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焌「地貌.輿圖.穿越劇」穿越窺探臺灣地貌變遷

2020-12-09 睿智創藝

2020年藝術家周代焌於尊彩藝術中心舉辦之「地貌.輿圖.穿越劇—周代焌個展」於本年度11月7日至12月13日間展出。此次為周代焌第二次於尊彩藝術中心的個展,藝術家延續過去創作中自然與人為介入之間的衝突,發展出穿越劇式的時間軸度;並透過此次個展的新作,探討臺灣過往的產業史及地貌變遷。

周代焌《拼裝回溯界碑》,壓克力、畫布,162×120cm

周代焌《望山消去複製》,壓克力、畫布,45.5×116.5cm

自2016年臺北市立美術館個展「崩解劇場」、2018年尊彩個展「無為而治」以來,周代焌以時隔二年的頻率策劃其個展,每次的個展皆力求題材及藝術表現手法上的推進。藝術家亦企圖維持創作邏輯上的一貫性:在繪畫之外謀求裝置設置及雕塑的可能性,並藉此再次豐富了繪畫的視覺語彙及語意。以此次展出的作品《金色山脈》為例,我們可看到因為層層人造物的推砌及遮掩,山脈因此僅能於視覺上露出稜線,該作藉此暗喻臺灣日常的視覺經驗。

周代焌《遙控地景》,壓克力、畫布,80×120cm

周代焌《補子中的風景》,壓克力、畫布,116.5×90.5(左) 45×116cm(右)

藝術家於此次的個展準備期間參照了許多關於臺灣地貌形象的文本,包括《康熙臺灣輿圖》在內的清時期臺灣輿圖,採納其上的符號及清治輿圖對於地貌描繪的觀念。除此之外,藝術家亦透過對於臺灣採樟業的田調研究,把採樟製成的煉製程序轉化為《冥想.切面》系列作品,呈現出人類對於自然界的介入及轉化。樟木在個展現場的展出作品中,被以人為的方式剖出工業化的切面,或被刻鑿出「地貌」的符號。

周代焌《發生的當下我們又該往何去 》,壓克力、畫布,91×116.5cm

周代焌《浪潮中的裂隙》,壓克力、畫布,90.5×116.5cm

臺灣本土歷史及地方產業史的踏查已逐步成為近年臺灣當代藝術的顯學,然而相較於藝壇日前廣泛可見的影像及文件裝置作品,繪畫領域對於該議題的介入仍嫌不足。周代焌此個展的創作不僅補足了繪畫於該藝術運動的缺席,同時亦藉此展現出其繪畫及造型創作上的實驗性,預計將為觀者帶來獨特的觀展經驗。

周代焌《迴蕩在今昔中的景色》,壓克力、畫布,120×100cm

周代焌《金色山脈》,克力、畫布、檜木、強化玻璃、鐵件烤漆,120x160x15cm

周代焌1986年出生於臺灣新竹,2012年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繪畫組,同年獲選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其作品逐漸建構出屬於他這個世代特有的視覺經驗與想像,從平面繪畫轉化發展為繪畫裝置,透過不同的表現手法進而呈現個人面對環境的宇宙觀。

