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閱讀的秘密》:告別「虎頭蛇尾」式閱讀,書寫你與書的故事

2020-12-14 荒城說

文|荒城

一時興起買了本書,但是一讀就犯困,總是讀不下去;

好不容易讀了一會兒,轉頭就忘記裡面講了什麼;

從來沒讀完過一本書,就覺得自己肯定是不喜歡讀書;

......

「虎頭蛇尾」式的閱讀體驗,讓自己幾乎不想要觸碰書籍,就這樣輕易地給自己打上了「不喜歡讀書」的標籤。

建議你讀一讀日本學神齋藤孝的《高效閱讀的秘密》,這樣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你會發現讀書並不是一件難事。

書中講了55個閱讀方法,無論是選書、讀書方式,還是讀書筆記和書評都有涉及,通俗易懂到有時候讓你覺得「這樣也行?」

書和人是密切相關的,每一本書都有著它的「氣質」,就像與人的交流一樣,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書寫一場你與書的故事。

1、總有一本書,在等待與你相遇

浩瀚的書海,很像茫茫人海,與一本書相遇,就像是和某個人相遇,是擦肩而過,還是相知相守,都有可能。

站在書店的一角,那些書就在那裡等待,你會同時和很多本書相遇,會有一本或幾本書吸引了你的注意力,你就毫不猶豫地拿起那本讓你「怦然心動」的書吧!

可以是因為好看的封面、書的名字,也可以是作者、譯者,甚至只是一種想拿起這本書的感覺,這些都說明你是喜歡書的,放心大膽的去翻開看一看。

「開卷有益」這個詞在這時就體現出來了,你被書中的插畫吸引,被書中的一句話點醒,這時候,你就可以選擇買下它,或者花幾分鐘時間大致翻看。

或許你不是一個愛逛書店的人,那麼上網的時候,也會偶遇到書。比如常常關注的公眾號裡提到了一本書,關注的博主今天視頻的背景好像有一本不起眼的書,這都是不錯的緣分,試著去了解一下。

你和書的故事便開始了,至於以後要如何發展,你是會充滿期待,還是繼續讀三頁就放棄,先不去想,因為,相遇就已經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了,不是嗎?

回想一下你和書的相遇,你會覺得「緣分」妙不可言:

只因在書海中多看了它一眼,就難以忘懷的一見鍾情;看到書名,感覺自己終於找到組織的相見恨晚;真的是「書中一句話,勝讀十年書」的醍醐灌頂;......當然,和書的相遇,也有可能是重逢。你可能剛剛看過同名影視劇目,遇到原著時,會有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

與一本書相遇,是讀書最初始的方法,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為,如果沒有相遇,再好的故事也無法提筆。

2、你的每本書,註定和你有不同的故事

你的人生中會遇到過客、朋友、恩師、伴侶,你不可能對待每個人都是一樣,同樣,你也無法對每本書都一視同仁,了解至深。

有些書,你最終會選擇丟棄,像生命中的過客一般;

有些書,讀完後偶爾會再拿起,像朋友一樣;

有些書,細細品讀,教會你很多東西,像恩師;

有些書,可以伴於床頭,像相伴一生的伴侶;

有些書,在書架上落灰,像高冷而暫時無法靠近的人;

......

你不可能把每一本你遇到的書都買回來,也不可能每本書都按一種方法看完,那麼你就需要知道你有多少種續寫故事的方式。

過客式故事篇:看目錄;跳讀;只看結局;只看高潮部分的故事;只看插圖。朋友式故事篇:看那些讓你「怦然心動」或有共鳴的話語、故事和人物;閒暇時帶著翻看;恩師式故事篇:逐字逐句品讀;反覆誦讀一些對你有啟發的句子;伴侶式故事篇:精心選擇看書的時間、地點、伴隨音樂。不要太過苛刻,只要對自己有一點啟發,都說明你和這本書是有故事的。就像你遇見的每一個人一樣,一面之緣也有,相熟相知也有,都可以說認識對方,同樣,了解書中的部分故事也算是看過這本書,不是嗎?

當然,在與書交流的時候,也要分享你的感受,這樣才不枉「相識一場」。你可以在書中劃線,給予書本反饋,也可以變成以後你翻看時候的回憶。

作者給予的方法是,用紅色、藍色、綠色三色來標記,紅色(客觀的、最重要的部分),藍色(客觀的、比較重要的部分),綠色(主觀的、重要的部分)。

在劃線的時候,不要在意畫的對不對,因為沒有正確答案,尤其是主觀的部分。

書與你的關係和故事,最終是你的選擇,你只能以你自己的方式去對待。

3、談起你和一本書的故事,你都談些什麼

談起和他人的故事,我總相信一句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其實和書的故事也是一樣。

與書相遇的時間,你如何與它相遇的,讀書的時間、地點,期間發生的事情,因為一本書而喜歡一個作者或者譯者,因為一本書而影響了你整個人生,這些都有可能發生。

那些在你生命中遇見的書,也會留在你的記憶裡,當你重讀10年前或者20年前的書,回想起當時的情形,看到了上面的劃線,不免啞然失笑,當初的自己是多麼單純啊!

