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非遺】說媒話的月老 ----訪宕昌縣市級非遺保護項目《南陽媒話》及傳承人胡早層

2021-02-06 宕昌文旅

宕昌南陽鎮,舊稱良恭,轄韓院鄉、竹院鄉、興化鄉、好梯鄉「一鎮四鄉」。此地山澤淑靈,人文蔚起,教化昌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背景,深刻影響了南陽人的精神氣韻。說媒話,便是南陽的一大傳統民俗特色,方言叫「下茶」,即定婚。媒話,就是由提親方邀請媒人(月老媒公)到女方家定婚過程中所說的話歷來在南陽一帶民間流行。

「門神門神兩避開,把XX人家的三代祖宗請進來。

一張桌子四四方,放在XX人家的金土之地上。

四個角角朝四方,四塊牙板掛四方。

四塊圈邊圈四方,一塊填心填中央。

油蠟香火、盤果獻食放中央,

在桌子中心放紅光……」

這是南陽媒話起頭第一節的說詞。

面對我們的走訪,胡早層,這位性情溫和的中年漢子,隨口就給我們說了上面這麼一段媒話,激起了我們更大的興趣。在述說媒話的過程中,他語氣舒緩悠揚,氣息飽滿,神採奕奕,人顯得很有精神。

胡早層是宕昌縣南陽鎮南山村的一名普通農民,但他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南陽媒話項目傳承人。人到中年的他,近三十年來,足跡踏遍方圓數百裡村鎮,大天之下,不知多出了多少恩愛夫妻,成就了多少青年男女的婚姻。

南陽媒話是南陽一帶人智慧的結晶,更是代代傳承的結果。2011年被隴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非遺保護項目,有記載的第一代傳承人胡佔彪是胡早層的一位伯父。在以往的多次定親場合說媒話,胡早層都跟著伯父看在眼裡、聽在腦裡、記在心裡。

南陽媒話是定親時才說的。定親當日,說媒的月老便隨男方家帶著茶禮去往女方家。而女方家則早早就請來親戚鄰居,在堂前高燒紅燭,寫上男女的年庚帖子,託在茶盤裡,在天地祖先及家堂菩薩面前供過後,說媒話的人被請到正房,在房門內靠門檻擺放一張方桌,桌上擺放提親方拿來的香蠟紙燭,糖酒煙茶等禮物,媒公跪於地中心,其餘女婿等來者則分列兩側而跪,面向門外,對著天地,媒公手端香茶,口裡念念有詞:

「這一杯茶,

由XX人家買,送到XX人家用。

這一杯茶,

不是初一的茶,也不是十五的茶,

是在金門口上,當天對地、婚配嫁娶的喜茶。

這一杯茶,

一敬了天了,

二敬了地了,

三敬了三大菩薩、羅漢聖僧、韋陀護法、送子娘娘一堂的善神……」

胡早層跟隨伯父從事「媒話」生涯已有三十年。在七十多歲的伯父去世後,胡早層就單獨挑起了傳承人的重任。說媒話的人除了人機靈、記性好外,還得有一副好嗓子。一場定親禮,稍有不慎便危機四伏,全憑說媒話的化解。說媒的成敗基本上全由媒人一人擔當,能在短則三五分鐘,長則半小時內讓雙方喜笑顏開。因此,媒人也是雙方婚禮上最尊貴的人。胡早層的說辭活靈活現,以古喻今,教化新人尊老愛幼,夫妻和睦,勤儉持家,婚姻幸福,子孫發達。他說的媒話通俗易懂,琅琅上口,風靡一地,深受南陽人的喜愛。對於胡早層來說,給人在定親宴上說媒話,並不是養家餬口的門路,而是沉甸甸的一份責任,只因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那句話:「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不能丟!」

胡早層出生於1968年。讀到小學四年級,他就因家貧輟學了。因為太爺和爺爺還有大伯都說過媒話,胡早層自幼受家庭薰陶,對南陽民間的說媒話耳濡目染,也慢慢喜歡上了這門行當。胡早層在南陽一帶給人說媒話,由於熟能生巧,他在定親宴上說媒話時靜氣凝神,吐字清晰,聲調抑揚頓挫,那精氣神,都為當日的定親喜事平添了幾分喜氣,很快就在當地打開了局面。每當說成一樁好事,他總是非常開心,很有成就感。

