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轉板規則火速落地 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2020-12-08 經濟日報

為建立轉板上市機制,規範轉板上市行為,統籌協調不同上市路徑的制度規則,做好監管銜接,6月3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的指導意見》。

建立轉板上市機制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有助於豐富掛牌公司上市路徑,打通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上升通道,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繫,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新三板轉板規則落地

金融委11條改革措施首項落地。6月3日新三板轉板制度落地,這距離5月27日金融委辦公室將新三板轉板上市列入近期推出的11條金融改革措施,僅僅有一周時間。

具體來看,申請轉板上市的企業應當為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公司,且在精選層連續掛牌一年以上,還應符合轉入板塊的上市條件。轉板上市條件應當與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的條件保持基本一致,交易所可以根據監管需要提出差異化要求。

在粵開證券分析師殷越看來,新三板轉板上市制度,關注五方面要點。第一,轉入板塊範圍為上交所科創板或深交所創業板,這樣的安排有利於新三板與科創板、創業板的改革相銜接,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也有利於有效控制風險。第二,轉板上市條件方面,規定申請轉板上市的企業必須是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公司,且在精選層連續掛牌一年以上;企業需符合轉入板塊的上市條件,轉板上市條件與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的條件保持基本一致,交易所可以根據監管需要提出差異化要求。第三,轉板上市程序方面,無需經中國證監會核准或註冊,由上交所、深交所依據上市規則進行審核並作出決定。第四,轉板上市保薦方面,轉板掛牌公司按交易所規定聘請證券公司擔任上市保薦人,保薦要求和程序可以適當調整完善。第五,股份限售安排方面,在計算掛牌公司轉板上市後的股份限售期時,原則上可以扣除在精選層已經限售的時間。

全國股轉系統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落地實施工作部署,近期,全國股轉公司穩步推進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並在精選層掛牌(以下簡稱「股票公開發行並在精選層掛牌」)有關工作,於6月3日發布首屆掛牌委員會(以下簡稱「掛牌委」)2020年第一次審議會議(普通程序)公告,定於6月10日召開會議,審議北京穎泰嘉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艾融軟體股份有限公司2家公司的精選層掛牌申請。新三板首屆掛牌委正式啟動精選層掛牌審議工作。

根據《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並在精選層掛牌規則(試行)》《精選層掛牌審查細則(試行)》和《掛牌委員會管理細則(試行)》等規定,股票公開發行並在精選層掛牌需經過申報受理、審查問詢、掛牌委審議、提交證監會核准等流程。截至6月2日,全國股轉公司已受理47家企業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精選層掛牌的申請,並向其中36家企業出具了問詢意見。目前,穎泰生物、艾融軟體2家企業已完成審查問詢,審查部門已形成審查報告和初步審查意見,將進入掛牌委審議程序。

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轉板上市機制可以充分發揮新三板市場承上啟下的作用,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在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李銳看來,允許精選層掛牌公司直接轉板上市,拓寬掛牌公司上市渠道,不斷激發新三板市場活力,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機聯繫,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隨著註冊制改革的全面推進以及新證券法的實施,精選層各項制度安排逐步落地有了多方保障。」北京理工大學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研究中心主任張永冀表示,建立轉板上市制度是本次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的核心措施之一,轉板上市制度完善了多層次資本市場之間的關聯,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加系統、全生命周期的資本服務,將大大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可以說,建立轉板上市制度是市場主體的迫切需求。

新三板轉板制度落地後,滬深交易所也第一時間紛紛發聲,表示全力支持轉板上市相關制度建設。

深交所表示,建立轉板上市機制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深交所將在平穩有序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工作同時,認真做好轉板上市各項準備工作,明確細化相關制度安排,優化完善相關溝通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公司至深交所創業板轉板上市,為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連結通道、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做出貢獻。

上交所表示,將全力支持轉板上市相關制度建設。按要求對需要交易所明確規定的內容做好制度供給,進一步明確轉板上市相關規則;建立完善包括轉板上市審核溝通機制、轉板上市監管銜接機制等;共同大力開展轉板上市制度的推廣宣導工作,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公司至上交所科創板轉板上市。

此外,監管部門已明確提出,鼓勵符合條件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公司到新三板掛牌或證券交易所上市。這將有利於新三板市場、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對接,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塔基部分的互聯互通。

