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張良如何把握自己的命運

2020-12-18 騰訊網

劉邦奪取天下後,有一天,決定大封功臣。對張良說:「子房,你的功勞最大,自己挑選三萬戶做封地吧!」張良卻拒絕了。

張良說:「當年,我與陛下相識於留縣,這是緣分。後來,為陛下出謀劃策,偶爾蒙對一兩個,這是天意。陛下把留縣封給我就夠了,我實在接受不起三萬戶的封邑。」

劉邦一聽,很高興。難得張良居功不傲,還如此有情有義,好吧,就封你做留侯吧。

看看,張良多會做人,多會說話!

劉邦疑心很重,殺起功臣來,眼睛眨都不眨,甚至連蕭何都懷疑,找個藉口就關進了大牢。可是對張良,劉邦始終很尊重很信任,不但言聽計從,而且以師禮待之。

因為,張良很會做人。一個會做人的人,一定是一個人性大師。

楚漢相爭時,劉邦打不過項羽,很苦惱。審食其出主意說:「秦滅六國後,六國諸侯的子孫沒有立錐之地。如果你恢復他們的王位,六國百姓一定會擁護你,那時候,項羽也得向你俯首稱臣。」

劉邦一聽,說:「這主意很好,你趕緊去刻印信,明天就帶著大印出發。」

張良聽說後,趕緊過來勸阻:「這是胡鬧!大家拋家舍業,跟著大王你打天下,為的是什麼?還不是將來能分封點土地嘛。現在,你把土地都封給六國後人,誰還為你賣命呢!大家都不陪你玩了,你的事業也就完了。」

當時,劉邦正在吃飯,嚇得把吃下去的東西又吐了出來,大罵審食其:「豎儒,差點壞我大事!」

看看,張良對人性把握多麼精準!

