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花雪月,舊日本海軍戰列艦的命名規則和幾個特例

2020-12-19 歷史中郎將

二戰期間,舊日本海軍曾保有大量的艦艇,有人認為舊日本海軍艦艇的命名頗有古風,給人一種唯美的感略,例如舞風、若葉、青葉、蒼龍等艦名。今天我們就來梳理一下日本海軍艦艇的命名方式,日本海軍艦艇的命名方式較為單一,相較於歐美國家來說屬於有跡可循的那類,整理起來也較為簡單。

昭和5年8月15日橫須賀海軍工廠三段式甲板赤城與戰艦長門

首先來說說戰列艦,日本海軍的戰列艦一般以日本歷史上的古國來命名,例如長門,陸奧,土佐,大和,武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扶桑的命名,扶桑級作為日本自主研製的第一型超弩級戰列艦(日本人將超無畏艦稱之為超弩級戰列艦),擁有12門356mm主炮的強大火力,所以日本人對該型艦寄予厚望。扶桑為日本古稱,以一國之名冠以一艘戰艦,可見日本海軍對扶桑級的期望值有多高。

大正4年8月24日公試中的戰艦扶桑

然而扶桑級服役後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超重的武裝導致其無法全火力齊射,這樣炮口暴風會損壞艦上的設備。而且六個炮塔大大壓縮了艦上空間,導致扶桑級戰列艦在改進後其艦橋極為高聳,為了安裝更多的艦載設備只能一味加高艦橋,而且侷促的布局使得扶桑級難以換裝更大功率的主機,最終兩艘扶桑級成為了日本海軍最失敗的戰列艦。

昭和8年4月28日吳海軍工廠大改中的戰艦扶桑

日本海軍的戰列艦中只有金剛級的命名規則有些不同,金剛級是日本向英國訂購的新銳戰艦,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日本稱巡洋戰艦),日本的命名規則中將戰列巡洋艦和一等巡洋艦都用山嶽的名稱來命名,所以四艘金剛級戰列艦的分別以金剛山、榛名山(也就是頭文字D中的秋名山)、比叡山和霧島山命名。雖然經過大改裝後,四艘金剛級艦籍改為高速戰列艦,但是其命名仍然保持此前的山嶽名。

大正15年6月佐世保全主炮塔迴旋中的比睿戰艦

再來說幾個原本是戰列艦或戰列巡洋艦,最終遭到拆解或改裝為航母的案例。首先就是天城級戰列巡洋艦中的天城號和赤城號,兩者都是以戰列巡洋艦專屬的山嶽名字命名。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後,天城號和赤城號按照條約規定被廢籍,並被改裝為航母,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中,還在船臺上接受改裝的赤城號龍骨遭到地震破壞,已經不具備修復的價值,無奈之下,只有赤城號順利改裝成了航母,雖然赤城號改裝成了航母,但是其命名仍然沒有改為航母常用的飛行動物的命名方式,仍然保留了山嶽名。

昭和11年11月14日館山衝標柱間二次改裝後公試中的金剛戰艦

具有相似命運的還有此前建造的加賀級戰列艦加賀號和土佐號,加賀號和土佐號採用了標準的戰列艦命名規則。加賀號在天城號受損後,接替天城改裝為航母,但加賀號改為航母后仍然沿用其在戰列艦時代的命名加賀。加賀級的二號艦土佐號則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作為靶艦被擊沉。

昭和5年8月15日橫須賀海軍工廠三段式甲板赤城與戰艦長門

擁有相似命運的還有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信濃號,中途島海戰結束後,日本海軍為了補充急需的海軍航空兵力,將大和級的三號艦信濃號改裝為航母。信濃也是仍然保持了此前命名規則中的古國名。信濃號是美國海軍小鷹號航空母艦下水之前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母,也是世界上最短命的航母,在航行17個小時後就被美軍擊沉。總的來說,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命名還是非常規律的,當然因為海軍條約或改裝修改艦籍的航母或戰列艦等的名稱會有些許不同,需要仔細梳理整個日本海軍史。

