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發力自有商品,對比Costco沃爾瑪贏面有多大?

2020-12-20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源零售老闆參考,作者王彥麗,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Costco在華開出首店遭遇消費者瘋搶時,作為競爭對手,盒馬總裁侯毅卻公開對Costco模式進行肯定,並表示,「中國零售業不缺消費需求,不缺渠道創新,主要差距就是商品力。」

商品力是什麼?從字面意思看,可以簡單理解為商品的競爭力,例如你是否能做出差異化選品,是否能夠提供更加優質的商品,是否能做到具有競爭力的商品價格等。

事實上,商品力的打造不能是盲目的,零售商需要首先明確自己的市場定位:服務的是哪部分用戶群體?通過怎樣的方式去服務好這部分群體?因此,商品力的打造,其實是構建在自身商業模型基礎上的特有的商品力體系。這也是為什麼說,同樣做會員制超市,Costco的模式別人學不會。

侯毅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說過2019年將是「填坑之戰」,為什麼發出這樣的觀點?因為盒馬在前兩年的快速發展中,它的引流利器並不是商品力,而是更多的來自於模式創新,這種創新給了用戶一種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它保證了盒馬初期的流量維持較高水平。

但是,進入2019年的盒馬發現,「超市+餐飲」的創新模式已經被很多零售商模仿,大海鮮不再成為盒馬獨有的爆款產品,半小時配送到家也成為很多生鮮前置倉的標配……當這些創新被大量模仿,盒馬就無法靠它們來打造自己的護城河,就需要思考增強用戶粘性、提升復購率的根本方法,這種方法才是很多零售企業「跟不上、學不會」的核心競爭壁壘。

盒馬的方法就是打造自有品牌,並且動作迅速。近日,盒馬召開自有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將盒馬旗下1000多個SKU的自有商品進行了系統展示。同時,盒馬全國標品採購總經理趙家鈺披露,「盒馬牌」商品的佔比已經超過了10%。

把自有商品的打造看成是一個零售企業的商品力毫不過分,但前提是,零售企業做自有商品不是盲目跟風,不是為了所謂更高的毛利率,而是商品力的打造要完美契合自身的業務模型。

中國傳統零售企業,缺乏的就是商品力的打造,這種缺乏與國際零售巨頭形成巨大差異。數據顯示,在自有商品銷售份額方面,歐洲零售業達到30%-40%,日本高達50%,北美則是18%,反觀中國零售業,只有1%的比例。

因此,今天「盒馬牌」的商品佔比能夠超過10%,本身就是中國零售行業的又一個新的突破。

從業態創新,到供應鏈能力的創新,盒馬始終表現出快速的迭代創新能力,雖然也會趟坑,但總體來看,盒馬還是一個充滿活力、組織健康的商業體。

那麼,今天盒馬的自有商品究竟做到了什麼程度?它為中國零售行業做出了怎樣的探索?對比Costco、沃爾瑪等擁有強大自營品牌的零售商,盒馬的自有商品又有怎樣的特點?

- 1 -自有商品超1000個SKU,基本與吃相關

雖然盒馬是今天才正式披露自有商品的成果,但早在2016年,盒馬其實就開始有意識地打造自有商品體系。

盒馬第一次入手自有商品,是從一款五常大米開始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款五常大米從首店落地後就出現在門店的貨架上,由此也可以看出,對於做自有商品,盒馬從一開始就有著戰略布局。

五常大米初步試水後,盒馬的自由商品經歷了由簡單到複雜,從普通食材到全球稀缺商品的過程。

盒馬是通過不同顏色的包裝對自有商品進行品類、商品等級的區分,如盒馬藍標、盒馬工坊、盒馬日日鮮主要做的是日常所需食材、主食麵點;盒馬金標、盒馬黑標則主打高端食材,甚至是全球稀缺商品,主要面向的是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群。

蔬菜是盒馬最早試水成功的盒品牌,也就是日日鮮系列,該系列從最初的蔬菜,後來一直延伸到牛奶、豆漿、肉禽蛋等十多個品類,基本將用戶日常三餐所需食材一網打盡。

據《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觀察,盒馬自有商品大致包含以下幾類:蔬菜類、肉類、主食麵點、海鮮類、乳品飲料、酒類、廚房用品、調料香料類、雜糧類、堅果零食類,幾乎全部與「吃」相關。

