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黃帝的圖騰?《山海經》和考古學證實,龍是2億年前的生物

2020-12-12 琅琊神話

許多人認為,龍是神話傳說中的動物,也是黃帝創造出來的圖騰。但幾千年來,民間目擊龍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歷朝歷代的古籍中也有大量龍的記載。另外,《山海經》和一項考古發現證實,龍在2億年前真的存在過。下面,讓我們從《夢溪筆談》、《史記》和《拾遺記》等古籍記載,了解中國古代龍的故事。

中國龍

《夢溪筆談》是北宋奇人沈括的製作,它記載了許多古代發明和科學知識。但在《夢溪筆談》中,也提到了「遼太祖射龍」的傳奇故事,沈括還曾經親自到過夜來山的「遠祖射龍廟」,見到過形似寶劍的「龍舌」。這個故事出現在《遼史》中,目擊者眾多,應該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故事。

據《遼史》的《太祖本紀》記載,公元920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內蒙古境內,發現天空中有一條十幾丈的黑龍。遼太祖認為有人以巫術謀害他,於是張弓射箭將黑龍射成重傷。黑龍逃出1千5百裡,降落在吉林省黃龍府,落地後縮小為2尺。遼太祖命人截掉龍角和龍舌,將黑龍屍骨收藏在遼國府庫。

龍標本

後來金國滅遼,這件黑龍屍骨又被收藏在金國內庫。南宋禮部尚書洪皓出使金國時,曾親眼見到這件寶物。他在古籍《松漠紀聞》中提到:「龍尾、龍身猶在,龍角不知所蹤」。南宋學者元好問在《續夷堅志》中也提到,直到公元1214年初,金國遷都開封時,這件黑龍屍骨仍然在寶物清單之中。

晉朝王子嘉的《拾遺記》中,提到了三皇五帝時期養龍的故事。書中寫道,在舜帝執政時,長江下遊的南潯國捕獲了2條龍,作為貢品送給舜帝。舜帝特意建造了「豢龍之宮」,蓄積雨水來飼養龍,一直到夏朝時期仍然存在。

龍的傳說

《拾遺記》記載的不是神話,先秦古籍《左傳》也有類似記載。另外,百家姓中「董姓」的先祖是董父,他因擅長飼養龍,被舜帝賜姓為董,董氏家族因此得名「豢龍氏」。

《史記》和《竹書紀年》中,都提到了「孔甲好龍」的故事。在夏朝晚期,夏王孔甲在黃河、漢水之中,捕獲了2條龍,任命堯帝的後裔劉累負責飼養,封他的家族為「御龍氏」。後來有條龍死了,劉累將龍肉烹飪給孔甲享用。誰知孔甲上癮了,不斷要求劉累獻上龍肉,劉累只能逃到了魯國,改姓範。到商朝時,「御龍氏」被商王改封為「豕韋氏」。

山海經 神龍

如果說到龍的可信度,最大證據就是《山海經》。雖然幾千年來,《山海經》一直被當荒誕的神話故事。但近代專家普遍認為,《山海經》的研究價值無可比擬,它是記載上古時期歷史、地理和民俗文化的百科全書。

《山海經》之所以古老,是因為它的用語缺少形容詞。比如《山海經》在描述鸚鵡時,說它「像貓頭鷹,有人的舌頭,能說話」。又比如《山海經》中「六足、四翼、蛇身」的肥遺,其實就是蜻蜓而已。《山海經》只能以常見動物描述未知動物,比如「鴟目蛇尾」、「人面魚身」,只看字面意思很容易曲解,把普通動物當成妖怪。

古生物 龍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山海經》是以常見動物做形容詞,那麼「龍」為什麼能當形容詞呢?例如:「鳥身而龍首」、「龍身而鳥首」、「龍身而人面」、「龍首之山」和「龍首之神」……至少有幾十處之多。也就是說,在《山海經》作者的眼裡,龍和牛、馬、狗一樣,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古人是親眼見過的。

許多人認為,龍是黃帝創立華夏部落時,才拼湊而成的圖騰。其實這種說法,早就被考古學打破了。考古學家在河南濮陽古墓發現的蚌殼龍,距今已經有6500年左右,龍的形象已經與現代類似。

新中國龍

1996年,貴州省安順市出土了幾件恐龍化石,距今約有2億年。令人吃驚的是,其中有一條與神話中的龍極其相似,而且長著兩根「龍角」,生物學家將其命名為「新中國龍」。這個考古發現說明,龍曾經是一種古生物,至於為什麼出現在中國神話裡,至今都是一個未解之謎。

