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攪亂國際港口運營,漢堡港稱海運受影響更顯著

2021-01-19 第一財經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攪亂了各大國際港口的運營。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除了加強對港口往來貨物的檢測,國際港口協會(IAPH)已宣布取消了原定於3月17日至19日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的IAPH 2020世界港口大會,是否年內再擇期舉行將另行通知。

德國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同時也是歐洲第二大港的漢堡港也正對新冠疫情嚴陣以待。漢堡港營銷協會董事兼執行長馬特恩(Axel Matter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導致經濟在一段較長的時期受到負面影響,2020年漢堡港的吞吐總量可能有所下降,「由於現有的數據還十分有限,所以我們還無法作出具體的預測,可能要到第一季度末才會明朗。」

德國疾病防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11日,德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增加至1567例,累計死亡3例。

德國船東協會(VDR)總裁阿爾弗雷德·哈特曼(Alfred Hartmann)2月底表示:「大多數航運公司至少對未來的前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在經歷了危機年代和部分痛苦的應對過程之後,今天許多人有幸關注未來和未來所面臨的挑戰。不幸的是,盈利狀況變化很大,而且頂部波動很大,這取決於行業細分、航運領域,部分甚至還取決於日常活動。」

「海運受影響更顯著」

第一財經記者從漢堡駐中國聯絡處得到的數據顯示,在全球貿易放緩和貿易摩擦的雙重考驗下,漢堡港的運營2019年逆勢增長。其中,海運貨物吞吐量增長1.1%,達1.366億噸;貨櫃吞吐量為93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1%;鐵路貨櫃運輸增長了10.4%,達到創紀錄的270萬標準箱。

馬特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們估計,此次新冠疫情將同時影響海運和鐵路貨運。由於漢堡港的海運吞吐量佔總運輸量絕大比重,所以,預計疫情對海運吞吐量的影響將更為顯著。」

去年,在海鐵聯運方面,環保的鐵路貨櫃運輸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2019年,漢堡港在海鐵聯運方面處理了約6.2萬列貨運列車,共計約170萬節貨箱,鐵路貨運總量增長了3%,達到4820萬噸。馬特恩表示,疫情對漢堡港的具體影響要等今年第一季度後才能明朗。

當然,為應對新冠疫情的蔓延,馬特恩表示,漢堡港也採取相應的措施。「漢堡當局在港口進行健康檢查,當船隻駛入漢堡港,船上的負責人員必須填寫入港文件。其中包括『航海健康申報書』——這張表格裡的問題涉及船上是否有人員是傳染病患者或者在航程中有否人員死亡。這屬於常規做法。」

根據美國港口管理局協會(AAPA)的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許多港口的貨運量預計將比2019年下降20%或至更多。AAPA總裁兼執行長科納(Chris Connor)表示:「這類危機的整體經濟影響很容易達到數百億美元。」

不過,科納也表示,「事情最終會反彈,我們確實聽到了中國工廠復工的消息,那裡的港口也逐漸開工以運送貨物。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供應鏈管理者正不遺餘力地保持貨物的運輸,以確保我們需要的貨物在我們需要的時間和地點都能得到。」

550家中國企業駐紮漢堡開拓歐洲市場

憑藉其腹地發達的海鐵聯運網絡優勢,漢堡港不僅僅是中國和德國貿易的物流中心,也是通往奧地利、波蘭、捷克、俄羅斯、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瑞士貨物的中轉站。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漢堡已發展為極具吸引力的歐洲鐵路貨運中心,為時間緊迫而預算有限的貨物輸出開闢了海運和空運外的另一條「捷徑」。

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馬特恩表示,海運方面,每年約有260萬標準箱(TEU)貨物經由漢堡港轉運;鐵路運輸方面,漢堡每年有12萬標準箱的貨物來自或發往中國20多個目的地。

2019年的數據顯示,漢堡與中國的海運貨櫃運輸總量達到260萬標準箱,漲幅1.7%。

如今,漢堡港除了每周提供與中國的海上日常服務之外,還提供200多條陸上鐵路周班服務。

陸路運輸方面,中歐班列的到來已使得漢堡本地企業對這條通道以及中國市場的關注度顯著提高,甚至一些當地物流企業過半數業務如今都與中國息息相關。正是由此,漢堡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歐貿易第一大港,也是「一帶一路」上處理貨運服務的中心樞紐。

便捷的海陸、海鐵聯運模式,已使漢堡成為中歐貿易往來中最具吸引力的中轉站。數據顯示,目前,已有約550家中國企業通過駐紮在漢堡,開拓其德國甚至歐洲市場,其中,包括中遠集團、振華重工、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企業。

此前,漢堡市長彼得·琛徹爾也心繫中國的新冠疫情。他在錄製的視頻中祝願所有的患者都能早日康復,並為所有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加油。

