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家宴 」
奉化蕭王廟的芋艿頭、剡溪的大白鵝、溪口的筍、遠近聞名的奉蚶、大黃魚……1927年,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了轟動一時的結婚儀式,婚宴上,這些來自奉化的特色鄉土菜餚豔驚四座,後來也成為蔣氏家宴上的「主角」。
80多年後的今天,一桌由奉化溪口的大廚們精心發掘整理、創新的「蔣家宴」,參評去年開始的「《中國浙菜———鄉土菜譜》宴席徵集」活動,廣受好評。「蔣家宴」,奉化鄉土菜宴席的傑出代表,資深食客們說,一桌家鄉菜,是盤旋在遊子們舌尖上的相思蠱,盤中品的是熟悉的家鄉滋味,最能解遊子心頭那刻骨的鄉愁。
1927年12月1日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照
「蔣家宴」
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結婚典禮
舊時,上海大華飯店露天宴食廳。
蔣宋婚禮場面隆動,賓客如雲。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一日,上海豪華的大華飯店布滿鮮花,高朋滿座,一場顯赫的婚禮在此舉行,新郎是蔣介石,新娘是宋氏三姐妹之一的宋美齡,1300多名賓客應邀參加。
為了籌備婚宴,在奉化溪口鎮土生土長的蔣介石命豐鎬房管家急送一批寧波菜原料至滬,有奉化芋艿頭、奉蚶、剡溪大白鵝、大黃魚等,由於上海大廚師有點吃不準該怎麼做出地道的「奉化味」,於是又把豐鎬房的廚工請到上海幫忙,「蔣氏家宴」由此得名,這桌獨具寧波風味的婚宴大獲來賓讚賞。
這以後,蔣宋夫婦多次來溪口省親,以蔣氏家宴分別在妙高臺、墓廬、文昌閣宴請親友僚屬。在南京期間,亦常命人把奉芋、大黃魚等特產送往當地。亦以類似的菜譜招待外國友人或賓朋政要,故「蔣氏家宴」亦有民國第一宴之稱。
「過去的『蔣氏家宴』主要是奉化一些特色菜餚,如今的『蔣家宴』不但有源自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儀式上的婚宴菜式,保留與寧波菜有關係的最原汁原味的一部分,還根據現代人的口味進行了改良和創新。」如今經過發掘整理後的「蔣家宴」再現溪口,每桌600~1200元不等的價格吸引了不少食客。奉化有山有海有平原,奉化的鄉土菜可以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奉蚶為代表的沿海系列海鮮菜,第二個是山地系列菜,像雷筍、毛筍、菌類等,第三是平原系列菜,最出名的就是奉化芋艿頭。而一桌新菜老菜薈萃的「蔣家宴」,所有食材原料都在奉化當地就地取材,做法來自奉化民間、傳承傳統,最能代表奉化的鄉土菜特色。
原料要地道,筍乾、芋艿頭都要指定產地。
跑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
奉化溪口剡溪白鵝。
這以後,蔣宋夫婦多次來溪口省親,以蔣氏家宴分別在妙高臺、墓廬、文昌閣宴請親友僚屬。在南京期間,亦常命人把奉芋、大黃魚等特產送往當地。亦以類似的菜譜招待外國友人或賓朋政要,故「蔣氏家宴」亦有民國第一宴之稱。
「過去的『蔣氏家宴』主要是奉化一些特色菜餚,如今的『蔣家宴』不但有源自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儀式上的婚宴菜式,保留與寧波菜有關係的最原汁原味的一部分,還根據現代人的口味進行了改良和創新。」如今經過發掘整理後的「蔣家宴」再現溪口,每桌600~1200元不等的價格吸引了不少食客。奉化市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孫敦民介紹,奉化有山有海有平原,奉化的鄉土菜可以分為三個系列,一是以奉蚶為代表的沿海系列海鮮菜,第二個是山地系列菜,像雷筍、毛筍、菌類等,第三是平原系列菜,最出名的就是奉化芋艿頭。而一桌新菜老菜薈萃的「蔣家宴」,所有食材原料都在奉化當地就地取材,做法來自奉化民間、傳承傳統,最能代表奉化的鄉土菜特色。
宋美齡
