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國過半兒童青少年近視,高三年級兩成以上超過600度

2020-12-26 環球網

自2016年首份《國民視覺健康報告》發布3年後,作為本書主編之一、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坦言,「局面沒有太大改變」。

那份報告寫道:2012年我國5歲以上總人口中,各類遠視力缺陷的患病人數大約在5億左右,其中近視的總患病人數在4.5億左右。可以說,中國幾乎每3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患有近視。若沒有有效的政策幹預,到2020年,我國5歲以上人口的近視患病率將增長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將達7億。

2018年8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了到2030年中國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的目標。近視防治成了一個全民關注的話題。

然而,近視在我國青少年兒童中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根據國家衛建委2019年4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2018年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顯示,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小學階段從一年級的15.7%增長到六年級的59.0%,高三年級高度近視(近視度數超過600度)的人數在近視總數中佔比達到21.9%。

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會長、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寧利嚴肅地向記者強調,這是一場「需要群防群控的戰爭」。

影響

在一場由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織編寫《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科普100問》的新書發布會上,現場許多已為人父母的記者向該書主編之一王寧利拋出各種問題。

「我家孩子剛上一年級就近視了。能不能不戴眼鏡?戴眼鏡會不會使她近視加速?」「小孩子第一次配鏡需要做散瞳嗎?」「我的女兒學習編程兩年了,我很糾結。一方面她喜歡,但怎樣才能保護自己的眼睛呢?」

「我們整個公共衛生體系對於視覺健康這方面的知識是愧之又愧。」李玲談起這點,語氣沉痛。她想起自己當年發現孩子近視時,也只是隨便帶她去街頭一個眼鏡店配眼鏡,沒有重視起這個問題。

「中國曾經是個盲人大國,在解放初期,感染性疾病和營養不良性的眼病是主要的致盲原因,如今中國的防盲取得了矚目的成效。」王寧利告訴記者,沙眼等致盲因素早已成為歷史,糖尿病、高血壓,以及人口老齡化導致的眼底病變成了主要致盲因素,同時近視患病率也逐漸成為一個公共問題。

直到編寫《全民視覺健康報告》時,她才發現,在我國近視的嚴重程度,已經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地步了。

事實上,眼科學界對近視的關注早於此。2011年,王寧利帶領團隊在河南安陽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兒童近視隊列,即「安陽兒童眼病研究」。到目前為止,已對3000多名小學生進行了連續六年的檢查,對2000多名中學生進行了連續3年的檢查。

據該項目研究員之一魏士飛博士介紹,研究發現,小學1~6年級的累計近視患病率分別為5.8%,11.9%,23.3%,36.0%,47.9%,59.1%;更令人驚訝的是,小學二年級以後近視的患病率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加,小學六年級時已接近60%;「小學階段是近視的高發年齡段,早期的近視防控工作尤為重要」。

「這個問題已經太厲害了,視力損傷會造成GDP的損失,最關鍵的是對國家安全造成傷害。現在近視發病率這麼高,像國防、精密儀器等很多職業將來就招不到人了。事實上我們國家近年來每年都在放寬徵兵的視力標準,但依然招不夠人。」李玲告訴記者。

據當時《國民視覺健康》估計,2012 年,各類視力缺陷導致的社會經濟成本在6800多億元,佔當年GDP 的比例高達1.3%。算上視覺健康對生命質量的損失,佔GDP的比例將達到1.83%。

她同時發現,高度近視會引起眼底病變,甚至有致盲的風險。但儘管「這個問題可以說比高血壓、糖尿病還要厲害。它的面更廣,危害更大,尤其是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但「在過去沒有研究和數據說話時,局部看不明顯」。

而如今,這個問題造成的巨大缺口,已經難以填平。

努力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鄒海東回憶起小時候,「幼兒園孩子是不會戴眼鏡的,小學戴眼鏡也是稀罕,還會給他們取外號叫『小四眼』,這也說明戴眼鏡的孩子是稀罕的。現在小學戴眼鏡的孩子根本不稀罕,幼兒園裡的『小眼鏡』也多起來了。」

從事近視防控多年,他已經很難想起是從什麼時候,近視已逐漸向更廣、更低齡人群滲入。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看來,邁出近視防治第一步,在中小學生中普查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把這最基礎的工作做好,如何能做到進一步防控?」

然而,把近視看成一種病的人少之又少。「學校從行政部門到校長老師,都應該把近視看做是一種病。」 鄒海東說。

在一場關於近視防治的會議上,有眼科醫生提及,自己作為醫生,都沒有做到每年帶孩子去檢查一次近視,直到孩子說看不清了,一查才發現近視程度已經不輕。

武大人民醫院小兒眼科教授周煉紅在面向湖北省28所小學1~3年級21551名小學生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時發現,儘管98.10%的家長都有督促孩子保護眼睛的良好意識,88.74%的家長不知道自己孩子的視力情況,其中僅有28.6%的家長定期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視力。「這提醒我們,要正確引導家長對近視的認識,視力出現異常,及時到醫院就診。」

