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雲岡石窟、永安寺壁畫「沙繪」成了百米長卷

2020-12-12 山西晚報

山西晚報訊(記者 郭斌 通訊員 崔莉英)近日,渾源籍畫家王金鐘先生用自己首創的沙繪藝術,將雲岡石窟佛造像和渾源永安寺壁畫形象製作成一幅百米長卷作品,目前基本成形。  山西晚報記者近日在渾源州衙西院王金鐘工作室內看到,永安寺十大明王沙繪作品已經完成,並在展廳內陳展。這一系列作品共10幅,每幅面積約6平方米,人物形象鮮明,表情生動自然,特別是「虎衣撕臉明王像」用沙繪的形式來呈現,更具立體感,也更有氣勢。雲岡系列沙繪作品也完成了20多幅,每幅作品面積為5平方米,選擇雲岡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佛像進行創作,將雲岡眾多佛像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呈現在畫布上,給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兩個系列的沙繪作品展線約60多米,是百米長卷的主要組成部分。  王金鐘的沙繪藝術,就是在畫布上創作完成傳統的水墨稿後,再敷上一層不同色彩的細沙,並用細沙來調節顏色,相當於給繪畫作品再著一層有著自然光澤的「沙衣」,這種創作手法是他的獨創,也是他想用更自然的方式表現傳統的繪畫藝術。  早年王金鐘以油畫藝術成名,多次走出國門舉辦畫展,作品主要是描摹家鄉的自然風光。後來他從雲岡石窟的砂巖雕塑作品和大同眾多寺廟中的巖彩壁畫找到靈感,採集世界各地不同色彩的細沙附著於繪畫作品表層,通過精心構思組合,構建起了一個散發濃鬱藝術氣息的沙繪藝術世界。這種全新的藝術形式,既表達了現代藝術觀念,又傳遞著傳統文化信息,還方便在世界各地展出,受到同仁的追捧。  王金鐘說,大同保存了大批古代壁畫和雕塑藝術精品,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將家鄉的傳統藝術推介出去。沙繪藝術百米長卷大同系列作品完成後,他還將選擇敦煌莫高窟、新疆龜茲石窟等國內有代表性的雕塑和壁畫藝術進行繪畫,將這些有代表性的雕塑和繪畫藝術匯聚在百米長卷上,呈現東方藝術風韻。系列作品預計於2020年4月完成,之後將赴新加坡、日本等地展出。

相關焦點

  • 獨創「沙繪」長卷推介傳統藝術--山西青年報2019年11月21日09版:看...
    近日,渾源籍畫家王金鐘用自己首創的沙繪藝術,將雲岡石窟佛造像和渾源永安寺壁畫形象製作成一幅百米長卷作品,目前基本成形。   記者在王金鐘工作室內看到,永安寺十大明王沙繪作品已經完成,每幅面積約6平方米,共10幅,人物形象鮮明,表情生動自然,特別是「虎衣撕臉明王像」用沙繪的形式來呈現,更具立體感,也更有氣勢。   雲岡系列沙繪作品已完成了20多幅,每幅面積為5平方米,選擇雲岡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佛像進行創作,將雲岡眾多佛像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呈現在畫布上,給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國內外學者山西參訪佛教壁畫 文物管理者冀克隆原跡
    範麗芳 攝 圖片摘自張建德的《永安寺壁畫》。該壁畫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畫中人物用他們生動自然的表情舉止,把儒、釋、道三教和諧地融在一起,可謂集中國宗教神祗之大成,是極為珍貴的古代繪畫傑作。
  • 《永安寺壁畫》正式出版--山西青年報2016年06月13日12版:弟子規...
