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迦葉尊者為什麼要在雞足山等待彌勒佛降生?

2020-12-25 七葉講堂

許多人不信佛,覺得佛是虛無縹緲、主觀臆想的產物。大部分信佛之人則認為佛是真實存在的,佛菩薩就在世間。

有友人曾對七葉君說過:「釋迦牟尼佛雖已涅槃,但還有十八位護持正法的阿羅漢住世呢。而且佛的弟子,大迦葉尊者也還在世,他就在雞足山的某處等待著未來佛彌勒降生,並將佛祖袈裟轉交給他。」

沒錯!七葉君也在佛經上見過這樣的說法,其中以玄奘的《大唐西域記》記載最為詳細。

在印度的莫訶河(今默希河)東岸,有一座吒播陁山,在唐時稱作「雞足山」(非大理雞足山)。山中「巒峭無極,壑洞無涯,峻起三峰,氣將天接」。據說,在這處靈山福地中,迦葉尊者「居中寂滅」。

早在佛陀之時,大迦葉已證得阿羅漢果。按照佛家的說法,肉身「寂滅」,法身遷逝無餘涅槃,也就不再輪迴之中。許多人想不通:既說大迦葉已經「寂滅」,他又如何在雞足山等待56.7億年,將佛祖袈裟轉交彌勒佛呢?

據玄奘大師稱,釋迦牟尼佛留給大迦葉尊者的法旨是這樣的:「我今將欲入大涅槃,以諸法藏囑累於汝,住持宣布,勿有失墜。姨母所獻金鏤袈裟,慈氏成佛,留以傳付。

也就是說,釋迦佛涅槃後,大迦葉成為佛門新的領導者。他的使命是護持正法,同時將姨母(大愛道夫人)獻給佛的金鏤袈裟傳付慈氏,也就是彌勒佛。

前後矛盾?難道大迦葉尊者沒有遵從釋迦佛法旨,不等「慈氏成佛」就罷工不玩了?當然不是!《西域記》稱:大迦葉遵從如來法旨,護持正法。在佛涅槃後第七天,主持了第一次佛法集結。佛涅槃後二十年,「厭世無常,將入寂滅,乃往雞足山。」

根據《十二遊經》、《出曜經》等記載,佛陀證道第三年,迦葉三兄弟皈依。當時的大迦葉或稱120歲,或稱300歲。加上跟隨在佛身邊傳法四十多年,佛涅槃後又過20年。此時的大迦葉或180歲,或360歲,早已超過釋迦佛出世時,人壽一百歲的平均值。

至於大迦葉為什麼會「厭世無常」?佛經沒說,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大迦葉尊者既想完成對佛的承諾,將金鏤袈裟轉交彌勒佛,又想「將入寂滅」。他到底有沒有入滅?又是怎麼做的呢?

據佛經稱,迦葉來到雞足山之巔,「捧佛袈裟而立,以願力故,三峰斂覆。」將自己埋藏在雞足山中。就這樣一直等待下去,56.7億年後,彌勒佛三會說法之後。「將登此山,至迦葉所。慈氏彈指,山峰自開。」大迦葉尊者將佛祖囑託的金鏤袈裟轉付彌勒佛後,將升入虛空,「化火焚身,遂入寂滅。」