相關焦點

  • 風花雪月:看舊日本軍艦命名規則
    日本海軍的艦艇命名一說到出雲號,很多人都會認為是驅逐艦,沒錯,日本海軍很多驅逐艦都是用「某雲」來命名。但此雲非彼雲,出雲號可不是驅逐艦,確切說在建造時是作為戰列巡洋艦,按照日本海軍戰列艦用古代藩國名命名的規矩,用的是古代藩國出雲國的名字,出雲國位於現在的島根縣,是和日本古代神話傳說有著密切聯繫的地方。
  • 舊日本海軍的那些戰列艦(1)
    日本帝國海軍,是日本帝國時代前後(1889到1945年)的國家海上武裝力量。這是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四年),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被美國佔領軍解散。舊日本海軍在其74年的歷史中,先後參加了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1931年以後的侵華戰爭以及太平洋戰爭,給中國以及其他亞太地區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支海軍的規模一度達到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海軍和英國海軍。在舊日本海軍中一共曾有12艘戰列艦(超無畏級型號)服役,他們起始於日本向英國訂造的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結束於人類歷史上噸位及主炮口徑最大的大和級戰列艦。
  • 日本海軍的執著,大和級戰列艦,一艘落後於時代的戰列艦
    一、日本的戰列艦信仰 1930年代,日本與歐美列強的對立不斷加深。在1937年(昭和12年),亦因倫敦裁軍條約到期而失去約束力,所以日本海軍評估英國與美國的等列強將會建造更新式的大型戰列艦。
  • 三十年老兵不死,舊日本海軍戰列艦「金剛」級
    河內級戰列艦雖然統一了主炮口徑但由於炮管長度不一從而導致了地位和用途上的混淆  為了擁有自己的超無畏艦,日本還派人到英國進行了學習與研究,英國也對當時人員進行了培訓,同時也同意了為日本建造一艘全新的戰列艦。
  • 二戰十大戰列艦,比比海軍戰鬥力
    依阿華級戰列艦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依阿華級戰列艦主要參加太平洋海區的作戰活動,以其高速性以及強大的高射火力伴隨航空母艦特遣艦隊和支援兩棲登陸作戰。相繼參加了進攻日本的海上作戰,其中包括菲律賓海海戰、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以及炮擊日本本土的戰鬥。
  • 美軍航母等軍艦用人名:日本海自艦艇為何不用人名命名
    ,這也是因為英國海軍的歷史比較悠久一些,比如說皇家橡樹號,而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厭戰號戰列艦,是第七艘使用這個名字的戰艦,而美國海軍用人名命名的軍艦非常多,比如說布希號、甘迺迪號、斯坦尼斯號航空母艦、馬漢號、斯普魯恩斯號、哈爾西號、約翰·巴斯隆號等驅逐艦。
  • 日本海軍的大和號和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相比,誰才是二戰戰列艦的...
    摘要:二戰時期日本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和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戰列艦,可以算是雙方最強的主力戰艦,那麼這兩艘戰艦來一番對比,到底誰更強?圖1:美國海軍衣阿華級戰列艦編隊大和號是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最強的戰列艦,衣阿華號則是美國海軍最強的戰列艦,如果這兩艘主力戰艦來一番對比,到底是更強?
  • 日本新驅逐艦下水挑戰中國055,取舊海軍艦名想為軍國主義招魂
    ,甚至要挑戰中國的055萬噸大驅「摩耶」號是第三批次的日本宙斯盾型驅逐艦,第一批次的金剛級共建造了4艘,分別採用了舊日本海軍戰列艦「金剛」號、「霧島」號,以及舊日本海軍巡洋艦「妙高」、「鳥海」號的名稱。
  • 窮兵黷武的日本 中途島戰役之前的海軍艦艇
    大和號戰列艦(日文:やまと,英文:Yamato,中文:大和號戰列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大和級戰列艦的一號艦,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 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
  • 日本海軍戰列艦武藏號評價如何 吾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它們未得其時,亦未得其主……「武藏」號是日本在二戰前建造的一艘超級戰列艦,也是迄今為止噸位最大的戰列艦。「武藏」號戰列艦滿載排水量為72809噸,曾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在日本人看來,這種火炮具有無與倫比的殺傷力,一發炮彈就能夠給萬噸級戰艦造成致命傷害。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型戰列艦能抵禦這種火炮的打擊。因此,「武藏」號與其姊妹艦「大和」號不僅是舊日本海軍頂級戰鬥力的代表,也是整個日本國的象徵。