南陽媒話是沒有文字記錄的。由於傳承人基本上都沒上過學,數百年來,全是耳提面命傳下來的,中間難免出現舛誤。為了不讓老祖宗的好東西斷了根,胡早層覺得自己這代人更要肩負起文化傳承的重任。為此,只讀過小學四年級的胡早層竟萌發了一個大膽的念頭,那就是整理出一份文字記錄稿來。但要付諸行動談何容易。為了實現這一願望,他白天下地勞作,晚上伏案整理唱詞。因為文化水平有限,想整理出一篇精準的媒話稿來,實屬不易。思前想後,他決定利用晚上的空閒時間,去找村小學的老教師幫他補課識字,然後回家將唱詞寫在本子上,反覆比對,又和老教師切磋,經數日的努力,終於形成了初稿,這才有了有以文字形式留存的南陽媒話記錄,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為南陽媒話的交流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說起胡早層給人說媒話的事,他那樸實的妻子給我們說了一件往事。十年前的一個夏天,胡早層被十五裡外的一戶人家請去替他們說媒話。當日晚上,胡早層回來時,不小心被一塊埋在地上只露出一截的小石頭拌了一跤,順勢跌下路邊兩米深的水溝,崴了腳踝。最後是胡早層的妻子得了口信,帶了兩個人把他從水溝裡用架子車拉回家的。當時正是麥收時節,胡早層卻在床上躺了半個月,收麥的活兒全靠在妻子身上。事情過後,妻子三天沒給他說話,但此後胡早層被人請去說媒話,妻子也從沒多說過什麼。

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整個社會像一趟高速運行的列車,而需要保護的東西就像一張薄紙從列車的窗口一瓢而過,如果抓不住,就會錯失。胡早層已經五十多歲了,隨著年歲逐漸增大,後繼乏人的問題也讓他憂慮。好在他的大兒子不再出門打工,準備在村裡搞養殖和種植,並打算在農閒時跟他學習南陽媒話。

南陽媒話這一當地先輩們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是博物館裡的成列品,而是鮮活的介入現實生活很深的好東西。在什麼都是流水線生產的今天,南陽媒話的傳承人胡早層依舊在用實際行動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傳統文化。

