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11月2日,作為全市28個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項目建設正式進入啟動實施階段。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位於渝中區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明清時期,此地多為軍事將領宅院,是當時重慶古城的高檔居住區之一。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教堂和學校,並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天燈巷因此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後,該巷於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
-
山城巷將重新修繕打造 再現老重慶城市風貌
華龍網11月2日17時30分訊(記者 舒婷)今(2)日,記者從重慶市渝中區了解到,作為重慶28個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啟動實施,根據規劃設計,項目將還原老重慶風貌,打造文商旅居休閒綜合體。
-
渝中區山城巷將再現老重慶風貌(圖)
11月2日,作為重慶28個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啟動實施,未來兩年,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將重點打造「最美步道」「臨崖體驗」「大美江景」「老街文化」四大亮點,項目預計於2019年底前竣工開業。山城巷另外一個亮點,就是隱藏在此的山城第三步道。這是一條修建在陡壁上的臨空棧道,可以俯瞰長江。這些深深融入重慶人生活中的小巷,往往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沉澱,是重慶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縮影。老巷未來會怎樣?展現「原滋原味」老重慶城市風貌
-
山城巷傳統風貌區主街預計10月亮相
山城巷傳統風貌區效果圖。項目方供圖「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位於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的山城巷,作為重慶唯一一條以「山城」命名的街巷,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它恬淡、安寧,質樸、清新。2015年5月,山城巷被確定為全市28個傳統風貌區之一,是我區下半城「母城」歷史文化風貌帶集聚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佔地面積2.47公頃,建築面積約20000平方米,總投資約1.2億元。
-
「十八梯」風貌區首開區年底開街
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效果圖 圖源自網絡備受市民關注的「十八梯」又有了新進展。今(26)日,上遊新聞記者從渝中區獲悉,「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建設目前正在順利推進當中,其5000平方米的首開區主體建設已完工,現已進入內外裝修階段,今年年底就將和市民見面。
-
山城巷打造4A景區 重現老城市井生活
山城巷中段沿著巖壁打造的山城棧道不僅是重慶老城門金湯門城牆遺址所在,在棧道上還能俯瞰整個江岸風景。山城巷裡的建築都有歷史痕跡,以厚廬為例,此宅為抗戰時期四川軍閥劉湘下屬蘭文彬師長的官邸,具有典型上海石庫門建築的特點。如果說重慶是山城的代表,那麼在一定程度上,山城巷可以說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
-
渝中:山城巷 百年老巷將原汁原味再生
昨日,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據悉,山城巷傳統風貌區整個項目佔地面積2.47公頃,建築面積約21000平方米,總投資約1.2億元,將重點打造「最美步道」、「臨崖體驗」、「大美江景」、「老街文化」四大亮點,真正讓遊客感受到山城巷的「獨一無二」。整個項目預計2019年底前竣工開業。
-
渝中區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啟動規劃前期工作
華龍網12月5日14時56分訊 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建設是渝中區委區政府著力打造的高品質文商旅結合的示範項目。日前,市規劃局名城處、渝中區分局、渝中區南紀門街道辦事處邀請多名專家對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進行現場踏勘並就下步工作召開專題研究會。
-
渝中區全力打造歷史文化風貌區
近年來,我區不斷深化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內在統一的認識,紮實推進傳統風貌街區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保護原址保護與原貌重現相結合一直以來,我區著眼重現傳統巴渝風貌、體現明清移民特色、展現抗戰陪都風格以及彰顯開埠建市、西南大區風採,修舊如故推動東華觀藏經樓、巴縣衙門、聚興誠銀行等67處文物保護,升級打造「最美街道」中山四路,提速建設十八梯、山城巷、李子壩等風貌區,保護提升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原址修復湖廣會館、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推動「母城」歷史風貌細膩還原
-
傳承歷史文脈 渝中區全力打造歷史文化風貌區
