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把「川建國」翻譯成……

2020-12-20 神奇世界看看看

《紐約時報》把「川建國」翻譯成…

如果當今社會要評一下網紅的話,那我們的「建國同志」第一沒問題吧?

老川同志對中國網友的貢獻十分大,無論是報導、段子、還是閒談,都三兩句離不開他。

而能在中國網友心裡有這麼大分量的,「川建國」同志絕對是美國歷史的唯一一個存在了。

而對於「川建國」同志的段子裡,要數這個最搞笑:

「建國同志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後,偷偷把放在抽屜裡邊的相冊拿了起來,眼眶泛著淚花。想到自己站在五星紅旗下敬禮,沉默了許久。最後,小心翼翼的又放了回去。壓抑著內心對祖國的熱愛,只好戴著耳機偷偷聽著國歌,為了不被發現,一直念叨只聽一遍!而播放器裡也只有一首歌,那就是「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而「川建國」這三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環球時報》的總編曾發布了一文消息,內容大致向美國人解釋了一下「川建國」的含義。

大概意思就是:

相反,中國網友十分希望你能繼續勝任,因為你讓美國變得令世界討厭。你幫助中國團結在了一起,並通過自己的力量讓國際新聞變得十分有樂趣,像喜劇一樣。而中國網友說的「建國」就是「幫助建設中國」。

但是老胡的這個內容只是說了含義,為了找到這個名字最合理的翻譯,小編看到了如下的一條內容,確實有內味了...

這是《紐約時報》推出了的一則消息。標題直接點明「美國的川普,中國的「川建國」」。China's並不表示中國人,而是中國的人。而「China『s Man 」則暗示的是為中國服務的人。最重要的是下邊這兩段:

也就是說,「建國」是共產主義愛國者的一個普遍革命名,而人們稱川普為「川建國」實則是在說川普對於美國做出的壞決定其實就是在幫助中國。他看起來像是在努力建設一個國家,但其實是中國,不是美國!