不少「蔣家宴」的菜餚背後都有來歷,傳說蔣介石有「三好」:一好家雞,二好溪口山區的芋艿頭和竹筍,三好奉化象山港小海鮮,這些食材都體現在「蔣家宴」的菜品當中,如巖頭筍乾肉、蔣家方塊肉、奉式老三鮮、剡溪雙鮮等菜餚。
像「苔菜小溪魚」這道菜,相傳就是蔣介石喜歡的,背後還有一個小故事:蔣介石小時候經常到剡溪玩,有一天,看到許多小魚向上流遊。因為水太急,幾次都被衝下來,但是小魚還是用力向上遊。小蔣介石看了,心裡想:「小魚都有這樣大的勇氣,我們做人,能不如小魚嗎?」雖說這故事真假難以考究,不過因為剡溪水質好,溪口特產的小溪魚確實品質優良,是難得的鄉土菜食材。
「奉化鄉土菜最重用料考究,選料好菜餚才地道。」溪口民鎮食府廚師長葛喜遙介紹,像做芋艿羹的原料就只用奉化蕭王廟鎮前葛村的芋艿頭,因為前葛村的土質中有黃泥層,長出來的芋艿頭品質最好,別的芋艿頭黑黑的,前葛村的芋艿頭頂部粉紅,沒有一絲雜絲,特別軟糯,芋艿頭太大太小都不行,1公斤左右重量的最好。
奉化竹子資源豐富,盛產各種竹筍,「巖頭筍乾肉」這道菜,選用的原料就是蔣介石原配毛福梅老家———巖頭村的筍。相傳這裡的毛筍肉嫩鮮美,曬乾後,口味獨特,深受蔣介石喜愛,毛福梅每年都會將曬制的筍乾送到南京,而蔣介石每次回到溪口,也必吃毛福梅的巖頭筍乾肉。葛喜遙介紹,其他地方的竹林土壤有沙石,巖頭村的竹林裡基本都是細膩的黃泥土,這樣的土壤長出的筍特別白嫩,味道甚至還帶點甜。
不過「美齡養生羹」這道菜餚和宋美齡本人沒啥關係,這道「蔣家宴」上最先上桌的熱菜,主要原料有豆腐、鹹蛋黃、海參末和香芹末等,是一道半湯半菜的菜品,因為特別養生,適合女士吃,因此取了這個名字。
「蔣家宴」上唯一一道點心是「豐鎬房油包」,做法和寧波特色點心水晶油包一脈相承,相傳蔣介石原配毛福梅一生信佛,樂善好施,經常救急幫扶鄉鄰,每年過年時候,毛福梅都會在豐鎬房外搭棚,分髮油包,這道菜餚因此而來。
菜式很考究
做一盅芋艿羹
要花大半天
一桌地道的鄉土菜除了地道的原料,還有考究的做法。「蔣家宴流傳多年,菜式上一直推陳出新,但一些經典菜餚的傳統做法還是得以保留,像這其中最考究的一道菜就是芋艿盅。」溪口民鎮食府廚師長葛喜遙介紹,芋艿頭是奉化最具特色的食材,製作奉化芋艿盅有很多種做法,簡單一些的用肉末油渣燉,最考究的使用「敲骨漿」,這樣做一盅芋艿羹要花大半天時間。
「製作敲骨漿要用上大塊的豬筒子骨,先把骨頭敲碎,然後用高壓鍋燉,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小火慢燉,至少要燉4~5個小時,讓骨髓裡的精華都析出為止,然後把燉出的渣濾掉,剩下的湯汁和豆瓣醬攪拌後,和奉化芋艿頭一起燒,這樣做出來的芋艿羹味道特別香濃。」
奉化老三鮮這道菜同樣做工繁複,一道菜裡有肉丸、鵪鶉蛋、豬肚、蛋糕等材料。「奉化老三鮮是奉化的一道傳統特色菜,這裡的『蛋糕』雖然和我們平時吃到的麵包房裡的蛋糕寫法一樣,但其實做法口味都有很大的區別。」葛喜遙介紹,老三鮮裡的「蛋糕」是用雞蛋液煎出來的,煎得厚厚的兩面焦黃,然後用石板壓成片狀,然後用斜刀切成片墊在碗底,上面再放上肉丸豬肚等其他食材,上鍋蒸好以後倒扣在盤子裡,色香味形俱全。
「過去奉化鄉裡人家辦酒席,都要用上紅燒蹄髈這道菜餚,不過一頭豬不過只有4只蹄髈,有時候辦多桌酒席的主人家買不起那麼多蹄髈,就會把五花肉切成方塊,和蹄髈一起燒,然後放在盤子裡代替蹄髈。」葛喜遙介紹,久而久之,人們發現,方塊五花肉燒出的美味不比蹄髈遜色,這使得方塊肉成了單獨的一道菜,「蔣家方塊肉」這道菜就是來源自奉化當地的民間菜餚,五花肉和青菜一起,葷素搭配,更適合現代人偏清淡的口感。
此外,奉化溪口鎮的剡溪水質清澈,那裡產出的螺螄和河蝦味道也特別好,由這兩道菜餚做出的「剡溪雙鮮」這道菜,不用傳統醬爆螺螄裡勾芡的工序,避免了美味包裹在螺螄殼外圍的尷尬,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時,也更入味。
■連結
「蔣家宴」菜單
【冷菜】
新風鰻鯗
貢品奉蚶
涼拌羊尾筍
奉化大白鵝
紅膏鹹蟹
麻香臭冬瓜
【熱菜】
美齡養生羹
亭下湖魚頭煲
苔菜小溪魚
奉化油渣芋艿盅
奉式老三鮮
蔣家方塊肉
鹽鋪燜雞
宋家三燴
剡溪雙鮮
巖頭筍乾烤肉
油燜春筍
四明高山石蛙
【點心】
豐鎬房油包
奉化農家樂:價廉物美也不錯哦!
本文轉載地址:七秒鐘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