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學旅行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安全隱患,主辦方和承辦方,應如何應對、如何避免這些安全隱患呢,今天我們簡單說一下。
一、提前預防,避開安全隱患
如何提前避免或減少安全隱患,對於校方機構來說,在選擇承辦方時要與資質信譽好的機構進行合作,和委託企業或機構籤訂協議書,明確委託企業或機構承擔學生研學旅行的安全責任。
對於承辦方(研學機構、旅行社)來說,研學旅行產品應該堅持安全優先的原則,防止過度降低成本、使用劣質的要素產品等不良現象,要做好研學旅行產品的安全風險評估,強化日常風險預防。
線路設計上,儘量不要選擇沒有開發的景點,以免因安全設施不到位而出現意外;也應適度避開人流量大的景區或走人流量大的馬路,以免因擁擠推搡而發生事故。如涉及跨省等長線旅程,儘量減少學校與目的地省份之間的換乘次數,不建議採用長途大巴送至目的地省份。晚上要住宿的行程,需關注酒店環境,做好學生晚上查寢工作。在研學旅行的實施過程中,也可能碰到前期預設中沒想到的安全問題,組織人員必須時刻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建立安全責任體系
《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意見》提出:各地要制訂科學有效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責任落實、事故處理、責任界定及糾紛處理機制,實施分級備案制度,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研學安全責任體系,需要各個部門相互合作、配合,共同保障學生們的安全。
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督促學校落實安全責任,審核學校報送的活動方案(含保單信息)和應急預案。
學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負責確認出行師生購買意外險,必須投保校方責任險,與家長籤訂安全責任書,與委託開展研學旅行的企業或機構籤訂安全責任書,明確各方安全責任。
旅遊部門負責審核開展研學旅行的企業或機構的準入條件和服務標準。
交通部門負責督促有關運輸企業檢查學生出行的車、船等交通工具。
公安、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加強對研學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飲等公共經營場所的安全監督,依法查處運送學生車輛的交通違法行為。
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指導保險行業提供並優化校方責任險、旅行社責任險等相關產品。
三、做好安全教育和防範措施
研學旅行的主要對象是中小學生,這一群體的安全意識還不強,生活知識較為缺乏,盲目性和隨意性較大;很多學生心理素質較差,遇到難或危險不能冷靜處理,往往緊張而不知所措:處於叛逆期的學生甚至還會故意表現出與安全要求相悖的行為。
所以行前,學校應開展安全教育相關知識的講座,以防患於未然的姿態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與強度,增強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安全能力。學校應從紀律和知識兩方面入手,既從紀律層面做好安全的管理,又從知識層面提供應對安全問題的意識和策略,加強培養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應急處理能力、防範能力,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另外,藉助研學工具建立學生應急檔案也更好的保障學生安全。如筆船智慧研學系統,家長端在行前填寫學生檔案,記錄學生血型、身份證信息、過敏事項、緊急聯繫電話等。以備出現安全問題時可根據卡片信息聯繫到相關人員,根據備註信息得到及時治療,且不像普通紙質卡片那樣易丟失。
四、建立安全保障隊伍
學校、研學機構開展研學旅行,應根據需要配備一定比例的研學導師、教師、安全員、隊醫等,也可吸收少數家長作為志願者,負責學生活動管理和安全保障,最終形成科學合理的戶外教育安全保障體系。
安全保障隊伍,應提前調研和掌握研學地點周邊的醫療及救助資源狀況,攜帶醫療安全救援相關物資。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