據玄奘大師的說法,迦葉尊者雖然住世,但他早已不護持佛法。只為一個承諾,他將在雞足山等待56.7億年……

歡迎關注,七葉君將為你分享更多有視角的另類佛經故事。

相關焦點

  • 中國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雞足山,大家知道是誰的道場嗎?
    今天和大家介紹一下佛陀弟子大迦葉的道場——雞足山,相傳佛陀涅槃後大迦葉攜帶衣缽於此入定,等待彌勒佛出世!迦葉尊者入定的大門——華首門許多寺廟供奉的釋迦摩尼佛旁邊都會有兩位尊者,佛像右手邊一位是阿難陀尊者,號稱「多聞第一」;左手邊一位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大迦葉尊者,號稱「頭陀第一」。
  • 佛陀弟子大迦葉 雞足入定50億年等待彌勒佛
    佛陀察覺到大地的這次震動,知道那意味著有傑出的弟子要來找他。在未通知任何比丘的情況下,他獨自上路,走了五裡路去見未來的學生——這個慈悲的舉動,後來一直被受讚頌。在王舍城與那爛陀之間的路上,佛陀坐在榕樹下,等待未來的弟子到達。他並未像普通沙門一樣坐在那裡,而是展現出一切莊嚴的佛光。他放光照亮了方圓八十公尺,整片樹林呈現一片光明。他示現三十二種大丈夫相,莊嚴相好。
  • 雞足山拍到天柱佛光,佛教聖地到底有多神秘?
    探索雞足山在佛教界的地位,當然可以用充滿智慧的佛教故事和自然表象加以釋明,筆者試以天女散花與雞足山佛光的內在關聯管窺雞足山秘境及雞足山高深莫測的佛教文化。變幻莫測的雞足山佛光你為什麼要來訪問我?你應該先來設法救濟我的貧苦啊!大迦葉回答道:在這個世上最尊貴最仁慈的人莫過於佛陀,或者是沐浴著佛陀教化的人!今天,我就是為了救濟你的貧窮,才特地來向你乞食。我也想用物質來幫助你,雖然這樣可以免你一時之苦,但那會更增加你的貧窮。
  • 雞足山拍到「天柱佛光」,佛教聖地到底有多神秘?
    雞足山球狀佛光有一次,佛陀和諸弟子在舍衛國的時候,王舍城的教區就由大迦葉主持,他經常出入王舍城布施福祉。他託缽的時候,是遠避富豪而選擇貧窮之家。尊者的心中以為,富人雖該憐愍,但總不如每日都要為生活憂愁的人可憐。
  • 雲中吟系列·雞足山
    晨起,胡先生連夜開車從曲靖趕到大理,一路勞頓,只為送我們去朝雞足山,禮迦葉尊者。年譜中,有關雞足山記載頗多。雞足山,為大迦葉尊者守衣入定之所,是尊者之道場。雞足山與點蒼山遙望。因山勢背西北面東南,前列三崗,後拖一嶺,宛如雞足得名。為佛教名山之一。明、清時山上有大小寺廟百餘座,現存祝聖寺、金頂寺、銅瓦殿等。徐霞客曾留詩盛讚金頂日、海、雲、雪壯麗景色。
  • 大理雞足山,體驗徒步朝聖的信仰,在金頂看一次日照金山
    大家好,我是住在大理古城的阿閃,上次帶大家去感受了「原汁原味的雲南」:巍山古城,在大理呆了一段時間,阿閃看過大理大學唯美的櫻花,看過洱海的日出,但是阿山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要在山上看一看太陽出來的時候日出江花紅勝火的樣子。
  • 雞足山的歸客(四達居士)
    說雞足山,繞不開的是大迦葉,釋迦佛的大弟子,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是為禪宗初祖,釋迦牟尼圓寂後,迦葉尊者持金縷袈裟入雞足山在華首門入定,等待彌勒佛降生,時周孝王五年丙辰歲。
  • 苦行聖地雞足山,虛雲老和尚曾到訪過3次,但有2次以失望離去
    我們知道,大迦葉尊者是以苦行第一或者是以頭陀第一,而得名。他以12頭陀行貫穿始終,以苦修備受師傅佛陀讚賞以及僧團們的敬重。他一生都住阿蘭若,也就是茅棚裡或是樹下冢間。即使入定峭壁石縫中,都是身披糞掃衣,以苦行住持正法。雲南雞足山相比中國其它4大佛教聖山,它的佛法弘揚和佛教傳統文化的建設,都有著自己獨樹一幟的特點。
  • 彌勒佛怎麼開光?彌勒佛的寓意
    彌勒佛(即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梅怛儷藥,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的繼任者,將在未來娑婆世界降生世尊,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賢劫千佛中將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 大理賓川雞足山華首門的「鑰匙」,你知道藏在哪裡嗎?
    如果要到雞足山朝拜禮佛,必須先到此燒香「借鑰匙」才能前往雞足山,朝拜後返回文峰寺「藏鑰匙聖石」還鑰匙,夙願才能成為現實。原來只略知藏族同胞朝拜雞足山,通常要到雞足山背面的黃坪天華洞朝拜,象徵性地取到打開華守門的「鑰匙」,還從來沒有聽說過「雞足山鑰匙」在麗江文筆峰的文峰寺「藏鑰匙聖石」。興致盎然,決定前往拜訪。
