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對印度文化戰略的影響

2021-01-10 人民論壇網

一、釋義

一個國家的文化戰略,是該國從自身利益出發,運用自身所具備的文化資源為提升國家軟實力所採取的各類措施,包括計劃和實施兩個部分。它與安全戰略、外交戰略、經濟戰略等一樣,是國家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服務於國家的總體利益。就功能而言,文化戰略在國家內部起著提升國民素養、增強文化自豪感以及加強內聚力等作用,在國際上則為國家的外交、經濟、安全等服務,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之一。就特徵而言,文化戰略大致具備本源性、手段性和目的性三大特徵。本源性指的是文化資源的自備性,即出自本土,而非舶來;手段性指的是文化戰略的實施理念和方法;目的性涉及文化戰略的終極目標,以提升國家軟實力和綜合國力為至上原則。

從根本上說,文化戰略是一種資源性戰略,和經濟戰略以經濟實力為前提、軍事戰略以軍事實力為基礎一樣,它建立在一國已有的文化資源之上。根據用途,這種被用於文化戰略的資源分為工具性資源和理念性資源兩部分,前者與文化戰略的本源性特徵相關,後者與文化戰略的手段性特徵和目的性特徵相關。簡言之,工具性資源就是可資利用的「文化原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沒有合適的「文化原料」的國家很難形成好的文化戰略。理念性資源指的是實施方略,即使用「文化原料」的政策、措施和目的。如果一個國家缺乏理念性資源,縱使坐擁「文化原料」的金山銀山,也很難進行有效利用,很難發揮文化資源的作用。之於文化戰略,這兩個方面不可偏廢,缺一不可。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豐富的「文化原料」,宗教資源尤其得天獨厚,不僅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等諸多本土宗教,還有伊斯蘭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猶太教、巴哈伊教等眾多外來宗教。印度由此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宗教博物館。長期以來,本土宗教持續發展,外來宗教借土生根,孕育出了一大批思想家、哲學家、宗教家,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一狀況使印度的文化戰略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即宗教性,或者說,宗教居於印度文化戰略的工具性資源和理念性資源的核心位置,是印度文化戰略的內容主體和實施主體。

 二、印度的宗教資源及其歷史運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宗教是印度文化的主體,印度文化根植於宗教,發展於宗教,繁榮於宗教,印度文化戰略便自然離不開宗教。宗教之於印度文化戰略具有決定性的和支配性的影響,是印度文化戰略首選的資源來源。印度的宗教資源主要分為兩類,即上文提及的本土宗教和外來宗教。

印度教:印度教源遠流長,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印度80%以上的國民是其信徒。印度教信仰是印度文明的主體信仰,印度最重要的文獻如天啟類的「四吠陀」①、傳說類的史詩和「往世書」②、法經類的「傳承經」③以及中世紀許多宗教家的著述④等都是印度教經典。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文獻,印度文明將名存實亡。印度教信仰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即(1)吠陀天啟,「四吠陀」為至高經典;(2)梵我同一,為人生終極的前提;(3)梵我合一,即精神解脫,為人生終極的歸宿;(4)業報輪迴,為人生的輪迴軌跡;(5)瑜伽修持,為實現精神解脫的方法;(6)神靈信仰,即多神崇拜、一神信仰的現世生活模式。就社會生活和個人實踐而言,印度教實行社會中的五民體制,把人基本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賤民五類,實行族群內平等、族群外漠然的等級生活方式,大家都向神看,都追求最終的歸宿。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族群中,但對較高的等級而言,「人生四大目的」⑤、「生活四行期」⑥、「五德」⑦、「祭祀」⑧、「五債」⑨等是大家共同的宗教生活義務,相當於社會公德。總體而言,印度教具有相對封閉性和血緣性,其傳播途徑主要依賴信徒遷徙,靠世代相傳,而非普通意義上的傳教。目前,除印度次大陸有大量的印度教信徒外,太平洋島國斐濟、印度洋島國模里西斯和南美洲國家蓋亞那、加勒比海國家千里達及托巴哥等也有不少印度教信徒,這些信徒幾乎全部是印度教徒移民的後代,並非當地的原住民。

