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列印出中國首幅3D地形圖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圖為某地區3D地形圖俯視近景 記者羅嫣攝

  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列印出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的消息日前在《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媒體刊(播)發後,很快被全國上百家報刊、網站轉載,受到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但不少人隨之也產生疑問:如此先進的技術是如何應用到地形圖製作領域的?這項成果的背後還有哪些大家未知的故事?近日,記者帶著這些疑問來到某測繪信息中心,對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誕生的始末進行了探訪。

  大膽的設想

  上級首長的戰略思維和前沿眼光,也來之於測繪信息中心主任王明孝的大膽設想和解決部隊戰鬥力保障需求的責任擔當。王明孝曾帶領中心的科研團隊成功進行青藏數位化鐵路測繪、怒江大型水電站測繪、酒泉風電測繪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任務。

  早在2012年,王明孝就對國際上流行的3D列印技術十分關注,經常查詢這方面的信息。直到有一天,王明孝提出:「美國人能用3D技術列印出世界上第一輛3D汽車,英國人能列印出飛機,蘇格蘭人能列印出人造肝臟組織。我們能不能嘗試一下,用這項技術列印出3D地形圖來?」

  聽到這個想法,中心總工程師董北平、業務處處長劉興科及高級工程師梁紅、段耀峰當時都很吃驚。他們多年從事手工軍事沙盤製作,其間的艱辛體會最深,如能運用3D列印技術製作出3D地形圖,那將是對手工製作沙盤最大的「解放」,大家自然贊同。但他們更清楚,這不是一項普通的科研項目,研製難度之大令人生畏。3D列印技術是世界級先進技術,一直為西方發達國家所掌握,中心的同志連3D印表機見都沒見過,況且地形圖的生產對測繪數據的要求非常之高,「想想都很難」。

  「越難越要攻關,因為戰鬥力建設的難題就是科研的課題。」在中心的一次黨委會上,王明孝正式說出他的想法。他認為,3D列印技術可直接根據計算機圖形數據,生成三維地形模型,不僅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還可以在短時間內製造出精細的產品,此項技術應用到軍事測繪領域,將是地形圖製作的創舉,也是大勢所趨。另外,中心擁有戰區最全面最精確的測繪信息數據,將這些數據信息轉換為3D印表機的指令程序數據,從理論上說是可行的。他的意見得到了中心上級多部門全力支持。最終,中心黨委經過研究討論後形成思路:這是一項保障戰鬥力的重要課題,如能成功,功莫大焉。

  非凡的魄力

  自此,中心向42家與中心有技術合作的單位,廣發「英雄帖」,四處訪能求賢,尋求科技和人才力量支持。中心還給課題小組人員布置了這樣的「作業」:搜集所有能查閱到的關於3D列印技術的資料;聯繫自己能聯絡到的所有與3D列印技術有關的人,包括親戚、朋友、同學、戰友,加強與他們的技術交流;利用一切出差、學習、培訓機會,到相關科研單位和廠家參觀學習。為完成這樣的「作業」,科技人員整天忙得不亦樂乎,有的將網際網路上的資料下了一大堆,有的抱著電話一打就是幾個小時。他們與多家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取得聯繫,先後有10多人次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相關公司、廠家進行技術考察。

  3D列印概念風靡全球,有專家預言:它將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並深刻改變人類文明的發展走向。幾番尋覓,一臺新型3D印表機進入視野,但不菲的價格卻讓大家心裡不由得抽起冷氣。「要捨得在戰鬥力建設上投入」,中心政委許仕敏堅定地說。很快,中心購買了兩臺不同類型的3D列印設備。這支被表彰為第四屆全軍科技創新群體的團隊,以非凡的魄力,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數字攻關。

  卓越的攻關

  中心率先引進兩臺3D印表機用作分析研究,幾天過後,兩眼熬出血絲的技術人員,卻如同被潑了一盆冷水——原材料價格昂貴、數字建模複雜和耐久性欠缺,是3D列印無法普及的三大「頑疾」。尤其是每千克數千元的專用列印材料,讓大家不敢輕易「列印」。3D印表機使用的材料只限石膏、樹脂、塑料和金屬粉末等幾種,哪樣都價格不菲。如此昂貴的材料成本,即使生產出3D地形圖,也無法規模化生產,何談用於實戰?究竟用什麼材料既節約成本,又有耐久性,成為大家心頭的難題。

