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繼位,是怎樣處置他大哥的女人和兒子的?

2020-12-12 承宣看歷史文化

朱棣繼位,是怎樣處置他大哥的女人和兒子的?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小編的百家號「承宣看歷史文化」在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他是一個備受爭議得一位歷史人物,他做了很多的錯事,其中在接班人的選擇上面也是有著非常大的錯誤,朱元璋他本來是想將皇位傳給嫡長子朱標,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因為自古以來,皇位的傳承就是這樣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在朱標去世以後,朱元璋卻將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這也是讓人非常納悶的事情。

而這也釀成了皇四子朱棣起兵的慘劇。朱棣起兵,奪了皇位之後,又是怎樣處置的朱允炆的家人的呢?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所以非常深受朱元璋的愛護,朱元璋為了讓自己兒子可以快速的成長,所以朱元璋他不惜讓自己的功臣愛將,比如李善長、徐達和常遇春以及藍玉等等,來充當朱標的左膀右臂。幫助他快速成長。此外,為了讓朱標有自己的能力,當朱元璋出去打仗時,他還要求這些公務員協助王子·朱標監督國家。

不出所料,朱標成了朱元璋心目中唯一的繼承人。然而不幸的是,洪武二十五年,王子·朱標因病去世,享年37歲。朱元璋非常難過,但他仍然希望朱標的兒子接手。然後,在他死後,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從那時起,朱建文帝朱允炆封自己母親呂氏為皇太后,任命他的一個大哥和三個弟弟為國王,並想通過切斷附庸國來進一步削弱他的叔叔。不久,燕王·朱棣在北平駐軍,率領軍隊南下。

經過多年的戰鬥,朱棣襲擊了南京。進入南京市後,朱棣歡迎朱允炆生母呂太后進入軍營。最初,朱標有兩個太子黨,一個是呂氏,後來成為呂太后,另一個是常遇春將軍的女兒,他早年就去世了。朱棣非常尊重她,把她尊為「皇嫂」,並向她解釋為什麼他必須戰鬥。朱棣入侵南京後,他發現南京的宮殿被燒毀,朱允炆皇帝神秘失蹤。簡單地說,朱棣取消了長兄朱標的皇帝封號,改稱他為懿文皇太子。

而朱允炆的生母呂后則成為了太子妃,從此便被朱棣幽禁了起來。雖然朱允炆失蹤了,但他的三個兄弟仍然活著。其中,吳王朱允熥,是朱標的第三子,後來被朱棣改封為了廣澤王,並改名為漳州。同年,在他的王位還沒坐熱乎,他就被召回京師,以「心懷怨恨」的罪名被降職到庶人,並被送往他的家鄉鳳陽朱元璋羈押。幾年後,他突然因病去世。衡王朱允熞是朱標的第四個兒子,太子·朱允炆的一母的胞弟。

朱棣登基後,朱允熞被降職為懷恩王,並遷至建昌。和他的大哥朱允熥一樣,他因「心懷怨恨」被朱棣降職到庶人,發配到了老朱家的老家鳳陽監押,不久他就死在那裡。朱標的第五個兒子許旺·朱運喜也是王子·朱允炆的母親和哥哥。朱棣在南京就職後,他改名為敷惠王。四年後,他被一場神秘的宮殿大火燒死。奇怪的是,他的生母呂太后也在同一次火災中失蹤,從此下落不明。

事實上,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朱標的第五個兒子和他的親生母親呂太后已經在火災中死亡了,毫無疑問,事件的幕後主使是明成明成祖朱棣。為了鞏固他的權力,朱棣毫不猶豫地將他大哥朱標的家人連根拔起。他的戰術真的很惡毒!這真令人髮指!以上都是小編自己的一些看法,說的不對的希望大家不要笑話哦,多指教!喜歡得朋友關注加收藏!不喜勿噴哦,嘻嘻,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並積極談論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大家一起來共同探討。