據悉,今年11月,第九屆中歐論壇漢堡峰會將在德國漢堡舉辦。該論壇每2年分別在中國北京與德國漢堡輪流舉辦。

相關焦點

  • 德國最大綜合性港口漢堡港吞吐量因疫情大幅下滑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持續蔓延。作為德國最大綜合性港口的漢堡港,其吞吐量也受到了強烈衝擊。今年上半年,漢堡港的海運貨物吞吐量為6120萬噸,同比下降12.0%。在貨櫃方面,漢堡港貨櫃今年上半年總吞吐量為410萬標準箱,與去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12.4%。對此,漢堡港營銷協會主席馬特恩表示,所有歐洲北部的港口都遭受了疫情的重創,形勢非常嚴峻。而且正如預期的那樣,由於全球經濟疲軟以及全球供應鏈部分中斷或延遲非常嚴重,第二季度港口業務受到的負面影響比第一季度更為明顯。
  • 漢堡港:港口業務年底或將明顯復甦
    &nbsp&nbsp&nbsp&nbsp儘管新冠疫情帶來全球經濟疲軟以及供應鏈部分中斷或嚴重延遲,德國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漢堡港港口業務深受影響,但漢堡港營銷協會主席馬特恩(Axel Mattern)認為,港口業務很快將迎來復甦。
  • 漢堡港以「海鐵聯運」模式緩解貨櫃大擁堵 吞吐量現拐點
    「即使在全球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漢堡港保障了居民生活所需物資和經濟貨物及原材料的可靠供應。」馬特恩強調,「港口中的碼頭、物流和服務設施以及通往腹地的多式聯運線路,正在全力投入使用。」作為德國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漢堡港受到疫情直接衝擊。
  • 全球戰疫:「一帶一路」歐洲樞紐漢堡港的復甦之路
    六個多月來,作為德國最大港口和「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洲重要樞紐的漢堡港是否安好?其業務又將如何走出疫情陰霾?中新社記者近日就此專訪了漢堡港有關負責人。  位於德國西北部、靠近易北河入海口的漢堡擁有德國最大港口——漢堡港。近年來,漢堡市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成為聯結中德、中歐合作的重要橋頭堡。
  • 應對吞吐量下降 漢堡港來華推」港口聯盟「
    漢堡港是德國最大海港,也是中歐貿易的最重要港口,全球第18大貨櫃港口。中國是漢堡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往來中國的貨櫃佔漢堡港貨櫃總吞吐量的29%左右。德國對華貿易中,50%的進出口貨物經由漢堡港轉運。通過豐富的支線交通聯接,漢堡港以其高密度的航線網絡向中國各大港口提供了進出口貨物裝載的可能。
  • 吞吐量現拐點,漢堡港以「海鐵聯運」模式緩解貨櫃大擁堵
    「即使在全球經濟困難的情況下,漢堡港保障了居民生活所需物資和經濟貨物及原材料的可靠供應。」馬特恩強調,「港口中的碼頭、物流和服務設施以及通往腹地的多式聯運線路,正在全力投入使用。」作為德國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漢堡港受到疫情直接衝擊。
  • 漢堡港——吞吐量拐點出現丨航運界
    德國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海運貨物總吞吐量下降了8%,下降幅度明顯小於第二季度,但漢堡港的總體數據仍然處於負16.2%。全世界都能感受到的新冠疫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仍然波及到了漢堡港的貨物吞吐量。 根據漢堡港營銷協會(HHM)的判斷,第三季度的吞吐量不再以兩位數的幅度下降,這使人看到了希望。
  • 德國漢堡港董事長: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
    德國漢堡港董事長:中國市場意義重大 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合作中新社德國漢堡5月30日電 (記者 彭大偉)德國漢堡港口與物流股份公司(HHLA)董事長安格拉·提茲萊特(Angela Titzrath)30日表示,中國市場具有重大意義
  • 財經觀察:疫情下拉美港口運營穩定但仍存挑戰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6月21日電 財經觀察:疫情下拉美港口運營穩定但仍存挑戰  新華社記者倪瑞捷 王蔚  新冠疫情下,拉美各國港口總體保持正常運轉,一些國家港口吞吐量和重要商品出口均出現增長。但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各國防疫措施導致物流能力下降、國際貿易萎縮等因素,拉美港口年初的增長勢頭可能會放緩,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將逐漸顯現。  在巴西,南美最大港口桑託斯港今年一季度貨物吞吐量達3160萬噸,超過2018年一季度創下的3000萬噸季度紀錄。  巴拉那州是巴西大豆油主要產地,位於該州的巴拉那瓜港承運巴西八成以上的出口大豆油。
