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地鐵出行已成為市民最為普遍的出行方式。維護好地鐵的治安,就相當於為市民撐起了一把防護傘。疫情期間,杭州地鐵的良好秩序,離不開堅守一線和後勤保障的民警。
火車東站地鐵站
近日,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復工復產工作的有序推進,返杭、返崗的人員不斷增長,早晚高峰期的客流也不斷上升。傳播風險依舊存在,防疫工作仍然不能放鬆。就在前幾天,地鐵公安分局辦公室黨支部全體黨員還給黨組織寫了一封信,不少民警還交上了請戰書——永擎初心之光,照亮戰「疫」之路!
堅守一線
守好杭州的「東大門」
宋曄堃在火車東站地鐵站巡邏 查看乘客登記表
「請出示杭州健康碼,沒有領取的可以現場申領......」杭州火車東站地鐵站大廳裡人來人往。地鐵公安分局駐點民警宋曄堃在安檢口,不厭其煩地重複著同一句話。遇到不會申領健康碼的外來旅客,他還要耐心地教他們申領。在客流尖峰時段,他每小時得檢查上百個健康碼,看到眼睛酸痛。
今年是宋曄堃在火車東站駐點的第7個年頭,他對這裡每一個角落都很熟悉,同時也有著深厚的情感。年初隨著疫情的擴散,他再也坐不住了。年初二(1月26日)便匆匆告別父母,連夜從諸暨老家趕回杭州,主動請纓到客流量最大的火車東站增援。
從此,每天從地鐵運營開始到結束,15小時的工作時長,無論日常巡邏、安檢督導,還是解決糾紛,他都事無巨細,認真處理。每當夜幕降臨,站內溫度降低,工作中的宋曄堃常常冷到打哆嗦,靠跺腳的方式來取暖。
「我跟老婆正好湊到兩人都休息,帶著女兒回老家陪父母過年。不曾想,疫情來得這麼突然。」 宋曄堃說,老婆從事媒體工作,他自己又在地鐵一線,幸虧有嶽父嶽母幫忙照顧5歲的女兒。
談到家人時,他十分感謝他們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時,也懷有愧疚。「我都不記清有多久沒跟女兒面對面溝通了,每天出門和回家時,她都在睡覺,只好在中午休息間隙跟她視頻。」 宋曄堃說,守好杭州的「東大門」,是自己的職責和義務。
疫情爆發以來的一個多月,在杭州地鐵的其他站點也有很多像宋曄堃一樣的駐點民警,放棄假期,堅守防疫一線。
堅守後方 努力做好後勤保障
為一線人員提供強大的後盾力量
電腦面前工作中的王甄
除了強大的前線力量,完善的後勤保障也是防疫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民警王甄就是其中的一位,主要從事辦公室財務工作。在此次疫情期間,他主要負責防疫物資的購置、發放和配置。
「口罩資源的短缺,是我最初面臨的首個難題,當時急得我好幾天睡不好覺!」談到此前的口罩採買過程,王甄感慨萬分。「那幾天,我跟同事們天天打電話,到處聯繫各個口罩生產企業,幸虧找到了建德的一家企業,幫我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在解決口罩這件事情上,辦公室民警們都群策群力。
出生於軍人世家的範一軍,曾經是一名軍隊的醫務工作者。既擁有軍人的熱情,又不失醫護人員的嚴謹。所以平易近人的範一軍,就成了同事口中的「範大姐」。細心的她在注意到口罩資源短缺的問題,便諮詢了之前學醫的同學(目前各大醫院的醫生),又結合自己的醫護專業知識, 製作了一個口罩使用技巧的小視頻,為大家普及正確佩戴口罩和消毒等常識。
範一軍製作的視頻截圖
「我和同事花了兩天時間,做出來的視頻。我特地叫同事幫我去家裡拍的照片,又請普通話標準的同事幫忙配音。」範一軍說,視頻裡的方法也是個人以前學醫時的經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能讓大家更好地利用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提到做口罩的醫學專業時,她很感慨。「我看到電視新聞裡這麼多醫護人員不計個人得失,奔赴一線的畫面時,既感動又心疼。因為我曾經也有過相似的經歷,所以我深有體會。」 範一軍回憶道,1988年春天,自己參與了A肝流行時期的醫療救治工作。
「當時的醫療資源還沒這麼充足、先進,給病人測血壓的聽筒從早掛到晚,耳朵都被掛麻木了。不僅如此,我們連水都不敢喝,喝水上廁所就浪費了防護服……」範一軍回憶起當年的場景,感慨道,雖然現在的自己不能奔赴一線成為「逆行者」,但自己在疫情期間送別父母,堅守崗位,努力做好辦公室內勤和黨務工作。「做好自己的防護,不給社會添亂,也是我們後方人員的一項重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