在創作過程上自擬與內化,希望藉由畫面讓觀者反思如何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謀求社會環境中和諧相處的最大利益。曾在2016年於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崩解劇場」個展,2017年駐村韓國首爾OCI Museum、日本橫濱BankART Studio NYK等,作品也曾獲得臺灣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及澳洲白兔美術館典藏。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選擇題微訓練」河床地貌「附詳細解析」
    河床地貌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各種地表形態,包括河型、河床侵蝕地貌和河床堆積地貌。下圖示意順直微彎型河床平面形態。據此完成1~2題。「高考地理選擇題微訓練」河曲「附詳細解析」深槽的垂直深度看可用來判斷第2題,根據「河床地貌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各種地表形態」,說明河床中的微地貌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河流凹岸侵蝕,凸岸堆積,說明邊灘的形態取決於流水侵蝕和沉積作用,B正確。
  • 「科普新知」奇特的地貌——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個地理學名詞,它是乾燥地區由風沙刻蝕出來的,主要是由連片的風蝕丘、臺組成的特殊地貌。這種地貌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大自然神奇的塑造力,有的看起來似人,有的像動物,有的酷似古城堡、廟宇……千奇百態,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如此奇特的雅丹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呢?
  • 千萬年丹霞地貌遭情侶「刻字❤表白」!恢復原貌至少需600年
    千萬年丹霞地貌遭情侶「刻字❤表白」!(圖/CTWANT提供,下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陝西榆林丹霞地貌近日遭到人為破壞,一對情侶竟將名字刻在巖石上,刻字落款時間為8月21日。目前主要景區已被鐵絲網圍起進行保護,景區管理部門和景區警務室已介入調查,並傳喚當事人進行約談,而想要將景觀恢復原貌,至少需要600年以上的時間。
  • 嶂石巖地貌
    南太行最主要的地貌特徵是嶂石巖地貌和雲臺地貌。嶂石巖地貌是中國三大砂巖地貌(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之一,由深大斷裂快速抬升後遭暴雨侵蝕和巖石重力崩解形成的,主要成分是易於風化的薄層砂巖和頁巖,典型代表就是八裡溝,郭亮洞和關山一帶。
  • 臺灣野柳地貌風光
    臺灣野柳地貌風光 2012-04-20 14:30:37   來源:銅陵日報
  • Google Maps 的新著色方式讓你更容易了解一個地區的地貌
    GoogleGoogle Maps 即將對其一般地圖進行一次著色上的改進,讓你能更快地通過著色,一眼看出當地的地貌。目前為止 Maps 地圖絕大部份的地區都是白色的,僅有水體為淺藍色,且山脈有淡淡的灰色陰影。
  • 神奇地貌在哪裡——喀斯特地貌
    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的獨特峰林,千姿百態的溶洞,以及神秘的天坑都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芽溶洞喀斯特地貌是由可溶性巖石遇水溶蝕形成,可溶性巖石分為三類:碳酸鹽類巖石(石灰巖)、硫酸鹽類巖石(石膏、芒硝)、滷鹽類巖石(石鹽和鉀鹽)。
  • 閱天下丨高清航拍:詳解18處寶島臺灣地貌「不大被關注」
    關注丨愛學地理收穫,從每天早晨開始詳解18處寶島臺灣地貌
  • 香港公選八大地貌勝景 喚市民珍惜自然(組圖)
    自沉積層脫落的大塊礫巖和砂巖散布東岸,著名的奇石包括「狗頭石」、「赤漠迷城」和「蚺蛇吐舌」。  彎彎曲曲的六角形巖柱展現了大自然巨大的扭曲力量。約於1億4,000萬年前,西貢的古老火山坍塌,造成凹陷,這些巖柱便是凹陷處大量沉積火山灰和熔巖的剩餘部分。圓滑的曲線顯示巖石在仍然熾熱時被弄彎,假若扭曲情況過於劇烈,半固體的巖石會破裂,在彎曲部分的中央造成裂隙。
  • 神奇地貌在哪裡?
    或許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01丹霞地貌紅色被賦予最好的寓意在諸多絢爛的色彩中唯有那一抹紅被冠以「中國」的名字而這片赤色土地砂石的丹霞可以說是最具中國風的地貌丹霞的演變從久遠的地質時期就開始了砂礫巖層經過了漫長的過程
