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勞民傷財,卻救活中國數萬下崗職工,生產60億發子彈

2020-12-18 戰壕

80年代,正趕上中國改革開放,所有人都一門心思的掙錢,改善生活。這可害苦了我國的兵工廠。沒有訂單的兵工廠大面積停產,很多甚至發不起職工的工資。人心惶惶,萬人思動。很多人都打算下崗,去做生意!

誰也沒有想到,就在這個艱難的時候,國外突然飛來了驚天巨單!60億發子彈,這樣的巨額訂單簡直是前所未有。所有人都驚呆了。接到上級通知的那一瞬間,兵工廠的工人們簡直是喜極而泣。可是轉眼間卻又開始犯了愁。這麼多的子彈,就是加班加點也幹不完啊!

沒有辦法,只好加班加點的幹,人歇機器不歇。24小時都不停的生產。就這樣,大伙兒甚至連春節都沒有休息。這個時候,工人們根本沒有想到,在數萬公裡之外的伊拉克,那裡的人們正飽受著戰亂之苦。

不僅僅是子彈,因為兩伊戰爭的全面爆發,伊拉克從我國進口的武器裝備可不僅僅只有子彈。機槍、大炮、高射炮、坦克,甚至連飛彈、飛機都從中國進口。這些武器種類繁多,但品質可一點都沒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因為中國本土的武器本身就存在多種多樣的問題。所以在製造武器的時候都會考慮兼容或者通用的問題。很多武器裝備不僅僅是在國產武器上能夠使用。在俄制武器,甚至美國武器上也能使用。