你也可能在重讀時有了新的見解,就像作者講到成年後再讀《小王子》時完全不同於小時候的感受 。

你與書的故事,或單薄、或豐富,都值得回味。

你談起一本書的時候,你會不會也像作者這樣回憶:

我是在29歲的冬天,每天在那個咖啡屋閱讀《卡拉馬佐夫兄弟》;在秋天的讀書季,我在公園的長椅上讀完《安娜·卡列尼娜》。

或者你會想到和這本書相遇的場景,然後這本書給你的人生帶來了怎樣的啟發。

著名作者麥家在看完《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樣說「1986年的那一年,我就很偶然地,我碰到了一本書,就是《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看了他的書,我突然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說小說居然可以這樣寫,我幹嘛不寫?」

因為麥家之前有一段時間寫日記,《麥田裡的守望者》基本是日記體的小說,麥家因此開始萌生寫小說的想法,雖然後來他的小說並沒有和《麥田裡的守望者》形式一樣,但是無疑後來他的寫作生涯和這本書關係深遠。

和你相遇的那一本書,也有可能像這樣,促使你做了一個決定,改變了你人生的軌跡。

你還可以把這本書講給別人聽,或者寫下讀後感和書評,讓更多的人看到,這樣,你與書的故事會在更多的人身上延續。

無論是何種方式書寫你與書本的故事,那都會是一個獨特的故事,值得回味和珍惜。

總結

這本《高效閱讀的秘密》對於每個想要讀書的人都很友好,你可以在讀書中去單獨實踐一個小方法,也可以結合多種方法使用。

不論你是一個想閱讀,卻總是讀不完一本書的人,還是不知道怎麼寫讀書筆記和書評的人,你都可以從這本書中受益。

去勇敢地與書相遇,提升讀書的愉悅感,把讀書當成一個美好的故事,相信你終會愛上讀書這件事。

--END--

荒城:荒城已荒,成長未央。用文字靠近內心,分享你我他的故事,傳遞溫暖和力量,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高效閱讀的秘密》:閱讀並不難,30分鐘讀完一本書你也可以做到
    /讀/書/並/沒/有/那/麼/難/這兩天讀了一本書,是日本作家齋藤孝的作品——《高效閱讀的秘密》。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作者開門見山,直抒胸臆,將自己的閱讀經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大家。2.從小突破中感受成功對於那些不擅於閱讀長篇文章的人來說,可以先通過閱讀微型小說來構建讀完一本書的自信心。作者認為:即使你只讀了一本選集中的一個故事,你也可以認為自己"讀完了一本書"。
  • 「閱讀腦」的秘密
    我在閱讀這本書時,聯想到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教授瑪麗安娜·沃爾夫在其閱讀研究專著《普魯斯特與烏賊》中提出的「閱讀腦」(the reading brain)概念,並得以窺見「閱讀腦」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秘密。在教育工作中,無論如何強調閱讀的重要性都不為過,事實上中小學所有學科都離不開閱讀。正如作者在書中所寫:「閱讀是可以傳遞給未來一代代人的最卓越的禮物。」
  • 讀後遺忘,閱讀效率不高,麥肯錫教你如何高效快速地閱讀一本書
    導語:忘記閱讀,閱讀效率不高,《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教你如何高效快速地閱讀一本書。閱讀是自我發展的主要途徑,也是使心靈成熟的最有效途徑。很多人抱怨拿起一本書看他,讀了很久,還是那幾頁,一本書半年沒讀了,但快一個月了。
  • 如何快速高效地閱讀一本PDF電子書?
    如今我們閱讀書籍已經逐步由原來的紙質書替代為PDF格式的電子書,對於紙質書籍我們會隨手拿筆做一些筆記之類,那麼PDF的電子書如何快速閱讀和做筆記呢?一、閱讀1、閱讀模式用極速PDF閱讀器打開我們要閱讀的PDF電子書後,可以通過上方工具欄進行單雙頁、頁面方向旋轉、頁面大小縮放、全屏閱讀模式等設置;2、護眼模式點擊工具欄中的「背景」可以快速修改PDF閱讀時的背景顏色
  • 讀書筆記:主題式閱讀