  有一天,中心地圖供應隊上報的一份銷毀廢舊地圖的請示呈在王明孝案頭時,他的眼前突然一亮:方法有了。國產地圖一般都用高級膠版印刷紙印刷,具有良好的抗水性、耐折性和可書寫性。庫房裡大量的廢舊地圖需要銷毀,是一項耗時費力的工程。如果嘗試著用地圖紙作列印材料,列印出立體的3D地形圖,既節約成本,環保低碳,還能給廢舊地圖銷毀找到一條出路,豈不是一舉三得的好事?於是,科技人員推開了攻關路上的一個個「攔路虎」:處理廢舊地圖紙,去靜電、除塵、用射線照射破壞表面分子結構,使列印油墨能夠充分滲透,成為3D列印原材料;研究專用膠水,解決地圖紙粘合的難題。地圖紙纖維素含量高,普通膠水粘合效果不理想,且容易使紙張發生褶皺、破損,影響層疊效果;而粘性大的膠水,腐蝕性太強無法通過管道。技術人員反覆試驗,成功研製出粘合度高、抗凍性強、成本低廉的專用樹脂環保膠水;進行色彩對比,紋理數據處理;編寫建模程序,從軍用地形圖數據中,提取出所需的數據,利用高解析度影像和綜合算法處理,生成三維地形模型;利用自主研發的多套軟體,將紋理數據貼合到三維地形模型,修復裂縫網格錯誤,轉換數據格式,給地形模型蓋上一張與實地一致的「被子」,讓3D印表機可以直接列印。

  幾個月來,他們披星戴月,一系列難題迎刃而解。2013年11月20日,我國第一幅應用3D列印技術研製的3D地形圖——《蘭州市區三維(3D)地形圖》成功誕生。看到彩色地形圖質地堅韌,地形地貌一目了然,一位高級指揮員禁不住讚嘆:「如臨其境,溝壑山川盡在方寸之間。」

  艱辛的付出

  2013年11月,為解決3D印表機列印大幅面、需拼接地形圖時出現的紋理不清、套合不準確等問題,中心科研人員幾乎天天吃住在用廢舊庫房改造的實驗室。天氣寒冷,實驗室內的氣溫下降到零度以下。為了攻克這一難題,大家咬牙堅持,有時,為弄準一個數據,一個符號,科技人員要反覆研究論證幾十遍、上百遍。在科研項目進入攻堅期,他們發現現有的資料不夠,就把人員分成兩組:一組上網查詢資料、求助專家、檢驗算法,另一組對收集到的資料、方法進行試驗。

  「人可以休息,印表機不能停。」為落實中心領導的指示,馬年春節期間,應急保障隊隊長馮海東帶領王劍、付鵬,肩負起前期數據轉換處理的任務。由於需要處理的圖幅多,數據量大,馮海東每晚都要加班到第二天凌晨3點才回家。付鵬還主動與未婚妻商量,將原本定於去年十一長假期間的婚禮一推再推,一直推遲到11月底,將寶貴的時間用於項目研發。大家看到,結婚前的那天中午,作為新郎官的付鵬還在單位加班。蜜月裡,他又一次接到中心臨時通知,緊急趕了回來,和其他戰友一起進行技術升級改造。

  在不久前舉行的科研鑑定會上,由中心生產的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受到鑑定委員會的一致好評,認為總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取得6項國家發明專利。全國製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的泰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教授介紹「這個成果的研製,是地圖學的一個重大突破,在地圖印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結束了沒有紙質立體地形圖的歷史。」(通訊員 楊忠傑  記者 羅嫣)

