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突然暴斃,令闔族上下「人人納罕」。好端端的人突然死了令人疑惑。有人會說秦可卿病重死了也正常。其實捋順時間線會發現秦可卿死的時候,距離她病重已經將近過去一年。張太醫打包票第二年春天就沒事了。秦可卿卻是秋末冬初死的。
秦可卿生病的時候是那一年八月中秋之後。陪了老太太玩了一夜,不久就生病了。而秦鍾等頑童大鬧學堂時,已經病得很重。
賈敬生日是在十一月上下,王熙鳳受到賈瑞騷擾,不久就是冬至日,賈家上下都緊張秦可卿的身體。
(第十一回)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節的那幾日,賈母、王夫人、鳳姐兒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來的人都說:「這幾日也沒見添病,也不見甚好。」
到了年底林如海病重傳來消息,賈璉陪著林黛玉去了揚州。王熙鳳正在家裡和平兒計算行程,似乎沒過兩天秦可卿就死了。
按照原文計算,秦可卿應該死在過年前後。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等到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秦可卿死後「五七」大日子那天,隨著賈璉南去的小廝昭兒回來,稟告林如海於九月初三去世了。與秦可卿死亡時間幾乎重疊。
此時才發現原來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到了第二年的秋末冬初。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秦可卿死後,族人無不納罕。皆因彼時秦可卿已經痊癒,突然暴斃令人疑惑。
之所以會丟了一年時間,主要原因在於第十三回據說被曹雪芹刪除了最少三分之一的內容。賈璉走後發生的故事被刪除,與前文銜接「硬著陸」,爆料人脂硯齋是這麼說的:
脂硯齋【甲戌:今秦可卿託……理寧府亦……凡……在封龍禁尉,寫乃褒中之貶,隱去天香樓一節,是不忍下筆也。】
甲戌本被稱為現存最早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1754年),最被推崇。此頁批語恰好被對角撕去,缺字特別多。脂硯齋提出「隱去天香樓一節」,不夠詳盡。所以就又有了[靖藏本]批語。
【靖:此回可卿夢阿鳳,作者大有深意,惜已為末世,奈何奈何!賈珍雖奢淫,豈能逆父哉?特因敬老不管,然後恣意,足為世家之戒。「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作者用史筆也。老朽因有魂託鳳姐賈家後事二件,豈是安富尊榮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雖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刪去「遺簪」、「更衣」諸文,是以此回只十頁,刪去天香樓一節,少去四五頁也。】
[靖藏本]因揚州靖應鵾所藏。一九五九年由南京毛國瑤發現,據說是藏乾隆時的抄本。一九六四年尚在,以後迷失不知下落。
所有[靖藏本]的批語,都是毛國瑤手抄批語。由於沒有原書對證。[靖藏本]的批語僅供參考,爭議比[甲戌本]還大。
[靖藏本]批語和[甲戌本]批語雖說內容相似,都提到了「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一節,但顯然不是同一條批語。[靖藏本]詳細到可以根據批語大體補出原文的程度。孰是孰非這裡不論。
通過脂硯齋批語去看第十三回,可知秦可卿之死確實與判詞圖畫展示的一樣,是上吊而死不是病死。這也是闔族上下「人人納罕」的主要原因。
那麼,脂硯齋之所以提議曹雪芹刪除「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大量文字和情節,批語說得清楚,就是感念秦可卿託夢王熙鳳「賈家後事二件」,「姑赦之」。
乍一看脂硯齋批語,第一感覺是秦可卿做了錯事,因為託夢將功抵過所以被「饒恕寬宥」。現在的很多觀點大體類似。基本坐實秦可卿是個不守婦德,與賈珍通姦的壞女人。但這是大錯特錯的。
從秦可卿的性格、為人、德行可知她絕不可能與賈珍苟且。她最終用死也證明自己不容侵犯的底線。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清楚無誤地告訴世人,秦可卿之死是像賈寶玉故意睡進侄兒房間後,「夢遊太虛幻境」那樣被設計,並遭到賈珍的惡意冒犯。
秦可卿不堪賈珍「造釁」,受辱後自盡。「爬灰」醜行雖然存在,錯不在秦可卿。她是受害者,也用死做出反抗。
脂硯齋之所以勸說曹雪芹刪除「淫喪天香樓」的情節,是因為秦可卿死得太「醜陋」。好好的女子,被老公公逼迫而死。這對古代名節重於生命的女子來說,不啻最大侮辱。
脂硯齋認為秦可卿不應該死得如此難堪。出於保護秦可卿的目的,認為不要將她死的真相寫出來。給秦可卿保留顏面。就像強姦案保護受害人不公布細節一樣。
脂硯齋好心好意,曹雪芹也認為不錯。問題是他們沒想到若干年後古文勢微,很多人不理解古人表述方式,只從字面意思對原文和批語望文生義,再結合賈珍故意讓所有人知道「爬灰」這種不尋常的行為,竟然讓秦可卿死後名聲越來越臭。實屬弄巧成拙了。
文|君箋雅侃紅樓
歡迎點擊關注,點讚收藏,文章每日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