    《永安寺壁畫》正式出版   本報記者 呂漢富 通訊員 張富   日前,一部全面解讀位於北嶽恆山腳下、位列渾源縣十大佛寺之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安寺的專著 《永安寺壁畫》,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正式出版。
  • 雲岡石窟,中國早期石窟的佼佼者
    雲岡石窟石窟藝術創始於印度,但卻盛行於中國。至今阿富汗仍然保留相當多的佛教藝術石窟,規模最大的當是巴米揚石窟,該石窟群大約有六、七百個洞窟,但毀壞嚴重,只有少數洞窟殘留著壁畫。佛教在今新疆留下了克孜爾石窟,該石窟位於庫車縣城和拜城縣城之間,屬於拜城縣,該地古代屬於龜茲國。該石窟有將近二百三十多個洞窟,石窟發現了許多梵語以及吐火羅語文書,早期的龜茲文與印度文字有著血緣關係,洞窟壁畫明顯有著印度河伊朗風格的。
  • 大同籍藝術家王金鐘國內獨創沙塑作品 - 山西晚報數字報
    3月23日,記者採訪了這位52歲的大同籍藝術家,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創作沙塑作品的藝術家。  「沙塑就是用沙子作為藝術表現形式的一門獨特的藝術。」在王金鐘的大同工作室,記者看到了他的眾多沙塑作品,一尊尊莊嚴的佛像、各種表情的人物造像,周身都附上了美麗的「沙衣」。
  • 大同10大最好玩的地方,雲岡石窟必去,懸空寺和華嚴寺也別錯過
    1、雲岡石窟:雲岡石窟是當時統治北中國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國技藝和人力、物力所雕鑿,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景區分為景觀區和石窟群,其中石窟群是最大的看點,分為三個區域,目前對外開放的洞窟大約40個。景區內還有石窟博物館,展出石窟殘件,可以了解石窟的歷史。
  • 東方佛教藝術的曠世絕唱:雲岡石窟
    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作為西來像法在中華大地綻放出的第一朵奇葩,雲岡石窟一改蔥嶺以東石窟寺泥塑、壁畫、木雕為主的藝術模式,直接比照印度的大型石窟建築,在東方首次營造出氣勢磅礴的全石雕性質的佛教石窟群。同時,廣泛吸收中外造像藝術精華,兼容並蓄,融會貫通,成為中國早期佛教藝術的集大成者。
  • 第二屆五臺山信仰國際研討會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訪渾源永安寺壁畫
    第二屆五臺山信仰國際研討會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訪渾源永安寺壁畫據了解,永安寺位於渾源縣城鼓樓北巷,始建於金,後遭火焚,元初由渾源籍的永安軍節度使高定及其子在原廢墟上重建。整個寺院山門五開,殿宇雄偉,結構精巧,磚雕精美,是現存元代古建的傑作。其中尤以主殿「傳法正宗之殿」四壁上獨特的水陸壁畫最為珍貴,為研究宋元時期戰爭之後安撫邊關、超度往古的大型水陸法會祭祀活動的珍貴實物。
  • 中國三大石窟,山西雲岡石窟,卻有著「帝王的石窟」美稱
    龍門石窟,是在兩千年底的時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接下來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來自於山西省大同市的雲岡石窟。5A級景區、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中國最佳旅遊品牌景區、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休閒旅遊景區等等都是他獲得的榮譽。
  • 這是一部專門解讀渾源縣十大佛寺之首——永安寺的著作
    本報2月14日訊(記者 郭斌 通訊員 張富)《永安寺壁畫》日前出版。這是一部全面解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列渾源縣十大佛寺之首的永安寺的專著,由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  永安寺位於渾源縣城內鼓樓北巷,始建於金,後遭火焚,元初由渾源籍的永安軍節度使高定及其子在原廢墟上重建。
  • 雲岡石窟開始「行走」世界
    雲岡石窟正式開始行走世界了!9月28日上午,中國石窟寺文物數位化保護研討會暨「雲岡石窟行走世界」發布會,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舉行,宣告「雲岡石窟行走世界」計劃正式啟動。中國的石窟寺,是絲綢之路上見證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質性遺存,然而,由於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很多石窟寺的造像、壁畫等都遭到了嚴重破壞。因此,如何利用數位化來保護石窟寺文物,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近年來,雲岡石窟一直在進行數位化探索,並取得了可喜成果。其中,尤其以3D原比例列印第3窟、第18窟,第12窟引人注目。
  • 山西永安寺壁畫欣賞:領略藝術風光,尋找前人思想之精髓!