相關焦點

  • 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研製出全國首幅3D地形圖
    2月26日,記者從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獲悉,該中心用3D列印技術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  要素完整、標識全面、形象逼真,與傳統的人工製作的沙盤相比,記者眼前的這幅A4紙大小的《蘭州市區三維(3D)地形圖》精度高、可量算、重量輕、便於攜帶。
  • 蘭州軍區研製出中國首幅3D地形圖 軍事價值高
    中新網2月19日電 據中國軍網記者頻道報導,2012年12月榮獲第四屆「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的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又有創新科技成果問世:由該中心主任王明孝帶領的科技團隊,歷經一年多的探索攻關,創造性地將國際上先進的3D列印技術應用到地形圖生產領域,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日前,專家鑑定此項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
  • 解放軍研製首幅3D地形圖 將來能夠指哪「打」哪
    資料圖:解放軍已研出電子地圖設備。  據中國新聞網2月19日消息 據中國軍網記者頻道報導,2012年12月榮獲第四屆「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的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又有創新科技成果問世:由該中心主任王明孝帶領的科技團隊,歷經一年多的探索攻關,創造性地將國際上先進的3D列印技術應用到地形圖生產領域,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日前,專家鑑定此項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
  • 我國首幅3D地形圖誕生記—新聞—科學網
    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列印出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的消息日前在《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媒體刊(播)發後,很快被全國上百家報刊、網站轉載,受到讀者的廣泛關注和好評。但不少人隨之也產生疑問:如此先進的技術是如何應用到地形圖製作領域的?這項成果的背後還有哪些大家未知的故事? 近日,記者帶著這些疑問來到某測繪信息中心,對我國第一幅3D地形圖誕生的始末進行了探訪。
  • 揭秘:中國首張3D地形圖誕生記
    日前,蘭州軍區某測繪信息中心成功研發出3D地形圖並投入使用,將戰場環境完全「搬進」作戰指揮室。那麼,首張3D地形圖是如何誕生的?這支曾榮獲「軍隊科技創新群體獎」的創新團隊在執行保障任務過程中常常感覺到,傳統的軍事地形圖有著難以克服的弊端:計算機地形顯示雖然逼真,但範圍受到影響,野戰條件下更是受到諸多局限;而地形沙盤對局部戰場環境的顯示不夠精細。
  • 測繪知識常識十二:什麼是地形圖,地形圖分幅與編號?
    中比例尺地形圖系國家的基本圖,由國家測繪部門負責測繪,目前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成圖。中比例尺地形圖主要供各種工程規劃和勘察設計使用。小比例尺地形圖一般由中比例尺地形圖縮小編繪而成。小比例尺地形圖主要供各種區域規劃或高級指揮機關使用。而大比例尺地形圖是直接為滿足城市各種工程設計、施工而測繪的。
  • 國家測繪局製成青海玉樹災區第一幅三維動態地圖
    為保障玉樹地震災區救援指揮的需要,國家測繪局近日組織有關單位24小時不停息工作,快速出圖、快速供圖,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災。現已利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影像、中科院提供的災區震後航空攝影影像,緊急製作完成了災區第一幅三維動態地圖和一批災前、災後衛星遙感影像圖、航空攝影影像圖、行政區劃圖等,提供有關方面搶險救災使用並向社會公布。
  • 「數字敦煌」本月蘭州首秀,展出3D列印莫高窟塑像
    「數字敦煌」本月蘭州首秀,展出3D列印莫高窟塑像 澎湃記者 鄭志成 發自甘肅敦煌 2014-06-25 16:06 來源:澎湃新聞
  • 四川緊急測繪天府新區及周邊地區地形圖 服務需要
    四川緊急測繪天府新區及周邊地區地形圖 服務需要時間: 2012-12-19責任編輯: 古劍旅遊_中國網 中國網12月19日訊 記者從四川有關部門獲悉,圍繞天府新區規劃和建設的需要,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先後編制提供了《天府新區地圖(總圖)》、《天府新區地形圖》、《龍泉山脈地勢地貌圖
  • 【航測必看】一文搞懂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
    大比例尺地形圖作為城市基礎地理信息的重要來源,被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 1 無人機航測與傳統測繪對比