在這些自有商品中,有的商品是產地直採,如蔬菜、肉類和海鮮產品等。近期,盒馬還跑到了日本北海道,引入一款由日本匠人手工製作的生巧克力;還有即將上線的世界第二辣的辣椒,由盒馬團隊親赴盧安達採購。

有的商品則是跨界合作定製款,例如盒馬與安佳合作的定製款牛奶,與聯合利華推出的免洗洗手液,還與上海老字號光明聯手開發了流心奶黃八寶飯等。

- 2 -盒馬或許是最懂中國新中產消費者的商超

看完盒馬系列自有商品,你會發現,從他們自有商品的開發策略上看,盒馬或許是最懂中國新中產消費者的商超。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盒馬的定位。侯毅曾公開表示,盒馬最主要客群是更富裕的80、90後消費者,這句話其實講的是盒馬的目標用戶,顯然,盒馬的目標用戶顯然具備兩大要素:一是偏年輕,20~40歲應該是主力人群;其次是「更富裕」,側重收入較高的80後、90後,這部分群體更加追求生活品質,但家庭結構較為簡單,多為單身青年或者小型化家庭(兩口之家、三口之家)。

這樣的核心用戶群體,決定了盒馬在打造商品力的時候,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商品開發邏輯,這種邏輯區別於國內傳統零售,也區別於全球零售龍頭,如沃爾瑪、Costco等。

我們一開始很不明白,為什麼盒馬一定要親自做沒有產地屬性,且低毛利、損耗高蔬菜品類,而且中國消費者食用的蔬菜品類是固定的,用戶對它並沒有太大差異化的感知。

即便在很多精品超市,蔬菜品類也是由周邊的專業供應商供應,市場上也不乏專業的供應商。但是盒馬還是要從蔬菜品類做起,原因是什麼?

這也與盒馬這種商業模型的定位有關。盒馬從一開始就把「新鮮」打造為自己的獨特賣點,為此它提供全品類生鮮產品,提供大海鮮、活鮮,把過去中國消費者在超市吃不到的食材引入門店。但這一賣點絕對是契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否則盒馬不會短期內就聚集起那麼大的流量。

正是由於對新鮮的極致追求,盒馬對蔬菜類打出了「日日鮮」的概念,當天上架的食材當天售賣,賣不掉的就要在當天晚上下架處理。而這種追求,就讓盒馬對生鮮供應商有著極高的要求,如什麼時候採摘,什麼時候配送到店,什麼時間下架處理,盒馬都有一套嚴格的規範機制。

但是對於生鮮供應商來說,它不是獨家供應盒馬,它有自己的一套運營流程,那麼也就很難完美地契合盒馬對生鮮商品的要求,這麼一來,盒馬就有必要做自營蔬菜品類了。

如果不是對新鮮的嚴格要求,如果不是從每個環節貫徹新鮮的理念,盒馬可能不會做自有的蔬菜商品,也不會開發那麼多很有特色的自有商品。

《零售老闆內參》認為,一旦一個零售企業是認真、嚴格地踐行企業目標,那麼做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現,再優秀的供應商都不能滿足一個零售商的需求,因為你的用戶群體、你的商業模型決定了,一個好的零售商一定會有差異化的需求產生。

這也是為什麼全球優秀的零售商,一定有自有商品傍身,並且還是市場表現很好的自有商品。

回到盒馬這個商業模型,它服務的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偏年輕的消費群體,零售老闆內參也發現,盒馬在自有商品的設計上,確實是在為這部分群體量身定製需要的產品。

首先中國消費者確實喜歡新鮮的食材,盒馬就努力把食材做到最新鮮。除了日日鮮蔬菜外,盒馬還會把具有屬地性的生鮮食材輸送到全國門店,湖北省的藕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湖北人估計對藕帶這種產品並不陌生,它就是藕的「幼兒版」,十分鮮嫩美味,主要生長在水域比較發達的地區。但藕帶對於運輸條件要求較高,在沒有強大的冷鏈設備的情況下,藕帶很難走出湖北。

雖然是個地域屬性強的生鮮品類,但它顯然具備打動中國消費者味蕾的能力,難點只是在於如何運輸。盒馬就做了這樣一件事情,通過相配套的冷鏈技術,將藕帶這樣一個產品帶到全國門店去銷售,並且確實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通過藕帶這樣一款產品,就可以看到盒馬的可貴之處:第一它能敏銳洞察中國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出受各地消費者喜愛的商品;第二,為了給到消費者更加極致的新鮮,盒馬打造了覆蓋全國門店的冷鏈運輸網。

