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那邊看了也會服氣」|劉和平|北平無戰事_網易財經

2020-12-17 網易財經
  劉和平,著名劇作家,小說家,歷史學者,現任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專家學術委員會主任,任電視劇《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北平無戰事》等編劇。

早報記者 丁立 實習生 陳晴

隨著《北平無戰事》放映漸入佳境,觀眾稱讚其為「國劇良心」,部分劇情也與當下熱議的反腐問題十分契合;編劇同行則感慨《北平無戰事》的編劇劉和平用七年下了一盤「大棋」,用編劇史航的話來說,是實現了「一次文學跟史學的對接和面對」。

曾想取名「最後的王朝」

東方早報:在本劇定名《北平無戰事》之前,聽說劇名曾改動了好多次。

劉和平:原來想叫《明月照人1948》,後來覺得太文藝了。故事的結尾,1949年1月22日晚,方孟敖(劉燁飾演)和運輸飛行大隊及他的父親央行北平分行行長方步亭(王慶祥飾演),把幣制改革所有的錢運往臺灣。方孟敖其實一直是共產黨安排在關鍵時刻率部起義的關鍵(人物),因為共產黨沒有飛機。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翻來覆去十幾架飛機都是共產黨策反過來的。但方孟敖這個地下黨從開始到最後,共產黨沒有給他派過一次任務,也沒有過過一次組織生活。

故事的最後,國民黨要把錢運走,把北平和民心留下來,這是傅作義最後答應蔣介石的底線。當他們坐飛機一起飛走那天,大圓月,浮雲散,明月照人來,所以對照著這個情景選的「明月照人」,但這個名字沒有涵蓋1949,又太文藝。後來取名《北京不戰》,又太像商業片。我自己最滿意的名字是《最後的王朝》,但是申請立項的時候,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為太敏感,所以最後改成《北平無戰事》。我自己希望叫《最後的王朝》,就是王朝系列,我之前寫過《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北平這地方對蔣介石來說是最後的王朝。《北平無戰事》,文藝有一半,商業有一半,只是不夠響亮。

東方早報:你這次創作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劉和平:我是非常尊重歷史的,一定要說我創作的指導思想就是有一點存在主義,存在就是合理。但是為什麼會發生、會存在,今天我們處於文化轉型期,大家都否定傳統、拒絕現實、沒有未來,當下是這樣一個時期。回頭看歷史特別難說、難寫、難拍,所以我們現在大批的網絡小說家都是寫架空歷史。以前大家可以各人說各話,現在不行,因為電視劇是一門綜合藝術,還得按正史來寫、來拍、來演。所以劇裡說共產黨的時候理直氣壯,說國民黨的時候也相對客觀。這個片子,臺灣那邊看了也會服氣,我就希望能做一部這樣的,兩岸三地包括全球華人都能夠接受的電視劇,以往我們國共題材的東西很多臺灣都不認。

東方早報:聽說《北平無戰事》的小說版會在臺灣出版?

劉和平:臺灣時報出版集團說會出這個小說,而且請了很多名人點評。他們倒是希望名字叫《明月照人1948》,還備用了一個名字叫《大江大海1949》,我說那就別叫後者了,沒有半點關係。我更多是尊重歷史,希望讓今天在北京生活的人再看看,當年解放軍是怎麼進北平的。因為大家確實把歷史都忘記了,而且拒絕現實。

「當下這個時機對這部片子特別寬容」

東方早報:《北平無戰事》完成以後,總局審查給了很多修改意見,有沒有對作品傷筋動骨?

