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人?村上春樹的理解,唯「喜歡」二字

2020-12-11 閒時翻書君

文∣閒時翻書君(約750字,閱讀約需2分鐘,與你相約)

村上春樹說:

「在自己喜歡的時間,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對我而言這便是自由人的定義。」

這句話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書《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圖片源自網絡

作家是讓人羨慕的職業,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自由

自己可以支配自己的時間,在靈感來時,提筆寫就作品。

發表之後,又能收穫到讀者的共鳴和關注。

所以當村上春樹說自己是自由人時,讀者是有十足的理由,願意相信這種「按興趣做事」的風格。

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自由都是有代價的。

把興趣和營生結合得恰到好處的例子並不少見,但那些基本都是在雲端的人物,對一般人來說,追求這樣自由自在的代價是很大的。

我看過《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這本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村上春書的這本書對自由的描述,是有一些誤導性的。

這倒不是說村上春樹有意在渲染自己的自由,而是他獲得自由的代價,在我看來,實在是太低了。

如他自己在書中所寫,他走上小說家的道路,就是出於自己的一個想法。

在業餘時間寫出的《且聽風吟》意外獲獎後,他便隨心地把業餘變成了全職寫作。

在村上春樹的文字中,你看到的都是「隨心所欲」地隨意。如果他自己說:

「從來沒有因為寫不出小說而勞神苦形。」

仿佛這一切都是一種天賦,一種註定。

但我想,世上的事情從來沒有容易的。

一個人的成功也許有著某種偶然,比如說運氣。

而就算成功如村上春樹,他一定也是把於寫小說背後的艱辛,都丟棄在風裡了。

又或是他認為,比起自己的自由,這些辛苦不值一提。

不論怎麼說,《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是一本帶有一些自傳,但主要又是閒談對寫作看法的書中,我看到了一個人的自由。