  • 秦嶺無圖區地形圖發布 實現1∶10000信息全覆蓋
    包括2207幅數字線劃圖、2326幅數字高程模型、2428幅數字地形圖、1155幅數字正射影像圖,包括秦嶺地區的政區、地勢、影像、縣域、交通旅遊、水系、路網、自然保護區等8大類、87幅區域掛圖等地圖產品。
  • 陝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致力消除秦嶺地形圖"空白區"
    巍巍秦嶺還有不少的地形圖「空白區」西部網訊(記者 蒙丹) 今天(6月6日)上午,陝西省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肖平作客陝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和西部網聯合直播的在線訪談,與網友分享了秦嶺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進展情況
  • 中國一比五萬地形圖最後「空白區」今後五年繪出
    2006年3月28日,黑龍江齊齊哈爾全福小學將釣魚島地形圖搬上講臺,老師給學生講解釣魚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新社發 王雲龍 攝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日電 (記者 周音)記者今日從國家測繪局獲悉,今後五年內,國家測繪局將測完中國西部最後二百萬平方公裡國土一比五萬地形圖。屆時,中國國土一比五萬地形圖將掃除「空白區」。此項工程的實施,國家將投資十六點七八億元人民幣。
  • 測繪2000多個重要隱患點 四川打造高精度地災地形圖
    成都商報記者昨日從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從今年起,兩年內,省政府將組織該局對全省總面積2000平方公裡、共2000多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位進行大比例尺地圖測繪,形成高精度地形圖,並建立全省地質災害應急專題資料庫,為我省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防災減災、以及民生需求應急指揮部門提供保障服務。這個高精度地形圖將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發生後的應急反應速度,精準地進行救援。據悉,測繪工作將於近期正式啟動。
  • 日軍對中國軍用地圖測繪挖空心思,「紙上談兵」卻讓整個師團幾乎被...
    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罪惡之手先伸向東北和臺灣日軍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軍用地圖,大多是戰前竊取我國測繪的大、中比例尺地圖複製的,也有部分是戰前秘密派遣人員測繪的。
  • 小白必看—CASS列印地形圖指南
    問 作為小白,列印一張標準尺寸地形圖,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才能避免掉坑? 答 CASS中列印圖紙的菜單是:文件-繪圖輸出-列印,命令是:plot。
  • 我國南極考察隊員著手測繪拉斯曼丘陵地區地形圖
    新華網南極中山站12月26日電(記者張宗堂)中國考察隊員25日開始在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區布設照片控制點,為今後即將開展的航空攝影測量做準備,以解決我國無拉斯曼丘陵東部地形圖和西部地區地形圖更新等問題。    由於這一地區地理環境特殊,測區控制點分布只是在島嶼和露巖區,而且所有點的布設只能採用人工方式進行。
  • 戰前秘密測繪中國地圖的日軍,和用光緒年間地圖打仗的國軍
    當時的第六軍分區,是冀中軍區最南邊的一個分區,與我冀南軍區相連接,西邊靠著日本的戰略重鎮石門(今石家莊)。石門這裡是平漢鐵路和石太鐵路的交叉路口,是日軍南下和西進的補給大動脈交叉點,也是日軍後方防守的重中之重。六分區的存在就像一把利刃,嚴重威脅著敵人的咽喉要地。
  • 蘭州軍區某步兵旅聯合研發FPS射擊遊戲
    當然,在中國也已有先例,早在2011年的時候,南京軍區就聯合巨人開發了中國第一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軍事遊戲《光榮使命》,並且該遊戲也已正式服役並且還開發了民用版本。新聞配圖(來源網絡)近日,蘭州軍區某步兵旅與某軟體公司聯合研發的《旋風步兵組》軍事遊戲,正式在該旅區域網上線。這也是繼《光榮使命》之後,中國又一款針對於軍方的FPS遊戲。
  • 日本在臺灣的測繪
    為加強對臺灣的殖民統治,日本對臺灣進行了多次系統測繪。到1938年,日本在臺灣共進行了6次測量活動,測制了6套地形圖共計948幅。測繪時,還採用了地上寫真測量,即先進的地面攝影測量技術。 1896年,即佔領臺灣後的第二年,日本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及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署,派遣大批測量人員隨近衛師團到臺灣進行基礎測繪工作,當年完成了臺灣平原、丘陵及東部沿海的1:5萬地形圖測繪,於1897年出版。此為臺灣地圖史上第一套相對完整的地形圖。但是,由於匆忙測繪,三角測量及對地貌、地物的描繪都比較粗糙。