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湖是日本第一大淡水湖,四面環山,面積約674平方公裡。據說至今已有400多萬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琵琶湖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鄰近日本古都京都、奈良,橫臥在經濟重鎮大阪和名古屋之間,是日本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同時也是日本準備遷都的三大候選地之一。因此,琵琶湖與富士山一樣被日本人視為日本的象徵。
記者在日本常駐期間,曾慕名前往琵琶湖遊覽,深深為其秀美的湖光山色所吸引。時隔三年,記者再次來到位於京都附近的琵琶湖,發現這裡的山更青,水更秀,整個湖區變得更加整潔漂亮。
據滋賀縣知事國松善次先生介紹,日本人民自明治時代以來,就一直重視對琵琶湖的保護,使其長期保持清秀面目。但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琵琶湖的環境也遭到嚴重的汙染與破壞,水質下降,赤潮、綠藻時有發生,淺水區更是堆滿了漂浮來的各種生活垃圾。也正是從那個時期起,當地政府開始加強對琵琶湖的綜合治理和公害防治工作。
一、制定法規依法引導對琵琶湖的綜合治理
在原有立法的基礎上,60年代末,滋賀縣政府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和條例,對琵琶湖周圍地區的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排放、湖泊與河流的堤防建設等作了明確的具體規定,使各項治理工作有章可循。1972年,該縣又制定出琵琶湖綜合開發計劃,對琵琶湖的環保、治理和開發利用作出中期規劃。1987年、1993年和1997年制定了三期湖沼水質保全計劃及琵琶湖未來發展規劃。這樣,到2020年,琵琶湖的水質將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水平;到2050年,可恢復到日本經濟高速增長之前即60年代的水平。
二、全面規劃綜合治理
在對琵琶湖進行綜合治理的同時,滋賀縣政府也把流入琵琶湖的數十條河流及其支流以及以琵琶湖為供水之源的下遊地區加以統盤考慮,並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特點分別制定不同的對策。上遊地區植樹造林,封山固土,防止水土流失;中遊地區疏浚河道,減少各種汙染;湖周圍地區加強水質檢測,防止環境汙染;下遊用水地區重點是節約用水。此外,滋賀縣政府還經常組織生活在不同區域內的居民到其他區域參加除草、種樹、撿拾垃圾、調查水質和品嘗對方區域生產的山菜、稻米、魚蝦等新鮮食物,親身感受加強湖泊綜合治理和保護環境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
三、動員群眾提高全民參與意識
環保是一項全民運動。為了取得當地居民的支持,滋賀縣政府重視對群眾的宣傳教育工作,組織當地居民參與各種活動,啟發他們參加保護琵琶湖環境的自覺性。該縣政府將每年的7月1日和12月1日定為統一的環境保護日,組織區域內各市町村的居民,參與清掃琵琶湖周圍環境的統一行動。他們還特別重視對青少年的環保意識教育,如組織學生參加航湖活動,通過遊湖、撿拾垃圾、調查水質等活動,培養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迄今約有17000名兒童參加了這項活動。
四、重視與世界各國的交流
為樹立做地球村人意識,與世界各國加強有關環保方面經驗交流,滋賀縣於1984年在琵琶湖畔召開了第一屆世界湖泊會議。目前正在積極籌備今年11月在琵琶湖畔的大津市召開第九屆世界湖泊會議。此外,滋賀縣還在聯合國環境計劃署的支持下,分別於1986年和1992年設立了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和國際環境技術中心。(2001年2月12日《光明日報》駐東京記者 陳志江)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