相關焦點

  • 朱棣登基之後,怎樣處置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兒子?
    朱標原本娶的是常遇春的女兒,常遇春是朱元璋身邊的得力大將,他的能力和地位僅次於徐達,可惜在洪武二年暴病死於軍中,當時只有四十多歲。到了洪武四年,常氏被立為皇太子妃,她給朱標生下了嫡長子朱雄英和朱允熥,她自己的壽命也不長,在洪武十一年去世。
  • 朱棣繼位後,為什麼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殺掉他侄子的後宮佳麗?
    影視作品中的朱棣隨著朱元璋的駕崩,新的繼位人朱允炆,聽信手下謀臣的分析,覺得諸位藩王,不會承認自己這個皇帝,有謀反之心,理由也很簡單,朱元璋其他兒子都沒有當皇帝,憑什麼你做皇孫的能做皇帝,於是朱允炆開始對藩王有所行動,把幾個名氣大的王爺「請」到宮裡聊天,朱棣一看這是要向自己開刀啊,於是裝瘋賣傻起來,手下配合著說王爺突染疾病,可能是思念他老子朱元璋,要想病情康復得到熟悉的環境,熟悉的環境?
  • 靖難之役後朱棣是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子和其他兒子們的呢?
    朱標是朱元璋長子,深得朱元璋喜愛,而且朱標為人寬厚仁義,在眾兄弟和朝臣之間有很高的威望,如果朱元璋去世後是朱標繼位的話,那可真就沒朱棣什麼事了。但是很可惜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去世了,年僅38歲,真的是英年早逝。
  • 明成祖朱棣死後,朱高熾繼位,他為什麼想再將都城遷到南京?
    明成祖朱棣死後,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的長子朱高熾繼位,朱高熾是朱棣和皇后徐氏(徐達長女)的長子,就是明仁宗,年號洪熙,朱高熾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眾所周知,明朝最開始都城是在南京,朱棣靖難之役後,登基為帝,將都城從南京遷回了北京。值得注意的是,朱高熾繼位為帝後,曾一度想將都城再遷回南京,這在當時無疑是一件大事,但是,後來為什麼又沒有遷都成功呢?
  • 朱棣登基之後,他太子大哥的後人與妻子結局幸福嗎?
    對於明朝的開過皇帝朱元璋大家都不陌生的,雖然他是皇帝可是大兒子卻早早的就去世了,老年喪子也是非常的悲哀的呢?在他去世後就皇位就傳給了他的長孫的不過後來大家也都知道因為能力比較低,被自家的親叔叔給趕下皇位了,朱棣登基之後,他太子大哥的後人與妻子結局幸福嗎?
  • 明成祖朱棣四個兒子,結局不同,誰死得最慘?
    靖難之役,朱棣成功攻進了南京,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自己即位為皇帝,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改年號永樂,也就是永樂皇帝,死後廟號為明成祖。朱棣的後宮妃嬪很多,除了皇后徐氏,即明朝開國名將徐達的長女,朱棣後宮還有至少二十幾位妃嬪,其中,還有朝鮮女人。
  • 朱棣造反的時候朱元璋的兒子都在做什麼?
    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以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儲君,朱允炆繼位後,難以壓服手握重兵的叔叔們,採取削藩政策。朱允炆繼位不到一年,燕王朱棣就起兵靖難,表面上口號是:根據《皇明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之惡。」誅除奸邪,為國「靖難」。
  • 此人是明朝開國功臣,為何兒子一半站太子,一半站朱棣?
    朱棣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而他的侄兒卻在這場事變中下落不明,成為了後世眼中自帶傳奇色彩的人物。作為皇帝的朱允炆和作為王的朱棣,兩人的爭鋒中,總是免不了一些臣子的站隊。 對於大部分的老學究來說,支持朱允炆是他們應該做的,而且也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但是,對於一些明確事態的人來說,朱棣的強硬似乎更加值得臣子追隨。於是乎,這朝堂中的大臣,很快就發生了一系列的站隊情況。
  • 朱棣攻破南京後,如何對待大哥朱標的妻兒?皇帝也會恐懼
    按照嫡長子繼承的原則,朱標死後,朱元璋應該在眾多兒子當中挑選太子合適人選,而不應從朱標兒子中選擇皇位繼承人。 朱元璋在晚年對功臣進行大肆屠殺,目的是防止皇帝鎮不住功臣,但是朱元璋對皇室成員則是篤信不疑,給眾位藩王足夠高的地位和權力,也包括最為要命的軍事指揮權。
  • 朱棣去世後,他的兒子想學他造反,結果被侄子活活烤死
    明朝末年,朱元璋去世,他的孫孫朱允炆即位後即開始削藩,當時的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的名義,發起了靖難之役,向南方宣戰,攻佔了當時的國都南京,成為皇帝。而且朱棣的外甥建文帝朱允炆在一場大火中不知去向。在他成為皇帝之後,朱棣立他的長子朱高熾為太子,第二子朱高煦為漢王,第三子朱高燧為趙王。因為朱高熾體胖,行動不便,所以喜武的朱棣從心裡對他有些反感。而且次子威武挺撥,氣派十足,朱棣更是喜出望外。再者,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多次在危急關頭拯救自己,自己曾許諾要立他為太子。
