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研學旅行,存在的「安全隱患」如何解決?

2020-11-05 筆船遊學

在研學旅行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安全隱患,主辦方和承辦方,應如何應對、如何避免這些安全隱患呢,今天我們簡單說一下。

一、提前預防,避開安全隱患

如何提前避免或減少安全隱患,對於校方機構來說,在選擇承辦方時要與資質信譽好的機構進行合作,和委託企業或機構籤訂協議書,明確委託企業或機構承擔學生研學旅行的安全責任。

對於承辦方(研學機構、旅行社)來說,研學旅行產品應該堅持安全優先的原則,防止過度降低成本、使用劣質的要素產品等不良現象,要做好研學旅行產品的安全風險評估,強化日常風險預防。

線路設計上,儘量不要選擇沒有開發的景點,以免因安全設施不到位而出現意外;也應適度避開人流量大的景區或走人流量大的馬路,以免因擁擠推搡而發生事故。如涉及跨省等長線旅程,儘量減少學校與目的地省份之間的換乘次數,不建議採用長途大巴送至目的地省份。晚上要住宿的行程,需關注酒店環境,做好學生晚上查寢工作。在研學旅行的實施過程中,也可能碰到前期預設中沒想到的安全問題,組織人員必須時刻觀察,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二、建立安全責任體系

《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意見》提出:各地要制訂科學有效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責任落實、事故處理、責任界定及糾紛處理機制,實施分級備案制度,做到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研學安全責任體系,需要各個部門相互合作、配合,共同保障學生們的安全。

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督促學校落實安全責任,審核學校報送的活動方案(含保單信息)和應急預案。

學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負責確認出行師生購買意外險,必須投保校方責任險,與家長籤訂安全責任書,與委託開展研學旅行的企業或機構籤訂安全責任書,明確各方安全責任。

旅遊部門負責審核開展研學旅行的企業或機構的準入條件和服務標準。

交通部門負責督促有關運輸企業檢查學生出行的車、船等交通工具。

公安、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加強對研學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飲等公共經營場所的安全監督,依法查處運送學生車輛的交通違法行為。

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負責指導保險行業提供並優化校方責任險、旅行社責任險等相關產品。

三、做好安全教育和防範措施

研學旅行的主要對象是中小學生,這一群體的安全意識還不強,生活知識較為缺乏,盲目性和隨意性較大;很多學生心理素質較差,遇到難或危險不能冷靜處理,往往緊張而不知所措:處於叛逆期的學生甚至還會故意表現出與安全要求相悖的行為。

所以行前,學校應開展安全教育相關知識的講座,以防患於未然的姿態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與強度,增強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安全能力。學校應從紀律和知識兩方面入手,既從紀律層面做好安全的管理,又從知識層面提供應對安全問題的意識和策略,加強培養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應急處理能力、防範能力,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另外,藉助研學工具建立學生應急檔案也更好的保障學生安全。如筆船智慧研學系統,家長端在行前填寫學生檔案,記錄學生血型、身份證信息、過敏事項、緊急聯繫電話等。以備出現安全問題時可根據卡片信息聯繫到相關人員,根據備註信息得到及時治療,且不像普通紙質卡片那樣易丟失。

四、建立安全保障隊伍

學校、研學機構開展研學旅行,應根據需要配備一定比例的研學導師、教師、安全員、隊醫等,也可吸收少數家長作為志願者,負責學生活動管理和安全保障,最終形成科學合理的戶外教育安全保障體系。

安全保障隊伍,應提前調研和掌握研學地點周邊的醫療及救助資源狀況,攜帶醫療安全救援相關物資。


相關閱讀:

相關焦點

  • 短線研學旅行課程開發的困境在哪裡?如何解決?
    我們知道,短線研學旅行一般是指一天或兩天周末這樣的研學活動,一天或兩天的活動很難說讓學生把參觀體驗、探究學習都做到,很多機構或基地的一天或兩天的活動,基本上只能做到參觀遊覽,探究性地學習幾乎很少涉及。怎麼才能走出這個困境,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寓教於樂,喜歡上研學旅行,成了老大難的問題。
  • 研學旅行順利開展安全的基石應三方共建
    研學旅行涉及活動安全、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等。這些安全意識的培養,可以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進行有機滲透,或組織專項主題教育多管齊下, 培養師生的安全意識。學校在組織研學旅行活動前, 應以告家長書、 開行前會、提前到研學基目的地考察等形式與家長、研學目的地等進行有效溝通,提前設置研學旅行預警點,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限度。
  • 學校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的實踐研究
    研學旅行課程融實踐性、靈活性和創新性於一身,將課堂搬到了校外,並憑藉著團隊合作學習的特性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程模式。通過對研學旅行課程的理念、課程設計的研究,以及對參加過研學旅行的學生進行相關的調查問卷,研究發現在現在的研學旅行過程中,學生安全問題逐漸突出,學生對於研學旅行課程內容的要求也逐漸變高。針對研學旅行課程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 「研學復盤」在研學旅行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020年3月29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第23期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宣講如期開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的王春雷老師分享了「在研學旅行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話題。研學旅行的重心不是旅行本身,而是旅行過程中的「研」和「學」。
  • 如何破解研學旅行中的安全問題?看這一篇就夠啦!
    怎樣將課程和旅行結合起來,如何設計活動和保障學生安全?這將是我們在研學旅行道路上長期探索的永久話題。近日在濟源研學論壇上王備戰就研學旅行中的安全防範問題做了重要又精彩的分享,獲得與會同行一致認可和讚揚。
  • 如何設計紅色研學旅行課程
    在全國上下共同抗疫的這段時間,我們開設了研學旅行導師線上直播公益宣講課,藉助這段時間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資深研學從業者共同進步與交流。3月17日第18期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直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的王春雷老師以「核心素養下如何研發紅色研學旅行課程」作為話題分享。
  • 孩子為什麼要參加研學旅行?如何選擇研學旅行機構和產品?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疑惑:究竟研學旅行與親子旅遊有啥區別孩子為什麼要參加研學旅行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研學旅行……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研學旅行由古代遊學、近代修學旅行逐步發展而來。2013年,國務院正式提出研學旅行的概念。2017年5月1日施行的國家旅遊局《研學旅行服務規範》中對研學旅行的定義如下:研學旅行是以中小學生為主體對象,以集體旅行生活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素質為教學目的,依託旅遊吸引物等社會資源,進行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教育旅遊活動。
  • 研學復盤|研學旅行手冊應該如何設計
    2020年6月9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第41期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宣講如期開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王春雷老師分享了「研學旅行手冊應該如何設計」的話題。01研學旅行手冊設計案例王春雷老師從實戰出發,以精選的三個不同案例為大家講解研學旅行課程應該如何設計。
  • 西安研學旅行之住宿問題
    研學旅行活動大熱已經成為不可爭議的事實,但由於其出現時間較晚,且發展速度迅猛,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具體有組織活動策劃、參觀路線的制定、經費、活動執行等問題,其中最嚴峻的便是安全問題,包括交通安全、住宿安全、食品衛生安全問題,交通安全小編上文以及論述過,這裡小編就住宿安全問題進行討論
  • 行業丨研學旅行如何知行合一
    由古代遊學、近代修學旅行逐步演變而來的研學旅行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旅行形式,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制度改革以及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作為行走在路上的新課堂,以研促學、知行合一的研學旅行或將迎來發展熱潮。儘管研學旅行市場發展勢頭良好,但目前我國研學旅行尚處於發展初期。如何讓研學更深入地結合現代旅遊地體驗屬性,如何通過文化和教育賦予旅遊更豐滿的靈魂,值得教育界、文旅界和全社會研究、思考。