還有一個讓《零售老闆內參》印象深刻的品類,就是調味品。在很多精品超市或者外資零售商超中,調味料有很明顯的西方特色,你能看到西餐的調味品和中餐調料放在一起。但眾所周知,中餐的烹飪方式博大精深,所需要的調味料、香料也極其豐富,在這些門店中,中國消費者需要的調味品類遠遠不夠。

而對於本土零售企業來說,這種調味品又多是通過供應商採購,你會發現,這種調味品的包裝,多是只能通過一個小窗看到調料的樣子,大多數情況下,消費者看不到商品的全貌。

於是,盒馬就開發了自有的調味料和香料,產品包裝採用全透明,食材好壞一眼看得見。為了保證調味品的新鮮,包裝袋上還印製了「生產日期」及原料「收穫日期」,字體十分顯眼。

因為小包裝的特性,以及能夠看見的新鮮,這些香料很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資料顯示,近四成29歲以下的年輕用戶,買走了盒馬香料。

有趣的是,其中光辣椒形態,就有辣椒碎、辣椒段、辣椒麵、辣椒絲和整辣椒;在辣椒品類上,還分朝天椒、小米椒、燈籠椒。另外,產品的外包裝會標清楚每款辣椒的辣度。

如此用心做香料自有商品,且能把用戶需求做如此細分的零售商,估計只有盒馬了吧。

此外還有瓶裝的鮮碾米,從盧安達引入的世界第二辣的辣椒等,這些都是盒馬非常有特色的自有商品,它們的獨特不僅是因為食材本身有著較高的品質,還因為盒馬對用戶需求的洞察,對中國消費者的了解,讓它能夠定製出用戶喜歡的自有商品。

值得一提的是,盒馬能夠如此了解中國消費者,憑藉的不只是盒馬自己的門店數據,事實上,盒馬還有整個淘係數據做參考。淘系深厚而豐富的數據積澱,為盒馬了解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消費行為,定製差異化自有商品,提供重要參考。

據趙家鈺介紹,盒馬接下來要在成都門店推出一款自有的泡菜產品,產品開發前的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成都人到底喜歡什麼口味的泡菜產品呢?因為成都人喜歡吃辣,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是成都人會喜歡吃偏辣口味的泡菜。但淘係數據顯示,成都人其實喜歡吃酸辣口味的泡菜。有了這樣的數據參考,盒馬開發自有商品時就能事半功倍。

因此,基於以上盒馬自有商品的特徵,零售老闆內參認為,說盒馬是最懂中國新中產消費者的零售商並不為過。

- 3 -盒馬的自有商品究竟到了哪個段位?

超1000個SKU,商品佔比10%,放在國內零售企業中,盒馬做自有商品的水準,究竟處於一個怎樣的段位?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盒馬目前做自有商品的能力,是遠遠超過很多本土零售企業的。從國內自有商品佔比只有1%的數據就能看出,整個本土零售在開發自有商品的能力上,還是有很明顯的短板的。

盒馬開了一個好頭,這對於本土零售業的發展,確實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但中國不僅有本土零售企業,還有一些外資零售巨頭。雖然家樂福、麥德龍紛紛被本土零售企業收購,但在中國市場上,沃爾瑪依舊穩紮穩打,阿爾迪、Costco等全球零售龍頭也前後腳進入中國市場。

對比這些國際零售巨頭,盒馬的自有商品又處於怎樣的發展階段?

首先,在自有商品銷售份額方面,國內零售與歐洲、北美零售企業依然有不小差距。例如歐洲零售業達到30%-40%,北美則是18%。另外以Costco單個零售企業為例,Costco自有商品佔比是25%,盒馬的10%顯然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對此,趙家鈺也坦言:「行業頭部的數據大家都是知道的,但盒馬在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是向頭部看齊的,我們相信歐洲的今天就是盒馬的明天。」

其次,這些全球零售巨頭是如何做自有商品的?對標這些頭部企業,本土零售企業有哪些學習的經驗和做法?

