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詩經》
洞房花燭夜可謂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了。成親在古代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兩人成親之前要先驗看八字,八字合適之後還要選擇黃道吉日,就連拜堂的時間都要選擇一個吉時。而定親之後女方要自己製作嫁妝,男方也要負責聘禮,可謂是規矩多多。
成親之前規矩如此之多,那麼成親後是不是就能消停了?其實不然,鳳冠霞帔、三書六禮的古代婚禮遠不止拜堂這麼簡單。或者說,拜堂才只是剛開了個頭而已。
嫁娶對青年男女來說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儀式感也必須是滿滿的,古代婚禮繁瑣隆重,有許多的禮節需要遵守,拜堂只是其中最簡單的一項而已。
合巹酒
在電視劇中經常能看到男女主成婚的時候,用葫蘆瓢盛酒相對而飲。這其實就是古代婚禮習俗中的合巹酒。合巹酒歷史悠久,從周朝起便存在了,流傳到今天已經變成了交杯酒。
巹是一種用苦葫蘆一分為二製作而成的用於盛酒的器皿,古代百姓用不起酒杯,就用葫蘆來代替杯子盛酒。而能夠合二為一的葫蘆瓢也被借喻為夫妻能夠百年好合,永不分離。另外之所以選擇苦葫蘆也是希望新人能夠同甘共苦、風雨同舟。
壓箱底
在婚嫁的時候,女方家中會給女方準備嫁妝。嫁妝被女方帶到男方家中,是只有女方才有資格使用的,一份好的嫁妝也是女子嫁到夫家之後說話的底氣。嫁妝一般都是放在專門打造的紅色木箱中,在箱子的最底部,就是「壓箱底」的東西。
至於到底是什麼東西,並不是和其他嫁妝一樣的綾羅綢緞、金銀財寶。在古代思想封建,男女之事更是敏感話題。在新娘出嫁的時候,女方家便會在箱子的最底部放上幾本科普書,或者一些有關的瓷器,是對新人的一種指導道具。
三天回門
回門又叫做歸寧,回門的習俗現在也有,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在新娘出嫁第三天的早晨需要獨自回到娘家探親,同時夫家也要準備好回門禮。古代女子出嫁從夫,一旦出嫁就變成了別人家的人,和娘家人也不能保持頻繁的聯繫,
為了解決新娘對家人的思念,這才設立了回門的日子。其實回門也是娘家人對於女婿的一種觀察。如果新婚的三天裡,新娘受到了委屈或者丈夫有哪裡做得不對,新娘便能夠跟家人訴說。
此外對於剛結婚的女子,三天的回門時間也可以讓她得到一個休息、緩衝的時間來調養身體,所以回門是不能有丈夫陪同的。
除了這些習俗外,古代婚禮還有鬧洞房、跨火盆、吃餃子等習俗,其中有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有些早已經被捨棄了。透過這些古老的習俗,我們能剛清楚地了解到古人的生活,也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