  • 中國貢獻功不可沒,德國漢堡港2018年海鐵聯運創新高
    在全球海運貿易趨緊的大環境下,德國最大、歐洲第二大的綜合性港口漢堡港在2018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第一財經記者從漢堡港得到的數據顯示,2018年,漢堡港的總吞吐量為1.35億噸,比去年下降1%。儘管大宗貨物吞吐量稍有下降,但漢堡港在海鐵聯運領域增長顯著。
  • 漢堡港身處危機迎轉機,對華吐露真心:中國是最重要貿易夥伴!
    疫情當下,2020年的歐洲正在經歷第二波疫情,所有的歐洲國家中恐怕英、法、德傷得最深,這三國的經濟更是「集體跳水」。然而,作為德國經濟發動機和晴雨表的漢堡港的表現至關重要。漢堡港營銷協會稱,今年第三季度的吞吐量不再以兩位數的幅度下降,可以看到積極的上升趨勢。面對集運市場上出現的史無前例的貨櫃大擁堵現象,漢堡港營銷協會(HHM)執行長馬特恩(Axel Mattern)表示:「漢堡港始終提供7天/24小時全天候的貨物裝卸和物流服務。
  • 疫情下的拉美港口運營穩定但仍存挑戰
    新華絲路布宜諾斯艾利斯6月22日電(記者倪瑞捷、王蔚)疫情之下,當前拉美各國港口總體保持著正常的運轉,一些國家的港口吞吐量和重要商品的出口均出現增長。不過,由於各國防疫措施帶來的物流能力下降、國際貿易萎縮等因素,拉美港口年初的增長勢頭可能會放緩,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將逐漸顯現。
  • 通訊:漢堡港的新變奏
    漢堡港,似乎被打破了平常的節奏,興奮起來。2018年一個春日,中遠海運「金牛座」號貨輪首次跨越重洋來到德國漢堡港。伴隨這艘裝得下4個標準足球場的遠洋「巨無霸」穩健進港,漢堡港跨越了可泊兩萬標準箱船隻的門檻。「這是我們合作過的最大的貨櫃貨輪。」漢堡港口與物流公司總經理託馬斯·庫赫說。
  • 【獨家】國際著名港口系列研究:德國漢堡港
    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歐間相繼開通新的、更快捷的運輸線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這不僅便利了中德貿易,也為德國企業創造了巨大的銷售市場和眾多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機遇。,是德國最大的港口,也是歐洲第二大貨櫃港。
  • 漢堡港: 積極防疫 保障港口平穩運行
    3月13日,德國聯邦政府宣布了阻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的具體措施。與此同時,德國總理要求重要行業(包括港口)繼續運作。漢堡市長強調了漢堡港在漢堡港務局(HPA)管理下作為德國經濟和物流中心的突出重要性。漢堡港及漢堡港務局(HPA),高度重視港口的正常運行,正在通過各種措施積極預防新冠病毒的進一步傳播:漢堡港遵循聯邦政府、漢堡市政府、漢堡衛生部和漢堡港衛生中心(Hamburg Port Health Center
  • 疫情致國際郵件大量積壓?交通運輸部:已投入海運快船開闢多條海運...
    易繼勇介紹,疫情對我國水運經濟造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水路客運量大幅下滑。進出我國境內港口的國際郵輪、國際客貨航線載客業務及港澳臺水路客運航線全部暫停。1~5月份,全國水路客運量完成4384萬人次,同比下降59%。二是運量下滑。
  • 有人「佔便宜」,有人「很受傷」,海外港口幾家歡喜幾家愁?
    美東港口中,疫情初期港口受影響情況相對較小。如奧克蘭港4月貨櫃吞吐量同比增長1.4%,但該港口表示,由於5月份和6月份該港口預定的船舶停靠量中有將近11%被取消,預計未來該港吞吐量將下降5%至10%。
  • 德國漢堡港:願與中國企業分享5G技術運用經驗
    見到第一財經記者時,漢堡港營銷協會董事兼執行長馬特恩(Axel Mattern)與德國最大的碼頭物流運營商漢堡港口倉儲和物流公司(HHLA)銷售總經理呂切耶(Thomas Lutje)忙著分享參加第二次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的感觸。
  • 【我在海外】身處漢堡港的中國海員:見證中國從航運大國到航運強國...
    在德國漢堡港,我們的記者就見到了這樣一位中國海員,他叫宋術青。周六早上7點,天還蒙蒙亮,宋術青就出門了。今天,一項重要的工作在等著他。作為中遠海運在歐洲的海運操作中心總經理,宋術青每周六都要登上位於漢堡港的巨型遠洋郵輪,檢查上面的貨品。今天,他要清點的是空客飛機的大部件,它們將在一個月後,抵達中國天津港進行組裝。
  • 德國波蘭港口吞吐量下降,鐵路貨運的機會
    挑戰——港口吞吐量同比下降根據德國漢堡和波蘭格但斯克港口發布的第一季度報告,可見包含眾多大小港口在內,全球大流行病的影響無法忽略。漢堡港的海運貨物吞吐量為3,240萬噸,較同期下降了7.9%,而貨櫃吞吐量為220萬標準箱,下降了6.6%。據港口當局稱,貨櫃內陸運輸服務暫時相對穩定,但對於轉運處理的需求下降十分明顯,因而漢堡港的進出口流量明顯減少,可以歸結為新冠病毒危機造成的運輸和供應鏈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