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體書店正日漸復甦:「人氣旺了很多」

2020-12-24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北京實體書店正日漸復甦:「人氣旺了很多」

  受年初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陷入困境,即便是沒有關門歇業的店鋪經營也是一片慘澹。隨著疫情的控制成效彰顯,到年底,北京的實體書店已經呈現出逐漸回暖的復甦景象。

  12月初,記者探訪了幾家實體書店。雖然進店顧客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流量,但「人氣旺了很多,銷售額有了明顯的增長。」一家位於商業樓宇內的書店業者對記者說,「疫情高峰的時候我們沒有關店,那時,時常一整天都沒有一位顧客進店。」

  在幾家小型書店,儘管到書店買書的人仍然不算多,但在店內座椅齊備的閱讀區域「上座率」都很高,個別位於人流密度較高地區的實體書店,甚至出現了一座難求的畫面。

(文章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DF386)

相關焦點

  • 北京實體書店正日漸復甦:「人氣旺了很多」
    原標題:北京實體書店正日漸復甦:「人氣旺了很多」   受年初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陷入困境,即便是沒有關門歇業的
  • 北京實體書店日漸復甦:「人氣旺了很多」
    實體書店日漸復甦本報訊 受年初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陷入困境,即便是沒有關門歇業的店鋪,經營也是一片慘澹。隨著疫情的控制成效彰顯,到年底,北京的實體書店已經呈現出逐漸回暖的復甦景象。12月初,記者探訪了幾家實體書店。雖然進店顧客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流量,但「人氣旺了很多,銷售額有了明顯的增長。」一家位於商業樓宇內的書店業者對記者說,「疫情高峰的時候我們沒有關店,那時,時常一整天都沒有一位顧客進店。」
  • 實體書店日漸復甦
    本報訊 受年初疫情的影響,實體書店陷入困境,即便是沒有關門歇業的店鋪,經營也是一片慘澹。隨著疫情的控制成效彰顯,到年底,北京的實體書店已經呈現出逐漸回暖的復甦景象。12月初,記者探訪了幾家實體書店。雖然進店顧客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流量,但「人氣旺了很多,銷售額有了明顯的增長。」一家位於商業樓宇內的書店業者對記者說,「疫情高峰的時候我們沒有關店,那時,時常一整天都沒有一位顧客進店。」在幾家小型書店,儘管到書店買書的人仍然不算多,但在店內座椅齊備的閱讀區域「上座率」都很高,個別位於人流密度較高地區的實體書店,甚至出現了一座難求的畫面。
  • 實體書店復甦正當時 書店進商場如何提高盈利能力?
    從淮海路的muji book到大悅城的西西弗,從新天地的言幾又到申活館連鎖店,近一段時間實體書店迎來了開店潮。那麼,是否可以這樣認為,實體書店復甦正當時呢?它的擴張背後,是否有存夠的盈利支持呢?2015年11月,亞馬遜的第一家實體書店Amazon Books在西雅圖市中心以北的購物中心University Village正式對外營業。緊隨其後,國內線上書城當當網也對外宣布其書店計劃,未來三年將在全國開設1000家線下書店,其首家實體店將落戶長沙,面積為1200平方米。一時間實體書店重回大眾視線,究竟是什麼造就了實體書店當下的盛世呢?
  • 實體書店復甦恐成泡沫 方所、言幾又都救不了
    成都人早就被慣壞了,西西弗、今日閱讀、方所、鍾書閣、言幾又、文軒book、Page One不僅提高了成都人對書店的審美,也成為了眾多遊客流連的景點。不光是成都,這些書店在全國四處開花,似乎昨天還在為實體書店命運擔憂,今天實體書店就已經高枕無憂了。實體書店真的復甦了?或者這只是假象?如果這是一部反轉劇,誰能保證情節不會再次反轉?
  • 外煉「顏值」內修「氣質」,廈門的實體書店正「復甦」
    很多人都知道,廈門被稱為「鷺島」,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城市,而在我看來,這種「美麗」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外表美」,更是一種深刻的「內在美」。由於本身從事的是文化類的工作,我對家鄉的文化建設總是格外關注。在我小時候,廈門也有一些文化活動,不過以大型演出為主。
  • 外煉「顏值」內修「氣質」,廈門的實體書店正「復甦」
    很多人都知道,廈門被稱為「鷺島」,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城市,而在我看來,這種「美麗」不僅是一種簡單的「外表美」,更是一種深刻的「內在美」。由於本身從事的是文化類的工作,我對家鄉的文化建設總是格外關注。在我小時候,廈門也有一些文化活動,不過以大型演出為主。
  • 實體書店逐漸復甦 漸成大型商場「標配」
    實體書店逐漸復甦 漸成大型商場「標配」信息時報  作者:成小珍 徐敏  2018-09-06   未來廣州擬出臺政策扶持實體書店   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曾公布一個調查