而眾多眼科專家注意到,從前農村孩子比城市孩子近視患病率更低的傳統印象也在打破。特別是農村留守孩子,缺乏父母的直接管教,更容易痴迷於電子產品,視力下降情況也非常嚴重,然而他們往往不自知。

何毅對在吉林靖宇縣考察時的一件事印象深刻。他發現一個9歲的小男孩看東西有異樣,就問「你能看清黑板嗎?」孩子堅決回答「能看清」。但驗光發現孩子已經患有嚴重的近視。「家長都打工去了,他分不清看得清黑板和看得見黑板上的字的區別。」

早在2007年,國務院就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後,教育部即制定《中小學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方案》,就保護學生視力提出了工作措施,包括保證睡眠、建立視力定期檢測制度、堅持每天一小時體育鍛鍊制度等。

鄒海東告訴記者,上海市從2008年就開始啟動一系列近視防治工作。一開始,他們嘗試過改善教室照明燈光和改造課桌椅,都只在第一年效果顯著。從2010年開始,上海市專門投資3000萬建立起上海市兒童青少年屈光發育檔案,建立起整個上海市107.9萬的孩子屈光發育檔案。

通過對比研究發現,他們發現近視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是課業負擔。連續讀書寫字時間太長,室外活動缺乏,都會造成孩子早早近視。因此,從2015年,他們進行了3組對比,按孩子每天課間和午休戶外活動的時間,分成80分鐘組、40分鐘組和無戶外活動組。3年之後,80分鐘組的孩子近視發生發展比率明顯好於40分鐘組,更優於無戶外活動組的孩子。

「我們小時候課件都在外面瘋跑,現在孩子課間不太出去玩了,學校生怕出現各種安全問題,或者課業問題。現在我們有個說法叫『目浴陽光』,讓孩子多出去玩,孩子的眼睛就會好,這就是最簡單的方法。」鄒海東說。

而在何毅看來,視光專業人才的缺乏也是近視高發的原因。在英國,視光師和配鏡師是兩種職業,且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人們會認真地把眼鏡當作醫學用品來對待。

「消費者形成了一個概念,我去眼鏡店是買東西,從來沒想過是去看病。」從管理上沒有把它作為一個醫療行業,而是作為一個服務業,作為一個零售,兩個行業的稅收標準是不一樣的。很多原因造成這個行業今天想改進,想去進行更新,都碰到了越來越的困難。

未來

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看來,邁出近視防治第一步,在中小學生中普查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把這最基礎的工作做好,如何能做到進一步防控?」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2018年發布的《中國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已經高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國初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70%,而美國青少年的近視率約為25%,澳大利亞僅為1.3%,德國的近視率也一直控制在15%以下。

「這不是一個靜態的指標。現在整個中國的近視眼還在上升,如果我們放任不管的話,可能到2030年小學生患近視比率就不是38%了,可能是百分之四十幾。所以要控制在一年增長0.5%還是很難的。」王寧利說。

在王寧利看來,需要拯救的不僅是孩子的眼睛,更是傳統的教育理念。在新書發布會上,他痛心疾首地表示,近視眼防控的痛點就在於應試教育。「我要在你身上割掉一塊肉你會痛。大家誰都不願意割的這塊肉,就是學習壓力。」

他開玩笑說,如果誰想要孩子不近視,可以等孩子一生下來,就送到內蒙古草原的牧民家裡,從此過著牧民的生活,放牛放馬放羊。「但是誰也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社會已經進入知識型競爭的社會,如果不學習,能進清華北大嗎?」他的發言讓會場陷入沉默。

在一場關於近視防治的研討會上,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小兒眼科教授周煉紅毫不隱瞞地說,「就在不久前一個下午,我們眼科專家被叫去區政府開了一場關於近視防控的會議,討論起減負問題十分激烈,但看到在座有幾個教育系統的人面露苦笑。一問才知道,就在當天上午,他們教育局開了會,就是要再抓教育……」

在李玲看來,專門成立近視防控小組是近視防控的一個重要抓手。她提議可以借鑑新加坡、日本等國的近視防控經驗。

在新加坡青少年近視率也一度居高不下,21世紀初,7歲兒童近視患病率超過20%。超過70%的大學生需要佩戴眼鏡。

但新加坡成立起國家近視預防工作組,5年內在各個學校開展視力普查健康教育並建立新加坡近視檔案。2011年,新加坡宣布2005-2011年青少年近視率下降了5個百分點,實現了新加坡建國以來兒童近視率首次下降。