  • 地質科普丨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對比分析
    丹霞地貌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水平構造地貌指由產狀水平或近於水平的第三紀厚層紅色砂礫巖為主組成的平坦高地,受強烈侵蝕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造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狀地形。
  • 盤點中港臺十大穿越劇 香港四套上榜更霸佔頭兩位
    最近穿越劇大行其道,先有內地播放《慶餘年》,再有臺灣《想見你》,然後無線免費播《慶餘年》,viuTV又出一套《二月廿九》,喜歡穿越劇的朋友有福了。中港臺三地穿越劇輪流播放,其實三地的穿越劇早在二十年前已開始,以下為大家選出十套必睇的精品!
  • 史上最清晰火星地貌全景照 畫質高達18億像素
    美國NASA公布18億像素火星地貌全景照網驚:超震撼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從不曾停止,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發射到火星上的探測器「好奇號」,近日傳回一張史上最清晰的火星地貌全景圖,畫質高達18億像素,引發網友熱議。NASA也上傳火星影片,短短一周已累積400萬觀看次數。
  • 河流地貌與其它地貌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經常、最活躍的地貌作用,它貫穿於河流地貌的全過程。無論什麼樣的河流均有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並形成形態各異的地貌類型。河流一般可分為上遊、中遊與下遊3 個部分。由上遊向下遊侵蝕能力減弱,堆積作用逐漸增強。河流根據平面形態、河型動態和分布區域的不同,有不同的類型。
  • 組圖:臺灣博物館展出《康熙臺灣輿圖》
    組圖:臺灣博物館展出《康熙臺灣輿圖》 2008年09月21日 01: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臺灣博物館現正展出的《康熙臺灣輿圖》   臺灣博物館現正展出的《康熙臺灣輿圖》是繪製於清康熙年間的絹底巨幅臺灣長捲軸地圖
  • 神奇的雅丹地貌——五彩灘
    雅丹地貌在新疆境內並不少見,但如此色彩斑斕,嬌豔嫵媚的雅丹地貌,五彩灘確是頂級的的頭一份。購票進入景區大門,映入眼底的便是附著在河床北沿上的絢麗多彩的五彩石自然鋪就的雅丹地貌。額爾齊斯河的彎曲秀美,河南岸鬱鬱蔥蔥,綠中泛黃的楊樹林以及遠處雄偉壯闊的山峰。額爾齊斯河,可謂「一河隔兩岸,自有兩重天」。河北岸巖石繽紛五彩,輪廓起伏不平參差不齊形狀各異。與對岸蔥鬱青翠的河谷風光遙相輝映,反差極大。
  • 塔克拉瑪幹沙漠神秘莫測的地貌是怎麼形成的?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地貌特徵,以及這些地貌都是怎麼形成的吧。危險的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東西長1000餘千米,南北寬400餘千米,流沙面積337600平方千米,相當於3個浙江省那麼大。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外探險家多次窺探塔克拉瑪幹的真實面目,但苦於風暴無情、流沙埋屍,無不以失敗而告終。
  • 南海海洋所等揭示臺灣峽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機制
    海底峽谷是重力流侵蝕大陸邊緣形成的狹長型地貌和沉積物從淺水區運移到深海平原的重要通道。深水重力流能夠不斷改造海底峽谷的地貌形態,並在峽谷內部及周緣形成多種海底地形。然而目前,學界關於海底峽谷周緣地貌形成機制及重力流流性演化過程的研究相對較少。
  • 臺灣峽谷深水重力流地貌成因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李偉領銜的海底地貌與沉積動力學研究團隊,聯合英國卡迪夫大學、義大利國家海洋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南海東北部深水重力流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蘭州這個風景絕美的「丹霞地貌」門票價格出爐
    蘭州樹屏丹霞素有「科譜丹霞、生態丹霞、水映丹霞、人文丹霞、禪境丹霞」之稱,堪稱丹霞地貌景觀中的精品。景區面積408平方公裡,景區橫跨蘭州市的永登縣、西固區、皋蘭縣,核心區位於永登縣的苦水鎮、樹屏鎮,丹霞地貌發育於白堊紀至第三紀時期,距今有一億五千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