不會形成較大的套利空間

新三板轉板上市與IPO上市不存在套利空間。轉板上市制度、IPO制度之間有兩方面區別,一是在公開發行股票時點的不同,前者在進入精選層時公開發行股票,後者在上市時公開發行股票。但其發行行為均應滿足《證券法》規定的公開發行條件,並經中國證監會核准或註冊。二是其上市行為均應滿足滬深交易所規定的目標板塊的上市條件,並經交易所審查。由此來看,新三板轉板上市與IPO上市在條件上不存在套利空間。

安信證券研究中心總經理助理諸海濱表示,轉板上市實施後,不會影響新三板市場生態。未來公開發行進入精選層的後備企業資源充足,無需擔心優質公司流失等問題,市場的健康發展和良性運作才是改革成功的核心因素,而精選層的帶動和激活作用也將逐步凸顯。

「從公開發行來看,轉板制度下,新三板公司在進入精選層之前已經完成公開發行,因此轉板上市時不需要再進行公開發行。而直接IPO需要進行證券發行。這對於在新三板股權已經較為稀釋的公司而言,在精選層完成『小型IPO』可以避免上市時股權被過度稀釋。」諸海濱表示。

隨著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各項舉措穩步實施,市場預期穩步向好,投資者參與積極性逐步提升。截至6月4日,新三板合格投資者累計開戶數量已突破百萬,較改革啟動前增長近80萬戶。4月以來交易日日均新開戶數保持在1萬戶以上。目前,新三板掛牌公司8585家,總股本5477.14億股。