王寧利告訴記者, 目前從事眼科工作的人數已經發展到10萬人,然而基層眼科醫生和初期眼保健的相對匱乏,且東中西部眼科機構的發展不均衡,仍然是制約近視防治的一個因素。「基層眼科醫生的相對匱乏,導致疾病的早期篩查、預防做得就不夠,病人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才到醫院來看病,往往耽誤了病情」。

依視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何毅告訴記者,嚴格來講,驗光不應該低於15分鐘,在英國這一標準是40分鐘,且收費標準很高。他提議,「未來我們能不能把青少年的驗光配鏡納入醫保?你可以象徵性地收費,但這是在告訴大家,配眼鏡不是買東西,本身跟健康掛鈎」。

王寧利在今年兩會上提出提案,希望在今後的大學入學考試中,提高身體素質的加分。「實際上就像一個槓桿,讓大家知道不但要注重學習,還要注重身體素質,做到德智體的全面發展。」

不過,對於公眾來說,這樣一種轉變能否適應,還有待考驗。近日,杭州三墩小學一則關於學生視力低於5.0不能評三好學生的規定,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在這條新聞下面,點讚居多數的一條評論是,「我看看書得罪誰了?我近視得罪誰了?」

相關焦點

  • 5歲以上近視人口將達7億!「我愛眼我繪眼」繪畫作品徵集大賽啟動啦
    近視在我國青少年兒童中的比例居高不下2015年首份《國民視覺健康報告》發布4年後,作為本書主編、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坦言,「國家現在高度重視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但兒童青少年近視高發的態勢沒有太大改變」。
  • 「才上一年級近視已經300度」「近視低齡化」令人擔憂
    為此,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8月30日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秀率達25%以上。據了解,如今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近視率居世界首位,並且低齡化趨勢明顯。
  • 兩個家庭近視防禦戰:7年升50度與1年瘋漲200度
    在中小學甚至幼兒園,眼鏡幾乎成了孩子的「標配」。眼鏡的背後,是青少年近視的嚴峻現狀。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已成為我國面臨的一道重要社會難題。近日,習近平總書記連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 一個7年僅增加50度,一個一年瘋漲200度——兩個家庭的近視防禦戰
    8月30日,教育部等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開出良方。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記者發現,暑假期間每天門診量超過3000多人次。「一半門診量都是兒童、青少年,其中70%為近視。」
  • 《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全文 網路遊戲總量調控
    為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實施方案。一、目標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寄宿制學校要縮短學生晚上學習時間。科學布置作業,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促進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減少機械、重複訓練,不得使學生作業演變為家長作業。加強考試管理。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
  • 聚焦第24個「愛眼日」: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存「六大誤區」
    自去年8月以來,對於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從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視,教育部已與22個省份籤訂責任書,壓實責任,狠抓落實。各地各相關部門紛紛關心、支持、參與兒童青少年視力保護,在全社會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然而,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仍較為嚴重。
  • 預防近視沒有捷徑 最佳方法每天戶外運動兩小時
    從此,眼鏡就成了小宏的標配。這學期第一天放學,媽媽帶小宏去了浙醫二院眼科中心,一測才發現,孩子原本雙眼200度的近視,一個暑假過後,竟然加深了170度。只得配新眼鏡。醫生建議配一副OK鏡(角膜塑形鏡),剛戴上時非常不適應,難受得不停流眼淚。
  • 輕信「護眼神器」5歲女兒近視100度!兒童每周戶外活動別少於10小時!
    七成小學生平時使用手機等數碼產品如今,市面上有不少兒童護眼產品,比如防藍光眼鏡、護眼燈等,張國英說,不少家長也會像李女士那樣,認為只要配上這些裝備,就可以放任孩子隨性使用電子產品,「這反而會讓孩子過度用眼,增加患近視的風險。」
  • 青少年福利!近視600度以下、條件合適均可驗配角膜塑形鏡
