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疫情形勢依舊嚴峻。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11日下午4時33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達到1701718例,累計死亡102867例,累計治癒377434例。
疫情之下,「股神」巴菲特也未能逃脫虧損的命運。統計顯示,今年至今,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股票中已經損失4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55億元),相當於A股格力電器或萬科A的市值。
美國確診病例超50萬,單日死亡超2000人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在一天內死亡人數超過2000人的國家,在過去24小時內,美國死亡病例達2108人。
截至北京時間4月11日下午4時33分,美國新冠肺炎累計死亡人數為18777人,累計確診501615人。
4月10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的發布會上稱,疫情在美國造成的死亡人數最終可能大大低於此前模型預測的10萬人。
英國首相病情好轉,已能下床行走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4月9日晚,由於病情有所緩解,正在倫敦聖託馬斯醫院進行治療的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已離開重症監護病房,但將留在醫院繼續治療。
唐寧街10號發表聲明稱:「首相已經能夠在休息期間進行短時間的散步,這是他正在接受的康復護理的一部分。他已經和他的醫生談過了,並感謝整個臨床團隊對他進行的治療。他與那些受新冠肺炎這種可怕疾病影響的人同在」。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11日下午4時21分,英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到666211例,累計死亡30864例,累計治癒141789例。
張文宏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據人民日報,當地時間4月10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表示,歐洲部分國家疫情已放緩,但非洲國家疫情發展迅速,並出現大量衛生工作者感染。
譚德塞強調,非洲各國需要加強現有的公共衛生設施以應對疫情發展。他表示,世衛組織將與世界糧食計劃署協調開展聯合國供應鏈特別工作組,以增加採購並分發個人防護裝備及臨床護理物資,預計每月向全球運送至少1億個醫用口罩和手套,多達2500萬個N95級別口罩、防護服和面罩,以及250萬件診斷測試工具,滿足全球30%以上的需要。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當印度和非洲出現新冠疫情流行時將是人類災難,全世界要團結,幫醫療資源不充足的國家抗疫。
張文宏稱,全球病例數猛增警告我們,全世界要團結起來,幫助醫療資源不充足的國家一起抗疫。全球疫情取決於控制得最差的國家,不取決於哪個國家控制最好、最早。他表示:「只要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沒有控制好,這個病毒就會向全世界蔓延。這場疫情很可能後面是一波又一波,會是一場持久戰」。
巴菲特今年已虧3255億元
自疫情爆發以來,眾多公司股價大跌,就連股神巴菲特也未能避免嚴重虧損的命運。
統計顯示,今年至今,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股票中已經損失4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55億元),相當於A股格力電器或萬科A的市值,佔其股票持倉的19%。
具體個股看,伯克希爾·哈撒韋持倉中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蘋果公司、美國運通、美國合眾銀行、達美航空、可口可樂、摩根大通、聯合航空、卡夫亨氏、紐約梅隆銀行的虧損額均超10億美元,在其最大持倉蘋果公司上,虧損60多億美元。
近日,全球股市回暖,不過巴菲特仍在繼續割肉。繼割肉航空股後,巴菲特本周再割肉銀行股。
4月10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布的文件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於本周二、周三共出售了價值3000多萬美元的紐約梅隆銀行的股票,此前在3月初美股暴跌之際,巴菲特曾增持了3.59億美元的紐約梅隆銀行。
文件顯示,伯克希爾·哈撒韋以每股約35美元的價格出售了869103股紐約梅隆銀行的股票,使其在該銀行的持股比例從約10.4%降至9.8%。
市場認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可能是希望將銀行持股比例控制在10%或以內,以避免額外監管負擔。
今年2月,巴菲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銀行股很有吸引力,比很多其他股票都具有吸引力。他還表示他喜歡銀行股的另一個原因是銀行愛回購股票。
不過,美國金融服務論壇宣布於3月15日宣布,由於冠狀病毒的流行,包括紐約梅隆銀行在內的8家被美國監管機構認為對金融體系最重要的銀行,將在今年6月3日之前停止股票回購,這或許令巴菲特的希望落空。
鍾南山:全球疫情走向取決於兩方面
對於未來疫情走向,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0日在線對話韓國防疫專家時表示,全球疫情走向取決於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疾病本身的規律。現在這個疾病的基因突變已經非常適應在人體內生存,所以它傳播的力度比較大,而且比起流感它有高達20倍以上的死亡率,這個問題確實比較值得重視。走勢就是它的變異規律、發展規律。一般的呼吸系統疾病到了夏天會降低一些,這是疾病本身的規律。
另外更重要的是兩個幹預,一個是疾病的幹預,它跟流感不一樣,流感的病死率一般來說只有百分之零點幾,歐洲一些國家達到了10%,病死率比較高,就應該考慮迅速發展疫苗。疫苗是人為的、能夠接種免疫的辦法,「群體免疫」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付出的代價和犧牲太大。目前地球上的態勢取決於歐洲和美洲政府部門的態度。經過一些教訓以後,歐洲比較重視的一個核心就是距離,不管是封城、居家或是保持距離,這都是很重要的減少互相感染的措施。
現在美國以每天2萬人的速度在增加,我們都很擔心。地球上的200多個國家,缺哪一個都不行。任何一個國家大暴發,全世界都不可能安寧,也不可能控制。所以需要政府共同行動。目前關鍵的問題還是遏制與減少感染。經過大爆發的打擊以後,大家共同努力,更好的講究衛生,平時工作更加注意距離,以及大家更好的研究疫苗,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控制新冠病毒。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