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閩南千年古縣漳州龍溪縣是怎麼消失的?

2021-02-23 祖地文化網

龍溪,一個古老、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在百度地圖漳州市範圍內搜索「龍溪」二字,共有456條信息,這些地址中新近最為出名的或許只有在《數說福建》節目中曇花一現的「龍溪軸承廠」了,而留給每一個漳州人,甚至閩南人的龍溪記憶卻已然消失。


強大者如龍溪縣是也

龍溪縣,始置於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在閩南地區,其久遠與重要性僅次於南安縣(260年),隋朝時是福建地區僅有的四個縣之一(泉州、莆田地區為南安縣),轄有現在的龍巖市和漳州市,號稱「閩西南眾縣之源」,是漳州閩南次文化的核心區。


漳州地區現有各縣市區,由龍溪縣分出設置的為漳浦縣、南靖縣、華安縣和漳州市區。龍溪縣以縣名從南朝開始一直存活到1960年,時龍溪縣與海澄縣(明代由龍溪縣分置)合併為龍海縣,從此存在一千六百二十年的龍溪縣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之後龍海縣於1993年撤縣設市改為龍海市。

千年古縣龍溪,與古南安、現晉江並駕齊驅的漳州第一縣是如何一步步被放棄的?龍溪的被放棄,是一個先揚後抑的過程,捧到天之後再重重摔下。

這段歷史,且從1934年說起。

1934年,也就是民國二十三年,福建廢除道的制度,改為省、縣兩級制,後在此基礎上將全省設為十個行政督察專員區,這種專區制在後來的十幾年裡得到繼承和適當的微調。

解放後,專區製得到延續,當時省內共有7個專區2個直轄市,1950年改專區數字序列名為駐地縣的縣名,其中第六專區改名為龍溪專區,轄龍溪、長泰、海澄、漳浦、東山、詔安、雲霄、平和、南靖、華安10縣,龍溪正是升格為地級行政單位之名。(同時期第五專區改名為晉江專區,供後續對比)

1951年,在龍溪縣基礎上劃出縣城部分設置縣級市漳州市,屬龍溪專區。(同時,晉江縣分置泉州市,屬晉江專區)

1952年,漳州市脫離龍溪專區,改為省直轄市。(泉州市同理)

1958年,漳州市復歸龍溪專區管轄。(泉州市同理)

(1960年,龍溪縣與海澄縣合併為龍海縣,屬龍溪地區)


1970年,龍溪專區改為龍溪地區。(晉江專區改為晉江地區)

1983年,莆田地區率先改名為莆田市,引發改市風潮。

1985年,漳州市升為地級市,龍溪地區被迫撤銷,龍溪之名從此中斷。(同時泉州市升為地級市,撤銷晉江地區)

1992年,撤銷晉江縣設立晉江市(縣級),與晉江同等命運的龍溪,最後的希望便落在龍海縣的更名上了。1993年,龍海縣撤縣設市,不改名仍為龍海市,此後,龍溪二字最後的希望完全破滅。

可悲如龍溪,可嘆如漳州

漳州之名,在民國和解放初期,被時局所放棄,改以龍溪之名,龍溪的風光也在此時期達到頂峰,其地位與晉江相仿。在分離出華安之後,又經歷戰爭的洗禮,龍溪縣和海澄縣元氣大傷,當局不得不做出將二者合併的決定,或許是海澄縣在明代月港時期風頭太盛,其在海外的地位太牢固,使得合併後的新區劃不得不考慮海澄的名號,於是二縣各取一字,名為龍海。

這對於千年古縣來說是很難接受的,好在龍溪地區行政級別更高,尚可退步,然而大家都忘了漳州之名,這個更加響亮的地級名號,於是在後來的變化中,漳州異軍突起,順利取代龍溪地區之名成為今日的漳州市。

或許命名者太過草率,竟然在後來的歲月裡仍然把龍溪縣忘掉,使得這個漳州最有歷史價值的名字完全中斷,真是可悲可嘆。時至今日,龍溪已已,海澄亦不過沒落小鎮,如此兩個知名縣全然被忘於江湖,真是哀哉痛哉,可惜至極。

