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中地域文化—廣東高州丁穎農業谷規劃設計!

2021-01-20 唯美鄉村

田園綜合體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 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地域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的今天, 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更加需要注重地域文化的傳承。本文從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內涵出發, 闡述了田園綜合體表達地域文化的意義, 分析了地域文化在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中的表達要點, 並以廣東高州丁穎農業谷規劃設計為例, 探討地域文化在田園綜合體的功能定位、景觀系統、空間場景、建築聚落及植物配置等方面的表達方法。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的概念。田園綜合體是在城鄉一體化格局下, 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美麗鄉村和現代農業為基礎, 發展農事體驗、文化、休閒、旅遊、康養等產業的一種可持續性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

田園綜合體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 它的建設注重地域文化的傳承, 強調要充分發掘鄉村文化, 展現農民生活、農村風情和農業特色。特別是在多元文化交融、全球文化趨同的今天, 要保持個性特色或獨特文化, 更需要在田園綜合體的規劃設計中, 從文化的角度進行思考, 挖掘更深層次的地域文化內涵, 合理地將地方歷史、文化、習俗等相關元素融匯到設計中, 從而賦予其更深層次的文化含義, 將田園綜合體回歸到地域性文化上。

1.地域文化與田園綜合體的關係

1.1 地域文化的內涵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體力和腦力勞動創造的, 並不斷得以積澱、發展和升華的物質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地域文化不是傳統意義上文化的概念, 而是受到地域環境的限制, 並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的文化狀況, 它為一個區域的規劃設計提供了歷史、社會形態和文化價值的指導。

地域文化包括自然和人文兩個要素。自然要素主要包括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動植物資源和地方物產等, 它們相互作用, 共同形成了人們的行為空間, 是地域文化存在的地理背景。人文要素主要包括歷史文化、宗教習俗、風土人情和民間藝術等, 是在自然因素影響下, 人類改造、利用自然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意識形態, 是地域文化的內在組成部分。

1.2 田園綜合體表達地域文化的意義

田園綜合體是在結合農林牧漁的生產與鄉村農俗文化、農家生活的基礎上, 充分利用農田景觀、自然生態、環境資源, 與觀光旅遊相結合, 形成的一種新綜合體形式。它的建設目標是要促進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的融合發展, 使鄉村治理獲得更多的深層次文化支撐, 為傳承和發展我國農村文明, 實現農村歷史性轉變提供新的契機和動力。而地域文化的傳承作為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對于田園綜合體實現建設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 美麗鄉村建設的興起, 促進一部分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文化衝擊, 農村日益表現出「類城鎮化」的趨勢, 一些新建的美麗鄉村, 很難找到「地域文化符號」的象徵, 傳統的文化脈搏在流失。因此, 進行傳統的地域文化特徵研究, 把地域文化底蘊和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 回歸到以體現地方農民生活、農村風情和農業特色的地域文化表達上, 對于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來說, 顯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2.田園綜合體地域文化表達要點

2.1 挖掘區域內的地域文化內涵

不同地區由於自然地理要素構成上存在差異性, 地形地貌、土壤、植物等因素都具有地域性特徵。人類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積澱了文化, 鄉村獨特的環境特徵、各民族不同發展歷程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使得每個地區的歷史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複製性。為了在田園綜合體設計的實踐中更好地詮釋和弘揚地域文化, 需要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內涵, 深刻理解地域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過程, 理解人類文化和自然的互動關係, 將地域文化融入規劃的理念和定位, 充分體現田園綜合體的地域性與文化性。

2.2 地域文化與自然山水資源的整合利用

地方居民從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對土地、水體等自然資源的利用是認識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具體形式, 也是農耕文明的直接反映[9], 它支配並引導著地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不同地區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形態是對不同地區自然環境特徵的反映, 成為地域文化的重要體現。在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中應結合景觀空間形態, 進行自然資源的適宜性、開發程度及生態承載量分析評價, 作為設計的基礎和依據, 並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對自然山水資源進行整合利用, 從而打造具有連續性、整體性的生態系統, 塑造良好的地域性生態景觀格局。

