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寒潮,眾多開純電動汽車的司機率先表示「扛不住」——動輒零下的北方自不必說了,寒冷冬天純電車汽車電池的衰減可達50%以上;即便是在廣州,忍不住打開暖氣的「電車」司機們也直呼——電在狂「掉」!冬季對純電動汽車一直不太友好。每逢天氣寒冷,不少純電動汽車的車主就頗為苦惱:究竟買的是純電動,還是純電「凍」車?近日,車天下記者們趁著2020年年底的一波小寒潮來臨,做了一次實地調查,看看「電車」在冬季的續航到底如何?眾多「電車」司機們又該如何為「電車」防凍?
【街頭調查】
溫度掉到個位數,廣州「電車」能扛住嗎?
電池被凍壽命衰減,冬天續航驟降,這樣的用車場景,我們常在較為寒冷的北方地區的冬天遇到。隨著寒潮南下,廣州溫度觸目驚心的個位數氣溫也不由讓人「瑟瑟發抖」:在廣州用純電動汽車,「扛」得住嗎?
▎一般市民:「跟手機電池一樣扛得住吧?」
「應該不會有影響吧,廣州一般才冷幾天左右。」面對記者的問題,無論是否對純電動汽車有深入解,大部分市民都普遍認為:廣州不夠「凍」,凍的時間也不夠長,如果廣州都有影響,北方怎麼辦?就算是對純電動汽車「毫無興趣」的市民,也拿手機電池做出了相應「推理」。但降溫對純電動汽車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還是讓經驗豐富有讓「切身體驗」的「電車」司機說了算。尤其是那些經常在路上跑,擁有長時間駕駛裡程的網約車司機們。
▎「電車」司機:10℃氣溫是「分界線」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寒潮來的次日,全媒體記者來到海珠區琶洲附近的一個大型充電站,彼時正值午飯時間,站內三十多個充電樁大部分已被「佔位」,眾多滴滴、如祺、曹操、T3等平臺的網約車師傅,以及不乏特斯拉、蔚來等純電動汽車私家車主在次利用充電的幾十分鐘閒暇時光,吃飯、午睡或閒聊。當被問起廣州近期驟降的溫度對純電動汽車的影響時,多數司機都表示「沒太大區別」。「平常變化不算太大,但冷一點充電時間就會變長一點。」一位騰勢純電動司機指著正在充電的汽車說道,「夏天充四五十分鐘,在冬天則需要一小時才能充滿。」
但也有部分司機告訴記者,根據駕駛經驗,溫度一旦降到10℃左右,就會對電池續航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10℃以下,上車不開暖風,雙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一位怕凍的司機說,「去年初有幾天還挺冷,我記得充滿電顯示續航還有300KM。開了十幾分鐘暖風,掉到了160KM,完全沒脾氣。」
對於瘋狂「掉電」的原因,一位開著吉利純電動的曹操網約車司機則表示,冬天對暖氣需求高,所以在開暖氣的情況下,電池容易衰減。充電站內,多位Aion S司機指出,「跟開燃油車一樣,如果暖氣空調開久了,就會比較費電,大概比平時續航在低10%~15%左右,也就是少二三十公裡吧。」
▎總結:暖風是最大的續航「殺手」
通過對普通市民與網約車司機的街訪後,可以留意到,普通人對純電動汽車冬季使用情況共識與分歧並存——天氣寒冷肯定會讓純電動汽車續航「扛」不起,但具體到個別車型,因技術差異,也會有所出入。而且與北方相比,在廣州常年跑車的「電車」司機們只有一個願望:溫度不要掉到10度以下就行。否則太冷,就要開暖氣了。沒錯!暖風就是最大的續航「殺手」。
那麼,對於即將又來到的寒潮,萬一車輛猛「掉電」,做網約車還方不方便呢?「還好,去電站多充一次電咯。」師傅紛紛表示。看來,隨著廣州近年積極布局充電基礎設施,市區隨處可見的充電樁,還是給了電車司機們很多「安全感」。
【業內解讀】
電池溫控技術進步,續航在南方較為「可控」
冬季新能源汽車「續航縮水」是行業內一個普遍的難題。到底什麼溫度才會對純電動汽車續航造成明顯影響?冬天用車應該注意些什麼呢?記者採訪了部分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工作人員。
蔚來中心廣州珠江新城店店長邱斌恆同樣指出一個「共識」:南方城市冬天氣溫大多處於零上幾攝氏度或10多攝氏度時,基本不會有影響。哪吒新能源汽車體驗中心的施先生表示,北方動輒零下十幾攝氏度的氣溫,肯定對純電動汽車的影響非常大,廣州這樣的南方若有衰減也在接受範圍。「目前從廣東的一些車主使用情況來看,2020年年初時候的低溫也沒有接到過類似電池掉電超過50%以上的情況。」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果只是把衰減的「鍋」甩給鋰電池,是不公平的,因為這涉及到電池包的設計。威馬汽車的工程師告訴記者,電動車上是有溫控系統的,它能將電池的工作溫度維持在10℃以上,此時不管是磷酸鐵鋰電池還是三元鋰電池,容量幾乎都不會衰減。邱斌恆也印證了此說法,「目前業內最新推出的純電動汽車的電池已經有很成熟的溫控系統,可以將電池一直維持在15度到25度的溫度之間。」
以上「共識」雖與大眾的認知基本吻合,但是,部分車主在廣州冬天感受到的續航「掉血」又該如何解釋?