相關焦點

  • 考古學家證實了!山海經中的龍真實存在,或許有機會重新出現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龍是十分神秘的物種,我們都知道它的樣子,卻從來沒有人見過,無法證實龍是否存在。但龍存在的可信度,還是很高的,因為在很多古籍中都有關於龍的記載。比如《夢溪筆談》中「遼太祖射龍」的故事,《拾遺記》中三皇五帝養龍的故事,《史記》和《竹書紀年》中也都提到了「孔甲好龍」的故事。
  • 華夏老祖宗"粉"啥:八千年前崇拜龍 黃帝時熊圖騰
    因此,遙遠的史前社會,在中華大地這塊幅員遼闊的土地上,圖騰文化亦多種多樣。  且不說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僅就華夏族而言,目前見於記載和考古發現的圖騰,就五彩紛呈,足以令我們眼花繚亂了。這些圖騰,不僅有動物、植物,還有非生物的,比如太陽、月亮、水、火、雷、霜等自然事物和現象,甚至有竹籃、飯籮這些看起來稀鬆平常的物件兒。當然,我們最為熟知和使用較為普遍的還是動物圖騰。
  • 為什麼龍那麼厲害的生物,在西遊記裡卻那麼弱呢?龍從何而來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傳說自古就有,然而在西遊記中,別說龍,就連龍王都被一隻猴子給打了,這麼弱的龍族和傳說中的形象嚴重不符,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要明白龍這個形象從何而來,又有什麼不同的形象。
  • 中國有龍嗎?為什麼中國人又稱為「龍的傳人」?
    中國人對龍的執著,從古至今從未變過。我不知道,以生物存在的龍是否存在過,但是我知道,葉龍為信仰和信念的精神狀態是存在的,它包含了中國人的信仰,執著追求以及對馳騁天外至高無上地位的喜愛。傳說在上古逐鹿一戰,黃帝和蚩尤爭奪中原霸權。
  • 龍,中華民族的圖騰。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黃帝統一了中原以後,在部落聯盟中,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有的圖騰是蛇,有的是羊,也有的是老虎,各種動物都有。後來隨著部落聯盟的壯大,黃帝覺得需要有一個圖騰來作為大家共同的圖騰標誌,可是各個部落的圖騰都不一樣,該選誰呢?
  • 南水北調意外發現「巨龍」,距今6000年,專家:進一步證實龍存在
    那麼在我國歷史上有一本志怪地理書籍,叫《山海經》,這本書當中記載了很多的龍,就像應龍,蛟龍,燭龍等等這些種類,也不由得讓我們懷疑,龍是否真的存在呢?《山海經》裡面的內容看起來很是奇怪,但是描述的有些地理位置在研究過後發現是真的存在,而且裡面的文化也是真實的,可關於裡面各種各樣的珍奇異獸就不知道了,但是就在南水北調這個大工程裡面,有專家發現了「巨龍」的存在,而且已經有六千年的歷史了,它的發現,讓不少考古專家興奮,因為這也可以證實他們之前的猜想。
  • 中國龍:兩億年前的龍圖騰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是結合蛇(身)、豬(頭)、鹿(角)、牛(耳)、羊(須)、鷹(爪)、魚(鱗)等動物的形象,創造出來的神話動物。它莊嚴威儀,上可騰雲駕霧,無翅而飛,下可翻江倒海,興風作雨。龍是中國人心中的圖騰,幾乎代表著中國人所有的美好願景。「仰天長嘯待時日,巨龍騰飛平地起」。所有中國同胞、海外華人都期待著中華民族如巨龍般騰飛,實現偉大復興。
  • 在古代,龍是如何成為中國皇權的象徵的?龍的傳說竟是這樣來的!
    今天為大家講一下我們中國的象徵——中國龍。在古代,龍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皇權的象徵呢?為什麼皇帝的衣服叫龍袍呢?對於龍的傳說是怎麼而來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具體如下:首先要明白龍是一種圖騰,在史書中關於龍的起源是有出入的。據《竹書紀年》記載龍起源於伏羲氏,而據《史記》記載龍則起源於黃帝。
  • 南水北調挖出「巨龍」,距今超六千年,考古家:龍的存在鐵證如山
    而這條「巨龍」是由鵝卵石鋪成的,身長7米,還有龍首和龍身、鰭尾、四足,這個形象和傳說中的龍的形象是十分符合的。考古專家表示,看來「龍」的存在是鐵證如山了。▲石頭鋪成的龍6000多年前的遺蹟中,有如此清晰的「龍」圖騰,著實令人震驚。難道龍真的存在過?這麼說來,《山海經》裡的許多異獸是否也真的存在呢?
  • 遼寧出土一條8000年前的「真龍」,學者:黃帝造龍被顛覆了!
    作為中國人的圖騰象徵,龍就代表著中國,代表著中國人。按照史書記載,龍是黃帝「合符」的產物,即黃帝在召開部落聯盟大會時,從每個部落的圖騰中抽取一部分,然後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形象——龍。從此,龍就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 專家解讀龍的傳人:中國龍多元一體超越圖騰