2.3 地域文化在空間場景中的表達

空間場景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載體, 是不同時期在環境、資源、文化、地域、美學的綜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它存在於城市、郊區、鄉村或荒野等所構成的連續時空中。空間場景代表的意義不僅是客觀存在的物質載體, 更是人類社會記憶的倉庫, 常伴隨著藝術價值和審美趨向。通過對鄉村生活中的某些具有時代特性的典型場面進行物化, 以整體畫面的形式體現或者運用真實、立體的景物來給場所塑造一種特徵和氛圍, 藉此反映一個地區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獨特性, 讓人們想起某個時代的生活、某個地域特定的傳統景觀, 促使人們對傳統地域文化的理解更加具體和感性。

2.4 地域文化在建築上的表達

作為地域文化結晶和凝聚的地域建築, 是地域文化在物質環境和空間形態上的體現。它不僅滿足了社會的物質功能需求, 更體現了人們的意識觀念、審美情趣、行為方式和社會心理需求等深層次的地域文化內涵。由於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響, 不同地區的建築在布局、造型、色彩、構造等方面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 從而造就了建築的地域特色。建築作為田園綜合體垂直方向上的視覺中心, 應與鄉村傳統的風格特點保持一致, 並通過文化元素的提煉以符號的形式應用在建築上, 表達和渲染地域文化的氣息。

2.5 地域文化與鄉土植物景觀

鄉土植物是長期以來適應當地氣候、土壤等綜合環境而生存下來, 既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能很好肩負植物的生態功能, 又是地域自然面貌的最好呈現者。巴西設計師Roberto主張在植物景觀中大量應用鄉土植物, 按生態群落原理設計適宜當地氣候特點的地域植物景觀。不同地區的植物在長期與人的相互作用中, 形成了獨特的植物文化。在田園綜合體植物景觀設計中, 應加大本地植物的應用比例, 充分考慮植物的鄉土性, 模擬地帶性自然植被, 進行近自然的植物群落設計, 營造富含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觀文化。

3.實踐案例———廣東高州丁穎農業谷規劃設計

3.1 概況

丁穎農業谷位於廣東省高州市謝雞鎮石塘村, 佔地面積72.13 hm2。規劃範圍內有農田、山林、河流、魚塘及一個村落, 依山傍水, 風景秀麗, 交通便利。

3.2 地域文化資源分析

丁穎農業谷是高州「三高」農業的主產區, 主要地域文化資源有荔枝文化、丁穎精神、高州民歌和木偶戲等。高州市栽培荔枝歷史悠久, 無論在品種、遺蹟、栽培技術等方面都留下大量的文化遺蹟。唐朝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詩句中的荔枝, 便是高州根子貢園荔枝。項目所在地謝雞鎮更是著名農學家、中國現代稻作科學奠基人之一、高等農業教育先驅之一、「中國稻作學之父」丁穎的故鄉。高州民歌是高州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下的產物, 是人們為解除勞動的辛苦和寂寞而高聲吆喝, 抒發感情而形成的山歌。高州木偶戲是我國民間文化的藝術瑰寶, 已經成為高州當地獨特的民俗文化, 其獨特古樸的唱腔, 精湛的表演使許多觀眾流連忘返。

圖1 規劃總平面圖

3.3 地域文化在丁穎農業谷規劃設計中的表達

3.3.1 功能定位, 營造地域特色

以項目所在地富有特色的農田景觀、森林景觀、鄉村聚落等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觀為依託, 融入低碳環保、循環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通過構建特色花卉風情谷、現代農業展示園、耕作體驗區、水上觀光帶等特色景區, 突出「嶺南鄉韻, 丁穎農谷」的形象特徵;開發以農耕文化體驗、康體養生、休閒娛樂、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項目, 營造自然、休閒、有高州地域特色內涵的生態度假環境, 建成粵西地區知名的現代農業和生態旅遊示範地。如圖1、圖2。