不但劉邦將張良奉為先生,他老婆呂后也非常尊敬他。

劉邦非常寵愛戚夫人,想改立戚夫人生的兒子趙王如意做太子,很多人勸諫力爭,劉邦仍堅持廢長立幼。

眼看兒子要被廢,呂后很著急,求張良給出個主意,張良說:「皇上最敬重商山四皓,如果能請他們出山輔佐太子,還有什麼可擔心呢。」呂后依計而行,劉邦果然打消了念頭。

地球人都知道,呂后這個女人不簡單,說她是女魔頭毫不為過。劉邦死後,呂后對功臣、皇子、嬪妃大開殺戒,整得人人自危。可是,她對張良始終恭恭敬敬。

劉邦死時,張良去弔唁,呂后誰都不請,偏偏單獨請張良吃飯,對他說:「人一輩子,太短了,好比白駒過隙,先生要好好保重自己!」

張良的故事,《史記·留侯世家》中記載的很完整。我一邊讀一邊想,張良真是一個高人。功高蓋主主不疑,權傾朝野臣不嫉,做人到這個份上,不通曉人性,顯然是不可能的。

相關焦點

  • 不要一味賴別人,自己要把握自己的命運
    我們要把握自己的命運,不要讓自己的命運讓別人把握。有的人可能幫你一時,但是不會幫你一世。人生的道路上有許多事情,還是需要你自己去解決的。一旦你習慣了別人的幫助,一旦有一天別人並不對你進行幫助了,你就會毫無頭緒,不知道如何去選擇。
  • 如何評價陳平和張良?楚漢傳奇之劉邦與陳平張良
    如何評價陳平和張良?楚漢傳奇之劉邦與陳平張良,許多人說楚漢傳奇這部電視劇,張良的厲害之處表現的不夠,這一點我也感覺確實如此。不過,電視劇的通病,任何電視劇的通病,越是戰略高手,作用越不容易被普通人看的那麼富有傳奇色彩。
  • 一定要認識自己,認清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人生在世,不如意乃十之八九,好多人總是把這些不如意歸咎於命運的不公平,埋怨自己的命不好,可是從未思考過這一切的根源,自己該如何改變現狀。一定要認識自己,認清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並且非常用心地給每一款精緻的小飾品配上相應的軟文。但儘管他很努力地採取各種措施吸引顧客,可是她店裡的生意卻一直好不起來,有時候甚至入不敷出。她想了很久,也不知所以。後來,一位顧客對她說:姑娘,你看起來很文靜,也很有文採,你給每款商品寫的軟文又這麼的動人,你為什麼不試著做一個雜誌社的編輯呢?
  • 張良的軍事能力究竟如何?史書記載:無一勝仗!
    談及中國5000年歷史上的謀略大師,張良至少能排進前三,甚至稱他為謀略第一人,一點也不過分!關於對張良的評價,最經典的是劉邦之語,如今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即:「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那麼,這裡卻有一個疑問,即:張良的軍事才能,究竟如何?大家都知道,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未果之後,張良逃到了下邳(如今的邳州市)!有一天,張良在下邳橋上,遇到了奇人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後,授與《太公兵法》!這一段故事,已經廣為流傳。從這一傳說中,也可以看到張良學過兵法,應該知道如何領兵打仗吧!
  • 命運把握自己手中,改變人生命運,要從這四個方面爭取
    人生的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任何一種外力都是靠不住,靠的是自己。時常有不少人總是埋怨自己人生沒有機遇,遇不到貴人,覺得自己的命很苦。如此埋怨是毫無意義。人只有努力,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01、知識改變命運。 一個人要想改變自己的人生就要從讀書學習開始,古人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說的就是世上最好的事情還是讀書,讀書可以增長知識和學問,讀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讀書可以使人健康平安成長,這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
  • 張良為啥被後世稱為智謀的典範?歷史上的謀士很多,但智者很稀有
    在真實的歷史上,相對於專精政務的諸葛亮,西漢開國功臣張良才是智謀的象徵。畢竟,「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已經成了諺語;「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裡外」,最早也是出自劉邦對張良的誇讚;「吾之子房」,更是後世君主對智囊的最高評價。但是,如果說張良只是聰明,那就太貶低他了,用「智慧」來形容他才更恰當。
  • 躲過一劫的張良,張良是如何去世的[上集]
    可惜張良沒受過刺殺訓練,竟然錯判了秦始皇的車子,砸爛了旁邊的車。秦始皇不過出了身冷汗,張良不得不落荒而逃。  刺殺雖然不成功,但張良好歹出了點名氣。他逃到下邳,在當地打抱不平,頗有勢力。一天,張良在當地的沂水圮橋閒逛,一個老頭的鞋子掉到橋下,招呼張良幫自己撿起來。張良看對方十分蒼老,不但撿了鞋,還為他穿好。老頭對張良很滿意,約張良五天後的早上在橋頭見面。
  • 歷史上蕭何和張良的為臣之道是怎樣的,你如何評價?
    蕭何和張良,是漢初三傑中的其中兩位,在劉邦建立大漢的過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蕭何善於治理、安撫百姓、兼顧全局、統籌糧草,是劉邦屢戰屢敗、卻能屢敗屢起最關鍵的原因,因此劉邦建立大漢後,以蕭何之功為首,是大漢開國第一候。張良善於謀略,被劉邦稱為運籌帷幄之中、決戰千裡之外。
  • 歷史上五大名臣,個個智慧超群,張良第三,第一經常能見到