劉和平:沒有。審查的領導也跟我說,沒有誰對誰錯,包括專家的意見也未必對,需要改動並不是因為對錯。畢竟我們是一個大眾平臺的媒體,看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在一起討論,有些東西可能過度渲染,會引起負面效應,我們還有一個引領的責任在身上。所以真沒有任何別的(原因),真的趕對了時機,當下這個時機對這部片子特別寬容。比如說關於貪腐,一條意見都沒有。前幾天看到微信上還有人在說,現在怎麼看不到反貪腐的作品,就一個電影《繡春刀》這也太不像話了,說的還是明朝。

東方早報:一些劇情跟現在的熱門議題是親密對接的。

劉和平:當時,侯總(侯鴻亮)、孔導他們最著急的是,跟電視臺已經定了10月6日開播,但發行許可證還沒拿到。前面提了意見修改回去又覆審,覆審又要很長時間,再拿不到電視臺就沒辦法安排了。這個時候北京廣播電影電視局和總局都跟我們說不要著急,不會耽誤你們的播出,就開了綠色通道,他們也要給一些專家做工作。所以這次我們挺感動的,也很幸運,他們也喜歡這個劇。

東方早報:從你上一部作品到這次的《北平無戰事》經歷了7年,這7年有些什麼故事可以跟我們分享?

劉和平:我只能說《北平無戰事》經歷了7家投資、7家撤資的過程,有些是一年遇到一個投資,有些是一年撤幾個,兩年堅持要做劇的也有,但最後都頂不住了,紛紛撤退。許多投資人可能覺得內容有一些比較敏感、有風險,投這麼大的資拍出來最後不許播怎麼辦。都出於這麼一個商業考慮,這完全能理解。那些撤銷投資的朋友,我們至今半點紅臉都沒有,因為我特別理解。所以現在的投資人非常難得,在兩年多以前把它接下來,願意投資1億多元,真的太難拍了。其實我創作時的結構就是亂石鋪街,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信息量很大,所以拍起來特別難。從這個鏡頭過渡到那個鏡頭,難度之大我都知道,我都替導演班子犯愁。當時在劇組每天看回放,導演問我怎麼樣,我說我特別滿意。他說你安慰我呢?我說不是,看回放就已經很滿意,我就知道這個片子成了,現在這個班子太厲害。

每看一遍都會感受不同

東方早報:劇裡感情戲多嗎,劉燁有感情戲嗎,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

劉和平:有,最後兩集感情很動人,包括他大段朗誦《堂吉訶德》的話很震撼人。這幾天馬上要播出的感情戲就是崔中石(祖峰飾演)被殺,劉燁這幾集瘋了一樣,找所有人算帳。首先抓馬漢山(程煜飾演),後來跟徐鐵英(陳寶國飾演)過不去,包括跟共產黨過不去,你們怎麼就把這個人弄沒了。因為他跟共產黨裡面的人感情最深的就是崔中石,崔中石去買通徐鐵英,後來被殺了,感情戲很感人。還有感情戲就是謝木蘭(姜瑞佳飾演)被殺,她又不是共產黨,當時被槍斃了,特別震撼人。導演當時在飛機上看的劇,然後乘務員來問他,問先生你沒事吧,導演就是在飛機上直接痛哭失聲,身邊的乘客都笑了,當時導演看的那場戲就是謝木蘭死。

東方早報:你寫的蔣經國,跟別人寫的蔣經國,有什麼不一樣?

劉和平:因為1948年4月蔣經國在南京成立了一個秘密組織叫鐵血救國會,劇中多次出現的臺詞,「一手堅決反共,一手堅決反腐」,就是在那次成立大會上的宣言。我看了當年蔣經國很多的日記、講話等等,他平時講話沒有這麼高水平。我覺得蔣經國這個人可能也是國民黨裡少有的私德無愧的,包括他最後一個學生馬英九,就算有再多民眾反對他,至少他私德無愧。所以很難得,這裡面的曾可達(董勇飾演)也是這樣的人,可是大多數人都不喜歡曾可達吧。

東方早報:劇中有很多的旁白,是劇情的特殊安排嗎?

劉和平:是。旁白也都是錘鍊過的,而且這麼安排不是為了簡單地向觀眾交代劇情,如果是這樣我就會像《夜幕下的哈爾濱》一樣,專門安排一個人去說。不得不說,因為寫的時候我不太考慮觀眾。我比較考慮拍攝現場,如果這個鏡頭沒有我不會寫,這個機位沒有我不會寫,演員如果表演從這起來到哪坐下我不明白,我不會寫。這個時候還考慮那麼多觀眾怎麼想的話會一個字也寫不下去。

東方早報:你對於演員劉燁或者是祖峰的表現是否滿意?