  晉義熙九年(413)設綏安縣,隸義安郡(秦漢時只在閩粵通道的盤陀嶺設蒲葵關)。

  南朝梁天監間(502-519)置龍溪、蘭水縣,屬南安郡。

  隋開皇十二年(592)綏安、蘭水縣併入龍溪縣,隸泉州(州治今福州)。

  唐垂拱二年(686)析龍溪縣南部置漳州,轄漳浦、懷恩2縣,州治設漳水之濱唐軍中營屯所(今雲霄縣西林),後遷李澳川(今漳浦縣城),屬嶺南道;開元二十九年(741)懷恩併入漳浦縣,劃泉州龍溪縣來屬。天寶元年(742)改名漳浦郡。

  乾元元年(758)復名漳州。

  大曆十二年(777)析汀州龍巖縣來屬,漳州轄漳浦、龍溪、龍巖3縣。

  貞元二年(786)州治遷龍溪(今漳州市區)。

  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改為南州。

  宋乾德四年(966)復名漳州,太平興國五年(980)析泉州長泰縣來屬。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漳州路;至治二年(1322)析龍溪、漳浦、龍巖3縣邊境置南勝縣(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改稱南靖),漳州共領5縣。

  明洪武元年(1368)改為漳州府,成化七年(1471)析龍巖縣地置漳平縣,正德十四年(1519)析南靖縣地置平和縣,嘉靖九年(1530)析漳浦縣地置詔安縣,四十五年十二月析龍溪、漳浦縣地置海澄縣,隆慶元年(1567)析龍巖、大田、永安部分縣地置寧洋縣。

  清雍正十二年(1734)龍巖縣升為直隸州,漳平、寧洋縣歸之。

  乾隆八年(1743)升龍溪縣石碼鎮為廳(宣統三年即1911年撤銷)。

  嘉慶三年(1798)以漳浦縣的雲霄鎮和平和、詔安部分地置雲霄廳,漳州府轄龍溪、漳浦、長泰、南靖、平和、詔安、海澄7縣2廳。

大致如此。設立龍文區時,考慮到郭坑,步文,下洲,土白全是原龍溪縣的地盤,且龍文塔舊址在龍溪縣中(二中)校園內。而龍溪地區又於1985年地改市時取消了。為了留些龍溪的記憶和念想。經反覆權衡後,定為【龍文區】。上報文件中,對命名的解釋就有:原是龍溪縣地域,位於九龍江畔,南門溪和北溪交會處。龍的傳人弘揚龍的文化。這些描述之中就有龍溪的影子。當然,不了解歷史變遷沿革,自然不可能知道龍溪為何物了。

