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上海街頭有許多不起眼的小店
吸納全球精華
做到專業細分
成為上海新的魅力所在
法華鎮路上一家名為
「啤酒阿姨」的精釀啤酒店
這些年就演繹出了一段屬於自己的傳奇
在這個200平方米的空間裡
一排排貨架上整齊碼放著來自
全球60多個國家的近3000種啤酒
讓人眼花繚亂
從英國的13槍、葡萄牙的博克到立陶宛的睿酷,從適合女士的水果啤酒到度數高達67.5度的啤酒,在這裡人們可以嘗到全球的精彩。
這家店的老闆,在魔都的啤酒圈可算得上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不過她不是什麼海歸,也不是什麼時髦的年輕人,她是一個性格爽朗、氣質幹練的地道的上海阿姨,她叫張銀娣。
相信,只要你和她接觸過一次,就一定會喜歡上她,被她的性格魅力所感染,只要到她的店來,就是她的朋友,阿姨喝酒也十分爽氣,見到老客人,經常共飲一杯。
所以說這家啤酒店能有今天這麼火
離不開阿姨那種自帶流量的氣場
看,阿姨初次見到話匣妹
就熱情地倒上一杯滿溢著泡沫的啤酒
▼▼▼
在這裡挑酒、倒酒、喝酒都是講究,話匣妹一邊認真聽著阿姨的指教,一邊與阿姨共飲,一杯冰爽的啤酒下肚,絕對沁人心脾。
不過,相信許多人都無法想像,眼前這家帥氣十足的精釀啤酒店的前身,其實只是一家20多平方米的煙紙店,當時它有著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名字「海富便利店」,售賣一些菸酒、零食、日用品等雜貨。起初生意還算湊合,可隨著羅森、全家等連鎖便利店的出現,這個小小雜貨鋪的生存越來越難。
不過幸運的是,2011年的一天,有個做進口啤酒供應商的主顧到阿姨店裡買香菸,順道問阿姨要不要試著賣進口啤酒,張阿姨的性格一直是敢想敢做,當時就決定放手一試,於是很快地在雜貨店裡,混搭賣起了洋啤酒,價格也很實惠。
沒想到就是這樣一試
試出了一個新天地
「啤酒阿姨」的前身
由於當時在上海能買到精釀啤酒的地方,只有一些酒吧和高檔商場,價格不便宜,品種也不全,而 「入坑」精釀啤酒的人卻越來越多。
就在這個當口,啤酒阿姨幾乎是誤打誤撞地開啟了將高端進口啤酒便利店化銷售的模式,迅速受到熱捧,之後他又憑藉自己對特色和專業的執著成就了一段傳奇。
這些年隨著自貿區誕生,貿易便利化措施不斷出臺,國外啤酒進入上海的渠道越發順暢,而啤酒阿姨的名氣也吸引越來越多全球的啤酒供應商主動上門要將自家酒放進她的冰櫃裡。
啤酒阿姨的名氣越做越大,慕名而來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少在上海工作留學的外國人特意趕來買上幾瓶家鄉的酒,尋找家鄉的味道。還有不少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趕來取經的人,張銀娣也都毫無吝嗇。
「我一個阿姨也在幹,年輕人有什麼理由不去幹,不去做的更好,人做事就要有胸懷,我希望大家一起把這個啤酒市場做得更好。」
前幾年的一個冬天,有個熱愛啤酒的泰國小夥子,因為看到一篇阿姨的新聞報導,特意跑到上海找她,他告訴阿姨,家裡人都不同意自己做啤酒,可他就是想做。當時阿姨拿出店裡最好的酒請這個小夥子,並鼓勵他堅持自己的信念,一定能成功。
沒想到前不久這個小夥子再次來到上海,拿著一個他剛剛獲得的釀酒獎狀,告訴阿姨自己真的實現了夢想,沒有阿姨就沒有他的今天,於是他親手將這個獎狀送給了阿姨,表達感激之心。
小夥子的釀酒獎狀
小店鋪也能做成大生意
本月底,阿姨將在寶山開張她的第四家連鎖店,屆時那裡將會雲集8000多種啤酒,店內還將開出上海第一家啤酒博物館體驗中心,然後再過兩個月也就是今年的12月份,啤酒阿姨的第五家分店也將開張,張阿姨說,她的夢想就是將啤酒文化傳播得更遠更廣。
10月的上海夜晚,涼爽愜意。深夜11點,來往的客人依然絡繹不絕,有家住附近的鄰居下來買幾瓶酒帶回家中,也有剛剛從外面聚餐結束的外國學生們,坐在臺階上喝著啤酒,繼續著夜晚的狂歡。店內將啤酒注入杯中的聲音此起彼伏,這些由水、麥芽、酵母、啤酒花產生的奇妙碰撞,訴說著人們生活的改變,也見證著城市的一步步變遷。
啤酒阿姨的另外幾家店大多都是24小時營業,阿姨說,這就好像只賣啤酒的深夜食堂,她希望給夜間還在外面的人,留上一盞燈、一杯酒、一聲問候。
深夜12點,阿姨起身打算去她位於黃浦區的三店看一看,跟隨阿姨走到門外才發現,早已身為「大老闆」的她卻依然保持著從前的樸素生活方式,她騎上一部不那麼新的電瓶車,爽朗地笑著說「這個最好,永遠不堵車。」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