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揚州市武警醫院接受這樣一位病人,小夥子20歲出頭,送來時四肢無力、渾身發抖,連路都走不直了。
陪同而來的朋友大喊著:「醫生,不好了,整個人要癱了!」
小夥子說事發前曾經吃了一顆檳榔,沒想到一顆檳榔還沒咀嚼完就這樣了。據主治醫生介紹說:嚼食檳榔能夠讓人感覺到精神興奮,但由於檳榔中含有檳榔鹼,這種東西有毒。部分人群嚼食完檳榔後,會出現出汗、氣喘、口唇腫脹等症狀。
這位小夥子是幸運的,2013年,湖北一27歲小夥嚼食了三包檳榔後突然出現呼吸衰竭,被送至湖北武警醫院救治,透析機晝夜不停工作70多個小時,將其全身血液循環4遍,才將他從死亡線拉回來,導致中毒的元兇極可能為檳榔。
小小的一顆檳榔,怎麼會這麼毒?可是在廣西、臺灣等地幾乎人人吃都檳榔,他們不怕嗎?
檳榔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很久的種植歷史,過去中醫中也曾被當做中藥使用。檳榔與益智、砂仁、巴戟一起,被稱為中國四大南藥。檳榔果中最具藥用價值的就是檳榔鹼,它能將豬絛蟲、肝吸蟲等驅除至體外。
這種檳榔鹼刺激交感神經,讓人興奮。所以在很多地區被當做零食,不分男女老少都大量食用。卻不知有多種惡性疾病都跟吃檳榔逃不開關係。
根據世衛組織癌症研究中心數據,60%的口腔癌可能源於嚼檳榔。世衛組織甚至把我國臺灣地區和印度並列為因好吃檳榔引發口腔癌的流行地區。
檳榔最普遍的吃法是檳榔加荖花和石灰同吃,檳榔中含大量的檳榔鹼,荖花中含有較多公認的致癌物質黃樟素,黃樟素在人體內會抑制細胞DNA的合成,導致口腔黏膜發生病變,檳榔加荖花相當於在致癌物中加上促癌物。
而且,在嚼檳榔過程中,口腔黏膜會和檳榔中所含的生物鹼及多種亞硝基胺化合物發生反應,亞硝基胺化合物已被認為是引起口腔黏膜病變的一種基本因子,口腔黏膜長期處在此種環境下,會使口腔黏膜病變導致纖維化,從而引發口腔癌。
另外,喜歡吃檳榔的人如果拍照片就會發現,普遍牙齒很髒,有些人甚至看起來是「血盆大口」,甚是恐怖!
這是因為檳榔在製作過程中,會加入某些輔料,和檳榔汁充滿口腔會形成牙結石。而且,在咀嚼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塞牙的可能性,不及時剔除,還容易出現牙周炎等一系列的疾病。
看到這裡,你還敢吃檳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