  • 為何取西經彌勒佛應該最為上心?
    今天繼續帶著大家講西遊,今天要講的是,西遊記的又一大神——彌勒佛。彌勒佛相信應該是在民間流傳最廣的佛像了,無論是吊墜還是玉雕根雕,都有無數喜慶的形象。可是彌勒佛其實並不是我們看到的的形象,還有人把彌勒佛認作歡喜佛。這裡小編給大家解釋一下,歡喜佛是藏傳佛教裡的佛,他就是教人男女之事的佛,為了感恩教會人類繁衍,故叫他歡喜佛,而且只在藏傳佛教密宗裡。
  • 那一年,雲南雞足山、大理、麗江,最喜歡的還是雙廊
    雞足山,迦葉助山等彌勒佛出世。雞足山的彩雲。雞足山頂
  • 【印象雞足山】遊華首門記
    只是,千百年來,雞足山有無數住山僧結廬潛修,他們秉承迦葉尊者苦行的頭陀家風,雖衣衫襤褸,卻心懷眾生。這也是雞足山的一大特色。本想再問問師傅,為什麼要一定要修兜率庵呢?雞足山寺庵眾多,修行的話不可以在一家嗎?怕問題淺薄也就沒有問。 回來後查了下資料,包括《徐霞客遊記》裡都有記:「兜率小庵,綴於崖旁,恆有落勢」。可想兜率庵確有其處。我們時常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我不知道法師出家前是什麼情況,但不遠千裡在這偏避之處獨自修行,與青燈古佛為伴,就這份恆心和願力就值得我們敬佩。
  • 佛系旅遊目的地雞足山,充滿能量和信仰的靈山
    傳說大迦葉活到一百多歲,傳法給阿難,就到王舍城西南八裡多的雞足山,三個山峰之間的盆地裡,席地而坐說:「我今以神通力使身體不壞,用糞掃衣覆蓋著。等六十七億年後,彌勒降生成佛時,將來此訪問,即把釋迦佛的衣缽獻給他,並協助他教化眾生。雞足山位於雲貴高原賓川縣,山勢頂聳西北,尾迤東南,前列三支,後伸一嶺,形似雞足而得名。
  • 佛教文化三世諸佛,過去燃燈古佛,現在釋迦牟尼佛,未來彌勒佛
    釋迦牟尼佛燃燈古佛,又叫 「 定光佛 」 。為什麼叫燃燈佛呢?據說:燃燈 「 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太子。作佛亦名燃燈 」 。彌勒佛又叫未來佛,亦稱至尊慈氏,為釋迦牟尼佛弟子,他在釋迦佛入滅之前先行入滅,現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於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因緣成熟時,從兜率天宮下生人間,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為賢劫之第五尊佛。
  • 主耶穌為什麼降生?
    耶穌為什麼降生?以下就分享耶穌基督為什麼降生以及他降生的目的。一、以馬內利【太1:23】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 神與我們同在」。)這也是耶穌為什麼降世的第一個目的。二、拯救罪人【太1:21】她將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神的拯救是有計劃的。
  • 彌勒佛道場是浙江雪竇山,還是貴州梵淨山?從這個角度看就明白了
    貴州梵淨山海拔2493米的金頂寺廟裡供奉彌勒佛,遊客必須手腳並用攀爬到山頂才能禮佛。浙江雪竇山和貴州梵淨山都說自己是彌勒佛道場,這個爭議由來已久。1984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建議為雪竇山為五大佛教名山之一,認為雪竇山是彌勒佛聖地。
  • 中國曆座名山之靈山佛都雞足山,素有「靈山佛都」的美稱
    雞足山位於雲南省賓川縣牛井鎮城西北40公裡,位於目的川、鄧川、永勝、鶴慶、阿爾根等縣的交界處,山中以天柱峰為中心,海拔最高3248米,與前排三峰腳下相連,另一側分為三面,三座山峰險峻,好像和天連在一起,另外,山勢聳立在西北。
  • 彌勒佛的前世今生
    彌勒,菩薩名,譯為慈氏,說起彌勒佛大家一定非常熟知,無論天南還是海北,我們去到寺院的時候,常常能看到一尊長得胖乎乎、露著大肚皮、手攜布袋席地而坐的胖菩薩,他張著大口,喜笑顏開,非常高興的樣子。這就是著名的彌勒佛。也可以念稱彌勒菩薩。
  • 大理雞足山,徐霞客讚美過的地方
    可是,假如再問一個雞足山為什麼像雞腳?曉得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聽老輩人講,這裡頭還有一個故事。傳說雞足山許願很靈,若是有機會,一定要登一次雞足山,看一看雄壯的日出,嘗一嘗佛教聖地的素食,到迦葉道場尋找心靈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