佛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⑩其信徒數量位居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之後,影響巨大。佛教也是印度的傳統宗教之一,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前後,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儘管產生、發展並曾繁榮於印度,但公元13世紀初,在伊斯蘭教和本土印度教文化的雙重打壓下,佛教在印度逐漸消亡。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斯裡蘭卡等國的部分佛教徒在印度發起了佛教復興運動,情況才逐漸有所改觀。印度獨立前後,在安倍德卡爾等人的努力和帶動下,很多印度教賤民皈依佛教,因此,當今印度的佛教徒主要是由印度教賤民皈依而來的新佛教徒。目前,印度佛教徒只佔總人口的不到1%。不過,由於原產地的緣故,佛教仍然是印度的文化資源之一,不可避免地為印度所用。

耆那教:耆那教的歷史可以與印度教相媲美,但形成於公元前6世紀前後,其集大成者也是使耆那教成為獨立宗教的標誌性人物是大雄。大雄與佛陀是同時代人,他崇尚苦行,耆那教因此被稱為苦行者的宗教。耆那教信徒的數量一直不大,目前佔印度總人口不到0.5%。不過,由於與印度教的關係密不可分,耆那教在印度沒有像佛教一樣消亡,仍影響深遠,例如聖雄甘地的「非暴力」主張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耆那教的影響。不僅如此,由於耆那教徒多為商人,耆那教也隨著這些商人的經貿網絡走向了世界,在歐美各國也有影響。

錫克教:錫克教是印度本土產生的最年輕的宗教,形成於公元十五六世紀,首任祖師及創教人是那納克。該教是伊斯蘭政權在印度確立以後產生的,因此具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雙重特色。目前,印度的錫克教信徒約佔印度總人口的2%,是僅次於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印度第三大宗教。印度的錫克教徒中有85%居住於印度的旁遮普邦,其餘分散於印度各地。此外,也有為數不少的錫克教信徒定居印度境外,如美國、英國、加拿大、東非國家、斯裡蘭卡、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因此,錫克教不僅在印度的宗教和社會中具有重要影響,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一定影響。

外來宗教:伊斯蘭教不是印度的「產品」,印度也並非伊斯蘭教國家,但其穆斯林人口龐大。時至今日,印度依然以約1.4億穆斯林人口居於全球非伊斯蘭教國家的首位,其影響可想而知。印度被英國殖民達兩百多年,基督教在印度便也有了生長發育的領地。目前,印度基督教徒人口佔印度總人口的2%左右,也具有一定的影響。此外,其他外來宗教如瑣羅亞斯德教、巴哈伊教、摩尼教、猶太教等在印度也有一定市場,是印度宗教大家庭中的成員。

印度豐富的宗教資源對上文論及的文化戰略資源的兩個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方面為印度文化戰略提供了可供使用的工具性資源,另一方面印度宗教中的很多理念和實踐塑造了印度的文化戰略理念。印度古代的孔雀王朝和中世紀的莫臥兒王朝等是這方面的有力例證。

公元前3世紀,孔雀王朝的第三代皇帝阿育王通過南北徵伐,締造了印度次大陸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實現統一以後,阿育王「棄武從文」,制定了以宗教為核心的治國方略,他藉助佛教、印度教等以達到安撫民心、鞏固政權、樹立國威的目的。這不僅是古代印度君主利用宗教手段強化統治的經典案例,也是印度次大陸歷史上將宗教納入文化戰略體系以服務國家戰略的一個雛形。