圖2 功能結構分析圖

3.3.2 景觀系統, 整合自然資源

根據項目的功能定位, 結合現有山水格局和景觀體系, 對山體、水系、農田和植被等自然資源進行有機整合, 增強景觀連接度和聚合度, 形成「一心、一軸、三帶、八區」的景觀結構, 以連續性景觀體系營造地域特色 (圖3) 。

「一心」———丁穎農耕文化中心。丁穎農耕文化中心作為整個園區的遊覽及服務核心, 主要建設景區主入口、集散廣場、農耕博物館、丁穎紀念園、遊客服務中心等 (圖4) 。

「一軸」———農耕文化主軸。由珍貴樹木園—丁穎農耕博物館—景區主入口—現代農業展示園—特色花卉風情谷等節點形成的南北走向景觀主軸線。該軸線依託優良的生態環境本底, 整合了規劃區的優勢資源和良好景觀, 是農業谷的開發重點。

「三帶」———現代農業觀光帶、特色花卉遊覽帶、民俗風情體驗帶。現代農業觀光帶以現代特色農業展示為主題, 以現代農業展示園、丁穎農耕博物館、耕作體驗區、珍貴樹木園、石塘森林公園、丁穎小學、石塘風情街等為主要載體弘揚農耕文化;特色花卉遊覽帶以森林遊憩為主題, 以特色花卉風情谷、婚紗攝影基地、桃紅廣場、花園綠道等弘揚森林文化;民俗風情體驗帶依託謝雞河觀光區開發鄉村特色主題旅遊, 建設山歌廣場、戲臺、遊船碼頭、節日慶典廣場等, 弘揚嶺南文化、高州民俗文化。

「八區」———項目劃分為農耕文化區、耕作體驗區、特色花卉區、現代農業展示區、謝雞河觀光區、珍貴樹木園、石塘風情街和石塘森林公園8個功能區。

圖3 總體鳥瞰圖

3.3.3 空間場景, 傳承民俗文化

在空間場景中以廣場、雕塑、小品、亭臺樓閣等形式體現農業谷的地域文化特色。農耕文化區以丁穎紀念廣場、丁穎雕塑、文化長廊、農耕博物館等體現「篤學明德、躬行踐履、建業自強、求精圖新」的丁穎精神;耕作體驗區通過農田及果園改造, 開展農作物種植、收割體驗、水果採摘等參與性項目, 在景觀小品中融入荔枝的發展歷史、栽培技術及相關詩詞歌賦等內容, 展示現代農業文化及荔枝文化;謝雞河觀光區通過河道整治, 建設遊船碼頭、棧橋、山歌廣場、戲臺等, 以水上主題表演、山歌表演、木偶戲表演等傳承高州地方民俗文化。3.3.4 建築聚落, 重構傳統民居

對石塘村現有的建築進行統一修繕和改造, 增設嶺南文化特徵的坡屋頂、抽象化的翹角、制高點處的新四角樓。建築外觀立足於保持嶺南建築文化的基本特徵, 沿用嶺南傳統建築色彩, 採用灰瓦、白牆、青磚的基本色調。在村落空間方面, 增設文化廣場、庭院、冷巷等空間發揮夏季導風、遮陽作用, 以適應嶺南地區的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條件;將村莊入口處的幾個小魚塘進行整合, 建成帶有觀賞和活動空間的荷花池;對村落西面原有農田進行改造, 完善田埂及水利設施, 設置耕作體驗空間;在村後山地樹林內設置登山步道, 休憩平臺、風雨亭廊等, 建成一個小型森林公園。這種村前荷花池、村旁農田耕地、村後山林遊園的依山傍水的聚落空間布局形式, 共同構成村落的邊緣景觀, 並與村落本身共同形成「山、水、田、村」的空間格局, 實現建築的自然適應性、社會適應性和人文適應性的完美結合和有機統一。