    《洋蔥閱讀法》第五章,主要講主題閱讀,它教我們如何學會主題閱讀。作者彭小六主要講解了三個主題方面的閱讀:碎片化主題閱讀、書籍式主題閱讀和海陸空全方位的主題閱讀。其中對書籍式主題閱讀這種方式感觸最深。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書籍式主題閱讀,它指多本書一起閱讀。這種閱讀方式的好處是很高效,也很專業,相當於給自己同時請了好幾位老師。以前經常聽到有人說他一天能看10來本書,每年能看幾百本書。總覺得對方說的是假話,因為我自己讀書慢,一本書最少也要花三天時間,而且書是看完一本,再看第二本。不會重疊著一起看。
  • 《清醒紀》:一本可以閱讀無數遍的書,讓你讀懂安妮寶貝
    一本可以閱讀無數遍的書,讓你讀懂安妮寶貝。這是一本可以閱讀無數遍的書。很大的原因之一,是沒有情節。更大的原因是,充滿細節。這樣一本隨筆書,本身已是斷章精華,每每讀上一段,感受到一點清新或是蒼涼,便足夠,因而可以無數遍地讀下去。充滿了我們所不知的安妮的神性,她正在鍛造自己的語言,使之更具詩意。
  • 直播預告丨「全民閱讀」提案人聶震寧,教你如何高效閱讀
    直播預告丨「全民閱讀」提案人聶震寧,教你如何高效閱讀 2020-04-23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從觀光式閱讀到沉浸式閱讀,需要從4個方面刻意練習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強調:讀書是大眾反脆弱的方式。對於讀者來說,每一本書都有它的使命。當你拿起一本書的時候,是怎樣閱讀的呢?是觀光式閱讀還是沉浸式閱讀?2、兩種讀書方法帶著目的閱讀帶著目的閱讀,往往讀的是你舒適圈周邊的東西。我們需要了解一本書的架構和脈絡。問題是什麼?研究現狀是什麼?怎麼解決問題?最有價值的部分是什麼?最有力的案例是什麼?
  • 最適合新初一新生閱讀的課外書推薦匯總
    成都奧數網訊:暑假結束後,孩子們就要開始新的初中生活了,豐富的閱讀面是很重要的方面,一起來看看小編分享了哪些適合初一新生閱讀的課外書。   1、《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是一個有關蟋蟀、老鼠、貓之間友誼的故事,一個有關各種生命之間愛和關懷的故事,一個發自大自然、滌蕩心弦的音樂之聲的故事。來自康州鄉下的蟋蟀柴斯特有著奇妙無比的鳴叫聲,它被一個地鐵站報刊亭的主人收養,並和塔克老鼠、亨利貓成為好朋友……   2、《塔克的郊外》:《時代廣場的蟋蟀》的姐妹篇,被《紐約時報》推舉為年度傑出童書。
  • 輕鬆閱讀,高效內化,提高閱讀效能的五步曲
    如何選擇滿足我們需求的書?在這個目標的驅動下,我們才會為自己的閱讀設定目標、時間、數量,才會去刻意練習,例如做讀書筆記、開動腦筋去思考我們能夠獲得的啟發,在之後的工作生活中如何實踐等等。否則,就很可能泛泛而讀,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更談不上在一個主題上持續的積累和深化了,這是我們減輕閱讀負擔的第一步。
  • 《李銀河:我的心靈閱讀》電子書和閱讀獨家首發
    1月21日,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新作《李銀河:我的心靈閱讀》電子版在和閱讀獨家首發。新書以作者特有的學者角度,記錄多年人生閱讀心得,是李銀河繼《我的生命哲學》之後,第二本對人生的感悟,對思想和價值觀的全面總結。這是2014開年來鷺江出版社攜手和閱讀打造的首部精品電子書(移動用戶編輯簡訊「搜李銀河:我的心靈閱讀」發送到10658080,手機也能隨時隨地看《李銀河:我的心靈閱讀》)。
  • 讓閱讀變得輕而有趣,會是未來的閱讀趨勢嗎?
    在付費邏輯上,也與小說的閱讀方式緊密結合,如果在試讀後不購買會員,那麼你就安靜的等待30分鐘後再看吧。利用"聊天窗口"式的閱讀形式,結合交互形式其實不過就是更輕便版的"AVG"閱讀方式 ,而在變現方式上也可以有更多的拓展。而值得注意的是,碎片化的閱讀方式總是與懸疑、八卦及惡趣味特別吻合。利用這種形式,也許一個不同形態的"小蜜圈"就誕生了。
  • 暑期閱讀|《寶葫蘆的秘密》在線聽故事
