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遼寧經濟企穩回升,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人民安全感幸福感不斷提升。11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規劃綱要》確定的24項主要指標中,16項達到或超過平均進度,13項重點任務進展良好。
創新發展能力持續增強
全省共有2577家高新技術企業兩院院士人數居全國第七
評估報告中指出,遼寧大力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截至2017年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577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營業總收入5618.85億元,同比增長19.7%;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先後組建了一批區域性成果轉化綜合服務創新平臺,去年全省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400億元;推動大眾創業省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在12個地市建設15家省級雙創示範基地,截至去年底,沈大自創區納入省級以上各類人才計劃的人才共638人。
此外,遼寧完善人才激勵和培養制度,全省共有兩院院士53人,位列全國第7位;入選國家「萬人計劃」78人,入選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102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20人。
全面改革進一步深化
優化營商環境424項服務事項實現在線申報網上審批
遼寧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全面實行「三十二證合一、一照一碼」,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減至32項,實現在線申報、網上審批服務事項424項,並率先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行動。
在國資國企改革方面,遼寧陸續組建了省交投集團、水資源集團等12戶企業集團,14個市圍繞文旅、城建、金融等產業,新組建了101戶企業集團。
開放型經濟穩步發展
瀋陽桃仙機場與法蘭克福機場間實現復航
「遼滿歐」班列實現雙向開行,佔滿洲裡口岸出境貨物的50%以上,大連港開通國內首條直達斯洛伐克的中歐班列;「遼蒙歐」大通道順利開通。瀋陽桃仙機場與法蘭克福機場間實現復航。積極推進遼寧自貿區建設,確定瀋撫新區、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與自貿試驗區聯動協同發展。
2017年,全省外貿進出口6737.4億元,同比增長18%。全省出口和進口位居全國第9位,10個省級國際營銷網絡項目和7個省級自主出口品牌得到重點扶持,新增外貿企業5303家。
工業發展質量穩步提高
化解過剩粗鋼產能602萬噸提前完成目標
評估報告中指出,遼寧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取得了新進展,2018年上半年,全省高端裝備製造業佔全部裝備製造業的18.2%,推動成立了航空裝備、新能源汽車、核電等10個領域的產業聯盟。截至2018年6月,全省裝備行業擁有2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48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成為七個國家級創新中心之一,創建了遼寧省燃氣輪機創新中心。
遼寧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後產能進展順利,化解過剩粗鋼產能602萬噸,提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淘汰落後煉鐵產能月129萬噸,完成了國家部署的工作任務;淘汰落後水泥產能456.5萬噸,完成了國家部署的工作任務。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能力增強
全省醫養結合機構總數達到236個
評估報告中指出,服務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拉動作用日益突出,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快速增長。全省工業企業電子商務普及應用率超過95%,商貿流通企業電子商務普及應用達到100%。
遼寧旅遊業快速發展,千山景區成功創建5A級旅遊景區,30個景區新晉4A級旅遊景區,新增旅遊度假區13家、150家省級特色旅遊鄉鎮(街道)和304家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
遼寧養老家政服務業模式創新,水平提升,目前全省醫養結合機構總數達到236個,醫養聯合體177對,床位2.6萬張,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4.7%;家庭醫生與65歲以上老年人實行籤約服務,2017年底籤約率為42.9%。
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
瀋陽地鐵9號線、10號線一期預計明年上半年通車運營
評估報告中指出,京瀋客運專線承德至瀋陽段和通遼至京瀋高鐵新民北站鐵路預計2018年12月開通運營,屆時將實現省轄市高速鐵路全覆蓋;錦阜高鐵路高臺山至新邱擴能改造2016年已建成,錦阜高鐵路新邱至義縣、薛家至義縣擴能改造,錦承線義縣至朝陽、朝陽至葉柏壽擴能改造等均在有序建設中。
在發展城市公共運輸方面,中心城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94%,公交站點覆蓋全面提升;瀋陽、大連地鐵建設穩步實施,瀋陽地鐵9號線、10號線一期工程預計2019年上半年通車運營。
此外,瀋陽桃仙機場二跑道、大連新機場項目前期工作正在積極穩步推進,力爭早日開工建設;通航機場布局規劃初步形成。
區域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
多個創新平臺落戶瀋陽
評估報告中指出,推進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創建大連自由貿易港,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多個創新平臺落戶瀋陽。
瀋撫新區推進改革創新示範區建設,正式實施街道和經濟區託管,具有省市縣三級審批權限的行政審批大廳正式運行,正式啟動白沙島起步區建設。
新型城鎮化質量不斷提升
截至今年6月全省已累計完成城鎮棚改27.4萬套
截至2018年6月,全省已累計完成城鎮棚戶區改造27.4萬套,佔「十三五」計劃的91.3%;截至2017年底,累計實現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212萬人,新增人口市民化62.3萬人;截至2017年底,遼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49%,較2016年提高0.12百分點,位居全國省區排名第3位。遼寧共建成128個宜居示範鄉鎮,1768個宜居示範村,6336個宜居達標村,13個國家級特色小鎮,20個省級特色鄉鎮。
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大氣達標天數比例超七成
遼寧繼續實施藍天工程,大氣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18年1-6月,遼寧細顆粒物( 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分別為44、78微克/立方米,達標天數比例為74.6%,累計淘汰燃煤小鍋爐1.5萬臺。
實施「氣化遼寧」工程,截至2018年6月,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城市公交車達到13668臺,佔城市公交總數的73.7%;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城市出租汽車59238臺,佔比達到98.8%,營運黃標車已全部退出道路運輸市場。
此外,遼寧開展27條重汙染河流治理攻堅戰,取得較好成效。開展入海河流綜合整治,需整治的68個入海排汙口中,已完成65個,3個正在整改。
民生改善取得實效
新改擴建幼兒園474所,增加4萬個學位
在教育方面,遼寧新建、改擴建幼兒園474所,增加學位4萬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由88.5%增加到93.4%。全省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7.2%。4所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8所高校成為國家創新創業教育示範學校。全省共扶持創業帶頭人36743人,帶動就業22.5萬人。
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35.44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最低工資標準由「十二五」末的1300元,提高到目前的1620元。
在社會保障方面,遼寧全面實現省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推進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合併實施。目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上已經實現省內各類人群全覆蓋,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已實現城鎮人口全覆蓋。2016-2018年養老金連續三年增長。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落實全面兩孩政策,對生育兩個孩子以內(含兩個)的不實行審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