3.3.5 植物配置, 體現鄉土氣息

丁穎農業谷除了南部和北部各有一片山林外, 其餘大部分均為農田。山林基本是以荔枝、龍眼及橄欖為主的果林, 林下植被也以當地常見的九節、山指甲、三叉苦、勒仔樹等灌木, 以及芒萁、烏毛蕨、海金沙等草本為主。由於森林景觀較為單調, 觀賞效果較差, 需要立足長遠進行植物景觀改造並體現地域特色。植物配置以鄉土闊葉樹種作為基調樹種, 以色彩、姿態、季相變化豐富的景觀植物為觀賞樹種, 結合農業園內原始的地形地貌, 營造出具有高州地域特色的自然風貌景觀。

南部的石塘森林公園及珍貴樹木園種植降香黃檀、紫檀、鐵力木、土沉香、黑木相思、格木等鄉土珍稀植物, 並通過復層植物群落的設計, 形成穩定、多樣的生態植物群落;北部利用平緩的坡地打造百畝植物彩田, 採用向日葵、薰衣草、紅玫瑰三種寓意「陽光、幸福、浪漫」的植物, 打造美輪美奐的花景勝地, 在花海邊沿及道路兩側等區域種植樟樹、小葉榕、白蘭、大葉紫薇、紅花羊蹄甲、宮粉羊蹄甲、樸樹等具有遮蔭效果和花色花香的植物, 下層種植毛杜鵑、山茶花、含笑、車輪梅、野牡丹、桂花、桃金孃、茉莉花、大紅花等開花灌木, 突出體現丁穎農業谷的鄉郊野趣;村落的綠化在原有基礎上補植橄欖、香芒、枇杷、柚子、柑橘、百香果、樹菠蘿、楊梅、人心果等鄉土果樹, 以體現丁穎農業谷獨特的嶺南鄉村氣息。

地域文化特性是田園綜合體的重要屬性, 是區別於其它同類項目的核心競爭力。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對於地域文化的表達, 應立足於地方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順應時代需求, 深入挖掘地方歷史文化內涵, 以傳統地域文化景觀為切入點, 以整體人文生態系統為核心, 在功能定位、景觀系統、空間場景、建築聚落及植物配置等方面, 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地域文化, 做足「特色」文章, 從而提升田園綜合體的環境質量和文化品味, 為鄉村治理提供更多的深層次文化支撐, 助推實現美麗田園、和諧鄉村。