    文|張天翼選自《寶葫蘆的秘密》同學們都坐好啊,我開始講故事了!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可是我先得介紹介紹我自己:我姓王,叫王葆。我要講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寶葫蘆的故事。就是傳說故事裡的那種寶葫蘆麼?」不錯,正是那種寶葫蘆。可是我要聲明:我並不是什麼神仙,也不是什麼妖怪。我和你們一樣,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們瞧見,我是一個少先隊員。我也和你們一樣,很愛聽故事。至於寶葫蘆的故事,那我從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講給我聽的。奶奶每逢要求我幹什麼,她就得給講個故事。這是我們的規矩。「乖小葆,來,奶奶給你洗個腳。」
  • 如何通過閱讀英文原版書提升TOEFL / SAT閱讀水平?
    長久以來,託福 / SAT閱讀一直都是大多數學生的心頭痛,且不說需要多達一萬的詞彙量,而且還要對美國社會、歷史、文學等有相對比較多的知識積累:如果你對美國社會知之甚少,想要理解閱讀中出現的建國文檔?如果你的備考時間還相對充裕,或許你可以嘗試一種更加符合語言學習思路的方法,那就是長線閱讀:扎紮實實的理解每一句話,學到每一個知識點,不管是語言本身還是文章背後的文化。從根本上提高語言能力和對文化的駕馭能力,在解決考試問題的同時,更能幫助自己從容的應對大學的學術生活。
  • 《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是不變的真理
    今天分享的是日本作家奧野宣之的《如何高效閱讀一本書》。推薦小草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好書,關注我分享更多好書給你。在過去,我們習慣將一天或一段時間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形成日記;閱讀報紙、雜誌時習慣剪下感興趣的內容做成剪報並加以評論;讀書時習慣用筆勾勾畫畫並寫下讀書筆記,遇到好的書還可以寫書評。
  • 這篇深度長文教你如何打造高效且致用的閱讀術
    在精讀過幾十本有關如何讀書的書籍,並且成功實踐了近一年成效顯著之後,我相信下面這些有關速讀的心得與技巧一定對「想提高閱讀能力」的你有所幫助。相信我,只要選對方法,並積極實踐,你也能掌握高效並且致用的閱讀術。
  • 寫給讀書日:納博科夫的卡片式寫作方法和卡片式閱讀的極致體驗
    因為《洛麗塔》的最初印象,在閱讀納博科夫其它的文學作品的時候,反而覺得他的文字非常乾淨純粹,帶著某種戲仿的意蘊,如同捕蝶一般,撲朔迷離。讀罷《微暗的火》時想,終於有了勇氣和能力去閱讀如此玄妙的故事,實在是幸福。不管你什麼時候拿起來,不管你從何處開始閱讀,都饒有興趣。
  • 閱讀的驅使(楓林漫談)
    閱讀是書寫的播種機、加油站、助推器,更是書寫的靈感源頭。要我說,閱讀對於書寫的驅使,就如同美食對於吃貨的駕馭,鬼使神差,魔幻莫測閱讀的驅使(楓林漫談)文/黎 安於我而言,閱讀就像哈利·波特手中的神奇魔仗,填充我的學養,豐富我的閒暇,每每帶給我不期然的寫作靈感。
  • 世界閱讀日主題月|西西弗「閱讀泰dou」直播分享會
    「秘密」一探究竟……當書籍遇上科技,「閱讀」也將變得更加多元。 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的讀書方式大公開; 楊瀾老師帶你告別「社恐」; 法醫秦明將那些離奇案件慢慢道來; 隨科幻作家郝景芳標記科幻與現實的分界線; 聽@反褲衩陣地分享他的70分生活態度; 讓年糕媽媽李丹陽帶你避開喪偶式育兒;
  • 精心總結《高分讀書法》核心內容,手把手教你如何高效閱讀
    02.提高思考力,讀書時請用「採訪式閱讀」如果我告訴你,希望你「不要看書」,相信你會大吃一驚。但是這是真的,作者建議「不要看書」而是去「採訪書」。會讀書的人不是純粹的去閱讀,而是帶著記者的心去採訪。躺在沙發上,仰著臉舉起書,我相信這是大多數人讀書的姿勢。但採訪式讀書要有一種採訪的姿態,像一個專業記者一樣,身體前傾,手裡握著筆,或者書旁邊放著紙筆。不管是什麼書,什麼文章,帶著質疑去讀總是沒錯的。孟子早就說過「盡信書不如無書」,魯迅先生也提倡要有「懷疑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