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中只有鬼怪傳說?蒲松齡在聊齋中還寫了什麼故事?

2020-12-13 沙盒大叔

在《聊齋志異》狐鬼蛇妖的世界裡,蒲松齡創造了許多神仙的故事。在古代小說家的筆下,神仙存在於天宮,存在於龍宮,存在於深山洞府。他們不但可以騰雲駕霧,還可以長生不老,所以人們都嚮往神仙。

古時候人們求仙,是為了擺脫人世間的苦難,今天人們求仙,是為了祈求一生的平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也向神靈們祈求過,但我是有過的。雖然有封建迷信的嫌疑,雖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但真正到了家人有病痛折磨時,真的是什麼都不顧了。

蒲松齡在他的作品中,寫了許多遇仙的故事,那麼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奇妙的神仙世界。

小說中整個宇宙分三界,最高一層是仙,中間是凡人,最後是鬼怪。人行善積德會得道成仙,神仙貶謫到人間就成了凡人,凡人作惡就成了鬼,而鬼積德行善便會復生為人。所以啊,天道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蒲松齡寫的仙境,使得聊齋的人物即得到長生不老永恆的享樂,又受到道德的淨化。它可以讓我們不知不覺中走進一個虛幻的世界,我們在自己的潛意識當中把一個個幻想的世界當成了現實世界。

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畫壁》,孟龍潭和朱孝廉到寺廟遊玩,他們看到佛殿上供奉了很多神佛。而東牆有一個大的壁畫,畫的是散花天女。朱孝廉就目不轉睛的盯著散花天女,看著看著就覺得自己飄飄然了,飛到了壁畫上。朱孝廉聽高僧講法,與仙女成婚,這真是幻由人生。

這就是說,只要你對美好的事物執著的追求,所希望的一切就可能出現在你的眼前。所以,蒲松齡把對現實人生的理想寄託於虛幻的遇仙世界裡。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難免有不順的事情,但凡事都要心懷希望,留個寄託。