    :近些年以來,尤其是2000年新世紀第一個龍年以來,龍文化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爭論較多。在「龍是否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問題上,二十世紀,特別是八十、九十年代兩次文化討論中,提出了種種不同說法,其中至今影響最大的,仍然首推聞一多先生在四十年代提出,而在八十、九十年代文化討論中廣泛流傳的原始圖騰說,或叫綜和圖騰說,其主要觀點認為在氏族部落之間的兼併過程中,不同氏族部落的圖騰標誌綜合到一起,於是形成了帶綜合性的龍,綜合性的圖騰。
  • 專家:"龍崇拜源於熊圖騰說"證據不充分
    有考古學家認為,牛河梁發掘的五千年前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冢群紅山文化遺址說明,當時的紅山文化已經出現了氏族部落制度。    現代考古學自上世紀初建立以來,人們習慣性地把中原即黃河流域當成中國文明的起源地,尤其是絢麗奪目的河南仰韶彩陶文化的發現,更是支持了這一觀念。
  • 1934年,遼寧營口墜落的那條「龍」,究竟是啥生物?專家回答明確
    龍,這種傳說中的生物,自古以來就在中國人心中有著極其超然的地位。根據聞一多先生的考證,龍的出現早在黃帝時期,在打敗蚩尤以後,黃帝兼併了蚩尤的九黎部落,原本的黃帝部落升級成華夏部落。為了增強整個華夏部落的集體榮譽感,黃帝將自己部落本來的蛇圖騰也進行了升級,融入了包括九黎族等多個部落的圖騰,於是全新的圖騰誕生了,這就是整個華夏部落的「龍圖騰」,具體來說,就是蛇身、豬頭、鹿角、牛耳、羊須、鷹爪、魚鱗,而龍也就這樣成為了華夏兒女血脈深處的共同信仰。
  • 《山海經》並非虛構?異獸豪彘、鸚鵡等已被證實,龍真的存在?
    其中有一些異獸,已被證實真實存在,比如豪彘、鸚鵡、鹿蜀。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貓頭鷹,卻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嘴,像人一樣的舌頭能學人說話,名稱是鸚。」是一種像貓頭鷹的鳥,長著青色的羽毛和紅色的嘴,還能學人說話,這不正是咱們現在的鸚鵡嗎?
  • 臺灣文化學者解讀「龍」形象:設計師是黃帝
    多少年來,龍是中華民族共同敬奉歷史最久遠的圖騰神,然而,龍究竟是什麼?它是怎樣起源的?各種觀點卻五花八門,莫衷一是。有人說它是一種神異動物,有人認為它是雲、閃電等自然現象的具體化和生物化,也有人認為,它是遠古先民對恐龍的記憶,並因恐懼恐龍而產生龍崇拜;甚至也有人認定它是由西方傳入的。
  • 科學家不敢公布的真相,龍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龍,作為東西方的神話裡的神獸,從來都只是在文字裡窺見一斑,也是我華夏名族的圖騰,許多人認為,龍是黃帝創立華夏部落時,才拼湊而成的圖騰。其實這種說法,早就被考古學打破了。考古學家在河南濮陽古墓發現的蚌殼龍,距今已經有6500年左右,龍的形象已經與現代類似。
  • 《山海經》中上古神女,她與龍祖同為黃帝的功臣卻落得如此下場
    在《山海經》神話中,出現了這樣一位上古神女——女魃,她的命運最為悲慘,這位上古神女曾是一名美麗的青衣女子,黃帝的女兒,協同應龍打敗了蚩尤,後來卻被盟友驅逐,被百姓議論,變成了殭屍始祖旱魃。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 從東北到貴州,考古不斷挖出遠古「真龍」,中國龍難道是虛構嗎?
    在上個世紀時候,聞一多在《伏羲考》中曾經講過有關龍的原型問題,他認為龍的原型是蛇,是蛇圖騰在兼併了許多動物的特徵之後虛構出來的。也有其他學者和聞一多同樣的看法,有人認為是鱷魚,有人認為是蜥蜴。隨著我們考古學家的不斷發掘,一些出土的考古物件卻在告訴我們龍似乎又是真實存在的。
  • 安順出土龍化石,傳說中龍圖騰的真實身份或許就是它
    龍是否存在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龍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有特殊意義,它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圖騰,讓中華民族具有凝聚力。那麼它到底是傳說中的生物還是只是臆造之物呢?對於龍的描述有很多,但是大多數都是各種動物的特徵湊在一起。
  • 《山海經》裡的龍也許真的存在,盤點史上三大著名「遇龍」事件
    《山海經》裡提到了各種奇異的神獸,其中最神秘的非「龍」莫屬,在《山海經》的記載中,有著比較多的龍的種類,其中不乏位尊至上。比如應龍,書中說它背生雙翅,本來居住在天上,後來下界相助黃帝戰勝蚩尤,應龍更是連斬夸父和蚩尤,為炎黃部落奠定了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