  • 朱允炆當皇帝4年丟了江山,若換成太子朱標繼位,朱棣敢造反嗎?
    皇太孫朱允炆登基後,削藩的手段過於簡單粗暴,引起了宗室和朝臣的不滿,燕王朱棣找準時機,起兵攻打朝廷。他自稱「靖難」,其實就是造反。於是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太子朱標不死的話,朱棣還會這樣做嗎?我覺得不會,也不敢。
  • 太子死後,朱元璋為何不立兒子朱棣而是立孫子朱允炆為儲君?
    於是他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和自己的考量,最終選擇了孫子朱允炆為繼承人。按正常的邏輯,長子死了應該由次子或者是有能力的兒子繼位,朱元璋為何要逆向思維選擇了孫子繼位了? 選擇孫子繼位是有他自己的考慮的,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他完全繼承了父親和善的性格,朱元璋從起義到統一天下殺了很多人,他深知自己殺戮太重,建國後政策上也表現得比較強硬。
  • 朱元璋臨終前連喊三聲朱棣來否,為何朱棣就在南京城外不進城呢?
    另一方面再度開始清理功臣勳貴,力求為皇太孫的繼位掃平障礙。其實這個時候,朱元璋已經猛然發現,他分封其他兒子為藩王,給他們軍政大權的危害了。朱標死後,秦王朱樉、晉王朱棡都曾跳出來,有爭奪太子之位的想法,朱元璋把這二位狠狠訓斥了一頓趕回了封地。
  • 明成祖朱棣的寵臣因女婿被流放,他勸女兒和離,女兒割耳回絕
    明成祖朱棣也不例外,他喜歡三子朱高煦,不喜歡又胖又跛腳的世子朱高熾。他問解縉立儲問題,解縉回答,「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同時迎合成祖,提到「好聖孫」。不久,朱高熾成功上位。解縉這一舉動在成祖心裡埋下懷疑的種子,同時惹惱了朱高煦。
  • 明朝鐵鉉,被皇帝朱棣痛恨並虐殺,但民間卻把他奉若神明
    他從小就聰明,並且性格比較剛強。讀書成績好,先是進入太學,然後被推薦當了禮科給事中,就是記錄百官不太好的言行的。後來又被調任都督府的斷事官,負責刑政獄訟。就像包拯和宋慈一樣,他很擅長斷案。對很多陳年舊案,他能很快查出結果,並且做出正確處置。朱元璋很器重他,鼎石的字,就是朱元璋給他起的。
  • 為什麼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不把皇位傳給朱棣,專家:誰都行,就他不行!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有愛,她的幾個弟弟曾多次犯過大錯,全靠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這讓他在諸王中有著很高的威信。但可惜的是朱標還沒等到繼位,就因感染風寒而病重,當時他的長子早夭,而其他的幾個兒子還很年幼,於是照顧病重父親的責任就全落在次子朱允炆肩上,當時朱允炆也才只有14歲,日夜守在父親身邊,十分孝順。最終朱標沒能熬過天命,時年38歲。
  • 朱棣靠造反當上了皇帝,為何在他之後,再沒有藩王能造反成功?
    朱棣 第一招,溫水煮青蛙,讓諸王放鬆警惕。從這條路走上來的朱棣,自然不會這樣做。他在繼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建文帝廢掉的周王、岷王等人恢復了爵位,同時對跟隨他起兵的親王大加賞賜,讓他們覺得自己沒跟錯人。而就在諸王興高採烈地準備享受勝利果實時,朱棣已經展開了後續手段。
  • 朱棣政變奪權,開創永樂盛世,為何他會把皇位傳給朱高熾?
    朱棣原本沒有繼位的可能,可他趁著自己侄子剛剛上位根基不穩的時候,起兵成功推翻了侄子的統治,自己順利奪取皇位,永樂朝正式開啟。 朱棣吸取這些教訓,對繼承人的選擇肯定是非常慎重,他最後讓老大朱高熾來繼位,這麼做也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 他的子嗣有限,都是他和徐皇后的孩子,既然都是嫡出子,長幼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朱高熾依靠長子的身份,順利取得了太子的位置,可他底下的兩個弟弟一直都不服氣,論能力他們不比老大差多少,況且在靖難的過程中,他們都立下很多的戰功。
  • 朱高煦想學他爹朱棣造反,被侄子朱瞻基罩在銅缸裡,活活烤死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封燕王,因為朱棣的大哥朱標是太子,死得早,朱元璋便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將其他的兒子都排除掉了,皇位不傳給兒子,傳給孫子。可是,後來朱棣實在演不下去了,乾脆起兵造反,當然,朱棣也不傻,他不敢明目張胆地造反,畢竟造反得不到支持,朱棣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徵戰,朱棣率軍打進了南京,朱允炆的皇宮燃起一把大火,不知所蹤,朱允炆的長子和皇后都喪生在火海裡。
  • 朱元璋臨死囑託要善待此功臣後人,建文帝朱棣:將此人兒子殺掉
    不久,朱元璋發現徐達和自己一樣,軍事上一點都不遜色,便提拔他為自己的副將。到了1355年,郭子興軍中糧草不足,為籌集糧草,朱元璋和徐達率兵進攻孫德崖所在的和州,將其活捉。但朱元璋也在戰爭中被孫德崖所擒。由於擔心朱元璋的安全,徐達甚至提出以自己代替朱元璋,最終兩軍交換人質,危機得以解除。回到軍隊後,朱元璋得知此事,對徐達感激不盡,兩人從此成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