這可就幫了伊拉克大忙了。因為他們國內的武器本身也是五花八門。購買中國的武器裝備,兼容性更強。

相關焦點

  • 土豪國打仗用光彈藥庫,向中國訂60億發子彈:錢不是問題,得快!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喜愛研究世界歷史的朋友,提起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生的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應該略知一二。他們兩國開展了長達八年的戰爭,最後以雙方均同意停戰而畫上句號。戰爭帶給他們的唯一後果就是經濟衰退。一度曾經富有的兩個國家均因為戰爭成為了十分貧窮落後的國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關於他們之間的故事。戰爭中伊拉克的彈藥庫幾乎被打光,在中國訂了60億發子彈。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大家都知道,戰爭中要想取勝對方,擁有足夠的武器和彈藥是必備條件之一。
  • 兩伊戰爭雙方都用中國武器:軍工企業發了財
    這樣,失去了國內的軍火訂貨,中國的軍工企業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這時候因為兩伊戰爭而送來的軍火訂單對於當時困難的中國軍工廠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中國最初賣給伊拉克的首批坦克可能是59式,也就是蘇聯1950年裝備蘇軍的T-54的中國簡化生產型,這批坦克對於伊拉克而言,純粹是應急,就性能而言60年代就落後了,沒有多少戰術意義。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看中了中國的69式坦克的改進型69II,大量採購。這種坦克也成了80-90年代中國軍火貿易和軍援的主要坦克品種。
  • 「兩伊戰爭」讓中國一個坦克廠就賺了10多億美元
    中國軍工人員精湛的技術和矜矜業業搞研發讓解放軍的裝備進入現代化,自主研發的武器熱銷多國。中國武器其性能和質量也直逼歐美產品。  打仗就需要武器,並且需求量很大。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從1980年至1988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
  • 為何說兩伊戰爭拯救了中國兵工廠?看當年的出口額,至今沒被超越
    《為何說兩伊戰爭拯救了中國兵工廠?看當年的出口額,至今沒被超越》 1980年9月22日,一場被稱之為"馬拉松"式的消耗戰,又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最典型範例的戰爭在中東打響,這場戰爭一打就是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
  • 一手賣兩家:兩伊戰爭熱銷中國飛機大炮!賺了多少錢?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後,由於伊朗和伊拉克兩國自身的國防工業薄弱,必須從國外進口大量武器裝備及零配件。由於中國武器價格便宜、操作簡單,戰爭期間,雙方均大量購買了中國的武器裝備。這場戰爭對於1980年代的中國軍事工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80年代初,國家進入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時期,不得不大量縮減軍備,提出「軍隊要忍耐」。
  • 一場持續8年的戰爭燒掉80000億,死傷數百萬,卻讓中國軍工發大財
    大家都知道,戰爭無論是對武器彈藥還是金錢的消耗都是非常驚人的,發生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場被譽為用「先進武器打出低水平的戰爭」除了對武器彈藥和金錢的消耗特別巨大以外,人員的傷亡更是不可估量。
  • 兩伊戰爭雙方雖難分勝負,但這場戰爭卻幫了中國一個大忙
    最終兩伊戰爭在聯合國的斡旋下實現停火,雙方付出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戰後兩國邊界恢復到交戰前的情形。而這場戰爭對於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軍工企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失去了國內的軍火訂單,中國的軍工企業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這時候伊朗和伊拉克的軍火訂單對於當時處境困難的中國軍工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世界上可以生產武器的國家很多,伊朗和伊拉克為何向中國採購大量的武器呢?首先,本國工業基礎薄弱,生產不了。
  • 中國巨輪,在兩伊戰爭的炮火下滅亡 可恨的是兩伊卻沒有任何解釋
    當時候正直兩伊戰爭,薩達姆宣布任何載運伊朗(或其他阿拉伯國家)所生產原油的船隻都將成為伊拉克襲擊的目標,但海上巨人號仍然冒險進入波斯灣海域進行運輸工作。在1988年5月14日航經荷姆茲海峽時,遭伊拉克戰機以法國產的飛魚反艦飛彈攻擊重創,沉沒在伊朗的卡克島海岸外之淺海海域。沉沒後的海上巨人號就以這狀態一直存留在海底,直到兩伊戰爭結束。
  • 兩伊戰爭中使用的中國武器
    兩伊戰爭中使用的中國武器
  • 美國每年向中國進口數億發子彈,儲量夠打一次世界大戰
    據悉,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美國大兵平均打出上萬發子彈,才能消滅一名敵人。這並非是他們槍法差,而是他們在遇到敵人時,不用去考慮彈藥消耗,只管用火力壓制對手,既保證自身的安全,也達到儘可能殺死對手的目的。可以見得,在彈藥補給上,美國是何等的財大氣粗。
  • 兩伊戰爭前的伊拉克:國家富得流油,被薩達姆的野心毀於一旦
    很多人認為是美國人發動的「伊拉克戰爭」和長期的制裁造成了這種情況。但實際上,如果真要說罪魁禍首,那應該說是薩達姆。可以說,是薩達姆的個人野心毀了伊拉克,毀了富裕繁榮的伊拉克。看看兩伊戰爭前的伊拉克,才知道薩達姆把伊拉克坑得有多慘。
  • 兩伊戰爭,交戰雙方都大量購買了中國武器,最後戰績如何?
    在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爆發了一場長達十年的戰爭,這兩國之間的矛盾也是由來已久了,所以導致戰爭爆發的原因也非常複雜,不過最關鍵的還是領土爭端以及宗教矛盾。既然有戰爭那就肯定有消耗,兩國打了這麼久,對武器裝備的需求也很大,靠自己是肯定不可能的,所以伊朗和伊拉克都只能從國外進口武器,而中國就成為了他們的主要供貨商。當時伊拉克和伊朗都購買了大量中國武器,所以雙方真實戰績如何呢?
  •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武器裝備都有哪些
    文|鐵血君兩伊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戰爭結果,兩國均稱取得了勝利,但是,這是被軍事界認可的「用高科技打了一場低級別的戰爭」,沒有勝負的戰爭。戰前,兩國都是軍事和經濟強國,戰後經濟凋敝,國力倒退多年。雙方在這場戰爭中死了太多的人。
  • 一戰回到「解放」前,兩伊戰爭伊朗損失巨大,霍梅尼還說打得好?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伊拉克和伊朗是位於中東地區的兩個鄰國,這兩個國家在幾十年前就是宿敵,它們因為人種和執政教派的不同、邊界利益相衝突等諸多問題而爆發了長達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
  • 子彈存儲最多的國家竟在這裡?幾十億發,打一場仗絕對沒問題
    二戰期間,世界許多國家都參與了這場戰爭,對於一場戰爭到底可以用多少子彈來說,我們壓根就不敢統計,因為那個數量不是我們敢想像的。二戰時期所用掉的子彈數量,一定程度上講就相當於是在戰爭中死去的人數。而二戰中挑起戰爭的德國,平均一年就消耗了37億發子彈,這個數據是相當龐大的。就算是子彈用量較少的我國,也用了將近1.7億發子彈,可想這場戰爭到底是有多麼的殘忍。
  • 為了一條河流,兩伊戰爭持續了八年,不料中國成為了最大受益者
    但是在2003年的時候,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伊拉克失敗,薩達姆被活捉,2006年薩達姆就被處死了。從現在看來,薩達姆的滅亡是從一場戰爭開始了,這場戰爭直接擊垮了伊拉克。這場戰爭就是大家都知道兩伊戰爭。這場戰爭總共打了8年的時間,伊拉克傷亡幾十萬人,軍費的損失更是不可估量的,直接從富有國達成了欠債國,最後才被美國擊垮。
  • 國泰控股集團助力湖南雲箭集團下崗職工,綠色3D列印裝修送福音
    5月6日,國泰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張濤先生,國泰控股集團項目開發部總經理李源一行前往湖南雲箭集團參觀,並給下崗職工帶來了綠色裝修的福音。在雲箭集團總廠會議室,國泰控股集團舉辦了一場3D列印綠色環保家裝的宣講會,100多位雲箭下崗的職工參加此次宣講會,在會上國泰控股集團市場部經理張毅智詳細介紹了國泰3D列印裝修的優勢,並將全新的家裝分享模式由點及面進行了系統的闡述,現場掌聲雷動,100多位雲箭下崗的職工重新燃起了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 血肉橫飛的「兩伊戰爭」之後,伊拉克和伊朗雙方究竟得到了什麼?
    「兩伊戰爭」的開始是伊拉克和伊朗雙方都一心想致對方於死地的傾國大戰,可是在結束的時候卻是草草收場,我們不禁要問,這場戰爭,究竟誰才是勝利者呢?沒有贏家的戰爭答案是「兩伊戰爭」是一場詭異的戰爭,詭異在高開低走,更詭異在沒有贏家。
  • 今年50歲,是下崗職工,政府有什麼好的補貼政策?
    一、女工人50歲退休國家法定的企業職工退休年齡是男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如是從事工人崗位的女職工,年滿50周歲時養老保險累計繳滿15年的,就可以辦理退休,按月領取養老金。
  • 伊利集團積極吸納國企下崗職工
    本報訊(通訊員華訊、豐收)擁有近11000名員工的內蒙古伊利集團,近年來積極吸納國企下崗職工,為他們創造再就業機會。截至目前已安排待業人員和國企下崗人員3471人。內蒙古伊利集團公司,是1993年由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總廠改組建立的股份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