《零售老闆內參》曾採訪過沃爾瑪自有商品的負責人,對沃爾瑪開發自有商品的幾個環節印象很深刻。

沃爾瑪的自有商品會進行嚴格的成本控制,原材料成本、廠商生產成本、物流供應鏈成本等各個環節,沃爾瑪都會做嚴格的成本分析。比如糖料是餅乾的常見成分,如果代工廠原料糖的報價虛高,沃爾瑪會建議代工廠直接採購沃爾瑪自有商品做的糖料。

在定價策略上,沃爾瑪內部還有一套價格管控系統,系統每兩周會對比一次價格,主要是與同質的全國領導品牌的價格做對比,確保沃爾瑪自有商品在價格上要具有優勢。

印象深刻的是沃爾瑪自有品牌惠宜紅棗,惠宜紅棗在2016年就上線了,但當時沃爾瑪發現,市面上總有比惠宜紅棗口感更好、性價比更高的商品。於是負責這款自有產品開發的團隊直接奔赴新疆,考察出符合條件的工廠,然後直接跟工廠買下了當年整年棗的產量。

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對一款產品進行買斷,如果沒有強大的銷售能力做支撐,很少有零售企業敢向上遊供應商買斷一款產品。

事實上,盒馬在向這樣的方向努力。侯毅在2018年的盒馬供應商大會上就表示,未來,盒馬希望在三年以內做成50%以上的自有品牌,這個自有品牌並不是僅僅由盒馬開發,而是希望由供應商專供,盒馬來買斷這個單品的供應權。

對於高端產品,盒馬也在不斷拓展。例如南極銀鱈魚、泰國無添加蝦仁、澳洲安格斯谷飼牛肉,還有稀缺性生鮮商品,如巴掌大的黑虎蝦、芒果。通過這些高端的自有商品,盒馬在中產客戶群之外,也能吸引更加高端的用戶群。

雖然盒馬在自有商品的佔比上,與全球頭部零售企業存在差距,但是在品類選擇上,盒馬與Costco、山姆會員店等差別明顯。對比來看,盒馬更能迎合中國年輕的中產用戶。

總體來說,Costco、山姆會員店的自有商品,主打高端、大包裝、大品類商品,這也是精選商品的思路所導致,因為山姆會員店保持在4500個SKU,Costco則是3600個,這就決定了這些全球零售巨頭只會挑選常規品類去做。

但盒馬會聚焦小包裝和在鮮度管理上的突破。據趙家鈺介紹,與會員制超市的囤貨思路不同,盒馬反而會更加細分用戶的消費需求,甚至挖掘一些新的消費需求出來。

也是因為這樣的指導思路,我們能看到盒馬提供更加契合中國人三餐需求的自有商品,這些品類很可能是外資零售不會觸碰的品類。

除此之外,盒馬還有一個殺手鐧,那就是具有數位化的能力。本土零售企業或者外資零售,他們的短板都是門店的數位化水平和電商業務,但盒馬從誕生之初就是一個新零售門店,基於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新的零售業態,這就決定了盒馬在做很多決策的時候,依託淘係數據和盒馬自身運營數據,它的用戶分析會更加精準。

所以盒馬會開發出八寶流心飯、瓶裝米、小包裝的香料等自有商品,這些品類對於其他零售商來說,洞悉這樣的用戶需求就是一件難事。基於此,盒馬做自有商品的想像空間很大。

在歐美零售行業中,每年營收超萬億、千億的零售企業不在少數,但反觀國內市場,這樣的零售企業屈指可數。難道是國人沒有這樣的消費潛力嗎?相反,目前國內的消費需求完全可以支撐起這種量級的零售企業,在國內零售業轉型升級的當下,未來一定存在誕生幾家千億級零售巨頭的機遇。