相關焦點

  • 絲綢之路的宗教交流與現實影響
    所以,「一帶一路」戰略的成功,不能僅靠經濟方面的努力,也需要在文化方面的跟進,其中對其宗教意義的反思和發掘,也是這一戰略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絲綢之路的佛教傳播與交流陸上絲綢之路的早期歷史與西域絲綢之路的開通直接有關,由此而使佛教得以在約兩千多年前傳入中國。這種交流是中國與印度外交關係的真正開端,中國於此才始知印度之名、並「始聞浮屠之教」。
  • 印度教:印度人信仰的宗教
    印度教沒有先知(Prophet),沒有明確的起始年代,也不是建立在某個具體的信條上的。印度教是西方人給出的稱謂,指的是一個地域性文化集合,是對印度這一地理範圍內所有宗教、信仰、習俗、哲學的總稱。簡單說印度教是印度人信仰的宗教。
  • 為什麼印度文化對中國影響那麼大,而中國文化卻影響不了印度?
    為什麼印度文化能深刻地影響中國,而中國文化不能反過來影響印度?一、印度是宗教文化,中國是政治文化儘管印度早已在法律上廢除種姓制度,但是在印度的農村鄉鎮上,種姓制度的影響力還是讓人感到恐懼。另外一支佛教向藏區傳播,與當地原始宗教苯教結合,成為藏傳佛教,因為影響力局限在青藏高原,蒙古草原一帶,所以就不展開說了。隨著佛教的傳播,印度文化開始大量影響中國。比如建築方面的塔,原本用來安置圓寂僧侶的骨灰。在中原廣泛流傳,引申出不同的含義。
  • 世界歷史:印度文明,迷人的宗教國度!對現在有什麼影響?
    歡迎來看小編的文章,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印度文化!世界歷史:印度文明,迷人的宗教國度!對現在有什麼影響?印度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印度人的基本觀念和制度如種姓、殺戒(非暴力)、轉世輪迴與因果報應等,不僅獨特,而且抽象。它們是印度文明的根基,塑造了所有印度人的思想與日常行為。
  • 印度之旅:它的文化宗教色彩濃厚,其實印度並不可怕
    印度之旅:它的文化宗教色彩濃厚,其實印度並不可怕我們經常看到的關於印度的報導,包括一些印度電影,大部分都比較的負面,比如女性地位很低,比如印度很髒很亂,但是小編要說的是,印度真的是一個被惡意曲解了的國家,去印度玩,真的不是危險,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體驗,印度人的熱情,
  • 宗教如何PUA著印度?
    大家好我是知識區最in的rapper,阿Test,今天繼續聊印度。8月30日,印度單日新增新冠感染78761例,打破美國的紀錄,創下全球單日最高新增數,累計確診人數也超300萬。而6月12日《每日郵報》報導, 印度一名宗教僧人聲稱能夠通過親吻人們的手來祛除新冠病毒,結果自己卻感染新冠死亡,還感染了20名追隨者。從以上報導不難看出宗教對於印度何其重要,甚至有各種奇葩行為十分可笑。無論是求財保平安的日常祈禱,還是疫情襲來興起的網際網路雲禱告,從分布在不同區域的各種宗教,到遍布在印度各地的大小寺廟,都可以看出宗教對於印度的影響實在不小。
  • 宗教對飲食文化的影響
    宗教對飲食文化的影響
  • 探索恆河邊的文明,領略印度別樣的宗教與歷史
    古印度同中國一般,同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也同樣是人口龐大的國家,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更有著絢爛的宗教文化特色。印度的地理環境獨特,從地圖上看印度的板塊形狀呈現一個倒著的三角形形狀,它北臨喜馬拉雅山,東西南三面都面臨大海。印度河與恆河流經印度境內,這兩條河流沿岸便是印度文化的發源地了,其中恆河更是印度的母親河。
  • 哲學與宗教並行的印度文明,批判傳承下婆羅門與佛教的文化聯繫
    說印度文明是一個宗教文明,恐怕不會有人否認。印度文明自誕生以來就與宗教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繫。但是印度的宗教卻極具個性特點,沒有教主只有一種教派的宏觀概念。而且印度宗教極具哲學性。自成一種哲學體系,並在整個文明發展史中佔據重要的地位,印度文化深深根植其中。
  • 印度的宗教信仰,有很多主要宗教,印度教徒佔首位
    印度的宗教信仰,有很多主要宗教,印度教徒佔首位哈嘍,大家好,歡迎來關注小編的文章,今天的內容是印度的宗教信仰。印度的主要宗教有佛教、基督教、耆那教、錫克教、瑣羅亞斯德教、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其中印度教、佛教、錫克教都產生於印度。在印度,印度教徒佔首位。此外,還有猶太教。
