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麼,總有這麼一段割捨不掉的古鎮。特別是當微風帶著細雨,搖著垂柳,打著青石板。
聽說喜歡古鎮的人是浪漫的,還附帶著一絲絲藝術的氣息。我不敢奢求,還多了點不切實際吧,總是希望在青磚石瓦間飄蕩,有安靜,還有懷想。
夏日的蘇州是炎熱的,走在路上,像進了大蒸籠,悶悶的。但這絲毫影響不了我去木瀆的決心,石亭、流水、垂柳首先映入眼帘,來來往往的人雖不少,但也不曾擁擠,現實木瀆古鎮比我想像的要熱鬧了許多,灰色的道路是由方磚砌成,兩邊滿滿的商鋪。有些粘牙的麥芽糖、黑黑的豆腐乾、木瀆棗泥麻餅都是我不能忘懷的。在這裡還可以邊喝茶、邊賞景、邊點花。兩位正在妝束的小姑娘竟微笑著點頭和我打招呼,有些眼熟,突然想來是路上碰到一同到來的,不過換了漢服、變了妝容卻沒認出來。我仿佛穿越了一般,原來古人的生活是可以這樣的,慢慢的走,慢慢的品茶,慢慢的梳妝,慢一點,再慢一點。
木瀆是寵愛我這個「古鎮迷」的,不期而遇的小雨像是在滿足我的訴求。起風了,環顧四周,景色變得朦朧起來了,宛若仙境。雨滴順著屋簷慢慢地流下來,滴答、滴答……一切都慢慢的安靜了下來,街頭巷尾的叫賣聲、吆喝聲漸漸地消失了。只見到屋簷下、涼亭間,還有避雨的遊人,往來的行人或裹著雨衣或撐起了雨傘,也都行色匆匆。只是兩位姑娘卻也消失不見了,或許會撐著油紙傘,在這悠長的雨巷不期而遇吧,那將是一副多美的水墨畫啊。
小河也慢慢地遊動了,沿著這白牆青瓦,穿過古橋。潺潺流水,前面便是碼頭吧,相傳當年吳王夫差在靈巖山頂為西施建造館娃宮,集聚了的木材堵塞了上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古鎮因此得名。吳越之爭,當年怎樣的角逐都能被這兒融化吧。江南溫潤的水,怎能承受得起如此重物,不曾知當年「臥薪嘗膽」的勾踐與國破家亡的夫差是作何感想,如今「三年聚材,五年乃成」的館娃宮也早已消失在茫茫歲月中。歷史或將被淹沒,只留下木瀆歷經滄桑,依舊還在訴說著些曾經的什麼吧。
和古鎮在一起,其實就是和自己在一起,和自己一場心靈的對話。現代社會,古鎮是變了許多,但有些東西是永遠都不會被磨滅的,和人一樣有靈魂,有刻在骨子裡的東西。只需靜下心來,慢慢體會,表面的喧囂終將褪去,放眼望去,則到處都是春紅秋綠,梨花帶雨。
就像我到過的許多古鎮,或優雅、或嚴肅、或淳樸、或厚重。但是情結最深的還是木瀆,溫和如水,卻不屈,似可包容萬物。身處江南,而不嬌,任山河變換,鬥轉星移。
濺落的雨花三三兩兩,古鎮木瀆猶如溫潤如玉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