相關焦點

  • 蒲松齡《聊齋志異》:為什麼要寫鬼怪故事,表達了什麼?
    有人說蒲松齡是山東人,是不是那裡的人都喜歡講鬼怪故事?我覺得這跟作者所在的地方沒有多大的關係。先來看看蒲松齡的個人經歷,早年有文名,施閏章批其捲雲:「觀書如月,運筆如風,有掉臂遊行之樂。」但屢試不第,31歲在江蘇寶應縣衙做孫惠的幕僚。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很容易就能發現,在蒲松齡筆下的狐妖鬼怪與民間傳說中殘忍的形象不同。聊齋中的鬼怪狐妖,大多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是世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伴侶形象。除此之外,她們都還有一個共同點。科舉失意的他轉而開始對民間光怪陸離的狐妖精怪的故事感興趣,於是便開始收集民間故事,經過自己的加工之後,用盡大半生的經歷,寫出了驚世之作《聊齋志異》。如果說聊齋中的書生都是蒲松齡自身的寫照,那麼他筆下溫柔小意、美麗多情的狐妖精怪,就全都是他妻子的影子。
  • 《聊齋志異》中除了鬼怪,還有什麼呢
    眾所周知,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可謂一部內容豐富奇絕的文言文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裡的大部分故事都是蒲松齡根據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的,裡面的故事多是以人間為背景,描寫人與精靈怪力的各種糾纏。電視劇《聊齋》我們小時候大概都看過,提到《聊齋》我們總會想到《畫皮》中那個天天把美女的皮囊貼在自己臉上去吃人的惡鬼,各種狐狼精怪,以及陰森恐怖的配樂。然而,《聊齋志異》若被僅僅視為狐精鬼怪之作,那未免太小看蒲松齡了。
  •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
    而對於蒲松齡來說,作為一介書生,他還有手中的筆,不能正大光明的指責,隱晦一點總沒人管吧,所以也就有了《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是以鬼怪亂力為依託,講述的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故事。這本書有多出名,不用做多贅述。但是它通過狐仙,鬼怪,山石,鳥獸等揭露的官場黑暗,人性的詭辯,愛情的悽美等註定它成為傳世之作。
  • 蒲松齡在這裡寫出《聊齋》,根據小說建起了一個旅遊景區
    《聊齋志異》這部小說,是我國清代著名的短篇小說,其中描寫了許多鬼怪故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部小說中的許多故事還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傳播廣泛。在山東淄博就有這樣一個景區,以《聊齋志異》為原型建造,遊客在這裡仿佛進入了聊齋的世界。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裡面總是離不開狐狸、書生、妖魔鬼怪
    《聊齋志異》是我兒童時代就很愛看的書本,那書中的情節全是人與鬼,和狐狸精的愛情故事,很感人,也很真摯。但那時候還小,不懂世事,不知道是作者在借題發揮,傻傻的還以為世上真的有那麼多情的鬼怪,和那麼專一的,又懂得感恩的狐狸精呢!
  • 《聊齋志異》寫鬼寫妖入木三分,蒲松齡是否相信自己筆下的故事?
    作者為了增加故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對細節進行合理的想像,當然無可厚非;讀者自然也是抱著「姑妄言之妄聽之」的態度把《聊齋志異》當做小說來讀,無論作者寫得多麼神奇怪異,都不會信以為真。那麼,蒲松齡本人對自己寫的故事是否相信呢?
  • 《聊齋志異》中,蒲松齡遇見「神仙顯靈」的現象,如今卻也很常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也稱聊齋先生,是清朝一位著名短篇小說家。而他所撰寫的《聊齋志異》很多都不是憑空想像捏造的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事情。比如半夜江上鬧鬼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一種罕見發光的水藻鬧出的大烏龍。
  • 「魑魅魍魎」——蒲松齡《聊齋志異》的那些事兒
    《沙漠駱駝》裡有句歌詞這樣唱道:「什麼鬼魅傳說什麼魑魅魍魎妖魔  只有那鷺鷹在幽幽的高歌」>中國人向來喜歡聽些魑魅魍魎的午夜傳說,最早在東晉,歷史學家幹寶就寫了部《搜神記》,專講"魑魅魍魎",是志怪小說的鼻祖。
  • 讓蒲松齡筆下的鬼怪唱搖滾 音樂劇《聊齋》還會好看嗎?
    讓蒲松齡筆下的鬼怪唱搖滾,音樂劇《聊齋》還會好看嗎?  從年初大熱的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到前不久剛剛結束巡演的百老匯音樂劇《搖滾學校》,音樂劇市場裡的「搖滾」風潮似乎還方興未艾,昨晚,新加坡實踐劇場的原創古裝搖滾音樂劇《聊齋》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開啟國內首演,4天連演6場,作為一部華語音樂劇來說著實讓人捏了把冷汗,首場不算太好的上座率也印證著觀眾對這部混搭劇的懷疑,《聊齋》,可以搖滾得好看嗎?