  • 劉強佳:如何讓研學旅行更有價值
    第一個問題就是研學旅行要解決最核心的問題是什麼?我想可以從最遠的您開始2分鐘。我覺得這一點作為我們研學旅行來講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從根本上來說我覺得用一句話來歸結的話,研學旅行要解決的就是我們學生的生活能力,就像剛才聽的雷夫老師講到的,就是要教會我們學生會生活,我覺得這個理念也好,那個理念也好,最根本的是要讓我們下一代讓我們青少年將來走入社會能夠獨立地生活,真正的能夠為國家也好,為我們各人生存也好,能夠獲得一些生存的本事。
  • 用項目式教學解決研學旅行課程中遇到的問題
    研學旅行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課程目標設計離不開綜合實踐課程的總體目標,也就是能夠讓學生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及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逐步提升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 「研學復盤」研學旅行背景下如何選擇項目
    研學直播復盤2020年4月30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第32期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宣講如期開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特邀英國創新創業教育者學會(FEEUK)國際研究員張靜老師分享了「研學旅行背景下如何選擇項目
  • 「研學」「旅行」如何實現有效融合
    「許多青少年報團參加國內外研學旅行,但據調查,『只學不遊』『只遊不學』現象都不同程度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謝國明直言。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學旅行研究所2018年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4000多所學校、3.3萬名家長開展隨機抽樣調查顯示,全國研學旅行學校參與率平均為38%,其中上海最高,達到了66%。然而,如何避免低效旅行,實現高效研學?制度建設和保障機制如何完善?「研學」「旅行」如何有效融合?這些話題成為教育、文化旅遊等業界關注的重點。
  • 「研學」與「旅行」如何實現有效融合
    「許多青少年報團參加國內外研學旅行,但據調查,『只學不遊』『只遊不學』現象都不同程度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謝國明直言。近日,在人民日報社人民文旅智庫與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研學旅行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研學旅行現狀、挑戰與未來」研討會上,多位專家表示,當前我國研學旅行中,「研學」「旅行」有效融合尚存難點。
  • 研學旅行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正在試點並取得初步成績的「研學旅行」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力載體,所以我們有信心把素質教育確切地落實下去。 一、研學旅行有利於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研學旅行向學生提供了「遊中學」與「做中學」的機會,尤其是在價值觀的樹立上,使學生既要在情感上認同,又要在思想行為上自覺踐行,即「內化於心而外化於行」。
  • 西安研學旅行周末篇-秦嶺野外生存安全與自救研學旅行線路!
    西安研學旅行周末篇-秦嶺野外生存安全與自救 知行長安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習主席的話無疑是對美麗鄉村最好的詮釋在秦嶺的蔭庇下,秦王朝不但完成了中華統一的春秋霸業【行程亮點】一、戶外體驗 玩中作文 二、主題式旅行 收穫成長 三、熱愛生活 熱愛大自然【研學目標】在大自然山野的真實場景中學習如何野外生存,才能夠真正的掌握自然情況下如何保護自己、脫離危險、感受自然。
  • 黃山擬規定:研學旅行團隊要配備安全員、隊醫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11 月6 日,《黃山市研學旅行規範管理暫行辦法(送審稿)》(下稱「辦法」)發布,面向社會徵求意見建議。據該「辦法」,組織研學旅行應堅持學生自願參與的原則,通過集體行動的方式進行。
  • 研學旅行「應急預案」怎麼編寫,有哪些注意事項?
    之前四川日報曾做過一項關於研學旅行的調查,調查反饋顯示:57.1%的網友把「學生安全」列為研學旅行首要問題。「研學安全」一直都不容忽視,研學機構除了要做好安全防範措施、行前安全培訓外,還應注意準備應對突發情況的「應急預案」。沒有應急預案的研學旅行,就如沒有滅火器的篝火晚會,總讓人擔心一些隱藏的安全隱患。
  • 你對項目驅動研學旅行的內涵及策略了解多少?以新加坡研學為例
    >當前,研學旅行無論是「為何研學」 「研學什麼」,還是「如何研學」「研學得如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在研學旅行中,教師的這一慣性仍然存在,教師更關注對某一景點、某一展品的零散知識,而沒有關注到知識的系統性和更深層次的挖掘。正是因為教師對研學內容整體的把握不夠,導致研學主題模糊、目標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