劉和平:我對每個演員都非常滿意,我從來不說假話,不滿意就是不滿意,但是這部戲裡面每個演員,哪怕「打醬油」的,哪怕有一些特年輕的,都很滿意。我爆一點料,最早我跟導演商量的時候希望都找大牌來演,最後還是起用新人的原因——第一成本太高,第二人情欠不起,第三希望這部戲出一些新人。評價一部戲成功不成功,能不能抬出一些新人也是一個標誌。

東方早報:有人說,「《北平無戰事》用 反市場 方式取得了勝利,證明我們的市場是能容納有追求的嚴肅好劇的」,你自己怎麼看?

劉和平:我這個劇更多的是盯著有大學學歷以上,或者大學學歷以下平時就喜歡歷史的人群。就這一點,這些人都來看的話,收視率也已經很高了。第二點就是我對重播率特別有信心,哪怕你從頭到尾看過第一遍,第二遍感受會不同,第三遍感受也會不同。所以當時跟創作班子說過,希望最後拍出來初讀如重讀、重讀如初讀,這是我們追求的目標。第三點我們這樣一個經濟飛速發展的國家,也不能夠沒有東西跟國外比,人家日本每年一部大和劇,國家出錢,根本就不講收視。美國也好,包括韓國,他們也會搞很多婆媳劇、師奶劇給大家看,但國家行為也還要有。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北平無戰事》:臺灣那邊看了也會服氣
    而諸多編劇同行則感慨《北平無戰事》的編劇劉和平用七年下了一盤大棋,用編劇史航的話來說是實現了「一次文學跟史學的對接和面對」。       劉和平:我是非常尊重歷史的,一定要說我創作的指導思想就是有一點存在主義,存在就是合理。但是為什麼會發生、會存在,今天我們處於文化轉型期,大家都否定傳統、拒絕現實、沒有未來,當下是這樣一個時期。回頭看歷史特別難說難寫難拍,所以我們現在大批的網絡小說家都是寫架空歷史。
  • 劉和平談《北平無戰事》結局:刻意淡化愛情戲
    據了解,郭靖宇、全勇先、餘飛、韓小凌、高璇、汪海林、英壯、倪學禮、周智勇、侯鴻亮、劉和平11位業內優秀編劇、製片人擔任此次編劇班的授課老師。  劉和平編劇的最新作品《北平無戰事》【觀劇】剛剛迎來大結局,當天,劉和平也談了關於大結局的更多細節。他透露,在謝木蘭這個角色死後,他也曾不知如何銜接劇情。此外,對於整部戲的愛情部分,劉和平坦言是刻意有所淡化,將這部劇打造成男性主義的劇。
  • 《北平無戰事》編劇劉和平:這個戲,女人進不來
    前晚,50多集的《北平無戰事》在大熱的討論聲中落下帷幕,當晚觀眾紛紛在網絡上即時表現出「依依不捨」與「念念不忘」的情緒,甚至還有觀眾表示大結局讓他們淚水漣漣。這種現象在近年的螢屏簡直堪稱罕見。而創造這一部現象級電視劇的「頭號人物」——《北平無戰事》的編劇和總製片人劉和平昨天在北京參加第二期華策杯編劇培訓班時,接受了年輕編劇以及揚子晚報記者的採訪提問。
  • [獨家]劉和平獨家做客非常道 深度解讀《北平無戰事》
    [獨家]劉和平獨家做客非常道 深度解讀《北平無戰事》(1/6)0條評論 鳳凰網娛樂訊 最近,電視劇《北平無戰事
  • 最後王朝:楊天石、劉和平對談《北平無戰事》
    近日,歷史劇《北平無戰事》熱播,該劇以嚴謹的歷史觀、宏大的歷史視野震撼了大批觀眾,其編劇劉和平也是此前《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多部國產優秀電視劇的劇作者。搜狐歷史特別邀請了劉和平先生,與中華民國史專家楊天石先生來一場「跨界對談」,以文學與史學交織的形式,共同回望1948年國共決戰前夕的烽煙波瀾,剖析國民黨為何在22年內就丟掉了江山。  嘉賓簡介:  劉和平:著名劇作家,小說作家,歷史學者。