相關焦點

  • 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中地域文化—廣東高州丁穎農業谷規劃設計!
    本文從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內涵出發, 闡述了田園綜合體表達地域文化的意義, 分析了地域文化在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中的表達要點, 並以廣東高州丁穎農業谷規劃設計為例, 探討地域文化在田園綜合體的功能定位、景觀系統、空間場景、建築聚落及植物配置等方面的表達方法。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的概念。
  • 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中常見的三個功能分區
    在一定的地域空間內,將現代農業生產空間、居民生活空間、遊客遊憩空間、生態涵養發展空間等功能板塊進行組合,並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動關係,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複雜而統一的田園綜合體。在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中常見的三個功能分區分別是農業生產區、農業景觀區以及休閒度假區。
  • 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中常見的三個功能分區
    在一定的地域空間內,將現代農業生產空間、居民生活空間、遊客遊憩空間、生態涵養發展空間等功能板塊進行組合,並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動關係,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複雜而統一的田園綜合體。在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中常見的三個功能分區分別是農業生產區、農業景觀區以及休閒度假區。
  • 休閒農業園區規劃設計的「458」定律
    以農業生產為基礎的休閒農業園區的規劃設計歸納為「四個理念,五個原則」,昨天已經講了「四個理念「了,今天來講一講五個原則。在發展休閒農業過程中,休閒農業園區的主題定位至關重要,主題的選擇需要契合園區農業資源條件與農業生產條件並結合市場需求來綜合考慮。休閒農業園區的主題定位主要有:產業主題、科普教育主題、體育休閒主題、養生養老主題等。
  • 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度假景區等項目規劃設計
    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項目:廣東河源華威田園綜合體項目總體規劃、湖南北歐智能家居文化特色小鎮項目總體規劃、廣東綠心谷田園綜合體項目總體規劃、江蘇淮安白馬湖安瀾如意灣生態園(田園綜合體)項目總體規劃、瀏陽卓然撈刀河畔•田園綜合體二期田園旅居康養項目總體規劃、湖北建始青花田園綜合體項目總體規劃、廣西岑溪市盤古田園綜合體項目總體規劃
  • 高州這個鎮將建一個農耕文化基地,規劃圖曝光!
    項目總體建設目標以著名農業科學家丁穎故裡為依託,以傳承丁穎精神,弘揚農耕文化為目的,根據季節與市場需求適時準確地優化種植結構,合理地栽培應季花卉、水果,充分運用基地中的百果嶺,同時建設地域特色的優質高效農業,生產有機農產品、高州特色水果;為科學研究、科普教育、遊樂悠閒設施建設以及農耕人財提供優質環境
  • 高州這個鎮將建一個農耕文化基地,規劃圖曝光!
    項目總體建設目標以著名農業科學家丁穎故裡為依託,以傳承丁穎精神,弘揚農耕文化為目的,根據季節與市場需求適時準確地優化種植結構,合理地栽培應季花卉、水果,充分運用基地中的百果嶺,同時建設地域特色的優質高效農業,生產有機農產品、高州特色水果;為科學研究、科普教育、遊樂悠閒設施建設以及農耕人財提供優質環境
  • 探討雲南省彌勒市錦屏山田園綜合體規劃
    本文歸納分析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內涵, 結合雲南省彌勒市錦屏山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實踐, 探索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模式, 以期為同行提供借鑑參考。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18年來致力於產業及園區、鄉村旅遊綜合體、農業休閒綜合體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項目經驗、專家及政資源。特色業務:田園綜合體規劃、創意農業園規劃設計、休閒旅遊農業園規劃設計等服務,項目包含現代農業、休閒文旅、田園社區三大板塊,主要規劃有鄉村旅遊主力項目集群、田園主題樂園、健康養生建築群、農業產業項目集群、田園社區項目集群等。
  • 如何做好田園綜合體產業建築空間規劃?國內外業內專家齊聚郫都建言...
    改革試點以來,郫都區已引進特色田園綜合體等20餘個,培育創意農業基地、農耕體驗園等50餘家,新增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近1000家,打造了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等一批鄉村旅遊示範村。  新時代下,如何做好田園綜合體產業建築空間規劃,成為一個留得住鄉愁的地方?
  • 甘肅隴南市成縣廟下村生態田園綜合體規劃方案