看來,美國人對於「川建國」這個名字也十分透徹啊。這條消息讓建國同志徹底暴露了。

其實總的來說,川普自上任以來對於美國的貢獻也不小,只不過今年來看,確實有點令人失望罷了。對於這個名字,你有什麼更好的解讀嗎?歡迎在下方評論~

相關焦點

  • 川普=川建國,這是什麼梗?
    1990年,美國房地產大跌,川建國的商業帝國瀕臨解體,此時,他的身價不足5億美元,每年需要償還的利息就高達2億美元。和戰忽局長几年一次的碰頭如約而至。川建國:局長,美國套路深,我要回祖國。川建國:我,我快破產了……如今的我備受煎熬……我快演不下去了……戰忽局長:在美國的臥底很重要,培養了你那麼久,可不能這麼放棄了……川建國:老大,現在我沒錢了,你看那些勢利的資本家、銀行家怎麼嘲諷我的?!
  • 新加坡政府抗議《紐約時報》涉李光耀故居爭端報導:言過其實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子女圍繞其故居的紛爭,從6月14日爆發以來,便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以國際報導見長的《紐約時報》也不例外。但《紐約時報》日前收到新加坡駐美國大使米爾普裡的信函,米爾普裡駁斥時報關於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故居爭端的報導「言過其實」。
  • 為什麼把川普叫川普 川建國川普是什麼梗什麼意思?
    川普為什麼叫川普,難道川普這個名字有什麼特殊含義嗎?最近還有很多網友都在問川建國川普是什麼梗?是什麼意思?相信不少小夥伴都很好奇吧,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川普為什麼叫川普?川普的英文全名為:Donald John Trump。Trump的音譯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床鋪,為了符合人名的叫法,我們就將Trump音譯為川普。
  • 範冰冰接受《紐約時報》採訪部分翻譯,採訪預示她將重新出發
    因為偷漏稅一直無法全方位復出的範冰冰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中文翻譯如下:北京-她生命的一半多。女演員範冰冰是中國蓬勃發展的電影和電視行業的偶像,她從鄰家女孩的角色發展成為國際明星和時尚名人。其實這篇《紐約時報》的採訪並沒有任何新的內容,關於範冰冰偷漏稅的事件也沒有說得很清楚,具體偷漏稅金額也沒有說,估計採訪內容並不全面。簡短的說了她消失四個多月的原因,她被稅務機關調查。下個月範冰冰將滿38歲,事業遭受重創,未婚妻分手,範冰冰陷入人生最低谷時期。將重新涉足社會。
  • 巨人《江湖》紐約廣告驚現低級翻譯錯誤
    5月20號消息,日前巨人網絡旗下智能化網遊《江湖》在紐約登出的一則大屏廣告引起網友熱議,該廣告中將「江湖」翻譯成「Rivers&Lakes」,這種中國式翻譯除了鬧出笑話外,還受到網友吐槽。
  • 當川普明白「川建國」啥意思後是何體會?
    川普會舒(輸選)情:憶情娥●闖三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患者身碎、醫者聲咽;連任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傳言稱川普曾在推特上發表了一份感悟,稱朝鮮半島其實很早的時候屬於中國,於是後來有網友惡搞將他稱為川建國。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從一開始《紐約時報》就定位成嚴肅報紙,講求「客觀報導」,尤其是以國際新聞和闡釋見長。《紐約時報》剛面世,就贏得讀者的喜愛。與當時流行的「故事模式+黃色新聞潮+簡訊息模式」不同,《紐約時報》獨闢蹊徑,尤其喜歡看在長篇大論和報告,這些讓《紐約時報》更是顯眼,「它讓美國人形成了一個堅定的信念:每逢大事,欲求信息之全,非買《紐約時報》不可」。
  • 紐約市政府怎麼控制《紐約時報》?
    《紐約時報》公司訴沙利文案第一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憲法訴訟是1964年「《紐約時報》公司訴沙利文案」。事後,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警察局長沙利文以誹謗為由,在當地法院起訴了《紐約時報》,初審最終判處《紐約時報》和四名牧師賠償沙利文50萬美元。1962年8月30日,阿拉巴馬州最高法院駁回《紐約時報》的上訴,指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不保護誹謗言論」,維持原判。兩審失利後,被各地政府官員相繼提起的索賠幾乎逼至絕境的《紐約時報》,請求聯邦最高法院覆審此案。
  • 新加坡抗議紐約時報:將政府合法性與李光耀故居去留問題掛鈎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子女圍繞其故居的紛爭,從6月14日爆發以來,便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關注,其中當然包括了美國媒體的報導。 紐約時報7月14日發表一篇以「李光耀故居爭奪戰演變成新加坡國家危機」為題的文章。