  • 歷史劇譚:扒一扒《北平無戰事》方孟敖的原型
    熱播電視劇《北平無戰事》本周大結局,編劇劉和平接受錢報記者專訪   那段六個月的歷史,會讓大家都服氣   零差評兼高收視的《北平無戰事》,將於本周末迎來大結局。   對於為該劇「燒腦」了大半個月的觀眾來說,該劇的英雄不是劉燁扮演的方孟敖,也不是倪大紅扮演的謝培東,而是為該劇「七年磨一劍」,甚至尿血的編劇劉和平。   一向高冷的歷史題材,這次怎麼會這麼火?那麼多史料如何運用?昨天,劉和平向記者透了底。   第一集開頭,方孟敖在杭州筧橋機場指揮迫降。其實《北平無戰事》的小說,是從方步亭和謝培東的談話開始的。
  • 從《雍正王朝》到《北平無戰事》 劉和平為何能寫出部部「神劇」
    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歷史觀深得劉和平贊同,但當具體到面對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敘述那個時期的故事時,他更同意陳寅恪所說的「理解之同情」。目前,劉和平正在創作新劇《北鬥南箕之歌》。他對這部自己「步入晚年的青春洋溢之作」有著很高期待,「這部劇的北朝和南朝,就是北魏和南齊,但是時間上我會有意地打亂,有的人會早些年登場,有的人會晚些年,但北魏的年號不會變。」
  • 《北平無戰事》方孟敖原型是筧橋機場軍官
    熱播電視劇《北平無戰事》本周大結局,編劇劉和平接受錢報記者專訪  那段六個月的歷史,會讓大家都服氣  本報記者 莊小蕾  本報訊 零差評兼高收視的《北平無戰事》,將於本周末迎來大結局。  對於為該劇「燒腦」了大半個月的觀眾來說,該劇的英雄不是劉燁扮演的方孟敖,也不是倪大紅扮演的謝培東,而是為該劇「七年磨一劍」,甚至尿血的編劇劉和平。  一向高冷的歷史題材,這次怎麼會這麼火?那麼多史料如何運用?昨天,劉和平向記者透了底。  第一集開頭,方孟敖在杭州筧橋機場指揮迫降。其實《北平無戰事》的小說,是從方步亭和謝培東的談話開始的。
  • 《北平無戰事》今晚收官 「主角們都要加油活著」
    而劉和平也對記者說過,「方孟敖前52集,都沒有接受過上級指派的任何任務,最後,他的上級給他指派了一個任務——讓國民黨把金銀都帶走,我們要把民心留下」。在之前媒體發表過的一篇文章裡,曾經提到,方孟敖的原型人物是跟隨國民黨飛到了臺灣,但在劉和平虛虛實實的筆下,方孟敖到底是飛去臺灣還是留在北平,成了本劇最大的一個謎團。
  • 《北平無戰事》揭秘 製作人解讀大腕飆戲幕後
    說起這個,劉和平表示其實是他刻意而為之:「方孟敖從始至終就是個拒絕現實的人,他對現實是極端不滿的人,他嚮往未來的理想和自由,在這種情況下,他後來選擇了共產黨,不是因為國民黨對他不好,就是因為拒絕國民黨這種現實。」  劉和平為了體現這種性格,還特意為他設計了一個偶像:「他在劇中特別喜歡看《堂吉訶德》,因為堂吉訶德就是拒絕現實的偉大騎士。
  • 《北平無戰事》幕後大揭秘:好劇本帶來好演員(圖)
    侯鴻亮表示,這兩位大編劇一個是「走很多的路」(高滿堂在寫劇本前看很多書後還會去實地採訪),另一個則是「看很多的書」(劉和平是個歷史學家,飽讀詩書,寫作前並不採訪)。   關於熱播中的《北平無戰事》中與劉和平的合作,侯鴻亮表示,這部劇正是劉和平大量歷史閱讀經驗的呈現。
  • 《北平無戰事》:七大影帝、視帝同劇飆戲、劉和平七年打磨劇本
    這部劇就是《北平無戰事》。《北平無戰事》改編自劉和平同名小說,由孔笙、李雪執導,劉和平編劇,講述了1948年,潛伏於國民黨空軍的中共地下黨員方孟敖,為和平解放北平,在千鈞一髮的時刻,為人民的幸福與安寧,做出艱難抉擇的故事。