位於山城巷的厚廬。資料圖片渝中是重慶「母城」,有著獨特的資源稟賦,深厚的人文底蘊。近年來,我區不斷深化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內在統一的認識,紮實推進傳統風貌街區保護利用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保護原址保護與原貌重現相結合一直以來,我區著眼重現傳統巴渝風貌、體現明清移民特色、展現抗戰陪都風格以及彰顯開埠建市、西南大區風採,修舊如故推動東華觀藏經樓、巴縣衙門、聚興誠銀行等67處文物保護,升級打造「最美街道」中山四路,提速建設十八梯、山城巷、李子壩等風貌區,保護提升大田灣—文化宮—大禮堂文化風貌片區
-
解析重慶市山城巷歷史風貌區:破舊的街巷成為名片,改造也無必要
重慶市中心的山城巷歷史風貌區,雖然已經很破舊,但風味猶存、也很有特色。在山城巷歷史風貌區,破舊的街巷成為名片,而改造似乎也無必要性。由於山城巷已經非常破舊,因此民間常常有一種聲音,這裡面需要拆除一些建築,但是從改造的計劃來看,這裡面似乎也沒有大規模拆除、重建的打算。下面地圖表示了重慶市山城巷歷史風貌區的結構。
-
觸摸重慶歷史,山城巷、龍門浩老街等傳統風貌區受遊客追捧
看展覽、賞燈飾、體驗AR……10月5日,記者走訪南岸區龍門浩老街、黃桷埡老街,渝中區山城巷等傳統風貌區後了解到,這些傳統風貌區在國慶假期為遊客打造了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讓遊客在遊玩中觸摸重慶歷史,愛上巴渝文化。
-
推進百年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品質提升 渝中區尋找20位「城市更新者」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 文/圖山城巷傳統風貌區打造又傳來新消息!今(25)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中區獲悉,為推進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品質提升,日前,渝中區面向社會尋找「城市更新者」,對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內10處建築進行「微更新」。
-
推進百年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品質提升 重慶尋找20位「城市更新者」
山城巷傳統風貌區打造又傳來新消息!今(25)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中區獲悉,為推進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品質提升,日前,渝中區面向社會尋找「城市更新者」,對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內10處建築進行「微更新」。
-
重慶山城巷傳統風貌區主街國慶節亮相迎客
國慶節與中秋節雙節喜相逢,重慶山城巷傳統風貌區主街經過保護修繕後亮相,喜迎八方遊客。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山城巷內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等特色,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吸引了眾多遊客來此遊玩。
-
百年山城巷要消失?渝中區回應:打造巴渝風貌區
原標題:百年山城巷 要消失?渝中區回應:打造巴渝風貌區 何浩 畢克勤 「還剩17天!」望著巷尾醒目的紅底白字,在渝中區山城巷住了近60年的彭大爺,最終還是搬到石板坡。1900年法國傳教士立杆點燈,得名天燈巷。1972年,這裡更名為山城巷。 69歲的巷中老人曾伯祿說,山城巷上半段原來叫仁愛堂,下半段叫天燈巷,中間一條支巷叫體心堂。「叫山城巷,是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 老人出生後一直住在這兒。他指著山城棧道入口處一株粗壯的黃葛樹喃喃自語:「那棵樹,是我八九歲時種的,當時只有筷子粗,現在得一人合抱。」
-
觸摸重慶歷史 山城巷、龍門浩老街等傳統風貌區受遊客追捧
通訊員 郭旭 攝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看展覽、賞燈飾、體驗AR……10月5日,重慶日報記者走訪南岸區龍門浩老街、黃桷埡老街,渝中區山城巷等傳統風貌區後了解到,這些傳統風貌區在國慶假期為遊客打造了精彩紛呈的文化大餐,讓遊客在遊玩中觸摸重慶歷史,愛上巴渝文化。「從這裡既能感受歷史的滄桑,又能欣賞江景和渝中半島,真是不錯。」
-
渝中:百年老巷「山城巷」將統一打造巴渝風貌區
望著巷尾醒目的紅底白字,在渝中區山城巷住了近60年的彭大爺,最終還是搬到石板坡。 1900年法國傳教士立杆點燈,得名天燈巷。1972年,這裡更名為山城巷。 69歲的巷中老人曾伯祿說,山城巷上半段原來叫仁愛堂,下半段叫天燈巷,中間一條支巷叫體心堂。「叫山城巷,是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 老人出生後一直住在這兒。他指著山城棧道入口處一株粗壯的黃葛樹喃喃自語:「那棵樹,是我八九歲時種的,當時只有筷子粗,現在得一人合抱。」
-
遇見渝水·嘉陵江| 跟著vlog打卡山城巷
區域內坐落著天主教仁愛堂舊址、厚廬、長樂永康石朝門、亦廬石朝門、體心堂42號民居等極具特色的歷史風貌建築,沿途還有許多特色小店。
-
山城巷裡老山城 這條最重慶的百年老巷將換新顏
山城巷,一條與山城同名的百年老巷。說它最重慶,是因為這裡的建築、江岸風景、層層疊高的地形態勢,爬坡上坎的街巷格局,來的人都說,走過這一巷,就能讀懂整個老重慶。如果說,重慶是山城的代表,那麼在一定程度上,它就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今日(2日),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建設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