    田園綜合體是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的新支點, 是農村農業轉型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是傳承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的重要載體。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以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廟下村田園綜合體為例, 討論探究了田園綜合體的收益模式, 如何增加園區收入, 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和村民的收入, 促進鄉村生態宜居的建設。
  • 藍田田園綜合體引得「鳳凰」來
    西安網訊:田園總合體讓百姓生活更美好。如今,西安市藍田耘谷田園綜合體項目備受關注,正從規劃、圖紙上一點一點變成現實。「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棲。」連日來,僑興集團董事長何業成一行來陝,實地考察藍田耘谷項目。
  • 田園綜合體視角下的詩意鄉村建築設計
    田園綜合體與詩意鄉村首先,田園綜合體是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其次,田園綜合體的特徵是以鄉村和農業為主導,鄉村田園景觀與田園農事生活是基礎,觀光休閒度假是核心,綜合開發模式是路徑。田園綜合體就是聚集鄉村資源、借力鄉村文化、營造鄉村景觀、綜合鄉村產業打造成的新型旅遊綜合體。最後,田園綜合體要打造的就是一種充分挖掘鄉土文化、還原鄉野生活、恢復鄉村魅力的詩情畫意般的鄉村田園生活,它是一處真正的世外桃源。
  • 2018文旅地產暨美麗鄉村、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及特色小鎮開發運營與規劃設計專題研討會【5月18-19日·上海】
    由聯創智庫主辦的「2018文旅地產暨美麗鄉村、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及特色小鎮開發運營與規劃設計專題研討會」將於2018年5月18-19日在上海舉辦。    本次休閒農業、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開發運營與規劃設計研討會將邀請到美國、大陸、臺灣等多名實戰專家,將從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打造和特色小鎮模式創新、規劃設計、策劃定位、運營管理、旅遊產業發展體系打造、美麗鄉村振興、鄉村綜合體運營、文旅項目IP構建等多個角度,由一線操盤手結合經典案例實戰分享,並將對參會嘉賓項目進行深度研討對接交流。
  • 田園綜合體:田園 養生養老
    人類的養生空間有許多,有城市,有山水,但只有在以田園為主的農村的田園、村莊和自然中進行的養生,才是田園養生。「三農」性,就是強調田園養生必須以「三農」為生活內容,必須在鄉村裡,在田園中,從事農作、農事、農活,而並非純粹在鄉村居住,更不是將城市的生活方式搬到鄉村去。
  • 國家農業公園規劃設計該遵循哪些原則?
    國家農業公園的定義: 以原住民生活區域為核心,涵蓋園林化的鄉村景觀、生態化的郊野田園、景觀化的農耕文化、產業化的組織形式、現代化的農業生產
  • 高州將迎來巨變,最新旅遊規劃出爐
    3.強化規劃引領。加快編制我市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初步構築「一心七 區」全域旅遊空間發展格局,重點推進 15 個項目建設。即以高州舊城區為中心,將潘州街道、寶光街道、石仔 嶺街道、山美街道、石鼓鎮納入城心範圍,作為旅遊接 待集散中心,打造為高州的中心商務區。
  • 如何塑造超級農業IP綜合體?
    利用節假日到郊區去體驗現代農業的風貌、參與農業勞作和進行垂釣、休閒娛樂等現實需求,對農業觀光和休閒的社會需求日益上升, 使我國眾多農業科技園區由單一的生產示範功能,逐漸轉變為兼有休閒和觀光等多項功能的田園綜合體。相對日本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 ,中國休閒農業、田園綜合體存在基礎設施條件差 , 人才隊伍短缺,規劃滯後,特色不突出,管理不規範,服務水平差等問題,嚴重製約了休閒農業的發展。
  • 「田園綜合體」到底怎麼做?這次我終於搞懂了本質!
    川西林盤上的國家級新區的田園綜合體規劃設計 田園綜合體已經成為國家關注和政策推動的一個著力點,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有著深刻的意義和價值,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田園綜合體的
  •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田園綜合體」
    那麼田園綜合體究竟在我國文旅領域發展中扮演著何種角色?9月西安,第三屆文化旅遊商業地產節,眾多行業大咖將共同探討與分享我國文化旅遊商業地產的前進態勢及變革之路。   今天,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田園綜合體的相關內容。
  • 中青旅聯科贏得內蒙古赤峰興隆谷規劃項目
    陽春三月,中青旅聯科迎著春和景明傳來佳訊——旗下唐山新空間創景旅遊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憑藉專業的規劃實力和豐富的項目經驗,在多家對標公司的激烈競爭中拔得頭籌,成功贏得「赤峰興隆谷·松山現代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