    山西永安寺壁畫欣賞!領略藝術風光,尋找前人思想之精髓!大家知道嗎,早在自佛教傳入我國以來,其單單不僅是佛教藝術的飛速發展,寺觀,石窟等建築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逐漸興起,而且這種局面不僅讓當時的南北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融合,就連我國對域外(外國文化)的影響力也是取得了極大的擴張,促進了當時世界的文化交流,再說說寺廟觀中的壁畫,其更是我國古人遺留下的很精華的璀璨遺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聊聊壁畫中所蘊含的魅力吧。
  • 內蒙古阿爾寨石窟八思巴壁畫探秘
    整個石窟內繪有以藏傳佛教(密宗)為主要內容的壁畫近千幅,壁畫周圍還有藏文題記和回鶻蒙文榜題。石窟中還發現拓有回鶻蒙文六字真言文字磚多塊。與此相關的31號窟著名壁畫「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崇拜圖」應是其後代傳人主持營建石窟時所繪的對當年先祖在阿爾寨石窟活動時的真實寫照。
  • 雲岡石窟:穿越千年的微笑
    雲岡早期洞窟具有極強的形式美感,每一尊大佛造像均與石窟內的空間和建築結構結合為一個完美的整體,由此創造出極富力量感的強大氣場。 到了雲岡石窟建造的中期,與早期相同,洞窟內的佛像、佛塔以及洞壁上的石刻均由本座山體的石材雕鑿而成,成為石窟建築結構的一部分。中期石窟的平面大致呈方形,洞窟前大多建有長方形的外室,一些洞窟內還建有中心塔柱以起到支撐洞窟的作用。
  • 鄭東新區海馬公園社區:百米長卷繪丹青 童心執筆頌祖國
    今年是祖國的71周年華誕,為了培養轄區青少年的愛國情懷,用畫筆描繪出對生活的熱愛,更繪出對祖國未來的美好憧憬,鄭東新區商都路辦事處海馬公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百米長卷繪丹青 童心執筆頌祖國」主題活動。
  • 世界雕刻藝術史上的奇蹟—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雲岡石窟前自古是晉蒙的商旅要道,北魏以前設有武州塞,金元以後改石佛寺堡,雲岡堡。現存兩行車轍系多年鐵輪碾壓而成。是古道的見證。但因後世敷泥繪彩,已經不是北魏風貌。雲岡石窟雲岡石窟第六窟(釋迦佛洞)第六窟,釋迦佛洞,建於公元471-494年。該窟為中心柱窟,雕飾富麗。窟內中央方形塔柱分上下層,高15米。
  • 山西文物遭日寇劫掠記:雲岡石窟佛像被鑿,廣勝寺壁畫被剝離盜賣
    上世紀30年代的雲岡石窟 寺廟和石窟中的彩塑、石雕造像和壁畫,是宗教供奉的主體,也是人們仰和崇拜的化身偶像山西石窟宏偉,寺廟林立,各種泥質彩塑、石雕造像和壁畫遍及全省各地,這無疑是先輩藝術家為我們創造的一批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財富。帝國主義踏上山西境域之後,文物被盜屢屢發生,1920—1940年間,雲岡石窟大量佛像被鑿,1925年天龍山石窟被竊,1926年和1927年,稷山興化寺壁畫和洪洞廣勝下寺壁畫被分塊剝離盜賣。
  • 「中國文化報」雲岡石窟:閃耀中華文明的自信光芒|楊俊芳
    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雲岡石窟考察時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近日,筆者採訪了雲岡石窟研究院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主任閆宏彬,以他的親身經歷,講述雲岡石窟保護工作的故事。
  • 龍門石窟、莫高窟及雲岡石窟,哪個更值得去?
    龍門石窟、莫高窟及雲岡石窟並稱為我國的三大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同時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雕刻很精美,浩大的佛文化。門票比較貴(學生票50,成人票100),但是還是值得一看的。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