  • 劉和平:"北平"成本收回 好劇未來十年都產生利潤
    被譽為「2014年最佳電視劇」的《北平無戰事》本周五迎來收官,憑藉強大的戲劇張力、豐富的臺詞內涵和出色的影像效果,它已然贏得了大量觀眾的精神認同。另一方面,當晚在北京衛視和樂視網播出的大結局中,幣制改革失敗、曾可達自殺身亡、方孟敖遠走臺灣、梁經倫被棄用……一切一切的反轉、結局,都給觀眾留下了諸多迷思。
  • 《北平無戰事》口碑收視雙贏 尊重歷史才能得尊重
    本劇之所以成色如此上佳,得益於其有著真正的王牌幕後陣容——著名編劇劉和平寫的劇本,知名導演孔笙、李雪執導,再加上劉燁、陳寶國、焦晃、廖凡、王慶祥、程煜等一長串真正會演戲的好演員的加盟。有人評說,本劇真實有信,令人產生一種「尊重」之感。而這股「尊重」之意,可以說正是它與那些收視率好卻沒辦法贏得尊重的「雷劇」的最大區別。
  • 劉和平曝陳道明錯過"曾可達"角色:因年齡不符
    前天,該劇編劇劉和平為記者詳解該劇火爆的幕後原因。   堅持做精品劇曾七換投資方   其實當《北平無戰事》的收視與口碑都取得佳績時,編劇劉和平自己並不意外。但是劉和平告訴記者,這對很多投資方來說,都不敢相信,「說實話,當已經拍完時,大家都還在擔心。 」除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播之外,投資方還擔心投資收益。
  • 《北平無戰事》熱播的幕後
    對劉和平和柯利明兩個人來說,這次合作既是緣分,也是必然。《北平無戰事》自籌備之初,就一直遭遇資本的挫折。劉和平代表藝術,固守原則,柯利明代表資本,更多的考慮回報,商業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從來都「相愛相殺」,兩個人需在商業與藝術之間找到平衡點。
  • 五年後再看《北平無戰事》:從兩個「雙面間諜」的選擇讀人生哲學
    星期五言:有時候大浪淘沙,總能留下來一些經典的劇目讓人看了又想看。很多人都說中國影視圈在經歷著「一代不如一代」的命運。因為七十年過去了,再也沒看過《小城之春》這樣藝術性極高的電影;三十五年過去了,也沒看過《芙蓉鎮》這樣有反思精神的電影。
  • 誰最愛《北平無戰事》?射手座!
    昨日,《北平無戰事》臺前幕後班底親臨廣州,現場不僅匯集了金牌編劇劉和平,製片人侯鴻亮,導演孔笙、李雪等在內的一眾主創,主演劉燁、沈佳妮、陳麗娜、王凱、孫之鴻、王勁松也齊齊現身,跟廣州劇迷答疑解惑,親密互動。
  • 《北平無戰事》七主角身份成謎 網友看劇測智商
    網易娛樂10月11日報導 由北京儒意欣欣影業,北京春天融和,和力辰光國際,山東影視製作中心等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劇《北平無戰事》至今已播出第五天,相對於開播伊始大多數觀眾抱著敬仰審慎的態度去解讀歷史,觀摩學習,現階段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已找到了自己享受這部片子的興趣點所在,全情投入追劇行列。
  • 《北平無戰事》今晚大結局
    雖然《北平無戰事》是編劇劉和平七年磨一劍打造,在開播前雖然並不被看好,但該劇卻低開高走,獲得了口碑、收視的雙贏。  對於這樣一部被公認「鏡頭有電影質感」的電視劇,觀眾們也就多了一份期待,《北平無戰事》有沒有可能改編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