  • 蒲松齡:聊齋奇書寫的是奇聞怪事,實則敘說了千百人心
    導讀:聊齋奇書寫的是奇聞怪事,實則敘說了千百人心蒲松齡是清朝山東淄川蒲家莊人,他一生在仕途上沒有什麼大成就。19歲時在童子試中考了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他真正的成名路在於寫志怪小說,其許多作品通過講述狐鬼怪聞來諷刺當時社會的黑暗,批判險惡人心,其大多數故事都值得我們去聯繫實際深入思考。蒲松齡對鬼怪傳奇很有研究,也善於寫這些故事,他的著作《聊齋志異》是後世人最為熟知的小說集,這是他耗費了畢生精力去完成的著作。《聊齋志異》整本書總共8卷,有491篇。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又名《鬼狐傳》、《異史》,因為書中很多篇幅描寫了書生與鬼和狐狸精的故事而得名。《聊齋志異》因為傳世版本太多,篇幅多少不一,一般認為是491篇到496篇左右(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在《聊齋志異》中自稱異史氏。
  • 作為一部經典鬼怪小說,《聊齋》有什麼文學價值?
    《聊齋志異》是一部有著很高文學價值的小說集,無論是故事題材還是思想內容,無論是藝術形式還是藝術手法,《聊齋志異》在各個方面都達到了文言小說的巔峰,真正代表了清代乃至中國文言小說的最高成就。《聊齋志異》故事情節起伏跌宕,精彩豐富,引人人勝。
  • 《聊齋志異》寫作背後的故事:大明湖帶給蒲松齡太多靈感
    蒲松齡的文字是一個作家天才的想像和藝術才能的集中體現,藝術來源於生活,蒲松齡的文字藝術則與濟南有著不可割捨的的聯繫。他反反覆覆考了四十四年,屢試不第,卻與濟南結下了一世情緣。其《聊齋志異》中的《姐妹易嫁》《孤嫁女》 等篇章都是蒲松齡根據自己客居大明湖畔時採訪到的故事演繹而成的。
  • 聊齋頌
    聊齋,指蒲松齡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俗名《鬼狐傳》。也指蒲松齡故居裡面蒲松齡居住的房子,相傳蒲松齡在此房子裡創作了《聊齋志異》,故稱聊齋。   2.妖魔鬼怪:是指妖怪和魔鬼。後來也比喻各種危害人民利益的邪惡勢力。
  • 蒲松齡《聊齋》西漸巴黎
    街內有一家查理·莫羅出版社,亦名映像書局,熱衷於光揚中國古典文學,今年與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簡稱「外研社」)合作,共同推出《聊齋志異》線裝法文繪圖本,進入法蘭西全國的銷售渠道。出版者表示:「《聊齋志異》繪圖本是首次在異邦面世,期望讓西方讀者更形象地賞析中國十八世紀傑出作家蒲松齡心目中的奇幻世界。」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為什麼都說《野狗》是最恐怖的一個?
    《野狗》是蒲松齡創作的一篇僅280字的小說,收錄在《聊齋志異》第一卷中。在三百多篇聊齋故事中,《野狗》的篇幅短小,故事情節也很簡單。然而其恐怖程度甚至超過了著名的《畫皮》,其原因就在於這是一篇披著鬼神外衣的紀實文字,真實的再現了幾百年前清軍對山東地區的一場大屠殺。
  • 《聊齋志異》中的還魂故事:閻王拘錯了人的魂魄,只好放其回陽間
    《聊齋志異》中的還魂故事:閻王拘錯了人的魂魄,只好放其回陽間從《聊齋志異》看還魂復生的現象還魂的傳說在世界各地都有,但以中國的記載最為詳細生動。在中國古代的志怪小說中就有很多,尤其在《聊齋志異》中,還魂的故事更是層出不窮。例如其中有個故事就說:閻王因為疏忽而 拘錯了人的魂魄,只好放那個人的魂魄回陽間補足自己的陽壽;如果他的軀體腐爛了,還需要復活,那就只好藉助於別人的軀體,也就是所謂的借屍還魂。關於這樣的故事,在民間傳說中還有一個八仙中的鐵拐李,形象醜陋不堪,可據傳說他曾經是一位英俊的青年書生。
  • 《聊齋志異》的土偶一文,說泥人和人生孩子,蒲松齡想表達什麼?
    作者:學思知行(一組聊齋的圖片)在蒲松齡所寫的《聊齋志異》這本志怪小說中,有許多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這些事情仔細分析起來,其實,它是真實存在的事情。只不過許多的事情被罩上了一件怪異的神話外衣,從而達到了保護自己蒙蔽外人的作用,尤其是在古代的那一種三從四德的封建禮教下,人性的光輝被掩蓋在了這樣一件件怪異的傳說中,如果仔細分析起來,用現在科學的眼光來看,那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正常事情,並沒有什麼怪異的東西。(一)泥胎變成人,這事真的有嗎?
  • 從亞馬遜書評到博爾赫斯,解析外國人視角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根據聊齋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倩女幽魂》《畫皮》可以說在中國家喻戶曉。聊齋的故事內容豐富,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書生與狐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