目前看來,盒馬的探索方向是對的,一些本土零售企業也在積極跟進,至於誰能最終成為千億級零售企業,相信時間會給出答案。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上海Costco完爆加拿大店!實地對比告訴你它靠什麼贏!!
    川普有沒有怕我們暫時不知道,但上海costco的盛況讓北美的朋友都炸了,紛紛表示實名羨慕上海人民!小編今天特地去了多倫多萬錦市的Woodbine &hwy7的costco,實地考察進行了一下比較……先對比一下價格。
  • 盒馬推X會員店硬剛Costco,目前尚未考慮賺錢問題
    在市區開出佔地1.8萬平米的大賣場沒有先例,無論在成本還是拿地上都有難度,但盒馬有自己的優勢和考慮。Costco曾憑藉科克蘭(即Kirkland)等自有品牌打響名頭,盒馬X幾乎也是盒馬自有品牌的樣板間:門店內超過40%的商品來自於盒馬自有品牌,其中20%商品是盒馬自有品牌「盒馬MAX」,還包括日日鮮、有機鮮、0添加等其他自有品牌。
  • 自有品牌佔比10%,95後愛做飯,盒馬:我們和Costco沃爾瑪不一樣
    10月20日,盒馬全國標品採購總經理趙家鈺在盒馬自有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上透露,目前盒馬自有品牌商品比例已超過10%。招商零售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自有品牌市場佔有率僅有1%,而北美、歐洲、日本零售業自有品牌佔比分別為18%、30-40%、50%。
  • 「自有商品」架起商家彩虹橋
    自有品牌商品大量上架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日來,越來越多的自有品牌商品開始出現在大型連鎖超市的貨架上。記者昨日在沃爾瑪曼哈頓店看到,其自有品牌的食用油、蜂蜜、礦泉水、啤酒等商品,不僅在賣場的顯眼位置打出大幅廣告,更將商品擺放在賣場內同類商品陳列的重要位置。這些商品也成為沃爾瑪自有品牌商品不斷擴充的「新鮮血液」。
  • 誠品在書店開超市了;大潤發與盒馬合作的「盒小馬」亮相……|贏商...
    該店位於新城科技園科技綜合體A-03幢,面積約600㎡,陳列了出行、家居、智能、家電、服裝、日化、視頻、餐廚、嬰童等15大熱門商品品類,總數量多達3000個,涵蓋了小米有品app在線銷售的所有產品。   作為小米旗下精品電商平臺、三大線上直銷零售渠道之一,小米有品首家門店花落何處,長期以來頗受業內關注,魔都上海被廣泛視為頭號種子選手。
  • 擁有8000萬會員的亞馬遜和「最牛逼」零售costco究竟啥區別?
    > 最近一則亞馬遜prime會員達到8000萬,與costco相比較的消息在各個朋友圈都溜達了一遍。震驚點有兩條:一、亞馬遜prime會員居然達到了8000萬。去年同期prime的報表顯示的會員人數還只是5800萬,一年的時間漲了37.9%,要知道如此飆升的增長率業內實屬罕見。
  • 體驗沃爾瑪、盒馬鮮生、永輝和超級物種,哪家最智能?
    整個過程中,會有工作人員在旁指導操作。而根據相關工作人員的介紹,除了指導操作,工作人員也會兼帶核驗消費者結帳時的商品件數。其實也能理解,自助結算始終不是無人零售。要進階到無人零售,商場還需要考慮商品漏算或遺失的成本。難怪沃爾瑪中國超市業態及鮮食營運副總裁布盛年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還沒有想好這是不是發展無人零售的好時機」,想必上述或許是考慮因素之一。
  • 焦點分析丨盒馬剛上Costco,能賺錢的業態一個也不能少
    在市區開出佔地1.8萬平米的大賣場沒有先例,無論在成本還是拿地上都有難度,但盒馬有自己的優勢和考慮。Costco曾憑藉科克蘭(即Kirkland)等自有品牌打響名頭,盒馬X幾乎也是盒馬自有品牌的樣板間:門店內超過40%的商品來自於盒馬自有品牌,其中20%商品是盒馬自有品牌「盒馬MAX」,還包括日日鮮、有機鮮、0添加等其他自有品牌。
  • 盒馬調整海外供應鏈,將重點開發日韓、東南亞等地商品
    新京報訊(記者 秦勝南)12月2日,在盒馬新零供大會媒體溝通會上,談及疫情對消費市場的影響,盒馬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讓消費者更加關注本土商品、國潮商品,「這是趨勢,我們會更加關注。」此外,盒馬將會調整海外供應鏈,開發重點放到日韓、東南亞等地區的商品。
  • 會員制超市新「三國殺」:盒馬、Costco、山姆激戰上海
    在商品方面,盒馬依託全球84個國家的供應鏈資源,為會員定製超級致性價比的商品。X會員店自有商品佔比超過40%,並推出自有品牌「盒馬MAX」。 除此之外,X會員店近10% 的商品是盒馬直採,從國外工廠直達外上海保稅區,可以快速清關進店。