分析1:三元鋰或磷酸鐵鋰,「抗凍」有出入
邱斌恆指出,冬天車輛電池續航變化不一,基本是不同的電池方案導致,如三元鋰電池,受溫度影響較小,磷酸鐵鋰電池,則所受影響較大。「一些較早研發的車型,電池還不夠先進。」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產的純電動汽車大部分採用的是兩種電池:含鋰的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業內專家表示,由於鋰離子自身屬性的緣故,在低溫環境下其活性會下降,導致電池的淨放電率下降。業內研究表明,在-20℃條件下,磷酸鐵鋰電池的放電容量只能達到常溫的54.9%,鎳鈷錳三元電池也只可達到常溫的70.1%。當氣溫低至-30℃時,電池差不多會失去正常充放電的能力。
分析2:溫控和供熱最耗電
更多情況下,車輛續航是被電池的溫控系統和供熱系統所用掉的。「是開暖氣導致的。」施先生指出了不少網約車司機使用中遇到的電池衰減情況,但他說,在廣州這樣的冬天,「駕駛時打開暖氣或冷氣,大概也就『縮水』1.5成,這和汽油車在開空調或者在擁堵路段行駛時會增加油耗的道理是樣的。」
中汽協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滿意度調研報告》中指出,在低溫環境下,純電動汽車並不是電池真的沒電了,而是有電卻不能正常釋放出來。另一方面,冬季用車有大比例的額外電能消耗,如空調熱風、座椅加熱,北方冰雪天的寒冷環境車輛行駛阻力變大等,都會造成電動汽車在冬季的能耗升高,續航下降。
分析3:充電效率和「虛電」有區別
中汽協調查還指出,在冬天,低溫充電時長、高溫充電速率是「電車」司機們最不滿意的兩點。當溫度下降時,電動汽車司機將面臨更長的充電時間。要是電池在零下「涼透透」的情況下,平時五十分鐘的充電時間會更長,甚至需要近2個小時。此外,記者調查中,司機還指出充電站存在「虛電」問題。「去國網正規充電站充電一小時,可以跑300km;如果去了其他的社會充電站充一小時,只能跑兩百五六km左右。」一位開合資品牌純電動車的車主告訴記者,他開了兩年車,發現不同充電站也存在「虛電」,尤其在低溫的冬天差別最明顯。
【技術升級】
解決冬季「續航縮水」,車企研發黑科技
雖然廣州「影響小」,但以後私家車主逢年過節,想開著純電動汽車到粵北,甚至出省到更冷的地方去,可行否?還需要在「溫度」和「續航」之間抉擇嗎?邱斌恆指出,當前新能源汽車業內早已有了技術上的解決方式。「如業內一些比較新的純電動車型已經用到了『熱泵管理系統』,不是用電池的電去供熱,而是通過吸收空氣中的熱量來維持車內溫度,大概能減少15%左右的電量浪費。」
同時,記者留意到,當前為解決冬季「續航縮水」的問題,新能源整車廠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將方向聚焦在電池加熱技術路徑上。
一種是大多數車企都在採用的PTC加熱系統,這種方式類似於給電池裝上了「地暖」,結構簡單且成本比較低,但是需要消耗電量來供熱,同樣犧牲了一部分續航。還有威馬為代表的PTC+柴油加溫系統,該系統所需的能量消耗主要來自於柴油,低溫環境下見效更快,更有保障,但是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電動車節能環保的初心;部分車企已經推出兩項黑科技——超低溫冷啟動+全氣候電池,通過給電芯間鎳片通電生熱的方式,快速向電芯傳熱使其升溫。還有一種則是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機堵轉技術,其工作原理是把電機繞組當作加熱電阻使用,配合電機產生的廢熱給電池組加熱。但是當溫度在-10℃~10℃之間的時候,仍需採用PTC輔助加熱。
中汽協調查指出,隨著電池進步,未來新能源汽車將無懼零下40℃嚴寒,並且能夠保持與常溫狀態下幾乎相同的續駛裡程。
【「抗凍」TIPS】
讓純電動汽車過冬的正確姿勢
對於如何純電動汽車如何「過冬」?解決低溫續航和充電難題,業內人士「對症下藥」給出了如下建議:
▎首先,愛車保暖。
冬季可以通過為愛車「保暖」的方式來減少續航裡程的流失,停車時選擇溫度較高的地下停車場,往往可以提升10%左右的電量。目前,很多純電動車都自帶「防寒保暖」裝備,即配備電池預熱系統或「駐車保溫」功能,通過慢慢加熱對電池進行保溫,從而達到減少損耗的目的。「在寒冷天氣,配備有預熱系統的車輛,建議先將其打開。」 邱斌恆建議。
▎其次,充電預加熱。
如果家裡有充電樁的車主,可以把充電樁先插上,讓電池處於運作狀態下,同樣也能起到保溫作用。在冬季充電時,可讓電池升溫,提升鋰離子活性,一般僅需10分鐘充電功率提升70%,大幅增強低溫環境下的充電效率。
▎使用空調暖風有竅門。
如果車輛既不配備預熱系統,家裡也沒有充電樁,怎麼辦?業內人士指出,「這類車主上車後,儘量不要一下將暖氣開得非常大,刻意讓溫度慢慢提升,適度調整,減少損耗。」在使用空調暖風時,建議保持恆溫狀態,並開啟內循環及腳部出風模式,將車窗打開一條縫隙,讓車內冷空氣先排出車外,這樣車內暖得更快。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鄧莉 陳馨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鄧莉 陳馨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陳馨 鄧莉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麥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