    大眾網·海報新聞菏澤5月1日訊(記者 王文文)假期頻繁的使用電子設備,進行網上學習或者是完成作業,孩子的很多用眼行為已經是在提醒家長,有近視徵兆了。活動內容據了解,五一活動期間,青少年到菏澤愛爾眼科醫院可以享受免費電腦驗光、建立青少年近視屈光發育檔案、視功能檢查一次;所有框架眼鏡9.5折;成功驗配眼鏡者,可領取「愛爾眼科、抗疫助學」學習套裝一份;角膜塑形鏡基礎檢查220元全免;驗配角膜塑形鏡,可領取驚喜福包一個(200元、500元、800元、1000元)。
  • 8歲伢突然近視500度,家長卻擔心他戴眼鏡不好看
    楚天都市報8月26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裴霓裳)想著開學前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視力,但在得知孩子近視500度的時候,家長第一時間擔心的卻是戴眼鏡不好看。今年8歲的軒軒(化名)9月份就要上二年級,由於父母平時工作忙,軒軒平時都是交給爺爺奶奶帶。為了哄軒軒,家裡專門給他買了個小平板。平時只要有時間,軒軒就抱著平板看電視或者打遊戲。想著開學前查一下視力,軒軒媽媽帶著他來到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武漢愛爾眼科醫院),通過驗光檢查,軒軒的雙眼已經有500度近視,需要戴鏡。
  • 近視不到100度,要戴眼鏡嗎?達達眼科告訴你!
    「近視不到100度,究竟要不要戴眼鏡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目前的診斷標準,根據散瞳後驗光測定的等效球鏡(SE)度數判斷近視度數,可以把近視分為低、中和高三個不同程度:
  • 關於近視手術的利弊,你真的了解嗎?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數據非常觸目驚心:2018年數據,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小學階段,一年級還是15.7%的近視率;到六年級,暴漲到59.0%!高三超過600度近視的人數在近視總數中佔比達到21.9%。
  • 8歲男孩看不清黑板 一檢查近視600度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 攝影報導8歲男孩從未接受過眼睛視光檢查,因為看不清黑板,看電視也「杵」得很近,被帶到醫院一查,近視度數已高達600度了!這個結果讓人心疼。眼睛,是打開世界的窗戶。隨著智能產品的普及,中小學生的視力問題成為不少父母的心病。
  • 600度以上算高度近視 專家:高度近視者不宜蹦極潛水
    原標題:600度以上算高度近視 專家:高度近視者不宜蹦極潛水    新華網重慶健康頻道3月26日電 越來越多的人由於用眼習慣不佳導致近視度數持續增長,從而形成高度近視。那麼在生活中,什麼是高度近視?高度近視的患者應該如何護理與治療呢?存在哪些誤區?
  • 2歲女童近視900度!這樣做,讓孩子遠離近視
    (點擊上方圖片,進入醫學界書店)玩1小時手機,度數暫時加深100度!媽媽發現自己36個月的女兒童童(化名)看人總習慣皺著眉頭、眯著眼睛。這個症狀出現已經快一年了,但家人都認為只是壞習慣,就沒太在意。近日在醫院檢查,卻發現孩子雙眼竟然已經近視900度!
  • 近視600度以上,這「3件事」再喜歡也要忍,小心導致視網膜脫落
    近視其實分好幾種:低度近視、中度近視和高度近視。據相關專業人士來說,低度近視是指300度以下,中度近視是指300-600度,高度近視是指600度以上,這是對於成人來說的數據,如果是兒童的話,400度以上就已經算是高度近視了。今天要說的是,近視600度以上,這「3件事」再喜歡也要忍,小心導致視網膜脫落!
  • 湘潭市舉行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技術培訓
    湘潭在線12月12日訊(張紅斌)12月11日,2020年湘潭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技術培訓班暨湘潭視光資料庫培訓班,在湘潭市中心醫院舉行。活動由市衛健委主辦、市疾控中心協辦、市中心醫院承辦,各縣市區衛健疾控部門分管負責人、業務骨幹,市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基地分管負責人和專家等參加了活動。
  • 300度?600度?800度?近視度數越來越嚴重怎麼辦?
    東莞一名15歲的少年視度數竟然高達2400度,他曾因怕被同學取笑,儘量避免在學校佩戴眼鏡,沒想到度數一年飆升上千度,甚至有視網膜脫落的風險。,那麼孩子近視的概率也會較高。
  • 近視超過600度的!「3種運動」千萬不要做,或會導致「失明」
    歡迎來到小王每日講健康,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近視超過600度的!「3種運動」千萬不要做,或會導致「失明」!   近視超過600度的就屬於是高度近視,每一個高度近視的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看誰都很美。普通近視一般只出現視力模糊問題,不會引起其他的身體疾病,而高度近視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
  • 暑假每天至少700孩子到大坪醫院看近視 專家稱作業和濫用電子產品...
    去年9月,尤尤小學畢業,她還是在12歲的年齡成了一個「小近視」。「我開始還會要求她端正坐姿,但是她太累了,想想就算了。」看著女兒深夜還趴在課桌前寫作業,於女士很少會要求她坐起來,只能不斷尋找各種護眼燈和保健品來補救。尤尤六年級時,於女士和丈夫商量,退掉了女兒所有的輔導班,暑假除了家庭作業,也不再要求女兒做其他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