  • 看Costco與ALDI入滬的自有品牌戰略
    雖然模式不同,但他們有一個運營思路是非常一致的,就是自有品牌的高權重。Costco自有品牌(被稱為Kirkland Signature)的銷售額佔比25%,Aldi更是將這一策略演繹到極致,佔比90%以上。我認為這才是兩家超市的精髓,這也決定了他們能否在中國取得成功。內地一些超市也有零星的自有品牌商品(比如大拇指標識),但普遍定位於定價低質,並不是主流商品。
  • 誠品在書店開超市了;大潤發與盒馬合作的「盒小馬」亮相……|贏商...
    該店位於新城科技園科技綜合體A-03幢,面積約600㎡,陳列了出行、家居、智能、家電、服裝、日化、視頻、餐廚、嬰童等15大熱門商品品類,總數量多達3000個,涵蓋了小米有品app在線銷售的所有產品。   作為小米旗下精品電商平臺、三大線上直銷零售渠道之一,小米有品首家門店花落何處,長期以來頗受業內關注,魔都上海被廣泛視為頭號種子選手。
  • 2020,Costco能否替家樂福收復失地?
    6月7日,世界500強、德國零售巨頭,靠著自有商品打天下的阿爾迪在中國的首店正式落戶上海。緊接著,8月份,會員制倉儲式超市Costco在上海開出大陸第一家門店,開業只用3天,Costco就賣出了超過10萬張會員卡。
  • 好事多(Costco)Vs 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
    令沃爾瑪害怕的是好事多在逐漸向那些屬於山姆會員店的領地擴張。好事多和山姆俱樂部基本上都是遵循同一線路:規模大、只提供必要服務,以低價銷售商品,顧客每年都交30美元到50美元的會員資格費。既然如此沃爾瑪為何害怕好事多呢?將好事多和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的一些經營策略作一下對比,就會非常清楚。  一、定位:高端群體Vs大眾消費  在幾十年中,與沃爾瑪競爭的對手基本上沒有好結果。
  • 開市客(Costco)「有望」落戶寧波!是鄞州?是海曙?還是江北?
    此外灣頭山姆項目算是成功了,大大地鼓舞了江北商業士氣,有沒有引進costco的打算,如果不行,至少也得引進個盒馬吧。A江北區:網友,您好!萬象城預計今年年底竣工,2021年四月份開業;豐匯城預計今年年底開業;姚江裡今年十月份開業。
  • 盒馬試水會員店PK山姆、Costco 新零售開始「裸奔」
    就像盒馬在宣傳中一定要打一張「民族牌」一樣,「上海誕生中國人自己的會員店」。其實看過去年Costco開業現場的人就會知道,零售業就是個本地化、家長裡短的生意,民族牌未必有用。   當然,這件事從行業角度看有積極意義。盒馬X會員店的推出,倒是正如侯毅自己所講,「(中國零售商)如果不能形成最佳的商品性價比,不能形成最佳的供應鏈體系,是無法長期生存下去的。」
  • 看盒馬、麥德龍、沃爾瑪等如何通過自有品牌玩轉進口貿易
    當下,眾多零售企業都在做進口自有品牌商品,打造差異化的產品競爭力。 盒馬:加大進口自有品牌比重 自首屆進博會以來,盒馬新增50%進口商品。目前,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進口商品,佔盒馬商品總量的4成。另一方面,過去一年盒馬不斷有新店開張,加之全國化冷鏈物流體系的建成,進口商品進入二三線城市的通道更加便捷。
  • Costco火爆的秘密是什麼?
    今天有朋友問起Costco為什麼這麼火?那我們今天來講一講Costco火爆的秘密是什麼?Costco概況。Costco是一家超高效率的收費會員制連鎖倉儲超市。它從來不在媒體上做廣告,也沒有專門的媒體公關團隊,卻成為了世界第二大零售商,第一是沃爾瑪。而且你要知道,Costco比沃爾瑪晚出生20年。
  • 物美、京東、盒馬、永輝等13家零售業自有生鮮農產品品牌大盤點
    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大潤發等零售企業,有充足的自有品牌開發和管理經驗,在此不再贅述。筆者選取了四家新物種為代表的零售企業,從各家的力度,也能看出做自有品牌的決心。盒馬鮮生曾對外宣傳,「日日鮮」是以訂單農業的形式運作,從蔬菜種植環節就開始介入、指導供應商生產,平均損耗率不到傳統商超的一半。就算有少量商品沒有銷售出去,也會以廚師試菜練手等方式處理掉,保證不會再次售賣。
  • 聽說上海人民都去搶Costco了,至於嗎?至於!來看看套路和真相
    昨天有一家美國超市Costco開業了。然後.......就被擠爆了,被迫提前關門停業。這場面,我只在TFboys六周年演唱會見過。注意:這還是工作日噢都是幹商超的,家樂福在中國虧損了幾個億後,把業務出售給了蘇寧。麥德龍出售了中國業務,沃爾瑪也從2016年起,就相繼關閉了73家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