    歷史上五大名臣,個個智慧超群,張良第三,第一經常能見到中國古代歷朝歷代中,都有很多的賢明帝王。當然,由此就衍生了更多的賢能大臣。這些名臣智慧超群、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等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光輝歲月。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歷史上的五大名臣都有哪些?
  • 張良的悽美有誰知?
    秦始皇東遊中,張良僱傭殺手,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失敗。秦始皇震怒「大索天下」。張良雖匹夫之勇難成大事,但是,張良憑著周密的策劃,還是逃出法網亡匿下邳。秦始皇一生一共三次遇刺,其他兩次刺客都死了,而張良不僅自己躲過法網,就連他的同盟也逃之夭夭。《圮下拾履》黃石老人,再三考驗身處逆境、屈辱、流離之中的張良。
  • 張良是如何韓信評價一生的?短短4個字,精準!
    張良是如何韓信評價一生的?短短4個字,精準!文/歷史小長廊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滾滾流成的華夏文化承載著我們祖國不計其數的王朝,在源遠流長的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中,也出現了眾多英雄,還有關於他們精彩無比的傳奇故事。剛開始的時候,中國出現的只是很多小國家,在中國的版圖上,同時存在著諸多小國家。那時候各個諸侯國相互共存,也相互顧忌。
  • 做自己命運的風水師
    人人知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而影響命運的因素為三個方面:天時、地利、人和。那麼能掌控自己命運的人,一定是讀懂天時,善用地利,運轉人際關係的高手。02對命運的探究歷史上許多才華橫溢的人受盡恥辱,有的一輩子苦心鑽研,學問有成的人卻被世界埋沒。
  • 歷史上少有差評的五位名人,張良上榜,其中一位老一輩經常念叨
    悠悠的歷史長河裡,有著無數仁人志士淌過,他們的一言一行或好或壞都留於後人點評,俗話說人無完人,就算是被稱之為「至聖先師」的孔子也有他的缺點,例如他說過「唯小人和女子難養也」讓後世女性蒙受很大的傷害,但是在這漫長的歷史中,也存在沒有差評的「完人」。
  • 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如何從一個刺客成為了軍師
    導語據說人類歷史上歷史最悠久的兩種職業就是刺客和伎女。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留下來許多關於他們的故事。不過今天我們所要說的卻並非是這兩者。而是一位從事過其中一個職業刺客的偉大政治家軍事家和智者——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張子房。
  • 漢代名臣張良的留侯爵位在張家一共流傳了幾代人?答案出人意料
    張良,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先輩在韓國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
  • 張良的後代,結局如何?
    張良,字子房,西漢開國元勳之一,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士,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張良的祖先是戰國時期的韓國貴族,祖父張開地、父親張平都擔任過韓國相國一職。《史記》記載:張平死後二十年,秦國滅掉了韓國,因此,張良作為韓國貴族的後裔,對秦始皇恨之入骨,一心想為故國復仇,策劃刺殺秦始皇,行動失敗後逃亡在外,隱姓埋名多年。劉邦起兵後,張良投奔了劉邦,後成為劉邦的得力高參,因目光敏銳,足智多謀,深為劉邦器重,為大漢帝國的創建立下赫赫戰功。
  • 張良:《拂衣歸》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歷史上的張良與秦時中的張良,定是不一樣的。我們無法回到過去,因此,所有想像都是美好,所有想像都有可能。而秦時裡張良所經歷的一切,便是編劇根據史書文獻以及自己的想像繪出的子房。而歷史上的張良,司馬遷一篇《留侯世家》便訴說了他的一生。因此,《拂衣歸》與《史記·留侯世家》類似,是對他一生過往的概括與回憶。而不是只展現他成長過程中的矛盾。
  • 歷史上的五大軍師:諸葛亮只排第四,張良第二,第一當之無愧
    二,張良。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張良屢次遭到一個老人侮辱,但是他依然對老人畢恭畢敬的故事。這個老人便是黃石公,他給張良傳授了《太公兵法》。後來投奔劉邦,為劉邦提出來諸多建設性的建議。劉邦對張良的評價非常高,而張良對劉邦的貢獻也非常大。鴻門宴上令劉邦全身而退,在和項羽的鬥爭中也非常機智。一,姜子牙。
  • 如何評價張良這個人,他為什麼會被稱為「謀聖」呢
    張良用他的一生詮釋著中華文化的內涵,正如張良廟的一副對聯所書:「富貴不淫,有儒者氣;淡泊明志,作平地神」。張良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謀士,被稱為「謀聖」,他一生算無遺策,奇計百出,為大漢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 張良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是如何變得那麼厲害的呢
    這個人就是張良,說起來張良還是個富二代呢,本來是要繼承他爹的事業當個君王的,但是因為韓國的衰敗,張良開始痛恨秦,最後滅亡之際,把所有的怒火都甩給了秦,發誓要弄死秦王。他自己弟弟死了都不安葬了,把本來就沒多少的積蓄拿出來準備買兇刺殺秦王,找了個大漢,幫他打了一個120斤重的大榔頭,隨後就叫人打聽一下秦王的路線,按皇家的規矩,皇帝的車是6匹馬拉著的,相當的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