張舟平,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隴南市作家協會理事,自由職業者。

相關焦點

  • 三水非遺項目增至32個 非遺傳承人VR帶貨
    日前,三水新增3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6位市級非遺傳承人。截至目前,三水共有非遺項目32個,非遺傳承人22人,非遺項目傳承基地6個,非遺項目傳習所1個。非遺是一冊活態的民間歷史書,不僅記錄著城市千百年來的文化發展,還凝聚了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精神瑰寶。
  • 點讚│晉江3個項目「升級」為省級非遺!再添9個泉州市級非遺傳承人
    活動啟動儀式上公布了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及第七批泉州市級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除了國家、省、市的專項保護資金、地方劇種公益演出補助和民間的自發投入外,晉江市財政每年還撥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專項經費,用於各級非遺傳承人工作補貼、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非遺項目傳習點、非遺書籍出版、展示館建設補助以及培訓等。
  • 李滄區又添一名市級非遺傳承人
    4月21日,青島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李滄區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古彩戲法——二十四孝的第五代傳人牟衍銘成功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其觀賞效果是四面觀看,八面觀瞧,觀眾從任何角度都可以觀看戲法表演不漏痕跡,看不出破綻,可以說是聽起來神出鬼沒,演起來偷梁換柱,看起來捧腹大笑,點破了恍然大悟。它是一門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的視覺藝術。1954年拜古彩戲法傳人徐劍秋「小天一」為師,開始學習古彩戲法。
  • 棗莊市非遺項目傳承人2016年度績效考核會議召開
    局社會文化科科長賀飛蛟,棗莊市文化館館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徐隆,市文化館支部書記孫輝,市文化館副館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棟,以及市及五區一市文化館和非遺中心負責人,全市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出席會議。會議由徐隆館長主持。
  • 連雲港為一批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授牌
    近日,市文廣旅局在市非遺博物館舉行「省五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授牌儀式,為「花船舞(灌雲花船)」傳承人邵玉梅等12名新晉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海州區民主路文化旅遊街區等10家首批市級非遺旅遊體驗基地單位頒發證書和牌匾。
  • 我市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擴軍」
    日前,在由省文化和旅遊廳對外公布的第五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我市共有16人光榮上榜,涵蓋了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曲藝、傳統醫藥、民俗六大類別。此次評選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經逐級推薦申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覆核審定等程序,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最終研究確定的,共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等十個類別,全省共有288位代表性傳承人入圍。其中,我市有董志廣、許晴、馬同祥、韓立祥等16人入選。
  • 青州開創非遺保護新模式 打造非遺保護傳承「縣域樣本」
    展示展演的非遺項目處處滲透著黨性教育,每一個傳承人都成為一處流動的黨建服務點,無數個流動的黨建服務點構成了多條非遺黨建服務線,構成了一張非遺黨建服務網。至2017年底,青州市搜集非遺線索2201條,普查資源826項,共有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項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4項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326項青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名,濰坊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4名,青州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32名。成立15支普查工作分隊,開展「拉網式」普查,做到「不漏村鎮、不漏線索、不漏種類、不漏藝人」。
  • 濟寧首次表彰10位「模範非遺項目傳承人」
    今年遺產日的活動主題是「非遺保護與城鎮化通行」,口號為「非遺傳承,人人參與」。作為一個非遺項目眾多的文化大市,為了更好地推進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濟寧市決定評選濟寧市2013年度十大模範傳承人和濟寧市優秀非遺博物館、傳習所。
  • 吹糖人 糖畫 這場非遺美食200人競技 誰是最強傳承人
    12月20日,溫州市飲食類非遺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評估活動舉行,共有114個非遺飲食類項目、93位傳承人以及項目保護單位人員共計200多人參加評估。根據項目屬性及特點,分別以酒類、茶類、豆類、餅類、糕點類等進行現場展示、現場製作。
  • 白眉拳、廣式燒臘,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廣州市白雲區再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日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白雲區推薦申報的劉智強(白眉拳技藝)、朱嶽爭(廣式燒味製作技藝)2名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
  • 我市舉辦非遺保護工作培訓班 - 安陽市政府網站
    本報訊 (記者 李婧瑜)為深入推進我市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開展,11月10日,全市非遺保護工作培訓班在市「兩館」一樓多功能廳舉辦,全市各縣(市)區非遺工作負責人和全市非遺項目傳承人參加了培訓。    此次培訓的主題為「保護文化遺產,守望精神家園」。我市地處中原,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素有「七朝古都」之稱,是國家級歷史名城。
  • 馮驥才:要有保護非遺的文化自覺
    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社會廣泛參與下,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加快,一些非遺代表性項目生存土壤和空間不斷萎縮,個別門類的項目與現代生活逐漸脫離,後繼乏人,受眾急劇減少,可持續的保護傳承機制不健全,生存和發展面臨嚴峻形勢。11月19日,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就此問題協商座談。
  • 2020順德非遺文化主題活動在順峰山公園舉行 順德59項非遺項目集中...
    作為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的重要活動之一,此次活動通過非遺活態展示、非遺文藝節目等方式展示順德非物質文化遺產魅力,讓市民共享非遺保護成果,推動順德區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此次活動由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指導,中共順德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順德區博物館、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
  • 北京擬立法保護非遺:針對項目不同狀態類別制定相應措施
    為傳承保護這些寶貴資源,北京擬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簡稱非遺),根據非遺的存續狀態、項目類別和市場需求不同,分別給出不同保護措施;拓展傳承方式,通過學校培養非遺後繼人才;鼓勵非遺與文化創意、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對符合規定的項目優先給予資金支持。資料圖:北京的四合院。
  • 贛州會昌縣非遺保護傳承紀實:植根千年文化
    隨著時光流逝,儘管這些文化遺產和它的傳承者們已漸漸老去,但該縣文化工作者們積極作為,將目光聚焦在非遺,將勁頭投注到非遺。他們與非遺項目傳承人一道,堅守民間文化陣地,打撈歷史記憶。  近年來,依託非遺保護中心的平臺,該中心工作人員堅持「全面性、代表性、真實性」指導原則,積極開展非遺普查工作,他們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了兩次非遺普查工作,並精心挑選具有代表性的項目逐級申報。
  • 寒亭區新增6名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7月19日,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布了第五批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56人),寒亭區濰縣磚雕、富郭莊芥末雞、鋦藝、小兒推拿、濰坊風箏等項目的神芳橋、孫振吉、王慶忠、徐濤、韓臻、徐洋等6名代表性傳承人入選
  • 墊江縣大石竹編「非遺」傳承人入選「全國能工巧匠」
    墊江縣大石竹編「非遺」傳承人入選「全國能工巧匠」 源墊江微發布2020-12-21 19:41
  • 鶴山新增2位江門市級非遺傳承人!
    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7月24日 江門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公布了 江門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其中來自鶴山市的
  • 聊城市17家工坊被評選為市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據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聊城市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評選工作,評選了17家工坊為市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此項工作的開展走在了山東省前列。劉光輝講到,聊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在文物方面,聊城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418處,其中,國家級13處、省級74處、市縣級331處,世界文化遺產一處。加強文物立法,起草了《聊城市文物保護管理條例(送審稿)》。
  • 千陽非遺及傳承人給您拜年
    以上為廣告,廣告業務請加小編微信:qianyangshui「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稱,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