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劉和平曝陳道明錯過「曾可達」角色:因年齡不符
一部電視劇叫座已經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叫座又叫好,觀眾和業內都能接受認同的卻太少見。近日歷史題材電視劇《北平無戰事》引起觀眾和業內人士的廣泛熱議。觀眾、編劇、導演、演員都在網絡上為其叫好,這已經不僅僅是劉燁、陳寶國、廖凡等參演的影帝、視帝所能帶來的了。前天,該劇編劇劉和平為記者詳解該劇火爆的幕後原因。
堅持做精品劇曾七換投資方
其實當《北平無戰事》的收視與口碑都取得佳績時,編劇劉和平自己並不意外。但是劉和平告訴記者,這對很多投資方來說,都不敢相信,「說實話,當已經拍完時,大家都還在擔心。 」除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播之外,投資方還擔心投資收益。
與如今時下大火的都市劇不同,《北平無戰事》嚴肅說史的題材雖然被很多投資方認同,但是最後在相關考證之後,卻紛紛退出。「7換投資方的投資波折是確實存在的。」劉和平告訴記者,撤資的很多投資方其實都是朋友,「論證的結果是最好不要做這個題材,直到第八次投資才成功。 」在這個過程中,劉和平並沒有動搖,沒有為投資方修改過任何劇本、沒有做出任何妥協,而是一直堅持要做精品,最終吸引了1.5億的投資。
陳道明因為年齡不符被婉拒
《北平無戰事》中,竟然會集了劉燁、陳寶國等7位影帝,讓很多觀眾認為這都是編劇導演故意為之,以博收視。「我們並不是只選貴的,而是只選對的。 」劉和平告訴記者,其實為了挑選適合的演員,他們曾錯過了更多實力派。「孫紅雷因為檔期等不行,當時是準備演主角的,後來他說客串個『孫秘書』也行,最終也沒有時間。 」而更令記者意外的是,為了確保劇本真實可信,劉和平更是婉拒了陳道明這樣的老戲骨。「本來我們打算陳寶國與陳道明搭檔,我和陳道明談了3次,都差不多了,飾演曾可達。但是要知道曾可達的角色年輕。 」以陳道明的年齡來說,不具備說服力,「他讓我修改劇本,讓曾可達變成蔣經國身邊一個亦師亦友的角色,但我考慮很久覺得這對於劇本來說不合適,最後也沒有達成合作,而是換了演員。 」
劇本過硬連「的」「地」都沒法改
在七換投資方之前,其實劉和平還歷時7年進行劇本創作。用7年時間寫一部電視劇作品,這對很多編劇來說都是不可想像的,但劉和平耐住了寂寞。「難,難就難在覺得自己的水平不夠,而且在歷史考證方面也花了一些工夫。」在編劇界,劉和平絕對算個另類人物。他作品很少,《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屈指可數的幾部,卻都能在電視劇史上留下印記。
在劉和平看來,在如今國際文化時代,小說就應該像電視、電影那般充滿形象感。於是這一創作就耗時7年,寫完第三天,劉和平突然尿血,一度以為是膀胱癌,後經檢查是高度勞累疲勞症候群,虛驚了一場。這樣的認真也終有收穫,「以前很多劇本我不僅可以看懂,還能改上兩筆。這劇本我需要邊看邊學習,邊拍邊理解,就連『的』『地』都不敢動。 」在劇中飾演曾可達的董勇告訴記者。
「編劇中心制」無法被複製
在《北平無戰事》中,劉和平起到了尤為重要的作用,在幕後運籌帷幄。有人也將這部劇的成功歸結於劉和平一人,而在電視劇製作中所呈現出的「以編劇為中心」的制度,也讓業內認為這是該劇成功的關鍵,「忠於劇本、編劇說了算,才能拍出原汁原味的好劇,其他劇都被製片人、投資者給破壞了。 」
對此,劉和平並不這麼認為,「有些東西是不可複製的,我有話語權也是因為我兼了總製片人一角,我相信我的劇肯定能被超越,但無法複製。 」
「北平」主演將打破「鐵飯碗」
參與演出的這些演員,也被這部劇改變了「命運」。「據我所知,幾乎所有華人的導演,都在觀看這部劇。而我得到的反饋是他們都很驚嘆。 」劉和平告訴記者,「他們都感慨,原來內地還有這麼多好演員,特別是港臺的一些導演都頗為意外,他們都表示今後電影不愁演員了。他們演員以後肯定會有變化,至少現在手上的『鐵飯碗』要變成『銅』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