  • 川普竟然是「老賴」,而德意志銀行卻成了「冤大頭」
    川普的地產開發生意雖然屢遭失敗,為何總能化險為夷?《紐約時報》根據川普的稅務記錄披露,川普拖欠德意志銀行高達數億美元的貸款,最後竟然不了了之。《紐約時報》在分析了所獲得的川普聯邦所得稅記錄後發現,自2010年以來,川普的貸款方已免除了他未能償還的約2.87億美元債務。其中絕大多數與芝加哥川普國際酒店大廈項目有關。
  • 紐約時報網站印象
    相比《紐約時報》上百年的歷史,創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僅有十多年歷史的《紐約時報》網站是一個成長中的幼兒。作為傳統媒體向新媒體延伸的一支力量,《紐約時報》網站一方面承續百年大報的風範,在頁面設計、內容布局上莊重、大氣、自然,一方面又緊貼網際網路脈搏,精心設計各類互動,展現出報紙網站一種獨特的韻味。
  • 紐約時報大樓什麼樣?
    最新的一則新聞是,當地時間8日,紐約時報公司(New York Times Co.)在網站上公布消息,計劃以抵押或售後租回的方式處置該公司位於紐約曼哈頓的總部大樓,換取最多2.25億美元的貸款,以緩解資金緊張局面。紐約時報公司目前面臨著融資條件惡化和利潤下滑的窘境。 紐約時報公司擁有這棟52層高、150萬平方英尺的坐落在第八大道的大樓58%的所有權。
  • 看看紐約時報如何在線閱讀產品的 紐約時報都有哪些功能
    看看紐約時報如何在線閱讀產品的 紐約時報都有哪些功能 一、紐約時報都有哪些功能? 在firefox瀏 覽器下打開紐約時報,有一個地方很值得注意:「此網站提供了保存至您計算機以供脫機使用的數據。」 點擊列表中的某一篇文章,之後我們來看看紐約時報的文章終端頁長什麼樣子? 細心的人會發現,右上角有個調節文字大小的ICON,左下角主要是社會化傳播功能,如email推薦、分享到twitter和facebook。當然了,還有就是上下翻頁功能。 火星人都知道,用戶的閱讀習慣各不相同,呈現多
  • 紐約時報社論:臨走時,蓬佩奧忙著燒斷每一座橋
    紐約時報社論:臨走時,蓬佩奧忙著燒斷每一座橋 2021-01-17 13: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川建國天天叫囂的表達「假消息」英語咋說?很簡單哦!
    本期我們學一個川建國的口頭禪吧。川建國天天叫囂的表達「假消息」英語咋說?很簡單哦!記得拉到最後存下我們的英文卡片隨時複習,並且完成打卡練習哦。看了不代表會了,但是練習了至少代表你掌握了哦。01真實語料浸泡一下首先我們看三個跟川普相關的新聞。1. President Trump called the story fake news.川普總統稱這一事情「fake news」。2.
  • Supreme將與紐約時報聯名?超大版Bogo成亮點!
    Supreme x 《紐約時報》聯名?超大BogoT恤整版無預警發售!Supreme已經不是第一次和報業合作搞事情了,最近大本營在紐約的Supreme也開始持續操作,4月5日買下了《紐約時報》的整版。又是一次報紙聯名?
  • 《紐約時報》:美國房市怪相買房比租房合算
    《紐約時報》本期文章稱,過去十年裡,大多數國家的情況都是租房都比買房划算。但金融危機後,情況有所變化,房屋交售市場的泡沫破裂,所以現在買房合算。反而房屋租賃市場出現了泡沫,所以專家提醒當租賃比高過25%,租房就不合適。
  • 紐約時報:中國遊客10年增長7倍 怎樣取悅他們是紐約的新挑戰
    12月19日,《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購買力十足的中國人,已成為支撐紐約旅遊業的最強力量》的文章。文章稱,今年來紐約旅遊的中國人已超過95萬,自2007年以來增長了7倍;中國現已超過巴西和加拿大,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外國遊客國籍。甚至在有些號稱提供國際服務的觀光遊輪上,揚聲器裡播放的解說只有英語和普通話。
  • 紐約時報網站全免費開放
    紐約時報自1851年創刊以來,已經贏得了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聲譽。目前它在美國的發行量僅次於今日美國和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網站在1995年上線,但令人鬱悶的是,網站上的一部分專欄和詳細文章被列入「精選」,需要付費觀看,月費為7.95美元,年費49.95美元。紐約時報今天宣布,取消「精選」將整個網站免費開放給所有讀者。
  • 紐約時報:楊安澤可能宣布參選紐約市長
    紐約時報:前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楊安澤,可能將於下周宣布參選紐約市長,如果參選,楊安澤將成為紐約市史上第二位亞裔參選人。此前有傳聞說拜登可能提名楊安澤擔任商務部長。據報導,華裔企業家、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楊安澤正在考慮競選紐約市長,並已跟紐約市領導層進行接觸,包括紐約市議會議長詹森Corey 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