相關焦點

  • 閩南千年古縣漳州龍溪縣是怎麼消失的?
    在百度地圖漳州市範圍內搜索「龍溪」二字,共有456條信息,這些地址中新近最為出名的或許只有在《數說福建》節目中曇花一現的「龍溪軸承廠」了,而留給每一個漳州人,甚至閩南人的龍溪記憶卻已然消失。強大者如龍溪縣是也龍溪縣,始置於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在閩南地區,其久遠與重要性僅次於南安縣(260年)
  • 閩南千年古縣漳州龍溪縣是怎麼消失的?
    龍溪縣,始置於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在閩南地區,其久遠與重要性僅次於南安縣(260年),隋朝時是福建地區僅有的四個縣之一(泉州、莆田地區為南安縣
  • 龍溪:閩南千年古縣是怎麼消失的?
    在百度地圖漳州市範圍內搜索「龍溪」二字,共有456條信息,這些地址中新近最為出名的或許只有在《數說福建》節目中曇花一現的「龍溪軸承廠」了,而留給每一個漳州人,甚至閩南人的龍溪記憶卻已然消失。強大者如龍溪縣是也龍溪縣,始置於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在閩南地區,其久遠與重要性僅次於南安縣(260年)
  • 【龍溪縣】漳州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地方
    在百度地圖漳州市範圍內搜索「龍溪」二字,共有456條信息,這些地址中新近最為出名的或許只有在《數說福建》節目中曇花一現的「龍溪軸承廠」了,而留給每一個漳州人,甚至閩南人的龍溪記憶卻已然消失。強大者如龍溪縣是也龍溪縣,始置於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在閩南地區,其久遠與重要性僅次於南安縣(260年),隋朝時是福建地區僅有的四個縣之一(泉州、莆田地區為南安縣),轄有現在的龍巖市和漳州市,號稱「閩西南眾縣之源」,是漳州閩南次文化的核心區。
  • 「第13記」爛漫的閩南先唐史:在陳元光之前,還有一條江叫「九龍江」,一個縣叫「龍溪縣」
    閩南的開發,得益於三國時期的孫吳,正是三國的混亂,使得輾轉進入福建的中原人跋涉千裡來到了閩南。在孫吳時期,最先被發現並發展的是晉江流域,那時的孫吳在此地設立了東安縣。然而,同安縣在產生的同一年便莫名其妙消失了,或許是因為同安離東安縣太近了,又或許九龍江中下遊的人口還不夠多,總之她的曇花一現也給了人們一個信號,這裡有良田,大家可以拼團來開荒,而這一等,便又等了二百五十年。
  • 廈門、泉州、漳州、臺灣,哪裡的閩南話最正宗?
    臺灣:臺灣很多都是大陸移民,特別是閩南人帶去了語言和文化習俗,臺灣腔容易辨認。漳州:作為廈門的後花園和後廚,四個地方經濟最弱的,漳州閩南話存在感最低。廈門:作為經濟特區,廈門外來人口比例很大,很多泉州,漳州等閩南地區人員大量湧入廈門,廈門是閩南語大融合區。
  • 福建長泰-千年古縣、狀元故裡
    地處閩南金三角中心結合部,長泰是「千年古縣、狀元故裡」,也是漳州三個千年古縣之一,更是眾多臺胞重要祖籍地。長泰縣下轄武安鎮、巖溪鎮、陳巷鎮、枋洋鎮、坂裡鄉、古農農場、馬洋溪生態旅遊區、林墩工業區、長泰經濟開發區。長泰縣92平方公裡,32萬人(含外來人口12萬人)。除了外來人口,長泰縣本地人口並不多,約20萬人左右。長泰,是一個小縣城。
  • 閩南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漳州光榮入選,廈門遺憾落選
    筆者作為江西人,在00到03年,曾經在漳州有過三年的學習經歷。筆者對於漳州比較熟悉,今天就重點說一說漳州為何能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平原地處閩南,九龍江是漳州的母親河。九龍江,又名漳州河,全長258公裡,是福建第二大河流。九龍江兩岸的漳州平原沃土千裡,是個手攥出油的膏腴之地。
  • 【國慶天天發團】¥158元||漳州十裡藍山「瑪琪雅朵花海」、探秘「閩南第一瀑布群」尋夢谷一日遊
    岱仙雙瀑、高空索道、天空之心等你來揭開神秘面紗~4、【國慶天天發團】「樂享天沐」¥188起|品永春特色美食、走進北溪文苑、暢泡天沐溫泉一日遊5、【國慶天天發團】¥158 | 德化九仙山打卡網紅天空之境,如瓷生活文化館鑑賞美瓷汽車一日遊6、【國慶天天發團】¥218起 | 安溪志閩桫欏谷觀光、激情漂流、歡樂水上樂園一日遊7、【國慶天天發團】「宴遇永春
  • 從閩南文化起源地泉州到文藝清新的廈門 再到土樓王國漳州
    組成了當之無愧的「閩南金三角」「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東方第二大港」泉州「土樓王國」漳州「海上花園城市」廈門,那麼廈門美食就是閩南創新。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通商口岸的泉州影響著東南沿海;漳州在客家人的智慧下,固若金湯的土樓被世代傳承,是臺灣同胞的清代祖籍地。上世紀,三地更是經濟一體。現如今,「閩南金三角」還有許多故事,等著你側耳傾聽。