相關焦點

  • 多層次資本市場走過全面質效改革元年
    來源:上海證券報 2020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全面優化頂層設計、全面啟動質效改革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從年初新三板綜合改革漸次實施,到首批新三板精選層企業掛牌,再到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轉板規則出爐,多層次資本市場補齊短板,通過協同改革,走向錯位發展、功能互補、有機互聯的新格局。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丨資本市場:改!改!改!
    歷經30年的發展,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逐步成型。2020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圍繞「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這一頂層設計,全面啟動深化改革的一年。回看即將過去的2020年,從新證券法落地到首批精選層企業掛牌、上證綜指大修,再到創業板註冊制改革落地、轉板規則出爐、退市新規出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不斷完善。不過,2020年,資本市場的典型案例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諸如,廣州浪奇5.72億元的存貨不翼而飛,王府井暴漲前有人內幕交易。
  • 請回答2020 資本市場「深改」那些事兒
    這一年,資本市場自身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軌道上不斷自我革新。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深改」都發生了哪些大事呢?   1。新證券法落地施行成為A股新起點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大法」,事關1.7億投資者切身利益的新證券法3月1日起正式施行。
  • 轉板規則 「貫通」資本市場樞紐功能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服務實體經濟的最佳「路徑」選擇無疑是真正發揮資本市場的樞紐功能。其中,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是完善樞紐功能的最重要一步。2018年10月份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簡稱金融委)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上首次提出「發揮好資本市場樞紐功能」;今年4月7日,金融委第二十五次會議再次強調這一點;5月15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5路15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活動上也表示,「促進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更好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 【特別策劃】資本市場在改革與開放中發展壯大
    「十三五」時期,我國資本市場在改革發展中不斷壯大,各項功能有效發揮。過去5年間,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不斷加強,註冊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直接融資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 廣證恒生點評新三板轉板上市指導意見徵求意見:東方風來滿眼春
    為新三板改革的關鍵措施之一,轉板制度對新三板及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意義重大。   2020年3月6日,證監會就《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十大新聞
    一方面要加快市場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推進一系列基礎制度改革,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市場樞紐功能發揮;另一方面要提高開放水平,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並以開放促改革,助力國內大循環,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 走向改革深水區的中國資本市場:擴大更高水平雙向開放
    原標題:擴大更高水平雙向開放 ——「走向改革深水區的中國資本市場」系列述評之二6月17日,滬倫通下中國太保全球存託憑證(GDR)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6月18日,證監會公布依法核准摩根大通期貨為我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優化滬深港通機制,擴大滬深股通的投資範圍和標的,進一步拓寬ETF互聯互通;提前取消期貨公司、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
  • 大咖共話資本市場: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和促進創新能力
    尚福林表示,資本市場要進一步發揮好將儲蓄轉化為資本的能力、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和促進創新能力、更好發揮市場價值發現功能。  加強基礎制度建設  尚福林認為,三十年間,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取得顯著成就。首先,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成效顯著。具體來看,一是支持市場經濟建設。
  • 上海清算所:促進「玉蘭債」業務落地 推進衍生品跨境清算互聯互通...
    上海清算所:促進「玉蘭債」業務落地 推進衍生品跨境清算互聯互通合作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上海清算所12月23日消息,上海清算所黨委12月22日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落實工作
  • 新加坡交易所執行副總裁:將繼續支持中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將繼續支持中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中國債券市場已經是世界第二大市場,正通過全面改革提高透明度和市場準入。他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將塑造全球金融服務的格局。新加坡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中心,支持中國貨幣市場的國際化。周士達談到,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中國在國際上的參與和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不斷發展,中國在國際資本市場中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中國在許多方面一直對全球資本市場起著關鍵作用,並將繼續如此。」
  • 構建統一互聯的場外交易市場
    :    構建統一互聯的場外交易市場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多層次資本市場研究」課題組場外股權交易市場是中小企業融資的有效途徑,而我國現有的類似融資渠道卻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STAQ和NET系統的主要目的在於為非上市的國有企業改制服務。
  • 銀聯與微信支付合作掃碼互聯互通
    其中,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是行動支付領域的兩強,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如今,在條碼支付的互聯互通還未實現全面互聯互通的情況下,市場存在大量聚合支付企業,其作用是把多家支付機構的二維碼聚合到一起,方便商戶及消費者收付款業務。但聚合支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無證支付機構「庇護所」的角色,因此產生諸多風險。
  • 互聯互通為香港「加油」
    原標題:互聯互通為香港「加油」   優勢再疊加,共建共享璀璨香江   深港通是內地支持香港的又一具體體現。中銀國際宏觀經濟師葉丙南認為,香港擁有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獨特優勢,擁有國際化的市場制度、監管環境和專業人才,可以藉助深港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擴大香港資本市場的國際影響力。深港通所釋放的政策和改革信號,為香港進一步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供了指引。   作為一項著眼未來和長遠的制度安排,深港通還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和試驗意義。
  • 李小加接受本報專訪談香港資本市場: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做好「轉換器」
    與此同時,港交所推出了人民幣期權,上市了香港地區首對實物交收的雙幣種黃金期貨以及首隻黑色金屬產品鐵礦石期貨,在滬深港通平穩運行的基礎上順利開通了債券通北向通,滬深港通北向投資者識別碼模式方案落地,又為新經濟公司打開大門,並就改革創業板進行了市場諮詢……  李小加將這些改革舉措的根本邏輯概括為三個逐步改變,即逐步改變香港市場的投資者結構、上市公司結構和互聯互通結構。
  • 宋麗萍14載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 王建軍到任深交所接棒六大任務
    1991年,宋麗萍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經濟系講師,並負責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原「聯辦」)的市場研究工作。1992年,宋麗萍參與籌建中國證監會,並先後出任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發行監管部主任和機構監管部主任等職位。宋麗萍任職的14年期間,深交所的中小板、創業板從無到有,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得到了顯著發展。
  •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新突破:重慶無人超市將開到新加坡
    首席記者 佘振芳 攝  華龍網4月18日14時45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又一重要項目實現落地。今(18)日,在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管理局(下稱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舉行了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信息通信領域籤約儀式,重慶和新加坡雙方企業分別籤署了兩項合作框架協議,重慶無人超市將開到新加坡,同時中新企業大數據服務平臺也正式上線,該平臺將為中新企業開展跨境商務合作提供便利。
  •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改革與創新 在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道路上...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21年「要健全金融機構治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當前,資本市場的發展已到了要重視質量與健康運轉的階段,同時亦肩負著助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資本市場過去三十年間的變革歷程,意義重大。
  • 人民幣國債首次在澳門發行 兩地基礎設施合作 助力債券市場互通互聯
    澳門人民幣國債的發行受到了離岸市場廣泛歡迎,有關貨幣當局、政府性基金、養老金、商業銀行、基金及資產管理公司等類型投資者踴躍認購,非零售部分認購倍數達3.2倍,認購總額超過54億元人民幣。中央政府首次在澳門發行人民幣國債,是對澳門發展特色金融和經濟適度多元化的支持,也是國債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