個性自由,文字自由,思想自由。

也許,人在決定一件事情時,總是要帶有一種非理性的衝動吧。又或者可以把這種感覺稱為「樂觀」。

一旦決定做出之後,就勇敢地走下去,也許就能走出如村上春樹所說的那種自由。

——

以文為心,歡迎關注 「閒時翻書君」,每日更新,與你相約

(原創文字,請勿轉載;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村上春樹的經典語錄,你最愛哪句?
    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村上春樹 《舞!舞!舞!》3.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
  • 村上春樹當DJ去了
    節目名字就叫《村上RADIO~RUN &SONGS》,在節目中,村上DJ跟聽眾分享了他對跑步和音樂的愛。村上DJ的開場白非常樸素:「晚上好,我是村上春樹。因為這次是第一次出演廣播,所以我想第一次聽到我的聲音的人一定會有很多。
  • 村上春樹不是「村上春色」\嚴輝文
    作為小說家,他的小說無疑很受女人喜歡。他在拼?老命寫小說、跑步、聽爵士、搞翻譯之餘,也不像一般的大作家那樣厭棄隨筆。只要有空,他就樂滋滋地「量產一批」。比如《大蘿蔔和難挑的鱷梨》,就是為一家女性雜誌《an.an》之「村上收音機」專欄所量身定製。這麼說起來,你大概聽明白了,村上春樹為討好女讀者,各方面都是蠻拼的。  村上春樹受女讀者喜歡,他自己也是毫不隱諱的。
  • 「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村上春樹說,少年與年齡無關,只關乎三件事:穿運動鞋、每月去一次理髮店而不是美容室、從不一一自我辯解。在29歲之前,他從未寫過小說,也從沒產生過要寫小說、要當作家的念頭。1949年1月12日,村上春樹出生於日本京都,父親是一名語文老師。村上春樹12歲時,他父親和家附近的書店打了招呼,讓他能夠去書店自由地賒帳買書,每月給他結算一次。
  • 村上春樹告訴了我們答案
    村上春樹說,唯一能引起他情緒波動的,只有「我能為這些人提供怎樣的作品」。畢竟「流芳百世的是作品,而不是獎項。」當然,除了不在意接受獎項外,給被人頒獎,村上春樹也是拒絕的。在他看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閱讀原本就是一件私人的事,眾口難調。假如剛好某位作者的作品並沒有打中他,而他卻貿貿然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左右別人的寫作風格,那豈不是扼殺別人的創作能力?
  • 感到很孤獨又很無奈的人,一定要讀村上春樹的語錄,讓人重獲新生
    每個人這一生都會要經歷不同程度的孤獨,有的人孤獨很久,有的人孤獨一陣子,有的人只是孤獨幾天。記得村上春樹有一段語錄說得很好,也說清楚了為何很多人會那麼孤獨,這段話,很多人都聽說過,村上春樹說,「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 村上春樹經典語錄大全 每一句都值得收藏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怎麼也長久不了。 ——村上春樹  42. 不管是怎樣的人思考和行動都會定型,只要定型就會產生弱點。 不定型人就沒辦法活下去。就和音樂有主題一樣,可是同時也會給人的思考和行動戴上箍子,制約自由。重組了優先順序,在某些時刻就會歪曲邏輯。
  • 如果我們的生活是村上春樹
    這是我與羊男在朋友圈的對話,兩個村上春樹讀者對上接頭暗號。我們認識有一段時間了。一年多以前,我為一位對清酒頗有研究的朋友策劃了一場酒會,羊男是為他而來的。酒會結束後加了微信。事實上,那天來的人不少,我又是主持,熙熙攘攘根本沒有心思分辨誰是誰。
  • 村上春樹嚴厲的語錄揭示了人的素質和三觀之間的區別
    然而如果我們不讀村上春樹的語錄,繼續往下看,我們一時還不能真正討論答案,畢竟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必須閱讀文學作家的語錄來充實自己。說到這裡,我們一定知道這群人是何方神聖,同時,我們不得不說,這些詞很吸引人,如果我們不讀村上春樹,我們可能不會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區別?
  • 72歲的「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村上春樹12歲時,他父親和家附近的書店打了招呼,讓他能夠去書店自由地賒帳買書,每月給他結算一次。 在如此優渥的閱讀條件下,孤獨又敏感的少年村上,自然而然地愛上了閱讀。 雖然喜歡讀書,但在學校裡,村上春樹卻成績平平。不僅高考復讀了一年,就連四年制的大學,也硬生生讀了7年才畢業。 更強的是,22歲那年,還在讀大學的村上,和女朋友高橋陽子直接領證結婚,隨後又在校外開了家爵士樂酒吧。
  • 村上春樹的【狐獨星球】
    ▼ 為什麼讀村上春樹?為了裝逼呀!連村上春樹都沒讀過的話,會被男神/女神嫌棄的噢。說起來,村上春樹絕對是對中國影響最深的歪果作家了。從寫作者到音樂人,甚至到咖啡館,當下中國大部分文藝氣息都源自村上的深刻洗禮。簡單概括就是,凡有文藝氣息的地方就有村上春樹。所以得不得獎真的不值得調侃,因為你看,得了諾貝爾的人往往還不如村上春樹的話題多。為什麼呢?
  • 翻譯近30年,林少華這樣看村上春樹
    林少華的回答,值得每個村上迷細細品讀。40餘部翻譯心得村上作品應該是嚴肅文學林少華喜歡把自己的翻譯戲稱為「林家鋪子」。這個「鋪子」裡的最新一部作品就是上月剛面市印數就高達80萬冊的村上春樹新作《刺殺騎士團長》。
  • 村上春樹的名句有哪些?
    1  1、我這人,無論對什麼,都務必形諸文字,否則就無法弄得水落石出。 ——村上春樹 《挪威的森林》  2、 限定目的,能使人生變得簡潔。——村上春樹  3、 為什麼人們都必須孤獨到如此地步呢? 我思忖著,為什麼非如此孤獨不可呢? 這個世界上生息的芸芸眾生無不在他人身上尋求什麼,結果我們卻又如此孤立無助,這是為什麼?
  • 關於村上春樹的一點碎碎念
    說到村上春樹,可能大家最為熟悉的作品便是《挪威的森林》,有人喜歡到痴迷,也有人覺得平平無奇,但其實《挪》只是他為數不多的現實主義小說之一,我個人認為村上作品的魅力大部分都體現在那些非現實的小說裡: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晦澀不明的誇張隱喻,他的文字行雲流水般地游離於虛幻和現實之間,在我那個叛逆又迷茫的年紀裡,大概是需要一些荒誕不經的東西來釋放自己那些無處安放的無釐頭思緒的
  • 《挪威的森林》出版30年,林少華和村上春樹長跑20多年
    「盲點」和「缺門兒」「就當時的翻譯環境來說,和村上春樹寫《挪威的森林》的時候住的羅馬郊外那座低檔的旅館多少有些相似,」林少華回憶說,「只是我放的音樂,一不是『挪威的森林』,二也不是村上春樹在寫《挪威的森林》的時候——放了一百二十遍的『佩伯軍士寂寞的心俱樂部樂隊』。
  • 村上春樹的推薦書單(100本)
    「我喜歡閱讀、聽音樂、我還愛貓。即使我還是個小孩子,我也很高興,因為我知道自已的所愛。直到現在我都沒變過,這三樣東西就是我的所愛,我的信心。」》 34、《我打電話的地方》 35、《大教堂》 36、《我們所有人:雷蒙德卡佛詩全集》(全二冊) 37、《需要時,就給我電話》 38、《我父親的生活》 39、《水交匯的地方
  • 村上春樹: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對於人類來說,樹樁上的年輪多增長一圈就代表著自己年紀增長一歲,這是誰也無法阻止的事,而關於時間,村上春樹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當你覺得,你還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去揮霍的時候,人生的十字路口就突然到來。不能再隨著自己的喜好性格,隨心所欲的生活。
  • 李長聲談村上春樹:閱盡人間春色的哲學家
    村上春樹這部新小說一問世就備受關注,如今讀者對它的評價也褒貶不一、趨於兩極。有人稱讚村上作為小說家仍有野心與巨大的創造力,也有人懷疑村上是否走不出由他的風格所製造的高牆。拿出對方想像不到的、不強加於人的新鮮比喻,使對方嚇一跳,加以勸導。用俗話說,拉上床。」我們先通過《挪威的森林》來看看村上春樹是如何用比喻出人意表的。
  • 村上春樹 一棵什麼樣的樹
    ……於是就有了所謂「村上現象」。在這個據說文學越來越低迷的時代,一個作家,尤其是一個日本作家能受到這樣的愛戴,實在是件稀罕事。    了解作家的最佳途徑是閱讀作品。如今村上春樹的主要作品幾乎都已譯成中文或正在譯介中。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譯文出版社陸續推出的17卷本《村上春樹文集》。
  • 村上春樹無緣諾貝爾獎 春樹迷大失所望
    村上春樹無緣諾貝爾獎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1Q84》等小說作品都深受好評,近年人們不斷地認為他是可能的獲獎人選。村上春樹無緣諾貝爾獎  英國博彩公司立博將村上春樹列為熱門人選,開出的盤口為3-1,媒體則一直熱議現在已經成了每年一度的猜測,即樹上春樹可能成為日本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前兩位分別是1968年獲獎的川端康成和1994年獲獎的大江健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