  • 創新思路,讓無錫實體書店收穫人氣滿滿
    一大早,位於無錫海岸城的字裡行間書店,就迎來了首批客人。在字裡行間書店華東區總裁唐宏亮看來,書店不僅僅是圖書銷售場所,同時還承擔著文化傳播、公共服務、閱讀推廣的重要任務。海岸城店集合「書店+教育」、「咖啡+圖書」、「閱讀+社區」、「眾籌+眾創」的模式,目的是打造一個多元化複合式的文化休閒空間。前不久江大人文學院教授莊若江在書店舉行了一場名為「說吳」的講座 ,現場最後一排的人們只能席地而坐。
  • 北京「實體書店再春天」海報徵集評出最具人氣作品
    本報訊(記者丁楊)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實體書店建設聯席會議辦公室主辦,新浪閱讀承辦的「實體書店再春天」主題海報徵集活動日前在京落下帷幕。歷時五十天的本次活動共徵集到參賽作品一千零四十一件,累計投票次數達到兩百萬。
  • 北京實體書店發展「翻開新一頁」
    全市各區也逐步加大實體書店資金扶持力度,已有14個區建立了100萬元至5000萬元不等的實體書店扶持資金。今年市、區兩級財政部門在資金困難的背景下,共統籌2.4億元專項資金支持實體書店建設,資金規模超過「十三五」前四年的總和。  「2020年北京市一系列鼓勵創新、支持發展的政策措施相繼出臺,有力推動了實體書店的復甦。」
  • 閱讀這座城,書店正與春天一起復甦
    草長鶯飛的三月,隨著全市復工復產的加快推進,上海一批實體書店也發出邀請函——趁著春光,逛逛大大小小的書店吧!此前因疫情而受抑的閱讀習慣、消費衝動也慢慢復甦。剛剛過去的周末,記者探訪滬上多家實體書店,親曆書店白天夜幕的「多面表情」。
  • 閱讀這座城,書店正與春天一起復甦
    草長鶯飛的三月,隨著全市復工復產的加快推進,上海一批實體書店也發出邀請函——趁著春光,逛逛大大小小的書店吧!此前因疫情而受抑的閱讀習慣、消費衝動也慢慢復甦。剛剛過去的周末,記者探訪滬上多家實體書店,親曆書店白天夜幕的「多面表情」。
  • 北京:實體書店 氣象萬千
    正陽書局,幾位老人仔細研究著老北京地圖;外研書店,一群孩子專心地聽故事姐姐講《小房子變大房子》;全民暢讀書店,一個創業團隊正熱切討論著設計方案;建投書局,一場關於讀書與藏書的講座吸引著剛下班的白領;字裡行間,大學生們熱切期盼著新鋒話劇開場;雨楓書館,一位年輕媽媽正埋頭創作油畫;三聯韜奮書店,三三兩兩的讀者在夜燈旁靜享閱讀時光……這就是北京,一座被書店連接的城市,一座被閱讀浸潤的城市
  • 書店寒冬有望遠去 武漢實體書店何以走上擴張之路?
    這也是物外書店開業兩年多來的第三家分店,完成了武漢三鎮各一家書店的布局目標。此前,物外第一家書店於2015年1月在漢陽開業,贏得「最美書店」讚譽。今年4月,物外書店第二家分店進駐漢口。  不唯物外書店,武漢多家民營實體書店也在三鎮多地開出分店。  武漢民營實體書店何以走上擴張之路?其經營之道何在?
  • 言幾又但捷:實體書店並未真正復甦 發展趨向多元化
    對於書店行業,但捷認為,經歷了前幾年的低潮之後,現在又開始回暖,但並沒有真正復甦。多元化、集中化和規模擴大是書店行業發展趨勢,也就是從零售業態正在轉向一種場景化、互動化、體驗型的模式。   但捷:最主要的原因是看中大悅城的商業品牌,無論是在北京、天津還是在上海,大悅城都有很好的表現,並且做了很多創新,對大悅城的運營能力比較有信心。實際上,從成都大悅城開業的情況來看,在目前的大環境下,大悅城能有如此高的招商率和開業率已經很了不起。
  • 實體書店回來了,專家:大型文化綜合體式的書店是發展方向
    北京三聯韜奮書店。  視覺中國 圖「及時雨」普降政府扶持給力在熬過了歷時五六年關門閉店的低潮期後,實體書店正在迎來一輪新的復甦。在北京、上海、瀋陽、南京、合肥等國內大城市,國有大型書城與民營特色書店紛紛開設新店。
  • 北京實體書店發展狀況:「火」起來,還要「活」下去
    「實體書店的回暖,得益於政府部門對實體書店的政策扶持,也得益於閱讀氛圍的活躍。」這是《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在走訪北京實體書店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北京閱讀季的蓬勃開展以及連續兩年開展的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項目徵集和評審,使百餘家實體書店獲得財政資金扶持,與此同步的社會文化需求也日漸增長,兩股力量的交叉影響提振了經營者的信心,使北京實體書店呈現持續回暖趨勢。
  • 市民戴口罩逛北京書市 童書展區人氣旺
    探新書、淘舊書各有樂趣位於朝陽公園禮花廣場和下沉廣場的主旋律精品圖書展是本屆書市的核心區域,這裡匯集了中國出版集團、北京發行集團、北京出版集團、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區等大型出版發行企業的10萬種精品出版物。
  • 廣州日報:主動創新是實體書店最好的自救
    原標題:主動創新是實體書店最好的自救   書店面臨的困境,有外部環境的擠壓,也有自身經營思路停滯不前、創新乏力。反觀近年來湧現出的新式書店,是思維轉變、積極創新的「自救」起到了效果。   一度被電商售書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實體書店有了復甦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