,以儆效尤。運氣好點的被流放邊疆苦寒之地,終身難回故土。運氣差點的則押出午門斬首。若是皇上還不解氣,那麼歷史上最為殘酷的刑罰--「誅九族」就會登場。生活在現代的朋友們對「誅九族」比較陌生,咱們今天就來看看「誅九族」誅的是哪九族。
  • 古代究竟有多少人被誅九族?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只有2例,名字很耳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推崇依法治國的根本所在,就是人們做了有功勞的事情之後要得到獎勵,而那些做了違背法律底線的事情的人,應該要得到懲罰。自春秋戰國以來,法家思想就一直所被人們重用。很多朝代雖然都是推行儒家思想為重,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儒家思想的外衣之下,包括著一顆法家思想的心。
  • 皇帝常說誅九族,那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有多少?其實只有2人
    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幕,就是大臣犯罪後,皇帝龍顏大怒,讓人推出去將其誅九族。但實際上,在我們的歷史長河中,真正被誅九族的人很少,有歷史記錄的被誅九族的人,只有兩人。誅九族是古代的一項重罪,雖然古代有凌遲、車裂、腰斬等眾多酷刑,但這些刑罰主要針對犯罪者本人的,而誅九族,除了犯罪者本人外,還會牽扯到犯罪者的親屬,它的血腥程度超過了車裂、凌遲等酷刑,這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刑罰。古代皇帝對誅九族的刑罰使用也是慎之又慎,除了謀反、謀逆等重罪外,很少會對大臣施行誅九族的重罪,所以歷史上被誅九族的人非常少。
  • 「誅九族」是古代最殘酷的刑罰,那誅九族會殺多少人
    歷史上為什麼會出現,「誅九族」這樣的慘絕人寰的刑罰?誅滅九族是最殘酷的刑罰,關於「族刑」的最早記錄是在夏朝,夏啟和商湯在出徵之前警告將士,如果有人在戰場上違抗軍令,就會將犯罪者連同其子一起處死,這就是族刑在歷史上最早的記載。
  • 古代誅九族的範圍有多大?
    在古代的時候,有時候一個人犯了很嚴重的罪行,就會族誅,也就是滅他全族的人。因為在古代宗族觀念是非常強的,往往一個人發達了,會提攜他本族的人。 古代開始說的比較多的是誅三族,也就是指父母妻三族,另外有一種說法是指父母,兄弟,妻子這三族。不管是哪一種,如果到了罪誅三族,恐怕連累的人絕對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