  • 【閩南】閩南話的歷史你知道嗎?
    漳州和泉州是語言學範疇內所指的各種閩南方言的發源地,所有的閩南方言,其源頭都是漳州話和泉州話。漳、泉方言內部有些許差異,主要是音韻系統方面微有區別,但相互之間有嚴格地對應關係;語法及用詞則基本一致。明清以來出現的廈門話和臺灣話(兩者高度接近),都是直接由漳、泉各縣(市)方言混合而成,均體現了亦漳亦泉、不漳不泉的特點。基於此,廈門話和臺灣話亦被國內外人士視為典型的閩南話。
  • 鄉音‖閩南話的前世今生-一篇值得分享給同鄉的文章
    唐代設立漳州前不過幾千戶人家,這些人應為唐朝可以控制的農業戶口,在他們之外還有少數蠻僚生活於漳州南部山區。陳元光所率領的唐朝軍隊與蠻僚為爭奪漳州控制權進行了長期的戰爭,雙方交戰的最後結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廣大地區,而蠻僚最終被平定。唐代的漳州還不是很繁華,漳州的發展是在南宋進入第一個高潮。
  • 漫遊漳州古城,感受「明清街區、閩南韻味」,千年歷史文化深厚
    漳州市區最知名的景點,大概要提古城了,古城是漳州最有價值的核心區,同時也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幾年來漳州度假,總喜歡來古城走走,感受這千年的歷史。但是,這次來,感覺古城變樣了,改造進程的大工地,老房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統一的立面統一的招牌。
  • 閩南地區不只有廈門,低調好食的漳州&泉州要不要了解一下?
    我是詹濤別來無恙閩南地區的古早風味,都藏在廈門邊上的這兩座城市當中。看看以「慢」為生活主調的沿海古城,遇上快飲快食的食客,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章記美味雞飯📍 大通北路北橋新村11幢8號🕰 10:30-14:00 17:00-19:30「好吃不貴」是漳州四果湯最貼切的標籤。一碗6元的四果湯裡,可以加阿達子仙草薏仁蓮子大紅豆西瓜銀耳菠蘿等十多種食材,最後再碼上厚厚的冰沙淋上清甜的蜂蜜水端上桌,閩南夏天的味道,都在這一碗四果湯裡了。蘸花生粉的QQ串也非常喜歡!
  • 漳州府衙藏身公園的千年古署
    公園門口立著的「漳州府衙舊址」的文保石碑,讓很多市民知道這裡曾是府衙舊址。  現存的府衙舊址,藏身在中山公園內,作為園林管理局的辦公地址。可是很多市民不知道,府衙的範圍,遠遠不只現存的這麼大,整個中山公園都是——因為中山公園就是拆了府衙的一部分而建的。  漳州舊府衙成型於宋代,已歷千年風霜,其間歷經修葺、拆毀,僅剩如今規模。
  • 【初二、四、六、八發團】【花花世界】¥178起 | 漳州十裡藍山「瑪奇雅朵花海」、尋夢谷+古山重「油菜花」一日遊
    5、【2日遊】【春節天天發團】¥680元‖五星多稜海水溫泉、豪華自助晚餐、十裡藍山花海、探幽雲洞巖2日遊6、【2日遊】春節天天發團【火山島&十裡藍山】¥580 | 漳州火山島+十裡藍山「瑪奇雅朵花海」、古山重「油菜花」+藍山公館2日遊7、【2日遊】【春節天天發團】¥598元‖新晉爆紅景點-賴坊千畝櫻花園、靈臺山、連城冠豸山、石門湖2日遊
  • 【閩南文化】閩南四大聖王
    "詩山"關注我們.回復"微社區",或"論壇"或者點擊帖子底部"閱讀原文"按提示進入與網友互動,在這裡可以遇見與你擁有共同愛好的朋友.福建簡稱為閩,閩南即指福建的南部,地域上的閩南包括廈門、漳州、泉州、龍巖。但從地域和文化等多方面來說,閩南特指的是廈門、漳州、泉州三地,並不包括以客家文化為主的龍巖地區。 閩南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 宗教文化,神明文化更是源遠流長。福建泉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泉南佛國」之稱。
  • 「臺灣好湯in漳州」路演 推廣「健康40°C的幸福」
    由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主辦的「2018-19臺灣好湯-溫泉美食嘉年華」路演活動在「魚米花果之鄉」的福建漳州舉行,向當地民眾推介臺灣十大好湯及五大名泉
  • 【春暖花開】 閩南假期:泉州/漳州/潮州 行
    --走天下《走遍中國》系列旅行不走尋常路 得見非凡景 歡迎點擊關注「非常路景」泉州這是馬可·波羅筆下的光明之城,曾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又被稱為「眾佛之城」,道教、佛教和西方的基督教、伊斯蘭教和諧並存著。
  • 這座千年古城你一定要看看……
    」有不輸廈門的清新海景她,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有不亞於泉州的閩南風情她,是中國「田園都市,生態之城」有「水仙花之鄉」的美名「菜」,有趣極了。正所謂「閩南風、漳州味」,街頭巷裡滿是老店的老街區,仍保留著濃鬱的閩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