  • 日本「大和號」戰列艦被擊沉,給了日本海軍致命的打擊,幻想破滅
    「大和號」戰列艦,是日本在二戰期間打造的一座號稱是永不沉落、世界最強的戰列艦。不可否認,二戰時期的日本確實具備了優質的工業系統,發達的軍工產業,因此,當時「大和號」戰列艦的問世,就讓全世界為之震驚,日本人更是引以為豪。
  • 「夢想之舟」的荒誕命運——舊日本海軍伊勢級航空母艦的覆滅
    100年前,世界各國都在拼命發展海軍,日本不甘落後,開始建造自己的無畏艦。「伊勢」「日向」是舊日本海軍為最早一級」無畏艦「扶桑級第三、四號艦準備的艦名。伊勢,取自日本中部的伊勢國,那裡存有供奉著天皇傳說的祖先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
  • 野心勃勃,巧取豪奪,不宣而戰——舊日本海軍的野蠻「發家史」
    英、法、荷等國也紛紛要求相同待遇,日本閉關鎖國的時代從此結束,轉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直到強敵來臨,幕府才意識到強大海軍的重要性。當時幕府與荷蘭關係交好,於是聘請荷蘭教官團,購買一艘蒸汽艦作為訓練艦,建立長崎海軍講習所培養海軍人才。 講習所培養了勝海舟、榎本武楊等一大批人才,成為舊日本海軍的創建者。
  • 日本最新型萬噸大驅命名「吉野」?專家:絕對不會叫這個名字
    近日,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型,也是第七艘"神盾驅逐艦"27DDG將舉行下水儀式並正式命名。可以這麼說,這是自2015年8月"加賀"號直升機驅逐艦(準航母)下水以來日本海上自衛隊最高等級的下水儀式,自然也備受日本國內和國際的軍迷關注。
  • 二戰中,日本擁有多少艘戰列艦,沉沒了多少艘
    二戰中,日本擁有多少艘戰列艦在1939年時,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共計擁有10艘戰列艦、37艘輕重巡洋艦,在太平洋地區是非常強大的一直海軍力量,此時的日本戰列艦大多是一戰前後建造的傳統戰列艦,主要有4艘金剛級,2艘扶桑級,2艘伊勢級,還有2艘長門級。
  • 舊日本海軍的末代旗艦:「山中無老虎,猴子扛大旗」的輕巡洋艦
    【話說軍世】從日俄戰爭到二戰初期,舊日本海軍都是一直比較強大的海上力量,尤其是在二戰前期,全盛時期的舊日本海軍接連大敗當時世界海軍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英美,不過,古語有言:「月滿則虧」,此後舊日本海軍一路敗仗不斷,急劇縮水,這一點從其旗艦的變化中就可以看出來。
  • 中國海軍歷史上到底有沒有戰列艦?
    戰列艦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稱為主力艦。二戰結束以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戰略飛彈核潛艇所取代,不再是艦隊中的主力,其稱呼方式也相對失去了意義。戰列艦是一種以大口徑艦炮為主要武器,具有很強的裝甲防護能力和較強的突擊威力,承擔遠洋作戰任務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若干世紀裡,戰列艦曾經雄霸海洋世界,獨領一代藍色風騷,是近代海軍艦隊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 湊數的另類航母 二戰時日本聯合艦隊中的異類 伊勢級航空戰列艦
    非典型的戰艦設計不被軍方看好但這麼彪的想法還是由舊日本海軍從設想拉到了現實,並付諸行動。這就是伊勢級戰列艦-同時擁有若干數量飛機和一大半戰列艦性能的混血戰艦。那麼骨子裡因循守舊的日本人為什麼在二戰期間將好好的主力戰艦改的這樣不倫不類呢?萬事有因有果,舊日本海軍這樣做自然是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絕對不是為了給世界艦船發展史上,增添一款特色的混血戰列艦。
  • 二戰舊日本帝國海軍艦隊復原照
    1941年(昭和16年),日本帝國海軍擁有了十艘戰列艦,十艘航空母艦,三十八艘重型和輕型巡洋艦,一百十二艘驅逐艦,六十五艘潛水艇和其它艦艇。   1941年(昭和16年),日本海軍在戰列艦上的巨大投資促使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在同年年底竣工。"
  • 為什麼舊日本帝國海軍發展得那麼迅速?
    雖然此後由於薩摩藩在西南戰爭中的失利,明治政府一度重視陸軍多於海軍。然而,日本本身是島國(由4個大島和6800多個小島組成)的原因,另外黑船事件後,西方列強海軍陸續展示出來的強大威勢,使得明治政府不得不重視海軍的發展。甲午戰爭前,日本海軍擁有了三十一艘軍艦、二十四艘水雷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