  • 印度是一個人種、宗教、文化都非常多元的一個國家,也是世界上宗教...
    印度是一個人種、宗教、文化都非常多元的一個國家,也是世界上宗教和宗教徒最多的國家,這種多元卻又富有特色的宗教文化使得印度當地有著許多與眾不同的節假日。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印度都有哪些傳統節日。
  • 陸洋: 印度搞「去中國文化影響」是自縛手腳
    印度衛生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8月30日單日新增78761人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成為全球單一國家單日新增確診人數的紀錄新高,這也讓印度學校開學遙遙無期。然而,印度政府卻在校園掀起了「去中國影響」的行動。
  • 東南亞地區國家的早期發展中,深受外來文化主要是印度文化的影響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與中國、印度、阿拉伯、南洋各國的貿易、轉口貿易十分興盛,往來船隻皆匯聚於此,是東西方航運貿易的幅湊之地。通過對往來商品的徵稅,國家積累了巨大財富,國力日強,乃不斷擴張,觸角一方面伸向馬六甲海峽,另一方面又伸向巽他海峽。
  • 「愛情聖戰」與印度跨宗教婚姻
    這項在11月底才籤署成為法律的法案,是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BJP),以及北方邦首席部長、脾氣暴躁的印度教僧侶約吉·阿迪亞納特(Yogi Adityanath)的心血結晶。該法律禁止以跨宗教婚姻為目的而改變信仰,當事人可能因此受到刑事起訴。尤為惡毒的是,該法律認為所有改變宗教信仰都是強迫或帶有欺詐性質的,而印度人很容易受到影響,以至於失去行使自由意志的資格。
  • 印度的宗教衝突
    印度共有大大小小几十個民族。印度斯坦族是印度的主體民族,約佔全國人口的46%,其它的民族有泰盧固族、孟加拉族、馬拉地族等,人口各約佔總人口的9%。宗教信仰更是色彩斑斕,世界各大宗教在印度幾乎都有信徒,但第一大宗教是印度教,信徒人數佔了全國總人口的83%。此外,穆斯林佔了11%,基督徒佔了3%,錫克教徒佔2%。
  • 這次印度也打了美國的臉,拒絕美國政府審查印度宗教自由
    據路透社報導,印度近日拒絕了向「審查印度宗教自由」的美國政府小組成員發放籤證,稱這類外國機構無權評估印度公民的憲法權利,可謂又打了一次美國這座「世界燈塔」的臉。而且,印度這次「打臉」還有理有據:因為一直以來,在國與國之間,某個國家的宗教是不是「自由」的,完全是看該國與美國的關係如何。實際上,本次美國想要派往印度的宗教自由審查小組的人員隸屬於一個名為「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的組織,該組織從屬於美國聯邦部門。
  • 卡夫卡與印度文化
    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是,卡夫卡還被印度文學和印度宗教文獻深深吸引。在與古斯塔夫·雅諾施(GustavJanouch,1903—1968)的談話中,卡夫卡對印度詩人泰戈爾有過評價,對「聖雄甘地」的政治活動十分肯定。此外,印度宗教典籍中所蘊含的悲觀主義精神令卡夫卡有所體悟,印度神話傳說中的「變形」傳統也影響了卡夫卡對「變形」的認識和創作。
  • 博大印度 蓮花廟:宗教大同的聖潔之花
    體驗印度,往往首先從德裡開始。舊城區通常街道狹窄,充斥著二三層高的殘舊建築、牛車、單車和電車。眾多的古蹟和遺址都集中在舊城區,宗教氣氛濃厚,還有眾多古建築和世界文化遺產。新德裡作為獨立後的首都,城區街道寬闊,綠樹成蔭,印度中央政府各部門都設在這裡。
  • 為什麼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印度網友的回答:並不是宗教的原因
    近日,有外國人在印度某論壇上直接提問:Why can't Hindus eat cows?(為什麼印度教徒不能吃牛?)在國內眾多文章裡,都有印度教徒將牛視作神的描述。印度作為一個宗教眾多的國家,有一些比較奇葩的思維也是不足為奇的。
  • 世界各大文明的原始宗教——第五篇,宗教如何影響歷史的軌跡
    神奇巴別塔扭轉人類發展史——第四篇,宗教如何影響歷史軌跡?約前6000年-前1000年:古代兩河流域、小亞細亞、希臘、羅馬、印度和波斯等地原始宗教和古代宗教盛行。宗教標誌圖案全世界大約有10000個不同宗教 ,大約84%的人口附屬於6個最大宗教之一,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或不同形式的民俗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