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青島市召開《2020年青島市中小學及幼兒園招生政策》新聞發布會,備受關注的「公民同招」政策正式對外公布。其中提到,對於報名學生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小學按身份證號、初中按學籍號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招生。(政策細則詳見文末)
積極響應 落實新政策
對於這一政策的變化,青島超銀學校校長潘曉莉表示:「關於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新政是青島市落實國務院和教育部等部門文件精神的具體體現,對學校、家長和學生來說,都應該理性看待這一政策的變化。公民同招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教育公平,優質的教育資源應該是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對所有適齡學生來說『公民同招』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也是公平公正的,我校會積極支持並嚴格貫徹各項規定。」
生源均衡 彰顯「內功」
有分析說招生方式的變化會隨之帶來生源方面的變化。其實,無論是什麼樣的生源,對任何一所學校來說最關鍵的在於「修煉內功」。努力提升教師素養,保持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激發教師教科研意識的覺醒與能力等都將成為公民同招之下擺在各學校面前的重要課題。
以超銀學校為例,幾個初中校區在成立之初,家長和學生在報名時都持觀望態度,但經過短短三年甚至更短的時間,無一例外的都成為了青島市的優質初中。廣饒路校區是超銀學校成立的第一個校區,那時候青島市民根本不知道「超銀」是什麼。這屆學生三年之後的中考「放出一顆衛星」,也以此形成了超銀學校「風正、心齊、拼搏、超越」的創業精神。超銀高中招收的第一屆160餘人中只有18人達公辦普高線,經過不到三年的學習,這屆學生參加全省模擬考試,近百人達普通本科線,連續創造了多個「意想不到」。
經過22年的發展,超銀中學已經形成了獨有的教學意志和風氣,沉澱了優良校風和超銀精神,超銀教師敬業愛崗、苦心鑽研的事跡更是有口皆碑,家長滿意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學校幹部和教師有足夠的信心和實力應對這次變化,實際上他們從建校第一天起就已經在這麼做了。
1
超銀中學(廣饒路校區)數學教研組長姜東梅:作為數學老師來說,從學生進入超銀中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正視差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2
超銀中學(鎮江路校區)英語教研組長商振獻:生源的變化只是相對的,近年來,我們鑽研教材,大力推行課改,深耕教科研,教學水平的成長是絕對的。課上老師們精彩生動的講解,課後無微不至的關愛,為一批又一批超銀學生打下了紮實的語言功底,為孩子們未來的英語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
超銀中學(金沙路校區)語文教研組長欒芳芳:「公民同招」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也提供了更好的展示超銀魅力的平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校一定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使學生養成主動積累、梳理和整合的習慣;採用廣泛閱讀和隨時結合自身實際的措施,達到拓寬學生思維廣度、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效果。
和衡模式 打造優質教育
潘校長說,「建校22年來,超銀中學始終把『抓學生成績』和『抓學生能力』作為學校高品質發展並駕齊驅的兩架馬車,一刻沒有放鬆。抓辦學質量是任何一所學校工作的核心。對民辦學校來說,這更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這裡的『質量』不僅僅是指分數、升學率,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力素養也是教育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練好內功,遵循教育規律,『以不變應萬變』才能更好地發展,贏得家長的信賴。」
建校22年來,超銀學校總結出一套「和衡素質教育質量管理模式」,立足教師、學生兩大主體,注重德智體美勞五大方面均衡發展,學校也憑藉這一模式在2019年贏得了青島市市長質量獎,成為山東省首家獲得政府背書的教育類單位。超銀學校發展至今已經有了五個學歷制校區,在集團化辦學的引領之下,各校區遵循「四統一」原則不斷複製超銀基因,不斷開拓創新,已經形成了島城教育界津津樂道的「超銀現象」。實行公民同招後,超銀集團會進一步完善「九年一貫制」辦學思路,繼續優化辦學模式,在公民同招的背景下,為老百姓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