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說禪》系列第14篇
在大家心目中,魔似乎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一般都是頭上長角,三頭六臂,面目猙獰,殺人放火甚至還要吃人等等,無惡不作,等同於妖怪一般。
神,仙,妖,精,怪,佛,菩薩,羅漢,魔,聖,賢,鬼都是什麼?
但在佛法中並非如此,魔其實有兩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是梵語「Mara」的音譯簡稱,其實原本我們漢語中並沒有「魔」這個字,所以翻譯成了「磨」,意思就是修行中有許多的障礙,煩惱,擾亂的東西,我們必須要藉此來「磨」自己的心,使得心塵不染,就可以精進甚至開悟得道了。
比如六祖惠能的師兄神秀大師就曾經做過一首著名的偈子——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然塵埃,就是這個意思,這首的境界雖然不如六祖的那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但其實卻更適合我們絕大多數的眾生,畢竟六祖那種「一念而生清淨心」,聽一句《金剛經》就開悟的乃是超級天才,慧根太深,別說萬中了,哪怕億中也無一。
而紅塵君這個「紅塵若鏡」的id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就是把紅塵當做一面鏡子,時時自省,磨去心塵,戒定生慧。
但是後來傳的傳的,這個「磨」字就變成「魔」了——當然這個說法也不能算錯,因為那些障礙確實就是心魔。
第二個概念則指的是天人中的一種——這天人指的是六道之中的「天人道」,他們其實也是得道者,只不過其中有一些心術不正,就逐漸成魔——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走火入魔」。
而這群魔的首領叫做波旬——也被稱為第六天魔王,日本戰國時期的大名織田信長就被看做其人間化身,他的修為其實極高,但是卻非常嫉妒釋迦摩尼佛,但釋迦佛——當時還是喬達摩悉達多這個化身,在菩提樹下苦思證道的時候,波旬害怕釋迦佛得道,就派了許多手下去幹擾佛祖,想要破壞他的修行。
波旬乃是欲界的最高首領,他只喜歡看世人在各種欲界中苦苦掙扎,然後從中得到極大的樂趣,為了擾亂釋迦佛,他派去了手下三名得力女幹將——一名特利悉那(愛欲)、一名羅蒂(樂欲)、一名羅伽(貪慾)。
然後這三名魔女就紛紛變幻,「貪慾」魔女就變出了無數的金,銀,硨磲,瑪瑙,琉璃等七寶,「樂欲」魔女就變出了許多美妙的樂器,「愛欲」魔女則是化身無數妖嬈美麗的年輕女子...
此時的釋迦佛等於是被眾多欲望纏繞著,此時他只要修行不夠,意志不堅,哪怕只要被這些美食美景美女美器所幹擾,略微一動心的話,這次證道就會以失敗告終,而且還會被種下種種心魔,以後再想驅除就更加費力了。
但是釋迦佛卻絲毫不為所動,所有心魔在他面前完全不復存在一般,後來波旬無奈,只能親自又帶了一群手下出馬,化成各種惡鬼猛獸來幹擾,釋迦佛只要略微一害怕或者動心同樣也會失敗。
但是佛祖此時已經完全破除了欲望,六塵不染,六根清淨,所以最後波旬也是以失敗告終,而佛祖幾十天之後在菩提樹下證道成功,渾身發光,將波旬派去的手下都燃燒殆盡。
波旬逃得快沒有被燒死,但也只能悻悻而歸,看到佛祖將欲望全部放下,達到了自己不可能達到的境界,他更加嫉妒的發狂。
所以幾十年後佛祖這個化身即將涅槃之時,他又跑過來對佛祖說道:「你已經得道,我雖然拿你沒有辦法,但當你涅槃之後,我會派手下去引誘你的徒子徒孫,破壞你的傳法,讓世人都陷入欲望之中。」
當時佛祖聞言竟然默然不語,而且流下了眼淚,因為他明白波旬所說的話並非虛言,他確實有這個能力,畢竟貪嗔痴慢疑五毒所化的心魔都十分厲害,想要掙破絕非易事。
因此佛祖才讓阿難等人把自己生平所說的法都寫成了經文,傳之後世,只要眾生藉此修行,就可以破除心魔。
紅塵說
如今距離佛祖涅槃早已經數百年過去了,這世間正如當年這位欲界領主第六天魔王所預言的一樣,確實欲望橫流,魔頭叢生,甚至就連佛教的許多弟子也都被沾染,名為修行,其實卻是為了錢財,最終也變成了波旬的手下。
而要面對這種情況,除了修行之外別無他法,佛祖留下的許多經文,都是破除心魔的無上利器,八萬四千道法門,只要掌握其中就可以破妄,心魔不生。
比如《金剛經》中四句偈中的第一句就由此妙用——「凡所有相,皆為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意思就是說一切心魔都是外相,當你什麼時候能夠看破這一點,你也就等同見到了如來的清淨法身,到時候哪怕再多的魔頭也都拿你無可奈何。
而與之相反,眾生若是不修行的話,那無論獲得多少名利,其實也仍然逃不過「欲望」二字,仍然是波旬的手下,難逃被他控制的命運,所以成佛成魔,都在這一念之間,諸位朋友和師兄們戒之,慎之。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